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了初禅。因爲白骨想最多只能夠證得初禅。所以當他證得初禅之後,他立刻就以初禅的禅那心爲觀照的所緣,然後就觀初禅的心爲無常、苦、無我,這個時候就站在那個地方,依次地他的道智跟果智就成熟,然後就在站著不動、在那裏已經證得了阿拉漢果。
所以,他的證道過程是這麼樣的。但是這裏用的是省略法。當他證得阿拉漢之後,他就這樣說:
“看到了她的牙齒骨,
隨念于以前的想(就是以前所修的不淨想),
然後他就站在那裏,
長老圓滿了阿拉漢果。”
那當他證得阿拉漢果之後,他就繼續前往去托缽。這個時候她的丈夫就從後邊趕上來,然後看到了長老,他就問說:“Bhante,你之前是不是看到有任何的女人呢?”這位長老就說:“噢,我並不知道是男的還是女的,在這條路上,我只是看到了一堆骨頭,走在這個很大的道路上。”所以這個是守護根門的一個例子。
那要講到“因爲他不防護眼根”(yatvàdhikara
am enaü),這裏的意思就是如果他不很好地防護自己的眼根、不關閉自己的眼門的話,那麼,貪等種種的惡、不善法就會侵漏他的心,將會給這些所系縛著,所以他要“防護而行道”。
那麼,我們須知在眼根裏面,事實上眼根只是一堆色法而已,它並沒有所謂的防護不防護。如果說一定要防護眼根,從字面上來理解的話,那麼就是好好地保護我們的眼睛,保護我們的眼睛不要入沙,保護我們的眼睛不要長期勞累,不要長期疲勞地工作,要不然就會變成近視眼,不要躺著看書,不要太暗的光線下看書,這個叫做保護我們的眼睛。然而這裏並不是這樣的意思,因爲只是眼淨色,它並沒有念,並沒有貪啊、憂啊、惡、不善法的生起,而貪、憂、惡、不善法的生起,實際是指意門的心才會有這樣。所以說如果這位比庫他不防護眼根,貪、憂等惡、不善法會侵漏其心,事實是依照心路過程來說的。
我們剛剛談到了,如果有一個色所緣現前,那麼這種色所緣它將會同時撞擊我們的眼淨色跟有分。大家還有沒有印象?就是在講五門心路過程的時候,撞擊眼淨色跟心路過程的同時就一個心識刹那生滅過去了,結果有分就波動了二下,然後有分斷了,有分斷了之後生起了一個五門轉向心,這五門轉向心的作用只是把目標,就是把心流從有分中躍起,跳躍起來投向所緣,投向這個顔色,然後就生起一個能夠認知顔色的眼識,眼識生起之後立刻壞滅,滅去之後就生起一個領受,就是領受剛才的色所緣,然後立刻滅去之後推度,推度滅去之後就是確定,確定滅去之後立刻就生起了七個速行。
如果這個色所緣是很強的話,就是極大所緣的話,很清晰的話,那麼將會有兩個彼所緣生起。彼所緣生起之後,心流又落入了有分。落入有分之後,若幹個有分,或者許許多多的有分生滅過去之後,接著又生起了一個意門轉向心,意門轉向心就是相當于在眼門心路過程裏的確定心,它們是一個心兩個不同的作用而已,而心的性質是一樣的。
一個意門轉向心之後七個速行心。這七個速行心其實來說真正的貪欲還不會在這個時候生起,接著的這個稱爲隨起的意門心路過程心,是等于說它正好拿到了顔色的原材料,之後又傳遞給下面一個意門心路過程。下面一個意門心路過程又是一個意門轉向再加上七個速行。然後它從上面的一個意門心路過程再傳到它的信息之後,它再進行確定一下,就是更加確定一下這個是所領受的顔色,然後就又再傳遞到下一個心路過程,這個心路過程還是意門心路過程,然後這個心路過程它就能夠從過去的一些經驗當中去加工、整合,所取到的顔色所緣。
然後呢,它的這個意門心路的七個速行,又傳遞給下面的一個意門心路過程,它就能夠根據以前的記憶就知道,這個是紅色、這個是黃色等等,它確定之後,然後再下面的一個心路過程就給它這個是紅色、這個是黃色等等。
所以,前面的幾個心路過程那個時候還是屬于究竟法,後面的就開始了給它紅色、藍色,白色等等,這個已經是概念法了,之後又再判斷說這個紅色是適宜的、還是不適宜的,好的、還是不好的,美麗的、還是不美麗的,還是這樣。之後呢,又再傳遞給下面的意門心路過程,意門心路過程又對它進行加工,然後有喜歡、不喜歡。之後呢,隨起的那些意門心路過程就生起了貪啊、喜愛啊、抗拒啊、排斥啊。
所以,一個眼門心路過程跟隨起的許許多多的意門心路過程同樣是取這個顔色爲所緣,這樣的貪就在很多意門心路過程之後,它才慢慢地鞏固、駐立、建立、強化。爲什麼呢?因爲我們的眼睛所看一個顔色的時候,我們要確定這個是什麼,其實已經無數個心路過程已經在那邊生滅了。
比如說,我們一眨眼或者我們一彈指,已經有幾萬億個心識刹那在那邊生滅了,幾萬個心識刹那去掉過半數都是有分心,剩下的就是那些速行心爲主的心路過程,而這些心路過程它是極快速地在那邊運作、在那邊運作的,它比現在最先進的計算機運作還要快幾千倍、幾萬倍、幾億倍都不止。
正是因爲如此,所以佛陀說:“諸比庫,我不見有任何一法能夠比心的生滅更加快的。”
有時候我們在很快地看書的時候,其實我們看的時候,後面已經有無數的意門心路過程正在加工,然後又看,又再加工,所以即使我們看得很快,但是再快也快不過我們心的生滅。
(有人問:一個心路過程都有有分嗎?)
