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形非是車。
此破轉計,依積聚後之各各支分新形有車也。上二句牒彼計,第叁句出過,第四句結破。若謂車成時,即輪軸等積聚時,各各支分,有異于未積聚時之形狀生起,即以此新形爲車者;若有此異形應可見。然此積聚之支分,與散置之支分,實無異形可得。既無實車形可得,故不應說以形爲車。
由汝積聚無所有,彼形應非依支聚,,故以無所有爲依,此中雲何能有形
此破依支聚之形爲車也。若汝許此形依輪軸等之積聚,不依各各輪軸者,亦有過失。汝許積聚即是假法,無所有,不可得,無實體性。以車若實有;所依之形亦應實有,實有之形,不應依假有之積聚。若積聚是假,依彼之形亦應假,依形之車尤應是假,今謂依積聚假法而有形,依此形而有實車,顯見其不可也。
如汝許此假立義,如是依于不實因,能生自性不實果,當知一切生皆爾。
此依彼轉計出自宗因果假立義也。上來已破若謂形是實有,不應依假有之積聚。彼轉計雲;我若許此形是假,應可依假積聚而有。此答彼雲:若許依假積聚,有假車形,依此假形,而有假車,是即同我所許。依無自性不真實之假因,生無自性不真實之假果,一切法皆假,即一切形皆可許有,一切法生起之因果,皆可如是成立也。
有謂色等如是住,便起瓶覺亦非理,由無生故五色等,故彼不應即是形。
此對小乘破彼計依極微有形也。有謂,指小乘人言:彼雲,色等四大極徽。如陶師所造之形安住,便能令人生起瓶覺。衆生見此形,便知此是瓶。若擊爲碎片,則不名瓶。可見所謂瓶即指積聚之形。此破彼雲:由前破自性生時所說之理,已知無實有自性之色等極微。實色尚不可得,更無實形,故彼瓶不應即是色等極微積聚之形。
雖以七相推求彼,真實世間俱非有,若不觀察就世間,依自支分可安立。
可爲衆生說彼車,各爲有支及有分,亦名作者與受者,莫壞世間許世俗。
此二頌顯不壞世俗谛。雖以七相推求車之自性,真實理中無,世間現見中亦無:然若不觀察自性有無,惟就世間名言共許,依輪軸等支分;仍可假名安立爲車,爲衆生說此是車。對于輪軸等支分,亦可說彼爲有支或有分。就其有作用盲,亦可名作者。就其爲作用之對象官,亦可名受者。我許假名安立,本來不違世間,因汝執有自性,始以真理觀察見自性空。若汝謂性空壞世間世俗者,其咎在汝,不在我也。然性空實不壞世間世俗,如執有自性,始違世間,故我今勸汝莫壞世間所共許之世俗谛也。
七相都無複何有
此有行者無所得,彼亦速人真實義,故如是許彼成立。
上叁句顯達性空勝利,末句顯不壞假有。既以七相推求,皆無車可得,所執有自性之車,複何所有
此自性有之法,修中觀行者既七相求之都無所得,彼行者由無所得故,即速悟入緣生性空之真實義,以是利故,觀察性空,由唯觀察自性有無,故就世間亦許彼一切因果成立。
若時其車且非有,有支無故支亦無,如車燒盡支亦毀,慧燒有支更無支。
此特對小乘破其轉計也。以彼雖知車無自性,實執未除,仍執輪軸應實有。如將車拆卸,仍有輪軸可得。此輪軸不可即執爲車之支分,其理如前已說。觀待有支,始名爲有支之各各支分,整體既無,即無整體之各部。如燒車盡,輪軸亦無;于慧火觀察,既無整體之實車,即無各部之實輪軸也。
如是世間所共許,依止蘊界及六處,亦許我爲能取者,所取爲業此作者。
此以法合喻也。如上依世伺共許,許有依輪軸假安立之車,今亦依五蘊等,許有假安立之我。對所取五蘊,名能取者。若以業爲所執,此我觀待所取業,亦名能取者。若以業爲所造,此我觀待所造業,亦名能作者。
非有性故此非堅,亦非不堅非生滅,此亦非有常等性,一性異性均非有。
以我無自性故,不可說堅,不堅,亦堅亦不堅,非堅非不堅(堅即常義)。如是生滅、常無常、一異等性各各四句,亦均非有,以無自性故。所謂生滅等,指有自性之生滅。假生滅仍許有也。有自性之生,即是常,有自性之滅,即是斷。以無自性故,生滅斷常等均不可執,故不落一切邊執也。
衆生恒緣起我執,于彼所上起我所,當知此我由愚癡,不觀世許而成立。
衆生無始恒緣彼無自性之假我,起實我執,于彼所屬之法,起我所執,如于五蘊執爲實有我之五蘊是也。須知此我乃由愚癡,未觀察自性有無,唯依世間共許,執爲實有也。
由無作者則無業,故離我的無我所,若見我我所皆空,諸瑜伽師得解脫。
此所執我所,由無我故,彼亦應無,以無作者則無所作業故,若見我我所皆空,如證初果時,自知往昔所執皆是顛倒,由是不複造業,斷流轉因,到生死邊,故得解脫。
瓶衣帳軍林蔓樹,舍宅小車旅舍等,應知皆如衆生說,由佛不與世诤故。
