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深義(禅修版) 5▪P2

  ..續本文上一頁面,于是向人家炫耀,這些都還不算;有時候這一種的開悟,還會增長你的我慢,這樣就不對了。所以,是要真正做出來,才是真正沒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

  “無法相,亦無非法相”真正體悟到前面所講的內容,一樣會來到沒有法執,不會執取一個固定不變的相,但“亦無非法相”不會否定現象界的存在,來到“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不會執著于過去固執不變的形相、法相或一個相,因爲明了現象界的一切都在流動生滅變化,不會執著一個實在又不變的相,不會有這種觀念,但是也不會落入斷滅空、斷滅論,不會否定現象界的存在,叫作“亦無非法相”。如果能夠做到“無法相,亦無非法相”才會真正走在中道上,但是這很不容易!因爲衆生通常是“ 扶得東來西又歪”,衆生很容易從一端跑到另一端,指明你是執著這一端、這樣不對、不可以,這樣是錯誤啊!結果你又跑、跑… …跑到另一端去。“中道”就像中間一條線,而衆生通常是在中道兩邊跑來跑去、跑來跑去,但是唯有你真正去修,知道自己原來都沒有正確走在中道上,才能夠慢慢校正、校正、校正,當你越校正,距離真正的中道就越來越近,到後來才會真正走在中道上,意即向初果、證初果,二果、叁果……過程,當你真正走在中道上,就是來到四果阿羅漢的世界。所以,要來到“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不容易!這是真正走在中道上,不執“有”、也不執“空”,那個“空 ”是斷滅空的“空”。

  “何以故呢?是諸衆生,若心取相,則爲著我、人、衆生、壽者”前面四個相,“若取法相,即著我、人、衆生、壽者 ”如果你的內心還在取相,有這些法執、我執,有自我、有身見,這樣“若心取相”,就是以“自我 ”抓取你所要的那些相,以及尚未了悟真理實相,表示都還在“自我”的世界裏面。只要還在取相、抓取相、有自我,後面這些都跟著會出來。“若取法相,即著我、人、衆生、壽者相”,包括執取各種法門、各種佛學上的名相也是,光在經典裏面一直鑽研 “無常”、“無我”,摭取一些佛學名相與人見诤,都是身相、身見、我慢的展現,表示還沒有真正來到 “無我”。如果你執著某種法門,認爲自己的法門已經用了一、二十年,才是最好、最高、最優秀,法執不放,表示還沒辦法超越,還在人我是非,還在身見、身相很深濃的世界裏面,“取法相”即是告訴衆生:還是我見、身見不斷。

  “何以故呢?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衆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前面是說取相、取法都不對,表示還在 “自我”的世界,還在執著人我相,有的人聽到這樣就想說:“這樣喔!我不該有那種法執、不該有那些法相,有爲法的功夫都還很差勁啦!還要有修,功夫都很差啦!要來到無修、無爲法,我們不用方法……”結果呢?很多人就排斥別人以 “有爲法”,瞧不起別人以“有爲法”,又落入到“取非法相”這一端。前面是講說你在執著人、我相,在抓一個偶像、上師相、師父相……,這樣是不正確的。有人就講說:“我們應該是來到自依止,哪裏需要親近善知識?!我自己可以來嘛!……”這樣又是落入另一邊去了,這裏面是“我慢 ”在展現,不知道你是“自我”不肯臣服、不肯低頭,你的身心不柔軟,但是你自己卻看不到,還是一樣“取非法相”,在人、我、衆生相的世界裏面,還是在“自我”很牢固的世界裏面。

  如果聽到人家講說“要用四念處的修法,一步一腳印的走,要觀察身體的動作,行住坐臥、語默動靜,都要清清楚楚觀察,要練習經行-提、移、落、觸……”有的人就認爲:“啊!那算什麼!這是小兒科啦!都還在有爲法的階段,喔!我們不必那些啦!我們是“無爲”、沒有方法,不用的……”很多人就排斥“四念處 ”的修法,認爲那些是小乘人,是不了義的,還是在“有爲”的世界,言下之意要否定你所采用的這些“有爲法”,但是卻不知道他是在展現我慢,不知道他是從一端、跑到另一端去,然後在那裏炫耀。如果“若取非法相”否定現象界的這些,否定那些有爲法,一樣是落入斷滅論、落入斷滅空,“即著我、人、衆生相”,一樣只是從一邊跑到另一邊而已。

  “是故”佛陀就下一個結論,“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不可以執著「有”,也不可以執著「空”,不可以執著一個實際不變的實有,也不可以落入斷滅論、斷滅空。如果大家有《阿含解脫道次第》這本書,請看49頁,第八章-“五陰”這一篇的第九節,佛陀就曾經說過“世人顛倒,依于二邊,若有、若無,世人取著諸境,心便計著。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計于我,此苦生時生、滅時滅”“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者,則不生世間有見。迦旃延!如來離于二邊,說于中道”。

