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清淨道論》-十六觀智▪P4

  ..續本文上一頁果可以成功的話,那麼,他就已經能夠具備他的觀智往前推的能力。然後,他再繼續在禅那之光、在智慧之光的支助之下往前推,推到那一天的早上,他去托缽,用餐,然後在禅修,在起床的時候,然後再推到之前一天。如果這樣可以很成功地把他的觀智往過去推的話,那麼他再一天、兩天、叁天、四天、一個月、兩個月、叁個月、四個月、一年、兩年、叁年、四年.......一直往前推,把他的觀智往過去觀照。

  但是,不是觀照他的一些形象、行爲,是觀照名色法,一直這樣觀照,往前推,推到他還是幼年的時候,還是嬰兒的時候,還必須要一直往前推,推到剛結生的那一刻,叫做kalala,北傳古代翻譯成羯羅藍或者羯邏羅。就是那一刻,他將會辨識到那個時候他的色法只有叁十種色法。一個人剛結生的時候,色法只有叁十種色法,分別是:身十法聚、心所依處十法聚、性根十法聚。

  然後名法呢?那個時候,他還沒有能力辨識名法,這個時候,他嘗試要把自己的觀智在很強的禅那之光的支助之下往前再觀照。有的禅修者一座就可以觀照,但是有的禅修者就不能。這個是因人而異,因一個人的觀智的銳利程度有關,也因一個人的定力有關。

  我在帕奧禅林就見過有一位緬甸的長老,他修完了名業處跟色業處,但是在緣起這個階段,他一直沒有辦法突破,乃至到我離開帕奧禅林之前不久,他還沒有過關,他已經修了一年多了,他就是沒有辦法破過前生。到了今生爲止,他就沒辦法破過前生。我經常問他:「爲什麼?」他說:「定力不夠,定力不夠。」很辛苦。但是也有一位禅修者修了大概是七、八個月,最後給他穿過去了,就是他可以見到自己的前生了。

  當他從今生破到前生的時候,一般上來說,很多禅修者會成功,但是也有一些不成功的例子,但是如果一個人他的定力很強的話,他是可以見到自己過去世的。但是,見到過去世的時候,開始可能會有很多種影像出現,有的可能會見到一個老人或者一具屍體,或者有的就見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當他的心透過了過去世,見到了那些影像之後,他必須要仔細地分辨,因爲很多影像有可能是假象,也很有可能是一個人在他臨終之前,他的業在爭著在那裏呈現,所以就會呈現出很多種不同的景象。

  所以,一個人在臨終的時候,可能他見到的景象是很複雜的,同樣地,如果是在觀照到過去世的時候,如果他看到的是前生的心所取的所緣的話,他可能會見到很複雜的景象。根據上座部佛教,一個人在臨終之前,他會經驗過叁樣東西,這叁樣東西都是即將成熟而使他下一生投生到哪裏的業的呈現。

  它們分別是:kamma(業)、kammanimitta(業相)、gatinimitta(趣相)。

  什麼是業呢?如果一個人還健康的時候,在他生命期間,他造了一些業。當這種業比如說殺業,假如他是一位軍人,他可能經常拿槍去殺敵人,當他在臨終的時候,他很可能會看到他重新拿槍去殺人,這種景象猶如當時他剛剛發生的那樣,這種稱爲業。如果一個經常禅修的人,在他臨終的時候很可能感覺他正在禅修,他的心很平靜。如果一個經常喜愛布施的人,他在臨終的時候,他會很清楚地感覺到他布施那一幕就好像剛剛發生一樣,這稱爲業。

  業相是什麼呢?業相就是當他在造業時候的一個片段或者工具。比如說一個屠夫在臨終的時候很可能看到屠刀,或者看到被他殺死的豬,或者看到他用來綁牛的繩子;而一位佛教徒、一位佛弟子很可能看到的是他供養的佛像、禮拜的佛塔或者他供養的鮮花、他供養僧團的食物,這個稱爲業相,是他造作這種業的工具或者一個片段、一個局部。

  而趣相呢?這裏的趣就是即將投生的,這裏的相也是nimitta,nimitta是標記、標志的意思。他將要投生的標記。如果一個作惡的人,當他的不善業要成熟的時候,他可能會看到有地獄那種非常淒涼的吼叫,他可以聽到,或者看到地獄的火已經燃燒上來了,或者看到地獄的狗跑出來要咬他,或者看到獄卒要去抓他,或者說他看到了野外、看到沼澤,這些是惡鬼的趣相。如果看到了牛、馬、雞、狗,這個是畜生的趣相。如果是看到了紅紅的,這個是他即將投生到母胎的胎相,子宮相。如果聽到了天樂,看到了天人、看到了天上的宮殿、看到了天上撒下來的花,種種非常微妙的音樂,這是天的趣相。

  因此,在一個有情臨終之前,這叁種的其中一種肯定會呈現,呈現于他的意門或者呈現于他的五門,爲什麼呢?因爲他的業即將成熟的緣故。假如一位禅修者有能力辨識到過去生,那麼,當他看到了過去生的時候,他必須要先辨識有分,然後再看有分所取的所緣。

