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眼識,眼識之後呢,根、境、識叁事合和而生觸,觸之後呢,見到了樂觸,比如說,眼見到了樂觸就會生起樂受,如果對樂受不如理作意的話生起愛。受並不是好跟壞的,受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連佛陀也會有樂受啊,是不是?當佛陀看到了那些漂亮的東西的時候,他也會生起樂受;當他看到了那些不可喜所緣的時候,他會生起什麼受?對,是舍受。然後受本身它是遍一切心所的,遍一切心的心所的,它沒有善和不善的,唯有之後生起的愛才有善和不善的。
佛陀也會生起身體的樂受,也會生起心的樂受,心的憂受不可能生起,身的苦受還是會有。所以在五種受當中,佛陀只有一種受不會生起,就是心的苦受,是憂受(domanassa),這個是對于佛陀和一切的阿拉漢聖者乃至叁果的聖者都不會生起。對其它的受也會生起,比如說佛陀也會生笑,他也會發笑啊,是不是?發笑他就有樂受,是喜。有時候有很好的氣候,很舒適的條件,佛陀的身體也可以感覺到很愉悅呀,是不是?如果佛陀他生了病,在《律藏》裏面跟在《經藏》裏面記載佛陀生病,生病的時候他也遭到了很劇烈的苦受,是不是?
所以對于受來說,本身它並沒有善跟不善,然而我們說到的在五種受當中的憂受(domanassa),受本身它是屬于遍一切心的心所,它沒有說善與不善,由于這種憂受,産生憂受的心肯定生起在嗔根心、肯定夾雜著嗔心所,因爲受到了這種嗔心所的汙染,所以我們說這種受是不善的。所以,所謂的憂其實是嗔根心、是嗔恨心來的。
那對于耳朵聽到聲音,聽到聲音本身並沒有說好跟不好。如果我們只是知道這個是聲音,那就足夠了。然而如果要分辨的話,那麼就分辨出這個是男人的聲音,這個是女人的聲音,他的聲音如破銅鑼一樣,她的聲音好象很嬌柔,好像小鳥的叫聲一樣,這樣的話就分別了。或者說聽到的是歌聲,本身耳門心路過程並不能夠分辨歌聲,而是由于之後隨起的意門心路過程,然後就對那些一大堆的時節生色不斷地撞擊我們的耳淨色,然後産生了耳識之後,下面很多的速行進行組合、進行消化,然後就有很多的那些樂曲,然後就隨著這些歌曲的韻律産生很多樣的感情,要麼是貪的,要麼是嗔的,有貪有嗔就肯定有癡的,就是這麼樣來的。
對別人罵你也是,本來罵你只是一堆的聲音在那邊撞擊你的耳門心路過程,是不是?假如是一個外國人,一個洋人用很惡毒的語言來罵你,你聽不懂,你不會生氣呀。同樣地,你罵一個外國人,是笑著罵,其實你罵得很難聽,他可能很高興地說:“Thank you! Thank you!”。爲什麼呢?因爲只有聲音撞擊到他,他沒有那種整合,然後消化的那樣一種記憶在那邊,所以他聽到的只是聲音。
爲什麼現在如果某一個導師罵了你,或者某一個法師在那邊講你的壞話,你知道了你就耿耿于懷,爲什麼?聲音本身只是中性的,只是一堆色法,但是由于不如理作意執著于有我,他在罵我,然後,由于對這種聲音産生了不如理作意,就會有憂受,就會有不善心,這種稱爲貪跟憂的憂(domanassa)。
凡是貪跟憂必定它會有四種不善心所一起生起:癡(無明)、無慚、無愧、掉舉。肯定的,如果是貪的話就會有貪的心所,如果是嗔的話有嗔的心所。所以,所有這些貪也好、癡也好、無慚也好、無愧也好、掉舉也好,這些都是屬于惡的、屬于不善的法。一生起肯定是連帶著生起,所以當我們不防護眼根的時候呢,這些貪跟惡不善法會生起;當我們不防護眼根的時候,這些嗔跟惡不善法也會生起。
生起的時候我們的心就是這種貪根心、嗔根心或者癡根心,這時我們的心、有了貪嗔癡的心,那些善心就不會生起,因爲在一個心路過程當中不可能有兩種性質完全相同的心生起,是不是?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說:“他的心給貪、憂、惡、不善法所侵漏了。”
對于耳朵也是,對于鼻也是,鼻聞的是香,舌嘗的是味道,我們喜歡吃好吃的東西,好吃的東西就吃多多,不好吃的東西就不會去碰。有些人喜歡吃辣的,有些人喜歡吃甜的,有些人喜歡吃鹹的。本來這些味、這些食物只是一堆時節生色而已,是不是?它們並沒有所謂的讓你生起喜好、不喜好的,然而由于我們的舌識以及後面的那些意門心路過程去分辨它,于是對那些好的味道我們會染著,對不好的味道我們會排斥,這樣的話心就給貪跟憂所侵漏了。
對于身體也是,身識其實是非常容易産生的。好的氣候啊;或者說男人喜歡觸摸那些女人的細滑的感覺啊;或者說人按摩啊;天氣很熱,喜歡有空調啊;比較喜歡坐那些舒服的沙發或者凳子等等,這些其實都是屬于身對于觸所緣的那種喜好。
如果對這些觸所緣生起了不如理作意,那麼就會有貪的生起。天氣很熱啊、蚊子叮啊、身體病痛、肚子痛啊、頭暈啊、牙痛啊這些其實都是身體的苦受。身體的苦受是由于不可意的、不可喜的觸所緣,所碰觸,碰到很粗的東西,乃至不小心碰到啊,給小刀割傷了等等,然後感覺到身體的痛啊,這些都是屬于我們身體所碰觸到的所緣。由于如理作意,生起的是善的;由于不如理作意,生起的是貪、憂、惡、不善法。
