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观正见▪P15

  ..续本文上一页何执著境的、用什麽方式持境的,当了知之後,才知道是有违害的,这一切不是自性的存在,是唯名唯识而安立有的。因而,不论是作者、所作处、所作的事,或行者、行处、行事,这一切都是唯有名言、唯有意识安立而已,没有独立实有自性的存在。我们所见到的一切事相,认为是完全真实的自性相,经由思惟观察之後,可以了解原来所执著的是不正确的,虚妄不真实的。所见生灭法,均为幻灭相,是唯名安立的;因为不是自性有,所以幻灭是存在的上一切虚幻的假相是观待而存在的。

   (观六 情品第三)

   [ 眼耳及鼻舌,身意等六情,此眼等六情,行色等六尘。是眼则不能,自见其己体,若不能自见上 何见馀物。] 我们都说:眼睛见到、耳朵听到。这种见到和听到并非是独立的真实有。如果眼睛正在看某物的动作,这个[看] 本身是真实有,眼睛是看者,看本身是动作,看的动作本身应该看到眼睛。看的动作本身假使是自性有,就不需依靠境中不需要观待境就可以看到,那末,眼睛应该看到眼睛本体。因为眼睛无法看到眼睛本体,所以看是由互相观待而产生。

   宗大师讲第三品的大意。他引用的经典是月称菩萨所写的[ 四百论释] ,[ 四百论] 是提婆菩萨所作。下部问:[ 在经典里讲到眼根、耳根等,都是由以前的善业所成的异熟果,倘若你说眼睛等是不存在的,眼睛不能看,耳朵不能听,难道你成立这些不是异熟果吗?] 因为下部认为无自性和无是一体的,所以当中观师说眼睛不能看、耳朵不能听破除自性有时,下部认为是完全破除名言上的眼睛看到、耳朵听到,因此下部问了这个问题。中观师回答说:[ 我们不遮挡、不破除眼睛、耳朵等是异熟果。]下部问说:[你刚才不是说眼睛不能看、耳朵不能听?为什麽又承认这些是异熟果呢?]中观论师回答:[我所说的是眼睛不是独立、真实、自性有的看到,耳朵不是独立、其实、自性有的听到,我所要破除的就是独立真实自性的存在。眼睛、耳朵等所见所闻等,因为是缘起性,互相观待而存在,所以我不破除是异熟果。]宗大师在此对中观师所要破除的和不破除的,作了很详细的解释。总之下部都认为无自性就是无,好像龟毛兔角是不存在的。所以,这个答案,有自性与有,无自性与无,要分辨清楚。

  由证空的智慧断除烦恼,这种对治的方式,就如同光明显现的时候,黑暗就消除。於是,有人就问了:[倘若对治力生起时,所遮的烦恼没有了,就不是在对治烦恼,怎么能称为正对治呢?]以见道来讲,见道要断除的烦恼分,就是见道所断。以无漏根本智的证空现量是如何对治见道所断的呢?就好比现起光明和消灭黑暗是同时,在正对治的当下,就是无间道的无漏根本智生起时;无漏根本智的所遮的即是见道所断,所以没有见道所断的,这时称为无间道。虽然没有见道所断,仍是称为正对治。因为没有见道所断,并非完全断除,必须一直到见道所断产生的特殊能力,烦恼永远不再生起,这时称为解脱道。 对治力和所遮的烦恼是如何对治的呢?此二者虽然是俱生相违,但其俱生相违的方式不是像冷和热,因为冷和热是互相产生、都存在时,才可以一个对治一个。在广论中也讲到,修无常的智慧,当它的力量一直增长的时候,它的正对治常的执著,就渐渐减弱。以无暇来讲,认为暇满人生是需要追求的智慧,和认为暇满人生是毫无意义的智慧;当认为暇满人生最重要的功德慢慢增长时,认为暇满人生不重要的执著就慢慢减弱了。这些对治的方式就像冷和热的对治方式一样,称为相续俱生相违方式。现在最主要是能直接生起灭谛的无漏根本智,所要对治的是所遮的烦恼。所以不是像上述方式对治,而是像光明消灭黑暗,当光明产生当下就没有黑暗,用如此的方式作为对治的。

  现在,我想介绍,幻灭本身是世俗法,是有为法。这是中观应成派所立不共的宗。一般有为法的定义是在灭、在转换的、在幻灭的。以法来讲,它是幻灭的,它正在幻灭当中。世法、有为法在幻灭,是不需要经过任何外缘,它的因本体具有坏灭的能力,即有灭的性质。中观师就问其他宗派的论师:倘若正在灭是由因而产生的,在灭的过去式是什麽呢?若是幻灭占全消灭,那幻灭本身也应该由因产生。假使不是的话,你说在生,现在正在生,是由因而产生,那末已生,已经产生,就不必因而产生了。难道你要说已生不是由因而产生的吗?这在月称菩萨所写的﹁明句论﹂也有讲到。不只是如此,月称菩萨在[六十正理论释] 也提到:幻灭本身是有为法,就是唯名而安立。世间共许的,我们可以安立幻灭是有为法,幻灭本身有生果的能力。

