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眼识,眼识之后呢,根、境、识三事合和而生触,触之后呢,见到了乐触,比如说,眼见到了乐触就会生起乐受,如果对乐受不如理作意的话生起爱。受并不是好跟坏的,受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连佛陀也会有乐受啊,是不是?当佛陀看到了那些漂亮的东西的时候,他也会生起乐受;当他看到了那些不可喜所缘的时候,他会生起什么受?对,是舍受。然后受本身它是遍一切心所的,遍一切心的心所的,它没有善和不善的,唯有之后生起的爱才有善和不善的。
佛陀也会生起身体的乐受,也会生起心的乐受,心的忧受不可能生起,身的苦受还是会有。所以在五种受当中,佛陀只有一种受不会生起,就是心的苦受,是忧受(domanassa),这个是对于佛陀和一切的阿拉汉圣者乃至三果的圣者都不会生起。对其它的受也会生起,比如说佛陀也会生笑,他也会发笑啊,是不是?发笑他就有乐受,是喜。有时候有很好的气候,很舒适的条件,佛陀的身体也可以感觉到很愉悦呀,是不是?如果佛陀他生了病,在《律藏》里面跟在《经藏》里面记载佛陀生病,生病的时候他也遭到了很剧烈的苦受,是不是?
所以对于受来说,本身它并没有善跟不善,然而我们说到的在五种受当中的忧受(domanassa),受本身它是属于遍一切心的心所,它没有说善与不善,由于这种忧受,产生忧受的心肯定生起在嗔根心、肯定夹杂着嗔心所,因为受到了这种嗔心所的污染,所以我们说这种受是不善的。所以,所谓的忧其实是嗔根心、是嗔恨心来的。
那对于耳朵听到声音,听到声音本身并没有说好跟不好。如果我们只是知道这个是声音,那就足够了。然而如果要分辨的话,那么就分辨出这个是男人的声音,这个是女人的声音,他的声音如破铜锣一样,她的声音好象很娇柔,好像小鸟的叫声一样,这样的话就分别了。或者说听到的是歌声,本身耳门心路过程并不能够分辨歌声,而是由于之后随起的意门心路过程,然后就对那些一大堆的时节生色不断地撞击我们的耳净色,然后产生了耳识之后,下面很多的速行进行组合、进行消化,然后就有很多的那些乐曲,然后就随着这些歌曲的韵律产生很多样的感情,要么是贪的,要么是嗔的,有贪有嗔就肯定有痴的,就是这么样来的。
对别人骂你也是,本来骂你只是一堆的声音在那边撞击你的耳门心路过程,是不是?假如是一个外国人,一个洋人用很恶毒的语言来骂你,你听不懂,你不会生气呀。同样地,你骂一个外国人,是笑着骂,其实你骂得很难听,他可能很高兴地说:“Thank you! Thank you!”。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声音撞击到他,他没有那种整合,然后消化的那样一种记忆在那边,所以他听到的只是声音。
为什么现在如果某一个导师骂了你,或者某一个法师在那边讲你的坏话,你知道了你就耿耿于怀,为什么?声音本身只是中性的,只是一堆色法,但是由于不如理作意执着于有我,他在骂我,然后,由于对这种声音产生了不如理作意,就会有忧受,就会有不善心,这种称为贪跟忧的忧(domanassa)。
凡是贪跟忧必定它会有四种不善心所一起生起:痴(无明)、无惭、无愧、掉举。肯定的,如果是贪的话就会有贪的心所,如果是嗔的话有嗔的心所。所以,所有这些贪也好、痴也好、无惭也好、无愧也好、掉举也好,这些都是属于恶的、属于不善的法。一生起肯定是连带着生起,所以当我们不防护眼根的时候呢,这些贪跟恶不善法会生起;当我们不防护眼根的时候,这些嗔跟恶不善法也会生起。
生起的时候我们的心就是这种贪根心、嗔根心或者痴根心,这时我们的心、有了贪嗔痴的心,那些善心就不会生起,因为在一个心路过程当中不可能有两种性质完全相同的心生起,是不是?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说:“他的心给贪、忧、恶、不善法所侵漏了。”
对于耳朵也是,对于鼻也是,鼻闻的是香,舌尝的是味道,我们喜欢吃好吃的东西,好吃的东西就吃多多,不好吃的东西就不会去碰。有些人喜欢吃辣的,有些人喜欢吃甜的,有些人喜欢吃咸的。本来这些味、这些食物只是一堆时节生色而已,是不是?它们并没有所谓的让你生起喜好、不喜好的,然而由于我们的舌识以及后面的那些意门心路过程去分辨它,于是对那些好的味道我们会染着,对不好的味道我们会排斥,这样的话心就给贪跟忧所侵漏了。
对于身体也是,身识其实是非常容易产生的。好的气候啊;或者说男人喜欢触摸那些女人的细滑的感觉啊;或者说人按摩啊;天气很热,喜欢有空调啊;比较喜欢坐那些舒服的沙发或者凳子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属于身对于触所缘的那种喜好。
如果对这些触所缘生起了不如理作意,那么就会有贪的生起。天气很热啊、蚊子叮啊、身体病痛、肚子痛啊、头晕啊、牙痛啊这些其实都是身体的苦受。身体的苦受是由于不可意的、不可喜的触所缘,所碰触,碰到很粗的东西,乃至不小心碰到啊,给小刀割伤了等等,然后感觉到身体的痛啊,这些都是属于我们身体所碰触到的所缘。由于如理作意,生起的是善的;由于不如理作意,生起的是贪、忧、恶、不善法。
