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智敏上師書信160篇▪P8

  ..續本文上一頁,即可專修。一般先獵涉一遍爲多聞,次加思考依次抉擇,再于抉擇已決定者專修。

  叁、《略論釋》“夏剛”、“覺剛”修法,一爲初步之觀察、抉擇,使生起決定勝解,而後專注于此所緣上修習,稱爲觀修、住修,亦即泛修、專修。現量則一般要入定以後,才有。初修皆依聖教量、比量。

  書信八八

  來信收訖,因傳戒事忙,未及細閱,遲複是歉!

  唯識中有批判外道,及說二乘之不足處,中觀又涉及唯識之不足處,此所以需按次第學也。

  所述對空性之見解,如按論文照說,自然可以大致不差,但涉及具體事物運用時,要符合中觀見,卻也非易事。在與人討論時,總以有充分的依據才說,勿廣作漫無邊際的推論,因未善因明故。

  “只研究中觀,便得中觀見。”需知中觀是從破它而來,若不知彼,則不知所破,自然對能破也是模糊不清。

  一、唯識及其下見解,都是一補特伽羅修行時需經過之階梯,有其相對正確性,都是成佛道中之一裏程碑,雖非究竟,而不可棄舍。

  二、佛說因果,包括有情的主觀能動性,不是機械的物質定理。佛以毫光中一分功德加持比丘,衣食不缺,但亦要托缽方得。糧食菜蔬有了,還須洗煮烹調。夜不鎖門,慢藏誨盜,等于招人來偷,豈可忽視此類因緣條件。

  書信八九

  一、依了義經,阿羅漢是化城,不僅度生事業未圓滿,自利亦未圓滿。修行的最終目的,必定是成佛,追求化城,會耽擱成佛。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性,阿羅漢所證空性並不圓滿,斷德亦未圓滿,悲心更不如了,而這些都是性德。有些經裏就說阿羅漢尚有變易生死,都是指不圓滿的說法,所以說脫生死苦亦未盡脫。

  大乘在度生中達到無我,是出于經論的。

  發菩提心知恩念恩雖從我見出發,但順于法性,能導入無我(如兩枝摩擦生火後,二枝皆空)。

  唯求自度之衆生類,則以化城誘之,但實無真阿羅漢,達化城已必轉入大乘(《法華經》)。證空性之佛、菩薩,勝義谛中自他不二,世俗谛中如幻衆生受苦之狀曆曆不虛,而衆生未證空性,感苦萬狀,怎不救拯也。“緣生因果如如不虛誤”每日念者。

  二、真空並無相形,實非“徧滿”之類,真空中亦沒有我執,更談不上“何緣導致”。只是衆生無始未悟真空,未證真空,在人、法二執中,流轉受苦。

  叁、第一夢不太清晰,不作爲“兆”。第二晚之夢,本與灌頂之取夢兆無關,但可象征修行之發心力量不足。

  四、發菩提心利他,依菩薩戒實行,對初發心菩薩該做到如何程度,都有具體明文。

  五、“輕損自蘊”等是指不作無益苦行,“救度衆生”是菩提心,二者都是原則上一致的。

  書信九〇

  來信收到,知分配在山東工作,食堂中飯菜內,常有肉食出現,如不願食,則轉贈食葷者,或布施蟲蟻,均可,且持咒爲之超度。

  書信九一

  來信收訖,知在修法中,曾出現“流淚”五次。大凡流淚,必定是悲從心來,就看這個悲如果與佛的大悲相應,就是說感到衆生受苦起悲心,或自己流浪生死不知修行,衆生亦同樣而起悲心,且是偶爾,不是經常則無妨。反之無緣無故,或經常出現流淚,則要製止,以防悲魔。

  某G對《上師供》等叁部法信心很足,可以量力而念,不必問上得上不去,阿彌陀佛隨念多少均可,以一切功德回向來生生西方,早日成佛度衆生就可以了。

  你們對叁寶信心好,精進修行,聞下甚感欣慰!

  書信九二

  來信收到,附文及郵票均收,勿念!

  稿件粗閱,可以應付,待閑寄《臺州佛教》。

  四皈依,本道場一般不作觀想。又佛教觀想法皆有傳承,絕不會有不利,但無傳承者,即無人保證。

  妄念是過去惡念等流而來,若其力粗猛,則一時難對治,應修忏悔法以忏之,別則觀妄念之過患,令人流入惡道受苦,是惡道之因,每遇妄念起,使惡道之苦聯系産生,以畏惡道苦故,能漸伏妄念。

  書信九叁

  接來信,知正信入佛門,知見純正,甚慰!

  成佛之資糧,扼要言之,即福德、智慧是。以六度說來,前五爲福資糧,第六爲慧資糧,二資糧滿,即二足尊。

  從“預流”四支言:一、親近善士,二、聽聞正法,叁、如理思惟,四、法隨法行。則溶福慧于各支,而側重不一。

  如何去積聚,則可閱《菩提道次第廣論》,所說較詳。藏地修四加行亦集資淨障之法也。

  關于寺院從古以來是溶學(學習教理)修(修戒定慧)爲一的,所以人才輩出。古風漸圮,今興佛學院之製,其偏差是片面灌輸知識,學行脫節,口裏說的天花亂墜,文章通篇連牍,而行持竟不像僧,有佛學院學僧上街穿俗服者。亦有個別老修行,堅苦行持,時中一食、不倒單等,然不知教理,趨向盲修瞎練,走火者有之,過于艱苦,退道者亦間有之。是以佛之教證二法,不可脫離,必須結合,若基礎踏實以後,則或弘教,或閉關,隨各自願行之矣!