  【金剛經】正是把【阿含】裏面很深奧的部份,予以較爲具體而詳細的解析,沒有【阿含經】就不會有【金剛經】,就沒有其他的大乘經典,因此佛陀看得很清楚,一般衆生、世間人顛倒,習慣“依于二邊,若有、若無”,不是執著實際的“有”,不然就是落入否定,落入頑空、斷滅空。一般衆生遇到各種境界,就是在那裏黏著,不是黏著「有”,就是黏著「空”。但是,不管你黏著「有 ”或是黏著「空”,一樣都在展現自我、我慢,如何才能夠走在中道上呢?“如實正觀世間集者” “集”也是緣起,能夠真正看到緣起,因緣聚集之後産生的現象,“如實正觀世間集”,則“不生世間無見”就不會落入斷滅空、落入斷滅論,不會否定現象界的一切,不會消極、不會悲觀。

  “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如果真正體會到所謂的“無常生滅變化”,“則不生世間有見”就不會執著恒常不變。如果能夠了悟真理實相,一直不斷在生滅變化,就不會一直抓、抓、抓、抓,抓名、抓利、抓信徒、抓山頭 ……。能夠真正有所體悟、體證到,就能夠如同“如來”,“如來離于二邊,說于中道 ”,“如來”就是能夠如同萬事萬物的本來面目來看清它的實相,真正能夠做到這樣,就是“如來 ”,真正的“如來”是有智慧者,他是“離于二邊”,離開、超越所有的二元對立,走在真正的解脫道、中道上。

  “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谕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一般衆生就是在“此岸 ”、苦海裏面,修行就是要超越苦海、渡到彼岸,然而這些也都是一個權說、形容,從此岸到彼岸,就像中間是一條很巨大、很寬廣的河流,也是一個 “苦海”,你要超越、到達安全的彼岸,是不是要有一些工具?古早時代是利用竹筏,現在可以利用豪華遊輪或是飛機,像進出國內外都可以搭飛機,必須利用交通工具,幫助我們橫渡太平洋,竹筏協助我們從此岸渡到彼岸,因此竹筏就是有爲法、方便法,也是一種藥物。

  當你在生病之時,服用一些藥物來調理、治療,藥物的目的是要幫助我們成爲健康者,變成“不必吃藥”,當你病愈、健康之時,就要把那些藥方放下,不要執著、成爲藥瘾,竹筏是協助你去渡河,不要一直執著在竹筏上面,不肯放下竹筏,表示你還是沒有上岸、還在河流中,你要放下竹筏,才能夠上岸。一個真正上岸的人,是放下這些竹筏,它只是一個渡河工具。當你真正上岸之後,就會自然放下。一個真正上到彼岸的人,本身可以不需要這些竹筏,但是他不會否定它,竹筏可以幫助有需要的衆生。今天得到病愈而身體健康,可以不需要吃藥了,但是這些藥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

  如果你還在苦海裏面,卻排斥、否定那些竹筏,還是在苦海裏面浮沈。真正要上岸,就是要透過一些工具,真正走在解脫道上,就不會執著那些法。當你需要之時,就會透過這些方便法幫助我們上到彼岸。但是,上岸之後,也不會否定它;在還沒上岸之前的過渡時期,你不會否定,但是也不會緊抓不放;當你靠近岸邊,你就會放下。所以,種種法門都只是一個竹筏,是協助你不要緊抓著不放,不要緊抱著不放,不要炫耀認爲“我的法門才是最好、最高、最究竟 ……”就像小孩子在向人家炫耀“我們所吸的奶嘴,是世間一流的、名牌的,比你們所吸的奶嘴還要好,羞羞臉!還吸沒有品牌、沒有牌照的“奶嘴”……”不要在法門上面與別人計較是非、好壞、高低,就算你吸的“奶嘴”是世界最有名大師座下、最有品牌的,你還是“小孩”啊!不是向人家炫耀我們“奶嘴”的牌子是最高、最好、最優秀。

  “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如知我說,如筏谕者,法尚應舍”這些法門、這些藥物、這些竹筏,是在有需要的時候協助你,但是不要執著不放,到一個情況就要放下,叫作“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所謂“非法 ”,一個是還沒有到達,根本還沒有渡河,還在生死苦海的世界裏面,還在“我慢”展現,就排斥那些“有爲法”,這是錯誤的、這是不對的。另外“非法”的意思,有些藥物不但不能夠幫助你健康,還有更多的副作用、更大的毒瘾,類似這些就不是有益的藥,叫做“非法”,早就應該放掉,能夠幫助我們健康的藥物,到一個時段都要放掉,何況那些對你健康沒有益助的藥物呢?!更是早就要舍掉。

  無得無說 第七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聖賢,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

  【金剛經】真是不容易解讀、不容易理解,佛陀鼓勵大家要好好修行、來到解脫自在,要上到涅槃彼岸,鼓勵大家成佛,發願“佛道無上誓願成 ”……。有一天,佛陀又從另一個角度來否定我們的觀念,講說:我釋迦牟尼佛、我如來,有得到“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嗎?就問須菩提:…

《金剛經深義(禅修版) 5》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