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31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空論(明.智旭)▪P6

  ..續本文上一頁

  論曰:色身相好,既非具足,說法度生,豈無語言分劑耶?雲何衆生得承如來言說,而解諸乘?爲遣此疑。故雲若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爲謗佛,以不能解我所說故。我所說者,無有少許法相可得。無所說相,無能說相,以諸法性,無聲字故。以諸聲字,性非聲字。即是無性法故。此中無法可說一語,具遮二謗,一者爲遮有法可說謗故。二者爲遮總不說法謗故。謂說即非說。非以杜口爲無說故。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衆生,于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衆生,非不衆生。何以故?須菩提!衆生、衆生者,如來說非衆生,是名衆生。」】

  是法難信亦有信  以諸衆生非生故

  論曰:此重疑信受者難也。然衆生原非實有衆生之性,但一念迷惑,假名衆生。一念了悟,當體即佛。佛與衆生,皆依俗谛言說建立,而終非有實性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以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須菩提!若叁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爲他人說,于前功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智無所得法平等  善法非法成菩提

  全性起修修即性  是故持說功德多

  論曰:若第一義佛境界,色相、言說皆不可得,法身體性豈亦然耶?爲遣此疑,故曰:我于無上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以是法平等,無高下故。請稍證之。一切法者,秪是六塵。色無高下者,譬如一恒河水。魚龍視爲窟宅,修羅視爲刀杖,人間視爲清泉,餓鬼視爲膿血。二乘了其本空,菩薩知其差別,佛眼知即法界。而恒河水性無高下,隨諸衆生妄見不同。當知一切諸色,亦複如是。聲無高下者,譬如一咒,魔外聞之恐怖,佛子聞之安隱。又如魔以惡聲怖佛,反成贊詠。而北朝敗衄,風聲鶴唳,皆爲晉兵。當知一切諸聲,亦複如是。香無高下者,譬如世間沈檀,蠅蚋聞即遠去。幻士廁室,佛坐便成香殿等。味無高下者,譬如目連缽飯,母揣便成火炭。饑世馬麥,佛受便如甘露等。觸無高下者,譬如闇中扪膝,怖爲他人。龍雨刀杖,變成天華等。法無高下者,譬如爲名利發菩提心,是叁塗因。爲斷邪殺婆羅門,轉增功德等。是故一切諸法,其性平等,本無高下,隨衆生心妄見高下。而高下悉皆無性,達此無性,名爲無上菩提。非別有少法可得也。既顯示菩提無所得已,乃的示妙修之要雲:以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無上菩提。蓋不達無我而修一切善法,止成人天僞果;不修一切善法而但證我空,止成二乘小果,妄言我、法俱空而恣行惡法,則爲闡提獄種。惟以無我修一切善,正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故即得無上菩提也。

  夫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即境妙也;無我人衆生壽者,即智妙也;修一切善法,即行妙也。叁法成乘,故得菩提。而又言善法即非善法等者,爲遣疑故。恐有疑雲:既無少法可得,雲何複修一切善法,此善法者,獨非法耶?今釋之曰:善法即非善法。以善是對惡之名,因于惡法,假名善法。若非對惡,無善名故。以諸善法,惟心所修。心既不有,善亦性空,不可得故。以諸善法,互具一切善惡諸法,性不定故。如布施、持戒等,雖是善法,而名利矯飾心修之,是叁塗因;人我勝負心修之,是修羅因;著相計果心修之,是人天因;出世滅苦心修之,是二乘因;利益衆生心修之,是菩薩因;法界平等心修之,是無上因。如是差別,有無量故。以諸善法,體即法界,實相無相,不思議故。結雲是名善法者,即是對惡因緣故,惟心空寂故,出生十界故,全體法界故。如此善法,全性所起,故名爲修。全修即性,故無實法。至圓至頓,了義了義,持說功德,豈財施所可較哉!

