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时存在才可以。但不是啊!所生的是未来的,在生的是现在式。我们说:因灭和果生是同时的,因的时候是果在生,那时候没有果,我们却称为果在生。因灭时果生,因此,因在灭和果在生是同时的。但果在生和果并非同时存在。果生是俞,果是後。假使是唯名安立,是没有任何违害,倘若是独立而产生的,果在生和果之间所依和能依的关系,就变成真实,与正理相违害。以上是第一种解释方式。
[若诸法自性]。就是果的有为法,因为不在於自己因时候存在,[不在於缘中],[以无自性故],因为果不在因时而产生,因时没有果,但是却有在生的果,所以果并非是自性有。这是一种解释。[他性亦复无]。刚才所破的是生有自性,现在要破[他]有自性。因为他生,生已破,现在要破除他。如诸法自性二些果的有为法,不在於缘中,果在因时是不可能产生的;假使果在因时已产生,以刚才的道理破除自生,可知果不是在因时存在三个因我们要称为[ 他] ,以什麽来安立为他?以果来安立为他。假使是唯名言安立的,是没有任何违害的。若以二个完全真实独立的东西,说一个是他,一个是以这个作为他。用二个完全独立的东西作为比较,必须是同时生起的;但果不在因时产生,因以果而言是他的缘故,所以因本身没有自性,他生的他也没有自性,即[ 他性亦复无] 。
[ 果为从缘生,为从非缘生] 。这些果是从缘而生,非从自性生,生果的作用,也并非由那一方面独立产生。这以刚才的道理予以破除的。
[ 若是果未生,何不名非缘,果先於缘中,有无俱不可。先无为谁缘,先有何用缘] 。当没有产生果的作用,我们不会安立这是缘;倘若果是没有,也用不著缘,倘若果是自性有,为什麽还要缘?
[ 若果非有生,亦复非无生,亦非有无生,何得言有缘。果若未生时则不应有灭,灭法何能缘,故无次第缘。] 是破除无间缘。假使没有独立的
生,就没有独立的灭,没有生和灭,则由灭所产生的无间缘,也就不存在。[ 诸法无自性,故无有有相。] 是破除增上缘。
宗大师的正理海,引经据论,最後又讲到一些话,这是很重要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小苗和种子,有因果互依观待的关系,这种关系存在,明明是唯名所安立,我们总是看成独立的、从那一方面产生的因果关系。颠倒地把一切看成独立的、从那一方面产生的执著,我们称为无明。倘若这一切因果法是独立产生的,那末以果而言,就不必依靠因,以因而言,也不会产生果,这是与正理违害的。就因为如此,虽然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有独立的相,但实际上是没有的。倘若是有,就有许多正理违害。虽然现在遮挡生和灭,但并非是完全遮挡名言有的生和灭,因为缘起的生和缘起的灭是存在的,这不是所要遮的。倘若完全遮止一切缘起法,就好像石儿女。中观论典主要是讲诸法虚幻,如果一切法都没有,如同石儿女,中观何必讲缘起;因为缘起互相观待,所以并非完全没有。
假使因果是自性有,就有许多正理违害的。因果是存在的,这是我们可以用经验去体会的,它是有,但是在有的当下寻找假义,却又找不到,所存在的方式是唯有依名言而安立,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方式安立它是存在的。
宗大师由亲身体验而讲这些话,对我们是很有利的。他说:这一切所生和能生,就是因果。因为无始以来,无明一直执著这些是独立而产生。当完全破除它是独立产生,认为是唯名安立时,会觉得奇怪,无法接受的感觉。但是,实际的情况有的方式只有两种,一是独立产生,一是唯名安立。假使不是独立产生,就是唯名安立。所以你们要好好学、好好认知、好好去体会,何谓唯名安立。这句话对我们确实很有帮助,必须透过经验去体会。另外,在了义不了义经和其他另外一部经也曾提到这句话,因由无始以来无明的串习,串习力太强了,所以一直认为是从那一方面产生,当有人告诉你这是唯名所安立,就很难接受,但实际上情况就是唯名所安立。所以你们要好好去认识,在完全破除自性时,所安立的只是名字而已,这一点必须透过自己的体验才有办法讲出来上嘉仁波切曾说过,凡夫总是认为自己所看到的是这正的证量。所看到的就是名一肓识所安立的,看成独立、自性有、自相有,认为名言识所安立的,是绝对有的,总是偏向自己所看到的那一方。但是经典讲的却是正对立,没有自性的,没有独立的,没有自相的。认为这是要放弃的,老是有这种感觉。但是实际上的情况,本身的性质并非独立的、自性有的、自相有的,我们所看到的是错乱的。因为不是独立的、自性有的、自相有的,所以是缘起的。就像一块钱的两面一样,是无法分开的,就是因为自性空,所以是缘起,不是独立的,这是完全相违的。