藏傳佛教簡介
今天我簡單地介紹一下藏傳佛教。
雖然我們都是學藏傳佛教的,但其中有些人卻對藏傳佛教各教派的修法、見解沒有一個正確的概念,對各個教派的不同觀點也缺乏准確的認識,這就勢必會導致許多疑問。如果不澄清疑問,就會對修行造成障礙,因此,對所有正在修學或准備修學藏傳佛教的人來說,從整體上了解藏傳佛教,既相當重要也十分必要。
由于藏傳佛教曆史悠久、博大精深,想在一、兩天裏介紹藏傳佛教,肯定有相當大的難度,所以我只能簡單地講一講。
一、藏傳佛教的稱呼
首先介紹稱呼——藏傳佛教。有些書與有些人稱藏傳佛教爲“喇嘛教”,這不是一個准確的名稱。極少數稱藏傳佛教爲“喇嘛教”的人也許覺得,藏傳佛教只是西藏喇嘛發明的宗教,而並不是佛教,因此才故意這樣稱呼,但這種看法肯定不具普遍性,因爲藏傳佛教已經被全世界的佛教界所公認。無論如何,就象漢傳佛教不叫“和尚教”一樣,藏傳佛教也不叫“喇嘛教”,正確的稱呼應爲藏傳佛教。
二、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的異同
藏傳、漢傳之間,只是傳承的差異,實際上都是佛教。譬如說,藏、漢譯本的《中論》,就是從一個梵文藍本翻譯成兩種文字的,其中除了極少數翻譯上的差別以外,包括偈頌的數量、順序,以及偈頌的內涵等等大體上也是一致的。我以前也講過《中論》,當時用的是鸠摩羅什譯師翻譯的版本,從中我發現,除了幾個偈子以外,其內容跟藏文版是一模一樣的,而且也翻譯得非常好。首先用詞簡練,雖然字數不多,基本上是五個字的偈頌,但涵蓋的內容卻非常豐富;再有就是每一個偈子的內容表達得非常清楚、准確,詞句也十分優美。當然,藏文版的《中論》也有這些特點。
不僅僅是《中論》,包括其他的經典、論典,無論翻譯成什麼文字,其大致內容都一樣,無非是語言的不同而已。
不過,漢、藏佛教的傳播方法卻稍有不同。據史書記載,漢地以前的大成就者在傳法時,主要以講經爲主,撰著論典普遍較少。關于這個問題,從《大藏經》的收藏內容中也可略知一二。譬如說,在漢傳佛教的《大藏經》中,雖然有很多印度的經論,甚至包括以前藏傳佛教《大藏經》裏所沒有的經典與論典,但卻很少看到漢地高僧們自己寫的論著。我們從中所見到的論典,都是月稱菩薩、世親菩薩等印度論師們寫的。
而藏傳佛教的高僧大德卻認爲,無論學者也好,成就者也好,若想直接去解釋、歸納佛經意趣,是很困難的,畢竟佛經的涵蓋面十分廣博。雖然藏版《大藏經》有100多函,但也僅僅是佛經當中的很少一部分,除了人間以外,在龍宮、非人處所、空行刹土等很多地方,都留有佛經。要解釋浩如煙海的佛經,是需要方法的。
方法是什麼呢?整個釋迦牟尼佛傳法時期,文殊菩薩和彌勒菩薩皆在佛前聽聞,他們可謂了知佛法全貌的兩大典範。之後,龍樹菩薩傳承了文殊菩薩的思想重點,撰著了《中觀六論》等甚深派論典;世親菩薩、無著菩薩則繼承了彌勒菩薩的思想脈絡,也留下了大量廣行派的論典。後來,西藏的高僧大德又將龍樹菩薩和無著菩薩的法脈一代代地傳承下來。他們認爲,佛經需要靠文殊菩薩和彌勒菩薩的智慧來解釋,而文殊菩薩和彌勒菩薩的密意,又需要依賴龍樹菩薩和無著菩薩的智慧來闡述,龍樹菩薩和無著菩薩的意趣,又需經由其他的高僧大德來演說,所以,在藏傳佛教的曆史上,留下了許多高僧大德闡釋經論密意的各種論典。雖然在文革期間被損壞的非常多,但是,如今在藏地的每一個寺廟裏,還是藏有大量的論著,雖然其中也包括大、小五明,諸如醫學、聲明、史學、天文星算等著作,但這些只占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其余的大部分論典,都是用來诠釋佛經的。
舉個例子,針對《現觀莊嚴論》或者《入行論·智慧品》的內容,都有上百個注解、難釋等,而在《丹珠爾》裏面,印度本土的《現觀莊嚴論》解釋僅有十一部,其他的上百個論著,都是西藏的高僧大德們撰著的。他們將佛法的精華歸納、濃縮,寫成了這些論著,對後人理解佛經的確大有裨益。
在藏地,有很多規模不同的佛學院,其大部分課程,是顯宗的五部大論;另外的少部分課程,安排了密宗的內容,所以,藏傳佛教本身,就是一個顯密圓融的完整體系。
叁、藏傳佛教的分類
(一)甯瑪派
1、概況
提起藏傳佛教,首先要介紹的就是甯瑪派。甯瑪派是佛教剛剛進入西藏直到藏王朗達瑪滅佛爲止,在很長時期內,于西藏形成的唯一教派,它是整個藏傳佛教的基礎。
甯瑪派的教義包含九乘:聲聞、緣覺、菩薩道,包括了所有的顯宗。其中的聲聞、緣覺乘,囊括了所有的小乘,菩薩乘則包括了所有的大乘佛法。密宗又分外密和內密。外密包括事部、行部、瑜伽部,內密包括瑪哈、阿努、阿底瑜伽。甯瑪派的九乘既包含了所有的解脫道,也包含了所有的人天道。
