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所要取的。那麽,经由道的修持,我们才能得到佛果位,就可以好好的睡一顿。当然,我个人觉得我们所学到的空性是跟缘起法有关,就是要让我们了解实际的情况,而并非说空性好比是一个世间的主宰,教我们去崇拜。虽然空性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但以我个人看法,空性和缘起,缘起实际的情况是最重要的,经由空性了解实际的情况,了解何谓所断、所取之後,我们才会放弃那些所断的,才会追求这些所取的。
昨天讲到理智安立和理智堪忍的差别。以瓶子为例,在寻找瓶子假义的理智,是找不到瓶子的。倘若找到所谓瓶子,瓶子就被理智所观察後而堪忍;因为在寻找瓶子假义找不到的时候,找不到的被找到了上就是瓶子的究竟性质。今天我们把瓶子的究竟性质,当作寻找的对象,再找瓶子的究竟性质时又找不到,因为瓶子的究竟性质找不到,所以并非为理智堪忍,但是找不到的找到了,所以瓶子的究竟性质就被理智所安立了。
[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 首先讲不自生、不他生的道理。在立自宗时,龙树菩萨说诸法不自生;当然,还有佛护、清辨,月称三位对不自生的说法。首先解释数论师对自生的见解,他们认为一切有为法都是自生的。何谓自生的道理呢?数论师所说的大致上是:一切法的性质是一切法的作者是共主相,有共主相的缘故,果的性质和因的性质是一体的,因为是共主相,是一切法的性质,所以在因时有果的性质,在营因的性质;但是在因时,无现起明显的果,在果时才有明显的现出。他们认为因果都是共主相,只是明显和不明显的差别。科学家说我们的身体是由父母精血产生的,染色体是非常非常细微的细胞,由父亲方面和母亲方面,各取若干染色体而形成我们的身体,即使细微如头发等等各种细微特徵的部分都已决定二和数论师所解释的很相似。在因的时候有果,果和因是同性的。如以能力作为解释的话,如同说:我们的身体是由父母精血而来,精血具有产生我们身体的能力,因此而产生,所以可以用能力作为解释。在这世间,地球未形成之前,是由极微细的灰尘而产生,这种灰尘最後形成﹂个是有感觉的人、一个是没有感觉的石头。同样是属於虚空极微细灰尘,为什麽一个会变成有感觉的人、一个会变成没有感觉的石头呢?我想这必须要有第三个因缘,就是意识、业作为解释。数论师安立在因的时候,已经圆满一切果的性质;何谓从因生果?因时的果并非明显的果,当明显的果产生的时候,就是由因而生果,这是他们所立的宗。
佛护论师是如何破除的呢?假使在因位的时候已经圆满果,因就不会利益果,不用生果了。未现起的由因使它现起,未生由因使它生起一是因的力量,并非因时已具有圆满果的性质。假使因时已经具有圆满果的性质,因不用再生果,生果就没有意义了。假使已经生了,再生有意义的话,可以再生、再生,生就变成无穷尽。因此佛护论师说,诸法不从自生,生无用故,生亦无穷故,诸法已有自体,若复更生,则成无用。假使已生,还要再生就没有意义了。倘若有意义,生就变成无穷,没有结果。因此,佛护论师以这种方式破除数论师所讲的自生。数论师回答说:[ 在因时,末明显的果使成明显的果,这是由因的力量所产生,所以你对我的过患是无法亘接损害到我的]。佛护论师又辩道:[倘若明显的果的性质是在因时没有,那你所讲的是对的,但是明显果的性质,在因时已存在,你所讲的一切法的性质是共主相(在因时已具有明显的果的性质),所以你作如此回答也是没有用的]。佛护论师在破除数论派的自生,曾说一句话也是中论[诸法不自生]的解释,佛护论师作如何的解释呢?诸法不从自生,生因无用故,生因无穷故。就讲到简易的涵义之後又讲到广的内容二句话就破除数论派所讲的自生的道理。
但是清辨论师认为这句话是讲一个正因,并无法完全破除数论派所讲的有自生,因为这句话本身也具有三种过失:一、所争论的有法并没有显现和不显现的差别二、正因没有譬喻。三、所立法并非是无遮法,是非遮法。大致上是这三种过患。这时,月称菩萨就反驳清辨论师,所指的过患并非佛护论师的过患,无法损害到佛护论师。最主要是这些诤论,详细争论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最主要是无自生是无遮法。我们用什麽理由来证明呢?当清辨论师诤辩佛护论师时,诸法不从自生,是因无成故。你所讲的因成,所暗示的正义所立宗,他所指的是无自生;但并非是无遮法,应该是非遮法。因为你讲说这一法不自生,清辨论师认为生一定有两种,自生或他生,除此之外无其他生法。佛护论师你所说[诸法不从自生],已生但不是自生,就代表是暗示了这一法是他生,所以你所指不从自生,本身不是无遮法,是非遮法三句话是有过患的二是清辨论师所诤辩最主要的目标。在佛护论师所讲[诸法不从自生],他直接讲的正因。我举例:小草不从自生,因为生因无用,生因无穷。