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深入體會世間苦難--老、病、死(一)

  深入體會世間苦難--老、病、死(一)

  空海(惟傳法師)

  書本第15頁的【法義分享】,有提到“老、病、死”都是偉大的“天使”,經常在刺激你、喚醒你--“醒來吧!不要再作夢了!”。由于觀察到“死神--黑洞”的厲害,所以悉達多太子無比的震撼!因而從太子王位跳下來,從此展開了覓道、求道、修道之旅。終于成道--解脫自在。記得!如果你的修行還沒有要去解開生死之謎,還沒有要去面對生死大事,那麼你的修行沒辦法很紮實,會是軟棉棉的。佛陀能夠放下太子王位下來,用生命去修行,就是因爲體會到生命黑洞的厲害,體會到死亡的震撼,“老、病、死”讓他深深震撼。

  有的人會講說:“生、老、病、死”是正常現象,怕也沒用啊!我現在也覺得好像沒什麼可怕啊!……。很多是我們的一種“不知不覺”,再來是“後知後覺”。現在先來分析叁種情況,解析第一段的經文重點。就是一位國王曾經聽過佛陀的講經說法,于是就跟佛陀講出他的體悟。

  是故我說:“險惡恐怖卒起之時,衆生運盡,人身難得,無有余計,唯有行義、行法、行福,于佛法教專心歸依”。

  這時候,這位國王就有相當多體悟,他說:哦!當“無常”現起,一些險惡恐怖、天災人禍的境界現起之時,衆生都是無比的恐慌。“人身難得,無有余計,唯有行義……”沒有其他的方法可避,還是要回來好好修行慈悲喜舍,好好回來修行才是辦法。佛陀就告訴這位大王:“如是!如是!”不錯!你也有很深入的體悟啰!“經常磨迮,謂惡劫、老、病、死,磨迮衆生”,“磨迮”可以當作是折磨,“惡劫”就是一些天災人禍、災難,“老、病、死”經常在折磨衆生。“當作何計呢?正當修義、修法,修福、修善、修慈,于佛法中精勤方便”唯有你真正的修義、修法,修福,也就是具有人天善法,再加上好好再聞思。

  當我們在聞思的時候,身心會漸漸柔軟下來,身、口、意沖動會緩和下來,原來開車很浮躁沖動,現在會柔軟下來,那一種沖動的減少,相對意外災害、意外車禍就會減少,就是真正的消災、真正的加持。所以,真正的消災、加持,是來自于我們內心的祥和、柔軟,沖動減少,能夠有“叁妙行”的具體展現,這樣很多的災難會化于無形。你不會再騎機車去跟人家沖撞,意外災害就會減少很多,或是有時候遇到一些磨擦沖突現起,你不會在那裏跟人家逞強,很多的意外災害就可以消失。所以,我們身、口、意的沖動柔軟下來,就是真正在消災,真正的受益。

  佛陀就再進一步分析:“有如大石山,高廣無缺壞,周遍四方來,磨迮此大地;非兵馬咒術,力所能防禦,惡劫、老、病、死,經常磨迮衆生”不錯!今天有這樣的體會,你就會比較積極要修行,很多的天災人禍、無常這些,包括說更重要的老、病、死,這樣不斷在折磨衆生,佛陀就坦白講:“非兵馬咒術,力所能防禦”注意這幾個字!不是說擁有千軍萬馬,就可以免于一死,不是說你位高權大、財大勢大,就可以免于一死。

  譬如秦始皇統一六國,但是秦始皇怕不怕死?很怕死啊!于是一方面去求長生不老的藥丹,一方面趕快建造兵馬俑,要預防他死後被人家報複、被人家圍剿,兵馬俑就是做爲他死後的防衛體系,但是真的能夠防衛嗎?再譬如亞曆山大,他建造一個橫跨歐亞非的羅馬大帝國,但是亞曆山大叁十幾歲就死了。拿破侖也是建立一個大帝國,後來是怎麼死的?是被關在一個小島郁卒之後,很快就死了。

  所以,佛陀就講“老、病、死”,不是說你身爲總統權高位大,有再大的財勢,所能夠解決得了。因爲佛陀深透到這一層,因此體悟到縱然他當上國王,也沒辦法擺脫“老、病、死”。再者,不是說我遇到“老、病、死”,然後一直催咒、一直念咒,死神就可以消失,還是一樣、照死啊!不是說一直在持咒或是做很多的法術、大法會,就可以消災,就可以真正把那些死神趕走,把那些惡運驅走?佛陀就講說這是沒辦法的。

  “非兵馬咒術,力所能防禦”,“力”是用武力,不是運用這些“兵馬咒術,力”所能夠對治的。所以,“人”最大的敵人是誰?是自己!最大的敵人是自己。這個“自己”,你用千軍萬馬就能夠對治得了嗎?在“阿含經”裏面,佛陀也一樣提到,你要戰勝千軍萬馬容易,要成爲一個將帥、大將軍,在戰場上縱橫千萬裏、所向無敵,這還容易啊!但是這個“自己”,這個最大的敵人,你卻莫可奈何啊!爲什麼說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我們在無明遮障的情況之下,在那裏貪、嗔、癡,起惑、造業、受苦,然後不知道,就在那裏一直輪轉。