   我和蕴体并非异性,而是同性的,因为当我们的蕴体衰退,或者受其他外缘损害时,我们会安立我老了,或者我痛了;当手痛医好了,我们会说:我痊愈了。所以我和蕴体并非异性的。我的安立是依靠蕴体,唯名而安立的我是存在的。这个我,我们共许是从过去到现在、现在到未来的。除此之外,若有另外一种存在的方式,就有一个真实独立的我存在。那麽,我从前世到今生、今生到後世的我,就不能成立。为什麽呢?一般讲的我,并非一定指现在的我。但是今生的我,因为我现在的身为人,所以是属於人的我。这个我,当寻找的时候,即是属我的第六识。现在的第六识,并非在前世存在,我就不是从前世到今生了,因为现在的第六识在前世是没有的。

  有人问:[假使空性是胜义谛,是观察胜义时而安立的话,空性应该是真实有呀!]中观师回答:[假使一切法中唯有少数是属於空性,只有少数是自性空,那末空性就无法说是自性空。但是一切法本身的性质是自性空的缘故,所以空性本身也是自性空。] 当认为空性本身是夏实有,是有危险的。当然,若不观察空性的道理,以及对这方面不去研究的人,是不会认为空性是真实有的;已经完全了解缘起和空性道理的人,也不会有这种危险;只有对空性很欢喜,也在观察空性的人,就会有执著空性是真实有的危险。因此,在经典里,特别强调空性的自性空,在十六空性的法相中,讲到涅槃的自性空等四种空空的道理。倘若空性是真实有,这种真实就属能依,它的所依处也应该是真实,但是找不到所依处的真实。以唯识来讲,依他起是遍计执的空,因此圆成实是真实有,因为圆成实是真实有,所以圆成实的所依,依他起本身也是真实有。这是唯识所认为的。假如空性是真实有,这种真实有所依的空性,它的所依也应该是夏实,但是空性的所依处并非是真实。

   所有佛教的宗义师们都认为业因灭时,就产生果,这是一定的,业是决定的,是不会受到损害,没有造业不会得到果报的.人了业,会增长,当业依缘现起时,就会得到果报。这是所有佛教的宗义师们都承认的。业和果之间,有些可能千百亿劫也不会生果,但在此期间,业不会受到损害。业是如何依外缘而生果,不会因外缘而受损害呢?以下讲到因果缘起的道理。以业和果之间经过许多劫为例,有些论师认为,业本来现起了,然後在幻灭时,幻灭本身是常法,业本体的性质变成随眠,就种在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识田上,因此业不会受到损害上是唯识的讲法。第二种讲法,业有不受损害的能力。昆婆沙宗认为,由於「得」的能力,所以业是不会受损害的。中观应成则是认为,业本身的因是由幻灭的因而产生,所以它的灭是存在的;因为它的生本身不是自性有,所以业不是自性有,业灭也非自性有,是一种世间共许的存在、唯名而立的幻灭而已。业在幻灭时,业灭是有为法,它会相续,由於这种续流的关系会产生果。以前我们所造的各种业,业幻灭之後,留下幻灭後的续流是存在的,由这种续流会感生果报。中观应成派认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是有为法,在中论第二十七观邪见品解释得非常清楚过去式就是幻灭的,未来式是末生、末已生。以小苗为例,苗本身是现在式,苗幻灭是过去式,苗未生是未来式二日的幻灭是世法、是有为法,所以苗幻灭本身还会幻灭再幻灭,具有刹那刹那变化的性质,它的续流不会断,是永远存在的。有人问:现在式和过去式是否相违呢?中观师回答:是不相违的。以苗的幻灭而言,苗幻灭本身已经产生但还没有灭,是现在式,苗是以苗的幻灭而安立的,所以是过去式。

   (观如来品第二十二)

   [ 非阴不离阴,此彼不相在,如来不有阴,何处有如来。]我们说:如来是真正的归依处,但是如来是如何存在的呢?如来是依靠无漏的蕴体而安立的,假使寻找如来的假义,是找不到的。不管任何清净法或不清净法,都是自性空,自性空本身也是自性空,因此一切诸法都是唯名所安立。因此,首先由他人的教导了解空性的道理,体会空性的道理之後,必须长久专心缘空性、思惟空性,才有办法使轮回的根本--无明的力量渐渐减弱,才能得到永恒的解脱。

  八、结 赞( 观邪见品第二十七最後一颂)

   [ 瞿昙大圣主,怜愍说是法,悉断一切见,我今稽首礼。] 这里最主要说明被大悲所覆的导师释迦牟尼佛,是由大悲心而得到佛果位。具有究竟大悲的佛陀,知道众生虽不想要痛苦,却一直在积聚痛苦的因,因为众生是被无明愚痴所控制,只有以证空智慧正对治无明烦恼,才能解脱。在二十六品里解释得非常清楚,佛陀为了使众生永远离开痛苦,以空性的道理,断除这一切颠倒的执著,所以我礼敬佛陀。

   导师释迦牟尼佛的功德,主要有两种:一是智慧,一是悲心。智慧可分许多种,有五明的智慧等,但最主要是指了解如所有性的证空智慧。因为佛陀是依大悲心及证空智慧,不断的修持,才得到究竟圆满的佛果位,因此佛陀教导我们,为了成就佛果位,必须好好修持大悲心及空正见。假使我们要成为真正跟随佛陀的佛弟子,就要好好学习大悲心及空正见,…

《中观正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宝鬘论讲义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