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17 金剛般若疏(唐.吉藏)▪P6

  ..續本文上一頁天即化作四人,行列而來,到世尊所,執佛足作禮,長跪問訊,右繞叁匝,卻住一面。是時須達,見其如此,乃爲愕然,而自念言:「恭敬之法,事應如是。」即起離坐禮敬,問訊起居,右繞叁匝,卻住一面。爾時世尊,即爲說法,四谛微妙,苦空無常,既其聞法歡喜,即證須沱洹果。于是白佛:「唯願如來垂慈,臨傾舍衛大城中,衆生除邪就正。」世尊告曰:「出家之法,與俗有別,住止處所,應當有異,彼無精舍,雲何得去?」是時須達白佛言:「世尊!弟子能起,願見聽許。」世尊默然。須達辭往,因白佛言:「還至本國,當造精舍,不知揩法,唯願世尊,使一弟子,共往敕示。」世尊思惟,舍衛城內,婆羅門信邪倒見,余人往者,必不能辦,唯舍利弗,是婆羅門種,少小聰明,神通兼備,去必有益,即便命之,共須達往。于是還到舍衛國,共舍利弗,案行諸地,何處平博,堪起精舍。悉皆周遍,無[口+十]意處,唯王太子祇陀有園,其地平正,其樹郁茂,不近不遠,正得處所。時舍利弗告須達雲:「今此園地,宜起精舍,若遠作者乞食難得,近則愦鬧妨廢行道。」須達歡喜,到太子所,向太子言:「我今欲爲如來起立精舍,唯太子園地,可以宜用,願欲買之。」太子笑曰:「我何所乏?此園茂盛,當用遊戲。雲何欲買耶?」須達于是殷勤不已,太子聊複戲雲:「卿若能以黃金布地,令間無空地,便當相與。」須達于是恭諾,載金布地隨價。太子雲:「我向戲言,何得便買。」須達白言:「太子之法,不應戲言,而作妄語,非謂儲君,無堪紹繼。」即共太子往詣斷事人所。時首陀會天當爲佛起精舍,恐諸斷事大臣,偏爲太子,則便化作一人,爲斷事者語太子言:「夫太子者,不應妄語,而有戲笑,既已許賣,不宜中悔,遂斷園與須達。」須達歡喜,便得敕使人以象馬,負金布八十頃,須臾欲滿,唯殘有少地。須達思惟,當出何藏金,足不多不少,當得滿足?祇陀問言:「嫌高買臺?」答曰:「自念必何金藏,可足當滿之?」祇陀念言:「佛必有大德,乃使斯人輕財乃爾!」即語雲:「齊是可止,勿更出金,園屬卿,樹屬我,我自爲佛造立門樓。」須達歡喜,即便歸家,當施功作。

  六師聞之,即往白王:「長者須達,買太子園,欲爲瞿昙造立精舍,聽我與彼捔試道術,其若得勝,便聽起立。」王即召長者問之:「今六師雲,卿買祇陀園,爲瞿昙起立精舍,彼求共沙門弟子捔其道術,彼若得勝者,乃得起造,如其不能,不得起造!」長者歸家,著垢膩衣,愁惱不樂。身子明日著衣持缽,至長者家,見其不樂,即問曰:「何故爾耶?」長者答曰:「起立精舍,恐不得成,是故愁耳。」身子曰:「有何事故?」答曰:「今諸六師,詣王求捔道術,尊者得勝,乃聽起立,若不如彼,即不聽也。然六師輩等,出家來久,素學伎術,無能及者,未知尊者,能與彼捔道術以不?」身子答言:「正使六師之徒,滿叁千世界,衆如竹林,不能動吾一毛,欲捔術但恣聽之。」長者歡喜,更著新衣,往白王言:「六師欲捔,恣隨其意。」王即告六師,宣語國人,卻後七日,當于城外,六師與沙門共捔道術。