  所以,是自己的知見、自己的視野、自己的框框,把我們束縛住了,讓自己不能夠解脫自在。本來宇宙的存在、實相真理是“無常”,偏偏卻一直要去抓個“常”,跟實相真理一直拉扯、對抗,本來實相真理的存在是“無我”,但是衆生卻偏偏一直在抓“我”,于是跟實相一直在對抗、在拉扯,這都是苦啊!苦啊!因爲不明了實相,就會背道而馳。

  “背道而馳”就是事實的存在是這樣,但是我們卻一直去一直在跟實相世界對抗,因爲有這個“我”、“我所”,“我見”這些,于是形成自己在障礙自己,自己在束縛自己,然後不知道,就是愚癡。修行就是讓我們從“背道而馳”的世界醒過來,去了悟無常、了悟“無我”法印,如果你不了悟,就會産生苦的結果。記得!“苦”是來自于在我們跟“無常”、“無我”法則對抗,“苦谛”不是本來就存在,“苦”不是本來就存在,宇宙存在的實相是“無常”,“無常”是刹那生滅變化流動,“無我”也都是實相,但是我們不了解,然後常常在跟實相對抗,于是産生苦。

  我們就一定要“橫柴拿入竈”、在跟實相對抗,才會産生苦。解脫者就是去了悟、體證到實相,先體證到“無常”,身、心逐漸放松,“五下分結”斷除了,到後來再繼續用功,又把這個“我”做最後的大死一番,真正體證到“無我”。像佛陀35歲之後,就是體悟這些真理實相,成爲解脫自在的人,從顛倒夢想的世界醒過來,活在實相的世界裏面,跟宇宙存在的法則、韻律,一起流動、一起脈動,沒有任何的對抗、任何的用力拉扯,而解脫自在。他的一切所作所爲,體悟“緣起法”,隨順著緣起,不會去背道而馳,就是體道、悟道而行道。

  對于生死問題,一般人是“很怕死”,有些人是“不知死活”,認爲“死”是正常現象、沒什麼,好像沒什麼苦,所以不會怕死,因爲還沒有去觸到。就像小孩子、嬰兒,很純真、很天真的活著,不知道死活、生死大事這方面,還沒有意識到死活問題。當漸漸成長之後,一般衆生都是很怕死,再有錢的人或是身爲國王、總統,一樣都是很怕死。

  再來說“不怕死”的,會講不怕死的有哪些人?一個是流氓,有正義感的人也會不怕死,再來還有一種人也會講說他不怕死,哪一種?很怕死、絕望的人,也會講不怕死。流氓跟有正義感的人,裏面都有逞強的成份,逞強是用在負面,逞強用在正面就成爲打抱不平的正義方面。“很怕死”的人,事實上是用說不怕死,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這裏面一樣有逞強的成分。絕望的人則是因爲走投無路。曾經有人講說“他阿媽說她不怕死”,然後問我像他阿媽這樣說,是不是屬于解脫的境界呢?認爲他阿媽能夠體悟到不怕死,好像境界很高,于是問我說是不是解脫的境界?我就跟他講說是不是解脫的境界?我們暫時保留,不去下論斷。但是站在一個客觀立場來分析,她的不怕死,是因爲這一條路已經一直走,走到怎麼樣呢?進退無路啊!怕也沒用,沒有選擇的余地,她是要無奈的面對死亡,所以只好說不怕死,因爲沒有選擇的余地。

  這裏的“不怕死”,不是真正不怕死。只有四果阿羅漢、解脫者,才會沒有生死,他是生死一如,裏面完全沒有逞強,他本身就是“自我”已經死掉的人,真正是體證、體悟到“無我”,又做到“無我”,才能夠真正沒有生死、生死一如,這不是一個理想、一個口號,真正佛陀、阿羅漢他們,都是做到這樣。

  (第八章的第一經,第35頁)“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這一句話就是證到阿羅漢的人,一個解脫者體證到之後,信心滿滿的一個宣言。“我生已盡,自知不受後有”已經沒有“生死”這回事了,有生有死還是凡夫啊!解脫者沒有生、死這回事,就是溶入體證到《心經》所講的世界,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心經》的境界非常高、非常好,大家以後有因緣,可以實際慢慢逐步上來,就可以去體悟到。所以,學佛走在“阿含解脫道”上,真正有體悟、體證,沒有大、小乘之分。

  正義感方面的“不怕死”,他裏面多少都帶有逞強。流氓他會講說不怕死,但是他是真的不怕死嗎?因爲他沒有因果觀念,認爲說死亡之後,二十年後又是好漢一條。但是,爲什麼黑社會的人常常跟毒品、麻醉品合在一起?事實上,是他內心的空虛、恐懼、不安,然後他對外一個逞強說:“我不怕死!”但是當他面對自己,是沒辦法面對內心的恐懼不安,只好透過煙酒、興奮劑、麻醉劑,來麻醉自己,掩飾內心的不安,掩飾內心的空虛,知道嗎?所以,不是真正的不怕死,而是逞強講出來的。

  但是我們一般人說不怕死,覺得生死好像是很自然的現象,事實上有時候是因爲我們的覺知很遲鈍,要學習從“不知不覺”提升到“後知後覺”,然後再提升到“先知先覺”。你要真正去面對它,才會走在“出世間法”的解脫道上,不要自欺欺人,只要還沒有證悟到四果阿羅漢,生死大事都還沒有解開,所以要有“止觀雙運”,我們所有的修行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都只是“方便法”,記得!所有的修行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都只是“方便法”,讓我們的心澄靜下來,然後有深度的去反觀,有深度的去看現象界、…

《深入體會世間苦難--老、病、死(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