(尊者答:這個是欲界心路過程,每一個欲界心路過程中間都有有分生起。但是呢,廣大心路過程就不一定,假如一個人他可以入定,他入定說要入定一個小時、二個小時、叁個小時,如果他的定力是非常強的話,他所生起的一直都是他初禅的禅心、或者第二禅禅心、或第叁禅禅心、或第四禅禅心,如果對于出世間的聖者來說,他要入果定的話,他所起的那一種心路過程也沒有有分,這種稱爲安止的心路過程。)
所以,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心路過程的規律跟如何把取了顔色的所緣然後生起貪欲的,它中間經過了許許多多的接納、領受、推理、然後再確定,確定之後再給它名字,再給它概念,然後再把以前的東西再搬過來、再進行消化,之後呢,認爲這個是好的、不好的,好的生起樂受,不好的生起憂受,其實這些受每一個心識刹那都有,這個時候他就領受樂受是好的,不樂受是不好的,對于樂受來說,他就生起了貪愛,所以貪愛其實是很多很多心路過程之後,它是慢慢地建立、鞏固,在那邊滋長。
(問:第一次在色所緣撞擊的時候第一個心路過程還是不會生起的嗎?)
(尊者答:不會生起。但是由于它有一種叫做親依止緣(upanissaya),我們還是可以說它有,因爲在第一個我們的眼門心路過程看的時候,那個時候它的確定心還是有如理作意和不如理作意。但事實上是由後面的意門心路過程經過強化之後才說這些有的,而不是真正來說眼門心路過程,眼門心路過程它不會生起貪、不會生起嗔的。但是由于後面的緣故,所以我們說前面也會有。是這樣的。)
因此,我們要強調防護根門,防護眼根門。防護眼根門就好象說一個城池或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邊境,很重要,是不是?一個城裏面,它的城門要把守、防衛得很嚴密,要防守得很嚴謹,如果不是的話,你在裏面的各個部門你都派上了保安,你都派上了衛兵,乃至到你在皇帝的面前,你全部都用非常精銳的部隊,但是你的城門,或者你的國家邊境你沒有防衛,那些敵軍還是可以長驅直入,是不是?
所以你說我防護心,防護得非常嚴謹,非常精進,但是你不防護根門,一見到女人就死死地盯在那裏,這樣的話怎麼可以說你在很好地修行,你在很好地培育自己的心的清淨呢?是不是?所以我們知道,防護眼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防護的話,那麼貪、憂、惡、不善法就能夠侵漏。
這裏的貪、憂、不善法事實上是由于自己來的,並不是說我看到一個很漂亮的女人,然後自己生起了貪愛、自己生起了欲望,然後你就怪她:“你爲什麼長得那麼漂亮?”是不是?不怪她,而是怪自己,自己的不如理作意,然後生起了那些貪愛。所以別人長得漂亮那是別人的善報、別人的福報。然後你自己因爲別人的福報,對于自己撞擊來說,這個稱爲極可喜所緣。
比如說,現在有一些很漂亮的女人,或者很好吃的東西等等,之所以自己能夠體驗到這樣的所緣、這樣的目標,那是因爲自己的善果報。因爲善果報,所以我們能夠體驗到極可喜所緣,是不是?所緣分爲叁種,大家還有沒有印象?極可喜所緣、可喜所緣、不可喜所緣。
極可喜所緣跟可喜所緣是因爲我們的善果報成熟了,所以當我們看到好看的東西的時候,這個時候的眼識是屬于哪一類心呢?對!善異熟心,是啊。當我們看到一個很醜陋的所緣的時候呢,這樣的眼識是屬于哪一類的心?不善異熟心。對!所以我們能夠看到好看的東西是因爲善異熟。所以眼識是善的異熟。如果看到了不善的,比如說看到了鬼啊、看到了夜叉啊、或者看到了老虎啊等等,這個時候是屬于不善的異熟眼識。
往往人的習氣就是看到了可喜的所緣、極可喜的所緣,那麼這個時候接下來的受是什麼受?對,眼識本身是舍受的,眼識本身沒有所謂的樂受、憂受,它只是舍受,然後接下來的那些速行心裏面的受是什麼受?是悅俱,是不是?悅俱,這裏的悅是somanassasahagata,也就是屬于樂受(sukhà-vedanà),因爲樂受是悅意的、可意的、可愛的,如果不如理作意的話心就會染著于這樣的感覺。因爲染著于這樣的感覺,那麼貪愛就會來了,就會生起了。
我們大家都學過緣起了,是不是?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什麼?受緣愛,愛再緣取,就是這麼樣來的。這個是在今生當中的,六處就是我們的眼睛緣于顔色,耳朵聽于聲音,如果說有了眼根、眼淨色遭到了色所緣的撞擊然後就生起了…
《《清淨道論》-根律儀、活命遍淨律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