清辨论师就辩说,生因无用,生因无穷所立的因是正因,则应该生因有用、生因有穷,所以你立的因并非是正因,是颠倒的。假使你说小苗不从自生,若自生,生因无用,生因无穷故。这样的解释也不行,因为当你了解[ 小苗若自生,生因无用,生因无穷] 的时候,就会了解小苗无自生,所以这一点也不能成立。假使你说正因的颠倒即[ 生因有用故,生因有穷故]。这样也不行,因为小苗不从自生,[因为生因有用故,生因有穷故]。就代表小苗已经生了。[小苗不从自生, , , , , ],就代表小苗是他生。所以你所说不自生也不是无遮法,应该是非遮法才对。他们就是以这种方式作为辩论,以佛护论师所讲的正因有缺点、有过患作辩论。月称论师认为清辨论师所讲的过患,是无法损恼到佛护论师所立的宗,因为清辨所立的正因都是自续正因,但龙树菩萨不讲自续因,所以所讲的过患是无法损害到佛护论师所立的宗。月称菩萨和清辨论师都是龙树菩萨的大弟子,就是由这两派可以了解应成和自续的差别。月称菩萨透过仔细的研究,发觉原来清辨论师认为自性、自相是名言有的,我们如何能了知呢?因为一、应成派不承认自相有法二、何谓是我?我就是在意识上存在而取名为我。清辨论师曾经说过这句话,也代表清辨论师认为是有自相的。还有,在了义不了义里讲到,当清辨论师在反辩唯识派的时候,他说:[ 遍计执无自性] ,你所指的遍计执是指常法的遍计执,还是生和分别识的遍计执?假使是指常法的遍计执,常法是无自性,我们都可以了解后不算是你们最细微的空性,假使你所指的遍计执是生和分别识,生和分别识是有自性,你为什麽要说是无自性?由此可以了解清辨论师最主要立的宗是生和分别心是有自性的,也是有自相的。所以可以了解清辨论师认为诸法是有自相的。
刚才所讲的诤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应成和自续的差别。教我这部论的上师东宾仁波切,他有许多的弟子。东宾仁波切曾经说过:真正懂这部分的只有两个人。就是在这麽多的学生之内,只有两个人懂这个道理。
[ 亦不从他生] 。一般讲说生是有的,生是如何存在的呢?唯有见、唯有名言安立时的存在,就是这麽单纯而已,并非超越唯名安立,另有一种存在方式。假使是从那一方面的独立的存在的话,我们在寻找生的时候,应该有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四种生法。刚才破的是自生,现在要破的是他生。假使这一法[ 因] 生是因他而生,[ 果] 生是因他而生,果是真实有、自性有,就是独立产生的,因不用依靠果,果也不用依靠因,因为各自独立的。假使不用互依,则小苗的种子和小苗就没有关系了,它是依靠一个跟自己完全无关的其他的因而生,小苗变成跟自己毫无关系的因而产生;假使小苗和小苗的种子没有关系,就好比稻的小苗种子和麦种子一样,麦种子应该可以产生稻米,因为没有关系,可以产生有关系的话,就像稻小苗种子和麦小苗种子没有关系,麦种子应该也可以产生稻苗。刚和所提的问题也一样,为什麽橘子的种子只能产生橘子?苹果的种子只能产生苹果,因为不是由他生,所以必须依靠关系而产生,就是决定产生,所以橘子一定生橘子,苹果一定生苹果。接下来讲到,世间的俱生执著,并不会执著他生,但是未他生、不他生也并非由名言识所安立。
[ 不共不无因] 。共生、无因生可以依照刚才不自生、不他生的道理破除。生是唯有依名言安立的,假使不是唯有名言安立,而有另一种方式存在的话,就是寻求的时候必须能找到的。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安立的方式。因为无有生,所以生的存在,唯有依名言识而安立。假使生是不存在的,会和许多的中观的论典违背,在许多中观论典上讲到因果的关系是有,就表示生是有。所谓他生,就是这一法的果依因的时候,不是以真实的、不是以自相的、自性的方式依因生果的。所以果和因是决定的,决定的因生决定的果,就是因为不他生的缘故,不是实有的(自性有的)。假使是实有的,就彼此无关,决定因和决定果也不存在。因为不是真实有,是互相观待的,所以决定因和决定果是存在的。
[ 如诸法自性,不在於缘中,以无自性故,他性亦复无] 。最主要以二种方式来破除自性有。一是生无自性上是他无自性。首先破除生有自性。 [ 如诸法自性,不在於缘中]。 在因的时候,已生不再生;因没有生,已经生了,就不再生。在因位时,何谓生?是果在生,生的特徵是能依,所依处在果。好比种子时苗在生,我们会以未来式的苗在现在式的种子上说:[小苗在生],这是一般世间所安立的。假使是唯名所安立的三是正确的,没有任何正理违害的。假使是夏实有,所依和能依,生的所依处即末来的小苗,和现在的生,变成不变的一种能依所依的关系了。在不会变化时二 者必须同…
《中观正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