  國中十八億人,時彼國法,擊鼓集衆。若擊銅鼓,十二億人集;若打銀鼓,十四億人集;若振金鼓,一切皆集。七日既滿,打鼓一切皆集。六師衆有叁億人,是時人民,悉爲王及六師敷坐。爾時長者,爲身子施坐。時身子在一樹下,寂然入定,遊諸禅門,通達無礙,作念雲:此會中大衆,習邪來久,憍慢自高,此之群生,當以何德而降伏之?思惟是已,即立誓言:若我無數劫中,慈孝父母,沙門婆羅門者,今我入衆,令一切人爲我作禮。

  時六師衆已集,而身子獨未來,便白王言:「瞿昙弟子,自知無術,怖畏不來。」王告長者:「汝師今在何許?」須達即至身子所,白言:「大衆已集,願來詣會。」時身子從禅定起,整衣,安詳而趣,如師子王,往詣大衆。是時大衆及諸六師,見其形容,忽然起立,如風靡草,不覺爲禮。時身子便升須達所敷之坐。

  六師衆中,有一弟子,名勞度差,善知幻術,于大衆前,咒作大樹,蔭覆于衆。衆鹹謂言:「是勞度差作。」時舍利弗便以神力,作毗岚風,吹拔樹根,倒著于地,碎若微塵。衆言舍利弗勝。

  勞度差複咒作一池,四邊布七寶水,中生于蓮華,衆人言:「勞度差所作。」舍利弗作一六牙白象,牙上有華,華上有玉女,其象徐行蹈池,含水蹋華。衆人皆言舍利弗勝。

  勞度差複作一山,七寶莊嚴,華果茂盛,衆人言:「勞度差所作。」舍利弗又作金剛力士,以金剛杵打之,即便碎破。衆皆雲舍利弗勝。

  勞度差複作一龍有十頭,于虛空中,雨種種寶,電雷振地,衆人皆言:「是勞度差作。」舍利弗作一金翅鳥王,即擘裂食之。衆人皆言舍利弗勝。

  勞度差複作一牛王,身體肥大。峰角銳地,奔突來前。時舍利弗化作師子王,即便擊裂食之。衆人皆言舍利弗勝。

  勞度差複變身作一夜叉鬼,形體長大,頭上火然,目赤如血,口四牙,目出火,驚懼奔走。時舍利弗複化作毗沙門王,夜叉恐怖,即欲退走,四面火起,無有去處,唯舍利弗邊,清涼無火,即便屈伏頂禮,火即還滅。聚人鹹言舍利弗勝,勞度差不如。

  爾時舍利弗,身升虛空,現十八變及八自在,時會見其神力,鹹懷歡喜。舍利弗即爲說法,隨其福行,各得道迹。六師弟子叁億人,于舍利弗所出家學道,捔伎術竟,四衆各還所止。

  長者共身子還圖精舍地,手自投繩一頭,舍利弗欣然含笑。長者問:「尊人何笑?」答雲:「始欲經地,六天宮已成,即借道眼,長者悉見。」長者即問舍利弗:「六欲天何處最勝?」舍利弗雲:「第四天中,少欲知足,恒有一生補處菩薩,來生其中。」須達言:「我正當生第四天中。」長者出斯言已,余五宮悉滅,唯第四天宮,湛然不變也。又更投繩時,舍利弗慘然憂色。則問:「尊人何故憂色?答」曰:「汝見此地中蟻子不?」答曰:「已見。」舍利弗言:「汝于過去,毗波屍佛時,亦于此地,爲彼佛起精舍。而此蟻子,在此中生,乃至今日,凡九十一劫,受一種身,不得解脫。」生死長遠,唯福是要,不可不勤,是故身子慘傷,長者悲愍也。

  長者起精舍,用妙栴檀爲香泥,別房住止千二百人,凡一百二十處,打揵槌施設,欲往請佛。複思惟,上有國王,應當令知,若不啓白,傥有嗔恨。往白波斯匿王:我爲佛已起精舍,願大王遣使請佛。時王聞已,遣使詣王舍城,請佛及僧,願臨覆舍衛國。爾時,世尊與四部衆,前後圍繞,放光動地,至舍衛國。漸近城邊,一切大衆,持諸供具,迎待世尊。到已,放大光明,以指案叁千世界,皆悉震動。伎樂不鼓自鳴,一切聾盲拘癖,皆得具足。一切人民,睹佛歡喜,十八億人民,並聚佛所。世尊爾時,隨病爲說法藥,各得道迹。須達造精舍因緣事如是。