  居士欲求出離,此志甚佳,希有可貴,然必虔求叁寶加持,方克成辦。

  書信九四

  接來信,知已念滿四皈依一百二十萬,百字明十萬,有一些瑞夢,而主要的是粗煩惱不現出,對世俗一切能放下,不追求,家庭和睦,84歲的老母也開始念佛號,你老伴也不發瞋火,不玩麻將,表示你念的很虔誠,也得到一定的感應了。

  接下來,可念密遮瑪,能開智慧,也能防止魔害侵犯。

  居士組織同修聽《廣論》很好。從下士道念無常,觀惡趣,再進入中士道,廣觀叁苦,八苦等,出離心就會增強,菩提心是依出離心爲基礎而發展的。居士能起慈悲心,已在趣向菩提心了,四害蟲的對治法,勤打掃衛生,減少它們滋生。堵鼠穴。蚊蟲可用“蚊不叮”,同時起慈悲心,憐憫它們過去造業,現生受苦,居士“決不敢殺生”一般說,很不容易了。

  書信九五

  九月六日來信收訖,知悉壹是。

  過去練過香功,在念四皈依時,會産生一些反應,只要一心專注念,不去理會那些感覺,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宿世謗法習氣,乃由謗法現行植下種子,遇緣即發,念頭冒出時,就呵斥它,自己無始以來在叁惡道受盡衆苦,都是由這些煩惱所致,今則再不上當,已皈信佛門,擦亮了眼睛,不但身口不隨煩惱去行動,即念頭冒出,也要向它鬥爭,壓服它。

  居士與淨土有緣,盡可修般若回歸極樂。《上師供》“五力正真配合口教授,往生清淨剎土求加持。”說穿了,往生淨土即是增上生的一種方式,完全可以的。

  邪教害人,昔美國聖殿教徒在森林集體服毒自殺,包括手抱嬰兒。極慘!宜宣傳,勿使人們受害。

  某某仁波且未聞其人,不知底細。宜接受格魯派大德(極多)之開示爲上。

  居士練過氣功,應依磁帶開示,先念滿一百萬四皈依,將氣功殘余肅清後,再修其它法。念四皈依見效時,會有感觸或瑞夢。

  居士發心極好,但能堅持不退,如法修持,久之,必會有加持,乃至滿願。

  書信九六

  接來信,知你花了很多時間學習《廣論》,而且得到了更多的收獲,十分欣喜!

  你的觀點基本都正確,我們在世的任務,就是以佛教的教化來自利利他。當然,就本人說自利尚未堅實,況談利他?但末法時期,邪魔猖獗,衆生醉盲,非有人指點方向不可,如此大事,比丘不負此任,又誰來負!

  關于基本功,首先是信心問題,阿底峽尊者入藏,開始著重點即在于此,故稱皈依喇嘛,樹立堅穩叁寶信心,方法從四皈依、叁皈依觀及多閱叁寶功德之經論下手。

  次又是阿底峽尊者所重的業果問題,明業果,就應嚴格遵守戒律而行事。

  這二點有了,再上面,就是出離心、菩提心、空性見的事了。

  你發心出離,勤求叁寶加持,亦勿操之過急,最好做到世出世法皆圓滿。

  書信九七

  你來信收到,聽《廣論》至十五盤,已能知道苦的真谛,因而推動出離,並知佛法要從恭敬中求,這些都是對的。但恭敬也好,知苦也好,都得從對叁寶的真實信心而來,信爲道源功德母,谛實不虛!

  你努力把四皈依多修,仔細把《廣論》聽下去,就會有更好的領悟。出家非小事,待認真考慮,父母同意後再說。

  修法不要一時太多,你所提的都是好法,但要在信心堅定上去修效果才大,基本功沒練好,收效不會理想。

  你認爲什麼時間四皈依已修得感受(成效)時,就可以來求相應的法,不要求太多,及一時不必需的法,免分散精力。

  大著粗閱一道,有些字眼須斟酌,原擬代改,當時筆不在手頭,今又無閑再閱,只好提出算了。青年人不急于寫文稿,但爲策勵學人,也可以談談自己學修經驗,要避免以文字博取名利,對自己修行有害。

  書信九八

  來信收訖,知善能用功,著力于發菩提心,因而得二瑞夢,總之是得加持,但不必執著,身暫不能出離,心則必須出離,于道才有進益也。

  書信九九

  接六月十四日來函,知平安到達,甚慰!

  當地魔障大,居士頭、頸、腳跟有不適反應,且因滅蚊香而撞破頭,聞下極爲關懷,望多念六字大明咒,以大悲力去除不適及魔擾。

  居士所排課誦甚嚴緊,可見二位是真心用功,精進修行者,唯《文殊五字真言略誦法》,每日共四遍即是,而在正修念咒部分,可多念咒。

  晨睡不著醒來盤坐,亦以多念六字大明咒及白度母咒爲主,遣魔咒,觀空咒,灌頂咒,配入儀軌中修即可,不必單修。

  在邪道橫行之處,修持正法,不可避免會有一些幹擾,尤其是二位的地位轉入佛道。但那畢竟邪不勝正,努力修法,尤其多修四皈依,決定解除一切障阻,且能將佛法弘化廣大,對一切魔害,皆發願其皈依叁寶,早成佛道。

  吾念誦時爲你們二位回向。

  書信一〇〇

  久未獲訊,頗爲懸念。今接來信,知一切安好,甚慰!

  彙下600元,系令孫子、孫女二人中彩之款,正好爲他們培福增慧,余四百元就給他們建寺塑像吧。

  你們修行,以四皈依爲主,修滿一百萬。有明顯瑞相出現,可以稍加調動。治心髒病,能以入定狀態念四皈依,念到心跳下沈…

《智敏上師書信160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