当我们看到自己母亲的脸时,认为是自性有的,其实是唯名而安立而已,倘若你还认为所看到的母亲的脸是完全真实的、完全独立的,母亲的脸的空性,就从你心中逃走了二永远不会接触空性的意思。总而言之,现在所看见的这一切,认为它是完全由境上那一方面产生的相,要好好透过寻找,找到让自己有把握说这是没有的,有了这种把握,就是我们现在所要追求的成果。我们现在会用手指那一法,就是从那一方面没有的,当我们了解从那一方面是没有的,寻找之後找不到!之後,还要再想是由这一方面取名而有的。但是这东西是否是名字呢?它是事物,并非是名字。所以讲到境,就是无法安立的一种境,称为安立境。所以境有,并非由他那一方面力量产生,而是由名字的力量产生,所以经典时常讲到一切诸法唯名所安立。
(观去来品第二)
[ 已去无有去,末去亦无去,离已去末去,去时亦无去。] 下部认为由境那一方面产生的,所以会有独立的去,独立的作,这是安立自相存在的原因。谈到[ 去] ,必须由许多因缘和合之後而安立的。首先讲去的路,可分已去和未去的路两种。若说他去了,已去的路不用去,即﹁已去无有去﹂,以末去的路来讲,还没有去,即[ 未去亦无去] ,去的时候走的路,并非已去的,也并非未去的,也不是这两者,即[ 离已去未去] ,也并非是这两者其中之丁已去、未去可以了解,现在诤论的是正在去的去。
[ 动处则有去,此中有去时,非已去未去,是故去时去。] 假使要寻找真实,是很难找到现在式。以一年、一月、一日、一小时、一分钟、一秒钟来讲,无法找出一个独立的东西作为标准,这之前是过去,这之後是未来,没有办法找出现在式。以十九世纪和二十一世纪来比较上 十世纪的这一百年可以说是现在式,十九世纪是过去式上 十一世纪是未来式。以今年而言,九七年是现在,九六年是过去,九八、九九则是未来。所以,现在、过去和未来并非是真实独立的。能指出这是现在、过去、未来,必须要依靠其他的角度来安立,除此没有其他方式存在。所以,没有独立的现在式,没有独立的走,没有独立的现在正在走,没有独立的现在正在去。以正在走、正在走的路、正在走的人而言。例如:正在走的路,要形成这是正在走的路,必须要有正在走的动作,正在走的动作必须靠正在走的人。倘若正在走的路是真实独立的,那麽这条路上还要有一个独立的正在走的动作,这条路上有两个不同的正在走动作:一个是行走的人所具有的动作,一个是非行走人具有的动作。因此,没有在走的动作,就没有正在走的人;在走的人形成,必须由走的动作;由於走,才会形成走的人,走的人才会在走,走的人形成之後,才会形成在走的动作。没有形成走的动作之前,没有在走的人,有了在走的动作之後,才会形成在走的人,之後才会再次形成在走的动作。所以成为在走的动作有两个:一个是不需由走的人而产生的,一个是在走产生之後产生的动作。就像一对男女要成为父母亲,必须有孩子才能成立是父母亲,没有生孩子之前不是父母亲,正在生的时候,没有孩子,还不是父母亲,生了孩子之後,也没有在生了。由孩子才能安立这对男女是父母亲。所以只是唯名安立。
我们可以用以後或以前的事相安立现在的特徵,倘若是有自性独立的,从境那一方面产生,就无法安立了。一位葛桑上师曾说过,第一、在梦里看见许多的变化。第二、魔术师用烟熏观众的眼睛,使观众的眼睛把石头看成大象和马。这两者都是唯相而存在,梦中的山水,并非实际存在的;同样的,观众所看到的大象和马,也是唯相而已,没有其他的存在方式。所以这一切因缘所生诸法,唯有我们所看到的相安立而已,除此之外,并无我们所看到境上的存在。同样的,轮回、自他、涅槃,这一切都是唯相安立,在境上是找不到的。昨天说过,五蕴当中找不出一个我来,绳子上找不到蛇,也 是一样的道理。因此从立名处完全无法安立有一个自性的存在。
由於无始以来无明的串习,覆盖了我们光明的智慧,污染了我们,所以由我们的任何一识看某一件事时,会认为是从境上独立产生。因此,我等认为独立自性有的这一点,是要完全遮除的。大家要好好珍惜努力修习,遮除自性有的空性。先遮所遮法,再来成立我们所要修习的空,这是比较简单的。困难的是以名和识来安立,以缘起而成唯名唯识的安立后两者若无法融为一体,就无法了解中道。因此存在的方式,如同上次所讲,世间共许、无有名言识违害、无有胜义识违害时安立。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安立方式。中论已讲了五品,明天我会以一本也是讲空性的论(知母歌集),来作解释。你们透过中论所讲的五品,心中已经有个架构,再给你们装饰一下。知母歌集将会翻译成中文,偶尔你们可以念诵,以这本的内容作为思惟的对象。
走者、走的路和走的动作,唯有名言、意识、分别心所安立的,并非从境上自性、自相的存在。因此,我们首先了解俱生我执是如…
《中观正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