此頌列舉一切聚積假物,世許有者,佛亦許有。瓶爲泥聚,衣爲縷聚,林爲木聚,蔓爲珠聚等,其整體與支分,均觀待而有。自性雖空,作用不無,佛隨順世間,世間說瓶,佛亦說瓶,不說泥聚。衆生說衣,佛亦說衣,不說縷聚。唯衆生執實,佛見假有,是不同耳。故知佛不破世間,中觀亦不破世間,若世間皆見有外境,而不許有外境,乃壞世間也。
功德支貪相薪等,有德支貪所相火,如觀察車七相無,由余世間共許有。
此頌顯觀待假有,一切可許。功德謂差別相,其所差別之物,謂之有德。第二句有字,通于下支字及貪字。有支謂整體,有貪謂起貪之有情。如是德與有德,支與有支,貪與有貪,能相與所相,能燒與所燒,皆觀待假立。若求其自性,如觀察車之自性,七相觀察,皆無自性,若不觀察,由世間共許,皆可許有。因能生果乃爲因,若不生果則非因;果若有因乃得生,當說何先誰從誰。
此顯因果相等假立。待果成因,待因有果。此因果二法,若有自性,爲因從果有耶
爲果從因有耶
若先唯有果,複何待于因
若先唯有因,雲何能生果
且無果之時,因爲誰之因乎
若因果合而生果,一故因果應無異,不合因非因無別,離二亦無余可計。
若因果有自性,爲因果合在呷時一處而生果,爲因果不同時不同處而生果
若因果合,同在一時一處,則因果成爲一體。若因果不合而生,則互無關系,他處他時之種,亦能生此處此時之芽,則因與非因無別。除合不合而外,更無第叁種方式。若計因果一分合一分不合,合之一分有合生之過,不合一分有不合生之過,亦不成也。
因不生果則無果,離果則因應無因,此二如幻我無失,世間諸法亦得有。
此明白宗所許因果。外人問雲;汝中觀因果雲何立耶
答雲:離因無果,離果亦無由立因,我許此因果二法,唯觀待假立,如同幻事。,不執有自性,故我無汝所犯諸過失,而世間因果亦得不壞。
能破所破合不合,此過于汝甯非有
汝語惟壞汝自宗,故汝不能破所破,
自語同犯似能破,無理而破一切法,故汝非是善士許,汝是無宗破法人。
此外人反難也;汝今破我所立因果;以合不合征難,我今亦以此二端征汝。汝能破之理,與所破之因果,爲合,爲不合
若合則能破所破成一,雲何汝能破我
若不合,則亦不能破。若不合而能破,則一切能破一切,故不應許。此合不合之過,若于我有,汝豈非有
汝語既自犯過,故不能破我,唯壞汝自宗,自墮負處。如兩造诤訟,原告說被告之過,若所說不實,原告當墮負處。汝中觀破我之語,同犯合不合過,故是似能破,不能破所破之因果也。汝既無能破之理,而謗一切法皆空,故非一切有正知見善士所許。汝。自不立宗唯破他所立法,故是無宗破法之人。無理之義,複有別釋。謂汝說合則因果成一,不合則因果混亂,此說無理。以現見諸法不必相合而有因果,如磁石吸鐵,在磁力所及範圍內,即能相吸,非相合而吸,亦非一切不合者皆相吸也。又眼見色,眼力所及則見,非眼色合而見,亦非一切不合者皆見也。因能生果,亦猶如是,非合而生,亦非一切不合者皆生,能生者則生也。
前說能破與所破,爲合不合諸過失,諸定有宗乃有過,我無此宗故無失。
此答彼難也。汝前說能破所破合不合諸過,要于立有自性之宗,乃有此過。以汝執有自性因果,乃可以合不合之理觀察。若我于能破所破,並不執有自性,故不可以合不合觀察,即無此過。以假立能破,破假所破,破老作用得成,亦無合不合過也。
如日輪有蝕等別,于影象上亦能見,日影合否皆非理,然是名言依緣生。
此一頌以喻顯無自性之因果,雖不可說合不合,而因果得成。如日蝕時,水中日影亦蝕:日上有黑點,水中日影亦有黑點。如是因果宛然,而不可說日與水中之彤是合非合。由世人皆知水中日影是假法故,共許此影依空中之日地之水諸緣而生,亦不征求其合不合也。
如爲修飾面容故,影雖不實而有用,如是此因雖非實,能淨慧面亦達宗。
此一頌喻顯假法亦有作用也。如鏡中人影雖假,然對鏡者可依此自見淨穢,修飾其面,故假影亦有作用,因此之故,我此能破之因,雖非實有自性,然能令衆生去無明垢,淨空慧面,亦能令達無自性宗,能破所破雖俱無自性,然此能破,有能破彼所破之作用也。
若能了因是實有,及所了宗有自性,則可配此合等理,非爾故汝唐劬勞。
此反顯外不能難我也。能了宗者爲因,依“所作性”了“聲無常”,故能了即因,所了即宗也。了謂通達,由因之力,能立能破,通達彼宗爲成不成也。若我能破之因,與所破汝之宗,有自性者,始可配此合不合之理而難我。非爾者,謂我不執有自性也;我不執有自性,汝以合不合之理爲破,不能破我,徒勞無功也。
易達諸法無自性,難使他知有自性,汝複以惡分別網,何爲于此惱世間。
此诘外人何故舍易就難故惱世間也。我說諸法無自性,有汝共許之同法喻,易于使…
《入中論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