  【「須菩提!于意雲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衆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衆生如來度者。若有衆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衆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爲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知生非生如是度  說我無我亦複然

  凡亦非凡性自空  是故假名皆不壞

  論曰:前明衆生即非衆生。如何複有經言:無量衆生,以佛爲善知識,解脫諸苦?爲遣此疑。故雲實無衆生如來度者。以第一義中,佛與衆生皆無性故。以同體大悲,不于心外有衆生故。若實有衆生異于如來,是所度者,如來即有我等四相。須知如來雖複有時說我,但是假名,實非有我。而凡夫聞語起見,自生執著耳。又恐轉計凡夫是實有法,故隨釋雲,即非凡夫。以聖凡皆是假名,從來無實性故。言是名凡夫者,但是不壞假名而已。

  【「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叁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叁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叁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叁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如來不可以相觀  遣著應知離四句

  論曰:諸相非相,前已重重發明之矣。茲複設此問者,意欲具遣一切句故。不曰見如來,而曰觀如來者,以如來即諸法如義,則叁十二相獨非諸法,獨無如義可觀耶?故須菩提即順答曰:如是如是,以叁十二相觀如來。然諸佛法身,畢竟四句皆離,若直以叁十二相而觀,則轉輪聖王,亦可爲如來矣,豈知如來法性身哉。尊者解旨,尋答不應,佛乃以偈述成。但舉一隅,若欲具足說者,即色聲求,固是邪道;離色聲求,亦是邪道;亦即亦離求,非即非離求,均是邪道。據諸論本,皆有二偈。前一偈同,更一偈雲:如來法爲身,但應觀法性,法性非所見,彼亦不能知。則文義俱全矣。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于法不說斷滅相。】

  四句皆離相好圓  發心終不說斷滅

  論曰:若如來不可以色聲求,乃至四句皆不可得,將無畢竟斷滅相耶?爲遣此疑。故曰莫作是念等。須知如來唯其離四句故,所以無邊相好皆得具足。設但如轉輪聖王,則舍身之後,相好即滅,反成斷滅相矣。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複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福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第一義忍此得成  無著無貪福最勝

  論曰:知法無我,得成于忍,此般若功成也。由其不貪不著,故福德無與等者。若有所受,便有分劑。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如來無去亦無來  果德究竟不生故

  論曰:若第一義無福可取,何故余經作如是說:如來福智資量圓滿,坐菩提座,趣于涅槃。爲遣此疑。故雲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以真如無別處所,可從彼來;生死無別處所,可從此去故。以有緣則現,譬如水清月現,月實不來;緣盡則隱,譬如水濁月隱,月實不去故。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叁千大千世界碎爲微塵,于意雲何?是微塵衆,甯爲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衆實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衆。所以者何?佛說微塵衆,即非微塵衆,是名微塵衆。世尊!如來所說叁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微塵世界有非有  碎非可碎合非合

  如來果德不可說  一切譬喻無能喻

  論曰:上明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但以有緣則現,緣盡則隱。恐有疑雲:佛真法身,譬如世界。佛應化身,譬如微塵。複有疑雲:迷涅槃成生死,如碎界爲塵;悟生死成涅槃,如合塵爲界耶?故今釋雲:微塵即非微塵,世界即非世界,乃至一合相即非一合相等。蓋法身應化,原非世界微塵可比。生死、涅槃,亦非碎塵、合界可喻。然即此微塵,便非微塵;即此世界,便非世界。碎無可碎,合無可合。但凡夫妄生貪著耳。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須菩提!于意雲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

  智者應知四見離  說有非有解實義

  論曰:此結顯四見本離,以爲修行般若之方便也。恐有疑雲:佛破我人衆生壽者,爲其有故。若本無我人衆生壽者,何用破爲?譬如無病,何須用藥。今明四見即非四見,所以可破。如病非實病,所以可醫。翳非實體,所以可抉。但了四見本非四見,譬如了病非實,便可安心調理矣。正宗分竟。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于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如是知見及信解  法相非相故不生

  論曰:此付囑流通也。如是者,廣指上文所說也。知見者謂證時,信解者修學時。正修學時,不生法相。以法相即非法相故,但依俗谛,說名爲法相耳。

  【「須菩提!…

《31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空論(明.智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