  言「祇陀」者,真谛叁藏雲:外國應雲鸠摩羅祇陀,此雲童真太子。又雲祇陀者,此雲戰勝。昔有兵賊,欲破舍衛,波斯匿王,遂拒破賊。宮人啓雲:生于太子。因以立名,故名戰勝。「須達多」者,此雲善與,父母無兒,就神乞之,夢中得兒,故名善與。彼土曾十二年中不雨,而須達巨富,赈濟貧乏,故名給孤獨長者。今言祇樹給孤獨園者,此是君臣兩舉,通別二名。祇陀是君名,給孤獨即是臣稱,樹是其別所,園即是通處。

  又祇樹是門處,故前明;園是精舍,故後舉。

  又祇陀是本稱,給孤是末名。真谛叁藏雲:須達爲過去第四鸠留村馱佛已于此地起精舍,爾時此地廣四十裏,佛及人壽四萬歲。須達爾時,名毗沙長者,以金板布地,寶衣覆之,供養佛也。第五俱那含牟尼佛時,人及佛壽叁萬歲,爾時須達名大家主長者,以銀布地滿中乳牛之子以爲供養,爾時地廣叁十裏。第六迦葉佛壽及人叁萬歲,須達爾時名大番悉長者,以七寶布地,地廣二十裏,以爲供養。第七釋迦佛及人壽百歲,地廣十裏,以金布地,此處供養。彌勒出世,地還廣四十裏,以七寶布地,以爲供養。佛及人壽八萬歲,須達爾時名儴佉王。儴佉王此雲螺王,其色白如螺也,出家得成羅漢。又須知此處是般若處,般若依果,其猶彌勒樓館,亦如法尚香城也。

  「與大比丘衆」者,此是第六明同聞衆。

  問:何因緣故要須六事?答:具足六事義乃圓足。所以者何?「如是」,即所聞之法;「我聞」,是能聞之人;「一時」,是說經之時;「佛」,是演教之主;「祇洹」,爲說教之處;今是同聞之衆,亦是教所爲人。並此,亦得是證經人,亦得是聽經人。若取釋迦同行宿世善友,多是證經之人。證如來所說可信,證阿難所聞無僻。若是聽經之人,多是實行也。

  問:大智論雲,菩薩經,初有聲聞衆,有菩薩衆。聲聞經,初但有聲聞,無菩薩衆。若爾,今是大乘經,何故有聲聞衆,無菩薩衆?答曰:具撿大乘經有四句不同:﹝一﹞者大乘經初但有菩薩衆,無聲聞衆,即如華嚴七處八會。﹝二﹞者大乘經初但有聲聞衆,無菩薩衆,即是此經。﹝叁﹞者大乘經初具有大小兩衆,即如涅槃大品。﹝四﹞者大乘經初俱無兩衆,則如金光明及勝鬘等經也。

  問:何因緣故,此大乘經但有聲聞衆?答曰:今此經中,實具兩衆,何以知之?下流通文廣列衆故。今但列聲聞衆者,示以此般若要略門故。

  又,應具四衆,今但列比丘者,一者釋迦出世比丘最在前入道故。二者心形兩勝故。形則勝于在俗,心則勝比丘尼,是故偏列。

  又,此諸比丘,是如來內眷屬,與佛共住,常在佛邊,余叁衆不爾。

  又,比丘衆能受正法,能說正法,助佛揚化,是故偏列。所以不列菩薩者,菩薩是客來故,所以不列。聲聞舊衆故,所以偏列之。

  又,顯示教中聲聞,威儀勝于菩薩,菩薩形無定方,反常而化。

  又,今正欲破聲聞人邪曲之見令信受般若,是故偏列。菩薩不爾,所以不列。

  言「大比丘僧」者,外國應雲摩诃比丘僧。「摩诃」者,或大或勝或多…

《17 金剛般若疏(唐.吉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