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持咒放松了,這明顯地表示已偏離了中觀正軌。
我執是總,執有一個實在的主宰,一有我執,必有四煩惱相隨,所謂我愛我見我慢我癡。我執隱微,就在這四煩惱上見,對治也從此四下手。
《四宗要義》在學中觀時看,如果現在看了,就會輕視下叁宗,甚至不學,這等于把上中觀層次的階梯拆了,還能走得上去麼?中觀與道次是一件事,會學的,學因果就在學中觀,不會學的則執有執空成兩邊。
皈依僧就是皈依菩薩僧和羅漢僧,主要是賢聖僧。
觀師如佛是自己的修法,顯密同樣,至于“師是否真是佛化現,不要去管這事”(《空樂雙運》)。
郵票收到。
書信六七
接來函,知皈依後,信心陡增,願痛忏前非,嚴持戒律,精進修行,求早脫輪回,甚可欣慰!
修密法先打好顯教基礎,主要是戒下手,通過聞思,進入定、慧,得修慧。具體說是依止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乃至進入下、中、上士道,密器成就,再入密乘。
居士發心出家,尤爲善哉!但能善願相繼,虔求加持,叁寶必定會有感應,創造出家條件。
八關齋戒,只要持戒清淨的比丘(包括持午嚴格)前都可以受,但必須一日一夜,不能一次連受,可以不在六齋日受,如附近沒有清淨比丘,可以在佛前受。
書信六八
來信早收,以目前事務、法務實在太忙,極難抽閑,遲複是歉!
居士在春節居寺期間獲多利益,並將道心維持至今,雖環境不同而不變,甚慰!
“敬心”,由于見功德,故欲增信心,必從觀功德下手,感“恩心”由觀恩而生,故必先觀恩德,此複不能從凡夫煩惱心去觀,應依《廣論》、《略論釋》等所述而觀。
慢心、嫉心、缺乏悲心都由我執而來,“持愛自己災害百損門”等教誡應審思惟觀察。
《智慧的能量》一書既未及時提供諸同學,可以其它殊勝法本多與人們結緣。
學法自然以循次第爲准,過去居士想學中觀,不便阻止,故介紹《寶鬘論》,恐阻學會增生煩惱也。
加行宜勤修。
食堂中蔥蒜問題,最好和炊事員個別打交道,請他照顧,能勸他信佛更好。
明相未出,可算入當天,這是一種方便。
書信六九
來信早收到,只是法務太忙,不能抽閑。元旦那封信是十足的煩惱之奴的奴才相,毫無佛教徒的氣味。二日那信似乎有了轉機。實際上,一切都是無常的,女人的感情是無常的,今日與誰好,明日又與誰相投,不可捉摸。男人的癡情也是無常的。憶昔在工廠作會計時,廠內廚師喪妻,終日愁苦,憂郁不堪,一月後有人爲其介紹一中年婦人,一掃以前愁苦之態,而喜不自持矣。旁觀者甚覺可笑可恥,而當事者,固著迷不醒。凡夫力弱,以不投入其中爲上策,待感到有快感,已經是將來痛苦之因了。
自性上師應與自性叁寶同義。
出家首先在堅決不移的出離心,有此,則除宿世業障太重外,父母也不會固執不化,而堅決不移之出離心,必從觀叁界苦而來,從觀叁苦、八苦而來,中間壞苦一環,需加大氣力也。
書信七〇
來信見閱,知居士由宿業所纏,工作以後,多諸不順,宜注重忏悔業障。欲忏悔有效,又必須對上師叁寶起真實信心,欲生真實信心,則必須多念四皈依法,佛教講緣起,離開緣起,希望來一個奇迹,在世間上說是不科學,在佛教內說是不懂因果。
居士如頭腦之病,尚未徹愈,以多修念誦禅定,少用思惟爲好。考研究生要付一筆腦力代價,是否會增加腦力負擔而産生不利,應考慮而行。
受大吉佛爺灌頂回溫,反而頭內氣體發作,乃至舍戒,實謂可惜!