对于意也是,我们老是想着过去、想着现在、想着未来,就各种各样的善与不善的就会生起。所以佛陀经常教导我们:“我们应当守护根门,应当持好根律仪。”就是因为这样的意思。
好,大家先休息一会儿。
(休息)
现在大家一起继续来讨论戒的部分,我们学习了防护眼根律仪。
防护眼根律仪虽然在这里是属于戒的部分,也就是属于根律仪戒(indriyasa§varasila)的部分,然而它也可以属于定的部分,是属于禅修的一部分。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我们在说到戒的时候有一种叫什么律仪,还记得吗?有一种叫做念律仪的。所以我们要守护好根门,依什么来成就呢?依念来成就。假如一位禅修者能够很好的守护好根律仪的话,那么,他同时也是在修行正念。在《大念处经》里面,或者在其它的经典里面,比如说在《沙门果经》里面,也有讲到,正念、正知的部分,我们经常强调修行一定要有正念、正知。正念、正知里面就有一句话,叫作:
「再者,诸比库,比库在前进、返回时保持正知,向前看、向旁看时保持正知。」(《沙门果经》)
「向前看,向旁看时保持正知」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以举难达(Nanda,古译难陀)尊者的例子来说明。难达尊者是守护根律仪,守护正念、正知非常好的榜样。当难达尊者要往前看时,他先会下一个决心,说:
「让我在往东看的时候,我的心不让贪、忧、不善法侵漏;让我在往西看的时候,我的心不让贪、忧、不善法侵漏;往北看,往南看,往下看,往上看,都是这么样。」
也是因为如此,难达尊者在威仪方面,在守护根律仪方面是非常出色的。他就是以守护根律仪为基础,最后在修vipassanà而证得阿拉汉的一个例子。大家知道难达尊者是谁吗?是佛陀的亲弟弟!是同父异母的亲弟弟,他们的父亲都是净饭王(Suddhodana),而他们的母亲是两姐妹。所以这是佛陀的亲弟弟修行的例子,也是对根律仪,对正念正知守护的非常好的例子,难达尊者由于以守护正念正知为基础,他得以断尽烦恼,证得圣道圣果。同样的,现在我们照样也是依此而修行。
佛陀教导的法是不会过时的,是不是?会过时的都是世间的法,世间的法在变。然而佛陀指出的道是不会过时的。正念是不是一切时候都可以修行呢?是不是?禅那也是一切时候都可以修行。只要你把取的所缘是正确的,你的心态是正确的,依处是正确的。那么没有说,古人可以修,现在的人不可以修。我们修四念处,每一个念处我们都可以禅修。所以佛陀的法是不会过时的。但是,佛陀的言教会随着时间的演变而慢慢地演变,慢慢地变质,最后完全地消灭。所以,才会有正法的消亡。但是,佛陀的教法,他所指的道理,他所指出的那条道路是不会变的。会变的是人为的变,但是佛陀指出的法是亘古不变的。如果佛陀所教的法会变,那佛陀教的法就不是真理,是不是?真理是不会变的。因此,假如我们现在也是修行正念正知,我们现在照样在行于佛陀的古道,走在佛陀的古道,它的目标就是了生脱死。
那么,我们已经分别了由于取了色的相,由于分别了男人相、女人相、这些净的相、不净的相、手的相、笑的相等等,而不防护眼根律仪,由于分别了好听的声音,不好听的声音,而没有守护好耳根律仪等等。如果不守护根律仪的话,将会由贪忧而侵漏其心。如果好好地守护,那么,他就是在守护根律仪。
然而,我们在守护根律仪的时候,不应当理解成眼不看,耳不听。假如眼不看就称为根律仪的话,那么所有的盲人都是在修行了,是不是呢?假如耳不听就是在修行根律仪的话,那么所有的聋子就会有很高的修行境界了,是不是呢?假如身不去触,那么那些瘫痪的人,他们也是有很高的修行境界了,是不是?所以,不能这样理解。我们照样是眼睛看到色,耳朵听到声,然而呢,一心不动,是在刚才所说的心路过程里面要很好的守护好。眼睛看了,不去取相,不去分别,男人,女人,好的,不好的。虽然说佛陀也会看到男人,女人,看到了这是圣者,这是凡夫,然而佛陀就是在有了乐受,舍受等等这些受之后他不会生起之后的那些贪心路过程,也就是不会有爱的过程。
一切的禅修者,如果能够很好的防护好根门的话,那些颜色的所缘,声的所缘,香的所缘,味的所缘,触的所缘跟意的所缘,照样可以于根门当中生起,就是照样撞击根门。撞击根门我们不是要守护在这里,我们要守护在退后的那个阶段,就是说,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生起的时候,这个并不可怕,领受推度生起也并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在确定的那一刹那里面的作意…
《《清净道论》-根律仪、活命遍净律仪》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