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念處禅修開示 十九、《慧眼禅心》要則分享

  十九、《慧眼禅心》要則分享

  現在來跟大家分享幾則《慧眼禅心》中的短文。《慧眼禅心》這本書的作者是安東尼.戴梅樂,是一位印度籍的神父。他雖然是一位神父,但是他所講的、所體悟的,卻是超越任何宗派、宗教。如果你不能超越宗派、宗教的框框範圍的話,你看不懂他裏面所講的深義。如果你能超越那些界線、超越那些框框,放下宗派、宗教的意識作祟、意識型態的話,你就能夠看到那裏面處處都是無價之寶;都是真的活生生的啓示,而且充滿著智慧。所以希望大家能夠有無限的胸襟、心量,超越所有的宗派、宗教框框。「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你是爲解脫而來,你不是要成爲宗派、宗教的信徒。

  在《慧眼禅心》這本書裏面所提到的「大師」,要知道喔!他並不是某一特定的人物。這位大師,他可能指的是一位印度教的瑜伽師,或是佛教禅宗的一位禅師;或是道家的真人;或是猶太教的經師;或是基督教的隱修士;或是回教的神秘家。書中所提的「大師」,也有可能就是老子;也有可能就是蘇格拉底;也有可能是佛陀;也有可能就是耶稣,他們所講過的話。在這裏面的大師,是哪一位?是誰?不重要。裏面所講的大師,都是代表一位有智慧的人、打開智慧眼的人、看到真理實相的人,他們在跟我們指引回歸法界、回歸真理實相之路;他們都在指引我們邁向究竟解脫之路。所以大師是誰不重要,因爲不是要你去抓那個人我相,而是要你去看到,不管這個手指是誰,重要的是要去看到那個手指所指的真理實相,也就是他所指的月亮。這就是超越一切的人相、我相、衆生相、壽者相。這樣,你才能夠見到真理實相啊!

  第一則「奇蹟」

  有一個人不惜翻山越嶺,前來查證大師的顯赫事蹟。他向大師的一位弟子查詢:「你的師父曾行過什麼奇蹟嗎?」也就是說他有什麼特別的事蹟、神蹟,或是神通、奇蹟這些嗎?因爲衆生都很喜歡這些奇奇怪怪的神通、怪異…。如果他會一點奇蹟、神通,衆生就會看得目瞪口呆,而很多衆生就是要這種奇蹟啊!我們看大師的弟子怎麼回答呢?他說:「嗯!世上有各式各樣的奇蹟,很多修行人他們也都有各式各樣的奇蹟,只是在你們的家鄉,你們是把天主啦!上帝啦!或是某某神佛;或是某某修行人,他們具有神通、能滿足某人的心願,大家就認爲這是奇蹟(不錯!一般的認定是這樣)。但,在我們這裏呢?當人們承行天主的旨意時,我們視爲奇蹟。」

  這裏所講的「天主」就是法界、就是大自然、就是道。而佛教所講的法界、涅槃界,就是這裏所講的這個深義,但這裏隱藏著很重要的一點:「在我們這裏,當人們承行大自然的旨意的時候,我們視爲奇蹟。」好好去體會。這就是一個真正打開智慧眼的人,他不是在展現我是、我能、我慢,我多麼神通廣大、多麼法力無邊,絕對不是這樣的。如果是的話,那他都還是在有自我的夢幻世界裏面;還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裏面。你這個波浪還在顯現你很厲害,你要對抗整個潮流、要對抗整個海流、要對抗海洋。那是無知喔!

  一個真正了悟真理實相的人呢?他是體道、悟道而行道,與道合一呀!這裏所講的「在我們這裏,當人們承行大自然的旨意時,我們視爲奇蹟。」這是真正的得道高人,他展現出來的就是跟整個法界一體脈動;展現出來的就是真的是無我、無私。他已經遠離過去的顛倒夢想,而一般衆生在顛倒夢想的世界裏面,想要看的就是一些耍雜技的魔術,或是一些特技表演。但,一個了悟真理實相的人,知道這些都只是雕蟲小技,不管你這個波浪再怎麼厲害,你不可能改變海水的潮流;不管你這個波浪多麼大、多麼雄壯、多麼神通廣大,你這個波浪不可能增減一滴海水。所以這裏提到的「當人們能夠承行、奉行大自然的旨意的時候,我們視爲奇蹟。」這就是真正的得道之人,那是體道、悟道而行道,與道合一,完全沒有我慢。他是回歸法界,跟整個法界是一體的。大家慢慢去體會、慢慢去消化。在講這些的時候,有些用詞我會稍微修正一下,用大家比較容易了解的名詞來诠釋。大家對剛才的這一則,要好好地去體悟。

  第二則「成熟」

  講這些時我會慢慢地講,你當下要用心靈去體悟、去領會,它裏面都有很深的啓示。

  第二則講的是「成熟」——有個弟子終日沈浸在祈禱中,在禮佛啦!在打坐啦!或是做種種宗教儀式啦!一直在向各種神佛在祈求啦!也就是都在心外求法的世界中。而大師就對他說:「什麼時候你才能學會自立呢?你什麼時候才能夠不處處黏著天主不放呢?」或是「什麼時候你才能夠不黏著佛陀呢?什麼時候你才不會緊緊抱著那個偶像呢?」弟子聽了,愕然地說:「你不是常常教導我們應該要仰賴佛陀如父嗎?佛陀是很偉大、很重要的呀!不是我們要緊緊追隨著佛陀,然後要緊緊地這樣抱住佛陀的大腿嗎?」大師回答:「你什麼時候才會懂得佛陀、善知識並不是讓你依賴的一樣東西呀!他只是協助你驅除內心依賴他物的習性而已呀!」這個很重要喔!