對于意也是,我們老是想著過去、想著現在、想著未來,就各種各樣的善與不善的就會生起。所以佛陀經常教導我們:“我們應當守護根門,應當持好根律儀。”就是因爲這樣的意思。
好,大家先休息一會兒。
(休息)
現在大家一起繼續來討論戒的部分,我們學習了防護眼根律儀。
防護眼根律儀雖然在這裏是屬于戒的部分,也就是屬于根律儀戒(indriyasa§varasila)的部分,然而它也可以屬于定的部分,是屬于禅修的一部分。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我們在說到戒的時候有一種叫什麼律儀,還記得嗎?有一種叫做念律儀的。所以我們要守護好根門,依什麼來成就呢?依念來成就。假如一位禅修者能夠很好的守護好根律儀的話,那麼,他同時也是在修行正念。在《大念處經》裏面,或者在其它的經典裏面,比如說在《沙門果經》裏面,也有講到,正念、正知的部分,我們經常強調修行一定要有正念、正知。正念、正知裏面就有一句話,叫作:
「再者,諸比庫,比庫在前進、返回時保持正知,向前看、向旁看時保持正知。」(《沙門果經》)
「向前看,向旁看時保持正知」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以舉難達(Nanda,古譯難陀)尊者的例子來說明。難達尊者是守護根律儀,守護正念、正知非常好的榜樣。當難達尊者要往前看時,他先會下一個決心,說:
「讓我在往東看的時候,我的心不讓貪、憂、不善法侵漏;讓我在往西看的時候,我的心不讓貪、憂、不善法侵漏;往北看,往南看,往下看,往上看,都是這麼樣。」
也是因爲如此,難達尊者在威儀方面,在守護根律儀方面是非常出色的。他就是以守護根律儀爲基礎,最後在修vipassanà而證得阿拉漢的一個例子。大家知道難達尊者是誰嗎?是佛陀的親弟弟!是同父異母的親弟弟,他們的父親都是淨飯王(Suddhodana),而他們的母親是兩姐妹。所以這是佛陀的親弟弟修行的例子,也是對根律儀,對正念正知守護的非常好的例子,難達尊者由于以守護正念正知爲基礎,他得以斷盡煩惱,證得聖道聖果。同樣的,現在我們照樣也是依此而修行。
佛陀教導的法是不會過時的,是不是?會過時的都是世間的法,世間的法在變。然而佛陀指出的道是不會過時的。正念是不是一切時候都可以修行呢?是不是?禅那也是一切時候都可以修行。只要你把取的所緣是正確的,你的心態是正確的,依處是正確的。那麼沒有說,古人可以修,現在的人不可以修。我們修四念處,每一個念處我們都可以禅修。所以佛陀的法是不會過時的。但是,佛陀的言教會隨著時間的演變而慢慢地演變,慢慢地變質,最後完全地消滅。所以,才會有正法的消亡。但是,佛陀的教法,他所指的道理,他所指出的那條道路是不會變的。會變的是人爲的變,但是佛陀指出的法是亘古不變的。如果佛陀所教的法會變,那佛陀教的法就不是真理,是不是?真理是不會變的。因此,假如我們現在也是修行正念正知,我們現在照樣在行于佛陀的古道,走在佛陀的古道,它的目標就是了生脫死。
那麼,我們已經分別了由于取了色的相,由于分別了男人相、女人相、這些淨的相、不淨的相、手的相、笑的相等等,而不防護眼根律儀,由于分別了好聽的聲音,不好聽的聲音,而沒有守護好耳根律儀等等。如果不守護根律儀的話,將會由貪憂而侵漏其心。如果好好地守護,那麼,他就是在守護根律儀。
然而,我們在守護根律儀的時候,不應當理解成眼不看,耳不聽。假如眼不看就稱爲根律儀的話,那麼所有的盲人都是在修行了,是不是呢?假如耳不聽就是在修行根律儀的話,那麼所有的聾子就會有很高的修行境界了,是不是呢?假如身不去觸,那麼那些癱瘓的人,他們也是有很高的修行境界了,是不是?所以,不能這樣理解。我們照樣是眼睛看到色,耳朵聽到聲,然而呢,一心不動,是在剛才所說的心路過程裏面要很好的守護好。眼睛看了,不去取相,不去分別,男人,女人,好的,不好的。雖然說佛陀也會看到男人,女人,看到了這是聖者,這是凡夫,然而佛陀就是在有了樂受,舍受等等這些受之後他不會生起之後的那些貪心路過程,也就是不會有愛的過程。
一切的禅修者,如果能夠很好的防護好根門的話,那些顔色的所緣,聲的所緣,香的所緣,味的所緣,觸的所緣跟意的所緣,照樣可以于根門當中生起,就是照樣撞擊根門。撞擊根門我們不是要守護在這裏,我們要守護在退後的那個階段,就是說,當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生起的時候,這個並不可怕,領受推度生起也並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在確定的那一刹那裏面的作意…
《《清淨道論》-根律儀、活命遍淨律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