  有的禅修者可以看到,有一個人在供佛、在禮佛,那麼,他再辨識當時供佛那個人的有分心跟今生的有分心是不是有連接、有聯系。如果你把你的心投向到那個地方,如果他確實是你的過去生的話,那麼你很容易找到那種連接。就好像現在你回想起你還小的時候,你會發現到你還小的時候和你現在是相續的,雖然過去的已經滅去了,但是他們有一種相續的關系。

  同樣的,你有能力辨識到你小的時候,你就有能力辨識到你的過去生。如果辨識的是錯的話,那麼就好像你現在把你的追憶、把你的回憶回到很多年前,你的一個朋友那裏,然後你再把你朋友當時的有分心和你的有分心怎麼連都連不上,但是把你小的時候的有分心跟你現在的有分心一連接,很快你就感覺到相應。

  在這裏就講一個實際的例子。有一個禅修者,當他辨識到過去世的時候,當他沖破了過去世,他見到的是一個獵人,一個人牽著一條狗,那麼他很自然就把他的有分心就投到那個人上。投到那個人上,然後追,追,追,不知怎麼回事,老是接不起來,這樣一直在那裏辨識大概花了一個多星期。後來,禅修導師說:「你嘗試把你的心放在那條狗上。」因爲當時他確實不敢承認、也不肯接受他過去生是狗,但是他聽了禅修導師的指示之後,他就把他的心放到那條狗上。

  結果當他把他的有分心一放在那條狗上,一幕就産生了:原來當時它是他主人養的一條狗,後來它的主人死了之後,它就變成一只流浪狗。當時它很喜歡他的主人,它的主人死了後,它他就去刨他的墳墓。後來因爲沒有人收養它,它的後半生非常苦。

  剛開始他辨識到過去世的時候,他只是知道他的心很苦,但是沒有任何的影像,後來出現了影像之後,他就把他的有分投到那個人上。結果就是一直這樣追,追不下去、連接不下去,如果他放對了地方,放對了對象,那麼很容易就接續下去,如果他能夠這樣辨識的話,那麼很可能他見到的是當時的業相或者說是業之一。如果說見到的是業或者業相的話,那麼他見到的只是所緣,他還必須要回來查他的有分心,看他的有分心那個時候,他的名法是多少,然後再往前追,追他當時真正造業的時候是怎麼樣。

  這種關系我們就舉個例子:現在這個比如說是甲先生,這個是乙先生。生命流是這麼樣流的,名色相續流是這樣流的,按時間來說,這個是過去生,這個是今生。當一位禅修者比如說乙先生,他已經有了禅那了,他已經准備修緣攝受智了,他就把他的觀智往前推。當他見到了今生的結生那一刹那的名色法之後,他還必須要嘗試跨過這一條生死的界限,能夠跨過的話,他很可能見到的是臨終的速行,臨終的速行有五個速行心。

  如果是意門心路過程的話,它是一個意門轉向心再加上五個臨死速行。在生命期間速行一般是七個,然而,臨終的速行因爲力弱的緣故,所以只有五個速行。比如這些是有分,速行是心,它必須要有所緣,它的所緣就是剛才我們說到的叁種的其中一種,分別是業、業相、趣相這叁種之一。假如他的速行心緣起的是業的話,這種業就是令他投生的善或者不善的業,然而我們可以肯定我們人是由善業投生的,也就是說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他的臨終速行所取的業都是善相。而我們現在之所以能夠投生爲人,是因爲我們過去生曾經造的某一種善業,導致我們投生爲善趣。

  它的速行假如是業的話,那麼這種速行它能夠感知到這種業好像是剛剛在造的一樣。然而,這種業很可能並不是在臨終的時候造的,可能是在他生命期間,乃至到在他更前的過去生造的,乃至到在他很久很久的過去生中造的。然而,因爲在臨死的時候,這種業是非常清晰地呈現于意門的,就猶如當時他正在造作這種業一樣,因此,我們能夠見到了業或者業相之後,我們再辨識這裏的速行,它的名法到底是多少?它的名法是叁十四還是叁十叁呢?

  如果是悅俱智相應的是叁十四,如果是舍俱智相應的是叁十叁,如果是悅俱智不相應的也是叁十叁。它的名法就是一個心再加上叁十叁個心所,或者一個心再加上叁十二個心所。那當他知道當時的名法之後,他就很容易再追查他在造這種業的時候那樣的情景,所以他再往前推,推到他當時正在造這種業。

  比如說現在乙先生是一個人,是一位比庫,那麼他過去生可能是因爲曾經供養僧團,供養僧團這種業成熟使他投生爲比庫。那在他臨終的時候,因爲這種業成熟,所以他在臨終的時候,他感覺他真的還是在做供養僧團一樣。那當他找到了在這個時候的名法和色法之後,他再往前追,在他那一生當中,他正在供養那個時候的心路過程。

  比如說是供僧,我們發現到它是叁十四個名法,也就是屬于悅俱智相應的善心。然而,爲什麼他供僧能夠導致他投生爲人呢?然後再往前追,很可能當時他只是一個居士,他非常羨慕出家人的生活,他喜歡成爲一位比庫,因此,在他供僧之前,我們很可能查到他羨慕比庫的生活,他想成爲一位比庫。

  因爲他執著于有比庫的生命,他認爲有比庫,因此這個是無明、這個是愛、這個是取,伴隨著貪的心路過程生起了。因爲有了對于未來生命的執著,他才會去造供僧的業或者稱爲…

《《清淨道論》-十六觀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