  衆生常常都是一直要找個依賴;要找個心外的法、心外的人,讓自己依靠、依賴。但是只要你向心外求法、求依賴、求依靠,你的苦就一定存在,你不知依歸何處,你不知究竟歸依處。而如果一個人,他一直強調你要對他的依賴;你要對他的抓取,那表示這個人他在跟你互相纏縛,他也不知道要依歸何處。你需要依靠他,他也需要依靠你啊!就這樣,彼此互相纏縛啊!所以如果是真正的善知識,他只是協助你,驅除你內心那種依賴他物的習性。也就是協助你心靈成長,不要再那麼弱小;協助你成長;協助你獨立;協助你來到自依止、法界依止。這就是佛陀一再跟我們強調的,你要「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不要去依賴任何人,衆生跟我們都是平等的。

  每個衆生都是大海中的波浪,不管他是多麼大的波浪,他也都只是個波浪。你這個波浪不要一直要去依賴其他的波浪,其他的波浪還是一樣啊!泥菩薩過江。真正的歸依處,請看看你的腳下;請看看你腳踏的是什麼?你浸泡在哪裏?你這個波浪要去發現到,整個大海就是你的歸依處啊!你不要去求其他的波浪,不要去抓其他任何的波浪。而這就是你的心智、智慧,什麼時候才能夠真的成熟,來到超越一切的人我相呢?

  第叁則「靈敏」

  有人問大師:「如何才能經驗到、體驗到我與萬物本是一體呢?如何才能進入一體的世界呢?」大師回答:「聆聽啊!觀音菩薩修行法門啊!耳根圓通啊!」「喔!那我該如何聆聽呢?」「把自己化作一只耳朵,留神于一事、一物中宇宙所通傳的玄音。若你所聽到的是你內心的獨白,應立即中止它的喋喋不休。」但是,你要真的聆聽,不容易喔!衆生不是聽不到法音,不然就是用自我的意識在聽、在想像、在造作。這個聆聽,你是要來到空、無我的境界,你只是保持一個空、明、覺。這個聆聽,它沒有汙染、沒有扭曲、沒有想像;這個聆聽,它是保持一個空,你的心與空相應,然後讓法界的這些法音呢?如實、自然地穿流過你的心。你的心是保持在很純樸、很客觀的一種狀態,然後你如實地去體悟、去體證。這時候,你所聽到的法音,都一直在跟我們宣說著無上甚深微妙法——什麼叫做無常;什麼叫做流動;什麼叫做生、滅、變、異;什麼叫做即生即滅。

  就像現在,如果你放空來聽,前面這只鳥在唱歌,他發出的聲音,一樣,都會跟你的心溶爲一體。如果你能夠放空,不是用一個「我」去聽那個聲音,你是無我,這時候你跟外面的這些聲音呢?已經溶爲一體,沒有內外,很自然地你就進入能所雙泯的世界——主、客銷融,心、境合一。所以你要來到「與萬物本是一體」,你那個自我一定要消失,你必須要能夠保持清醒明覺地活在當下。你要體悟到萬物跟我們是一體的,你必須要有前面四念處開發明覺的基礎。你要先能明心啊!當你能夠穩定地活在當下,那你處處就可以體驗到你跟這整個法界是一體的。

  《慧眼禅心》必須慢慢地講、慢慢地去體悟、去消化,因爲這些話都是直接貫穿你的心靈;這些啓示都是來自靈山的啓示。你不要用一般大腦的意識去聽,你要打開心胸,你要用無我;用空、明、覺的心來聽。這樣,這些來自靈山的聲音,它才會句句震撼你的心弦,你才會真的體悟到那裏面的深義。所以希望大家該禁語的時候,一定要收攝六根好好地禁語,因爲如果你沒有收攝六根,你的心靈是很粗糙的。你很粗糙,這些靈山的聲音,它是沒辦法震撼你的。法界處處都在跟我們宣說無上甚深微妙法,你的心粗糙,你就看不到、震撼不到、體悟不到。唯有收攝六根,你的身心才會沈澱;才會澄清、澄淨。這樣,你才能夠發現、才能夠得到法界的無價之寶,你才能夠品嚐到那甘露法水。很難得的殊勝因緣,希望大家能夠好好把握,放下萬緣,好好地去挖這無價之寶。你的心能夠越明、越靜,越好。

  第四則「無稽」

  繼續跟大家來分享《慧眼禅心》裏面的精采部份。

  我們看第四則「無稽」——當一位弟子正在靜坐,專精打坐時,大師拿著一塊磚,使勁地在地上一直磨。磚在地上磨,它發出了很尖銳、很刺耳的聲音。起初,這位弟子把它當做考驗自己專心的試煉,而欣然地接受。然噪音越來越尖銳,他終于耐不住性子大吼:「老天哪!你究竟在幹什麼!難道你沒看到我正在專心專精打坐嗎?你沒看到我這麼精進用功嗎?你怎麼可以在這裏打擾我這個道人之心呢?」大師靜靜地回答說:「欸!我想把這塊磚磨成一面鏡子啊!」這個弟子還點不醒,他說:「你瘋了!磚怎麼能夠磨得出鏡子來呢?」大師說:「彼此彼此,在自我內又怎能生出真正的靜觀者?」

  這一則是引用禅宗裏面的故事。有接觸禅宗資料的人就知道,這是在喚醒大家,如果你的打坐、你的修行是用自我意識在修的話,你會修個沒完沒了的。如果你用我慢在斷慢,你也…

《四念處禅修開示 十九、《慧眼禅心》要則分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