灌頂利益,由上師本尊加持及自己發菩提心、清淨信心而來,應從因上努力。
佛法修得好,一切世間法學起來不困難,但修行開的智慧是一切法空的智慧,及出定後如幻的智慧,並不是世間學問。
書信七一
來函收到,某居士的居住問題,既然有登記的手續,就讓人家說太傻好了,佛弟子就是要按規矩辦事,應該說這是好事,不是壞事。
《叁主要道》目前正在印刷,尚未正式贈送,成都賀老居士處要了一些,內部散的,可能還余少許,先給一本。其余的,待印出後都會給。
雞蛋的問題,如吃叁淨肉者說,是同一類,若對茹素者來說,不食爲佳。
對求法來說,一般都知道,自己以供養而求來的法才能起作用。未加請求,未作供養而占便宜得來的法,因無殷重心,故修而作用不大。或者說自己求的法,准對自己毛病,修之起作用,別的求的法,非對治自己毛病的,修之無益。
淨空法師曾說,許多居士供養他很多藥,他一概不食,因爲居士不了解他的體質。
對于毀謗上師叁寶的人,當然不應親近太要好,或者爲了教化他,或者爲了工作關系,有一般平淡的來往而已。父母如謗叁寶,當然不能不理,但對他們的不正見,應表示不贊同,或遺憾。
對法太執著,根子還在我執上,應對治我執。
金剛帶一般人都帶進廁所,但不要以汙手去碰到。金剛杵亦可同例,但似不帶入最好。
某N是佛教徒而雜外道。“護法外道”這個名詞,對吾似乎生疏,恐他們聽話或憶念有誤。外道不可能護法。他們著作很多,佩服他的佛學,不贊歎他的外道學,就不會失皈依。
發心爲佛法自利利他的,都可以。
父母不信佛是最要先度的對象,當然方式,方法,及實際轉變他們信佛的時間是視客觀條件而決定的。
書信七二
來信收訖,知淫念煩惱仍未降服,亟須努力,以阿賴耶識內多下一毒種,則必定會在來日修行中,多增一層障礙,而且事後還得到惡趣中償債後,才談得上修行。
多觀己過,多思人善,亦去除我慢之一方法,望善修之。
僧團講六和,結戒有十義,首在令僧歡喜,此必克服我執,方能做到。居士與同學共處,同一寢室內,宜依此原則,不但不會生起矛盾,而且易于攝彼入佛門。此又具體地分析,對方如何反映,自己作出幾分謙讓。
一人單室,好處固然有,但學生收入不多,要付七十元一月,不知堪能否?縱使堪能,自由倒是,我執習氣可能會更重,當然妨害學修,也得避免。此間之權衡,唯親曆其境者,自己作決定也。
《廣論》做成電腦事,從發心廣利衆生說,是好事,但要是時間緊張,則目前不做無妨。
書信七叁
佛度衆生,必是有緣的才能度,與初地菩薩有緣,而與佛無緣缺緣少緣的即由初地菩薩度,沒有什麼奧妙,值得頭大。
擇工作總是依據對佛法有利的去取,供養叁寶以法供養爲最,財供養次之,親近善知識,只要把障去了,即會有條件,有錢不一定能多親近,雖然路費不愁,但會有時間等其它因緣的阻擾。
大威德灌頂當夜的夢,好的。
學修計劃很好,望努力貫徹。
書信七四
接來函,知嚴于自責,甚慰!然煩惱爲生死苦本,若不加以控製,則受苦無期,能努力學習,認真修行,自然智慧能開,煩惱靜息。
發心出家,僅此發心就有極大功德,但要向這方向,實踐下用功,切忌徒發空願。
在沒有證空性以前,爲防止退墮而求生西方極樂是完全合理的。
《人類手冊》系南傳佛教,可能與北傳、藏傳有不同處,本人目現太忙,無法翻閱,可托別人注意。
牆上咒語是否佛教內部之咒,若是沒辦法只好事先以粉保護 —刷上,免被別人刮掉造罪,但應告誡別人,不要在牆上隨意寫經咒。
學佛同學定期聯系,很好!但要注意,不影響到其他人。
沒有皈依的人,參加會供結緣可以,平時上殿,沒有傳過的法,不念爲好。但准備皈依,對佛法已有相當信心的人,經師審核開許,亦偶可參加。
書信七五
來信收到,知在校環境,不如寺內,故煩惱較多,亟應對治,莫使滋生爲要。
我慢、自私根子是一。宜觀我無自性,我本無有,何從生慢及私?經論中消除我慢之對治法門,應多觀多思惟。
根據居士目下情況,如同室人並不幹擾學佛修行,則暫與他人各居一室爲好,因金剛兄弟最好不起鬥爭。洋芋互相摩擦,要經得起磨的才有效。
某Z母親信基督教,可能與你身體不適有關,但當時如能持咒自護,也不會産生多大影響。總之,居士道力尚不足,應多勤精進持誦。
書信七六
連閱兩封,知能檢查自心,找出差距,真能用功,克製煩惱習氣,甚慰!久而久之,必能見效。
發心真切,效果就好,這是必然的。“知母”一項,難獲定解,可依《略論釋》馬車中多思惟多串習,使令生起。本道場一般念《上師供》比較有勁,據彙報說念《五字真言》昏沈的較多,那就是念的時候心態不動,也就是發心不同的關系。
武器、毒藥、淫女不能供物,而蓮花座下武器乃護法之用,非供佛之用。華花雖通,但以華爲准,不宜隨便改。
《廣論》是五大部的結晶,行有余力,自然應廣學五大部,若無精力于五大部,守要 (《廣論》)亦行。
我若實有,即有一、異之辨,我法本空,何來一異?
避護是使人對叁寶有正確認識,不致誤解,出發點是爲正法、爲衆生,不是爲利已,與忍辱毫無矛盾。只要是對衆生有利,就不必考慮自己的事,目的不爲自己爲衆生即可,若目的爲利已,假利衆生之名就不行。
你自己給叁寶的東西,已屬于叁寶,不能將此補他人之缺,只有幫助他賠償才對。
說事師法做到多少,不屬大妄語範圍,因本是凡夫能做到的。
能知過而誠意忏悔,至少是進步的表現,真能做到以後不犯,那麼修持道力已有,是大好事。
將南無寺緣起寄給海外朋友,沒關系,他在佛教內部親友們聯系,屬宗教內部事,也問題不大。
閱《事師五十頌》而能深挖內心煩惱過患,實是修行得力之大進步,知過能改,是真修行人,認真發願,求叁寶加持,決定不辜負此暇滿人身,是爲至要!
書信七七
由于安居事,前階段許多准備工作,昨日又開始講經,今日才複你信,等久了罷?諒不會嫌遲也。
吾很高興,末法時期還是有修行人,像你這樣,雖然我執較重,但總能…
《智敏上師書信160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