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觀正見▪P14

  ..續本文上一頁時存在才可以。但不是啊!所生的是未來的,在生的是現在式。我們說:因滅和果生是同時的,因的時候是果在生,那時候沒有果,我們卻稱爲果在生。因滅時果生,因此,因在滅和果在生是同時的。但果在生和果並非同時存在。果生是俞,果是後。假使是唯名安立,是沒有任何違害,倘若是獨立而産生的,果在生和果之間所依和能依的關系,就變成真實,與正理相違害。以上是第一種解釋方式。

  [若諸法自性]。就是果的有爲法,因爲不在於自己因時候存在,[不在於緣中],[以無自性故],因爲果不在因時而産生,因時沒有果,但是卻有在生的果,所以果並非是自性有。這是一種解釋。[他性亦複無]。剛才所破的是生有自性,現在要破[他]有自性。因爲他生,生已破,現在要破除他。如諸法自性二些果的有爲法,不在於緣中,果在因時是不可能産生的;假使果在因時已産生,以剛才的道理破除自生,可知果不是在因時存在叁個因我們要稱爲[ 他] ,以什麽來安立爲他?以果來安立爲他。假使是唯名言安立的,是沒有任何違害的。若以二個完全真實獨立的東西,說一個是他,一個是以這個作爲他。用二個完全獨立的東西作爲比較,必須是同時生起的;但果不在因時産生,因以果而言是他的緣故,所以因本身沒有自性,他生的他也沒有自性,即[ 他性亦複無] 。

  [ 果爲從緣生,爲從非緣生] 。這些果是從緣而生,非從自性生,生果的作用,也並非由那一方面獨立産生。這以剛才的道理予以破除的。

  [ 若是果未生,何不名非緣,果先於緣中,有無俱不可。先無爲誰緣,先有何用緣] 。當沒有産生果的作用,我們不會安立這是緣;倘若果是沒有,也用不著緣,倘若果是自性有,爲什麽還要緣?

   [ 若果非有生,亦複非無生,亦非有無生,何得言有緣。果若未生時則不應有滅,滅法何能緣,故無次第緣。] 是破除無間緣。假使沒有獨立的

  生,就沒有獨立的滅,沒有生和滅,則由滅所産生的無間緣,也就不存在。[ 諸法無自性,故無有有相。] 是破除增上緣。

  宗大師的正理海,引經據論,最後又講到一些話,這是很重要的。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小苗和種子,有因果互依觀待的關系,這種關系存在,明明是唯名所安立,我們總是看成獨立的、從那一方面産生的因果關系。顛倒地把一切看成獨立的、從那一方面産生的執著,我們稱爲無明。倘若這一切因果法是獨立産生的,那末以果而言,就不必依靠因,以因而言,也不會産生果,這是與正理違害的。就因爲如此,雖然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有獨立的相,但實際上是沒有的。倘若是有,就有許多正理違害。雖然現在遮擋生和滅,但並非是完全遮擋名言有的生和滅,因爲緣起的生和緣起的滅是存在的,這不是所要遮的。倘若完全遮止一切緣起法,就好像石兒女。中觀論典主要是講諸法虛幻,如果一切法都沒有,如同石兒女,中觀何必講緣起;因爲緣起互相觀待,所以並非完全沒有。

  假使因果是自性有,就有許多正理違害的。因果是存在的,這是我們可以用經驗去體會的,它是有,但是在有的當下尋找假義,卻又找不到,所存在的方式是唯有依名言而安立,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方式安立它是存在的。

  宗大師由親身體驗而講這些話,對我們是很有利的。他說:這一切所生和能生,就是因果。因爲無始以來,無明一直執著這些是獨立而産生。當完全破除它是獨立産生,認爲是唯名安立時,會覺得奇怪,無法接受的感覺。但是,實際的情況有的方式只有兩種,一是獨立産生,一是唯名安立。假使不是獨立産生,就是唯名安立。所以你們要好好學、好好認知、好好去體會,何謂唯名安立。這句話對我們確實很有幫助,必須透過經驗去體會。另外,在了義不了義經和其他另外一部經也曾提到這句話,因由無始以來無明的串習,串習力太強了,所以一直認爲是從那一方面産生,當有人告訴你這是唯名所安立,就很難接受,但實際上情況就是唯名所安立。所以你們要好好去認識,在完全破除自性時,所安立的只是名字而已,這一點必須透過自己的體驗才有辦法講出來上嘉仁波切曾說過,凡夫總是認爲自己所看到的是這正的證量。所看到的就是名一肓識所安立的,看成獨立、自性有、自相有,認爲名言識所安立的,是絕對有的,總是偏向自己所看到的那一方。但是經典講的卻是正對立,沒有自性的,沒有獨立的,沒有自相的。認爲這是要放棄的,老是有這種感覺。但是實際上的情況,本身的性質並非獨立的、自性有的、自相有的,我們所看到的是錯亂的。因爲不是獨立的、自性有的、自相有的,所以是緣起的。就像一塊錢的兩面一樣,是無法分開的,就是因爲自性空,所以是緣起,不是獨立的,這是完全相違的。當我們看到自己母親的臉時,認爲是自性有的,其實是唯名而安立而已,倘若你還認爲所看到的母親的臉是完全真實的、完全獨立的,母親的臉的空性,就從你心中逃走了二永遠不會接觸空性的意思。總而言之,現在所看見的這一切,認爲它是完全由境上那一方面産生的相,要好好透過尋找,找到讓自己有把握說這是沒有的,有了這種把握,就是我們現在所要追求的成果。我們現在會用手指那一法,就是從那一方面沒有的,當我們了解從那一方面是沒有的,尋找之後找不到!之後,還要再想是由這一方面取名而有的。但是這東西是否是名字呢?它是事物,並非是名字。所以講到境,就是無法安立的一種境,稱爲安立境。所以境有,並非由他那一方面力量産生,而是由名字的力量産生,所以經典時常講到一切諸法唯名所安立。