密宗是所有顯宗的精華,而大圓滿又是所有密宗的精華。在每一種內密裏面,都涉及到四種灌頂。對應于四種灌頂,又有越來越深、越來越高的四種修法。
第四級灌頂的修法是什麼呢?在一般的密宗裏面,叫做圓滿次第的修法;在甯瑪派當中,則把第四級灌頂的修法或圓滿次第的修法獨立劃分出來,從而形成了一個獨立的修法,叫做大圓滿。
其實,在所有的內密裏面,都有大圓滿的內容,只是甯瑪派把它單獨列出來了。甯瑪派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大圓滿修法,也即阿底瑜伽。因爲九乘裏面的聲聞、緣覺、菩薩乘,跟顯宗的漢傳佛教,以及藏傳佛教當中的薩迦、嘎舉、格魯派等等的顯宗修法是完全一致的;外密的事部、行部、瑜伽部,也跟格魯、薩迦等其他教派的密宗修法沒有什麼差別;哪怕是內密的瑪哈瑜伽、阿努瑜伽,其很多修法也基本上一樣,差別也不是很大。雖然瑪哈瑜伽、阿努瑜伽,或者格魯、薩迦等教派的內密修法各有所長,但沒有一個能像甯瑪派的大圓滿修法講得那樣具體、透徹,大圓滿的證悟方法非常豐富,遠遠超勝于其它密法。
一千叁百多年前,密法開始傳到藏地,之後蓮花生大師和布瑪莫紮又親自將密法的大圓滿這部分帶到西藏來弘揚。在此之前的修行者,無論是漢地的還是其他地方的,雖然曆盡千辛萬苦去印度參學、求道,實際上卻沒能把真正的密法帶回來。唐玄奘法師當時去那爛陀的時候,是有無上密法即內密或大圓滿的,但是他也沒有把大圓滿帶到漢地,我想可能是與衆生的根基是否堪爲法器有一定的關系吧。
郞達瑪滅佛以後,藏傳佛教進入後弘期。在後弘期的西藏曆史上,有四百多位智慧超群的翻譯家去往印度,在包括那爛陀在內的衆多佛教大學參學,但當時印度甯瑪派的教法已經很少見了。盡管他們偶爾會在一些修行人的經函裏發現一兩張這種經文,但當問他們這是什麼經時,他們會回答說:“這是老一輩留下的,我們也不懂”。其實不是他們不懂,他們在秘密地修持,只是保密不公開而已。實際上,在蓮花生大師住世的時候,大圓滿也是保密不公開的,蓮花生大師的時代過了以後,在印度就更看不到甯瑪派的教法了。
2、甯瑪教法的傳播途徑
甯瑪派教法的傳播途徑有叁種。
第一種是經。
所謂經,是指像顯宗的《法華經》、《大方廣華嚴經》等佛陀親口所說的經書一樣,從普賢王如來直到蓮花生大師之間,一脈相承不間斷地傳下來,從而流傳至今的經文。這些經在甯瑪派的教法當中,占了相當一部分的比重。
第二個種是伏藏或伏藏品。
我聽說國外有一些人在研究伏藏,但是從未聽說漢地有人在研究和挖掘伏藏,這方面的漢文書籍我也沒有看到過。也許大家都忙著搞經濟,跟錢沒有多大關系的事越來越沒有人做了。不過,這也許是我孤陋寡聞吧!說不定也有人在鑽研這方面的課題。
甯瑪派最神奇、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伏藏品。雖然其他教派也有伏藏品,而且在那些教派的上師當中,也有很多人可以取伏藏品,但伏藏的源頭卻是蓮花生大師。蓮花生大師所處的時期是前弘期,那個時候只有甯瑪派,所以絕大多數伏藏經文是甯瑪派的。
伏藏是非常重要的藏經方式。譬如說,如果某一天發生核戰爭,整個地球被摧毀了,但伏藏密法也是毀不掉的,這一點我們大可放心。因爲伏藏是藏在伏藏大師心裏面的。從外表上看,伏藏大師每次取伏藏的時候,或者是在湖泊當中,或者是在岩石、神山當中取出的,但實際上這只是伏藏的一個信息而已,真正的伏藏不需要外界的條件。
當年蓮花生大師給弟子們灌頂、傳法之後,就把各種灌頂、修法、儀軌的傳承,交付給不同的人,並特別囑咐不同的護法神保護這些伏藏。蓮花生大師也同時授記:未來什麼時候需要這些伏藏法,什麼時候就能取出來。正是依靠這種殊勝因緣,才使藏密不會斷絕。只要有一位標准的伏藏大師,就可以從他的心田裏取出伏藏。在取出的伏藏中,灌頂、修法、儀軌的傳承應有盡有,而且傳承非常清淨。這是蓮花生大師特有的、非常偉大的弘揚密法、續佛慧命的竅訣!依靠這種竅訣,藏密永遠都不可能從根本上毀滅!除非衆生的福報窮盡了,那只有另當別論。
伏藏品的內容非常豐富,既有修法,也有佛像、甘露等等,真可謂面面俱到,但最重要的是佛經。佛經裏面的一部分是灌頂內容,一部分是與灌頂有關的修法,還有一部分是修法儀軌,另外還有其他一些從前行到正行的一系列具體修法。
伏藏品的傳承非常清淨,是由蓮花生大師直接傳給伏藏大師的。如果我們去聽這個法,修這個法,則蓮花…
《慧燈之光五 藏傳佛教簡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