   (觀去來品第二)

   [ 已去無有去,末去亦無去,離已去末去,去時亦無去。] 下部認爲由境那一方面産生的,所以會有獨立的去,獨立的作,這是安立自相存在的原因。談到[ 去] ,必須由許多因緣和合之後而安立的。首先講去的路,可分已去和未去的路兩種。若說他去了,已去的路不用去,即﹁已去無有去﹂,以末去的路來講,還沒有去,即[ 未去亦無去] ,去的時候走的路,並非已去的,也並非未去的,也不是這兩者,即[ 離已去未去] ,也並非是這兩者其中之丁已去、未去可以了解,現在诤論的是正在去的去。

   [ 動處則有去,此中有去時,非已去未去,是故去時去。] 假使要尋找真實,是很難找到現在式。以一年、一月、一日、一小時、一分鍾、一秒鍾來講,無法找出一個獨立的東西作爲標准,這之前是過去,這之後是未來,沒有辦法找出現在式。以十九世紀和二十一世紀來比較上 十世紀的這一百年可以說是現在式,十九世紀是過去式上 十一世紀是未來式。以今年而言,九七年是現在,九六年是過去,九八、九九則是未來。所以,現在、過去和未來並非是真實獨立的。能指出這是現在、過去、未來,必須要依靠其他的角度來安立,除此沒有其他方式存在。所以,沒有獨立的現在式,沒有獨立的走,沒有獨立的現在正在走,沒有獨立的現在正在去。以正在走、正在走的路、正在走的人而言。例如:正在走的路,要形成這是正在走的路,必須要有正在走的動作,正在走的動作必須靠正在走的人。倘若正在走的路是真實獨立的,那麽這條路上還要有一個獨立的正在走的動作,這條路上有兩個不同的正在走動作:一個是行走的人所具有的動作,一個是非行走人具有的動作。因此,沒有在走的動作,就沒有正在走的人;在走的人形成,必須由走的動作;由於走,才會形成走的人,走的人才會在走,走的人形成之後,才會形成在走的動作。沒有形成走的動作之前,沒有在走的人,有了在走的動作之後,才會形成在走的人,之後才會再次形成在走的動作。所以成爲在走的動作有兩個:一個是不需由走的人而産生的,一個是在走産生之後産生的動作。就像一對男女要成爲父母親,必須有孩子才能成立是父母親,沒有生孩子之前不是父母親,正在生的時候,沒有孩子,還不是父母親,生了孩子之後,也沒有在生了。由孩子才能安立這對男女是父母親。所以只是唯名安立。

   我們可以用以後或以前的事相安立現在的特徵,倘若是有自性獨立的,從境那一方面産生,就無法安立了。一位葛桑上師曾說過,第一、在夢裏看見許多的變化。第二、魔術師用煙熏觀衆的眼睛,使觀衆的眼睛把石頭看成大象和馬。這兩者都是唯相而存在,夢中的山水,並非實際存在的;同樣的,觀衆所看到的大象和馬,也是唯相而已,沒有其他的存在方式。所以這一切因緣所生諸法,唯有我們所看到的相安立而已,除此之外,並無我們所看到境上的存在。同樣的,輪回、自他、涅槃,這一切都是唯相安立,在境上是找不到的。昨天說過,五蘊當中找不出一個我來,繩子上找不到蛇,也 是一樣的道理。因此從立名處完全無法安立有一個自性的存在。

  由於無始以來無明的串習,覆蓋了我們光明的智慧,汙染了我們,所以由我們的任何一識看某一件事時,會認爲是從境上獨立産生。因此,我等認爲獨立自性有的這一點,是要完全遮除的。大家要好好珍惜努力修習,遮除自性有的空性。先遮所遮法,再來成立我們所要修習的空,這是比較簡單的。困難的是以名和識來安立,以緣起而成唯名唯識的安立後兩者若無法融爲一體,就無法了解中道。因此存在的方式,如同上次所講,世間共許、無有名言識違害、無有勝義識違害時安立。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安立方式。中論已講了五品,明天我會以一本也是講空性的論(知母歌集),來作解釋。你們透過中論所講的五品,心中已經有個架構,再給你們裝飾一下。知母歌集將會翻譯成中文,偶爾你們可以念誦,以這本的內容作爲思惟的對象。

   走者、走的路和走的動作,唯有名言、意識、分別心所安立的,並非從境上自性、自相的存在。因此,我們首先了解俱生我執是如…

《中觀正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寶鬘論講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