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清净道论》-十六观智▪P4

  ..续本文上一页果可以成功的话,那么,他就已经能够具备他的观智往前推的能力。然后,他再继续在禅那之光、在智慧之光的支助之下往前推,推到那一天的早上,他去托钵,用餐,然后在禅修,在起床的时候,然后再推到之前一天。如果这样可以很成功地把他的观智往过去推的话,那么他再一天、两天、三天、四天、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四个月、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一直往前推,把他的观智往过去观照。

  但是,不是观照他的一些形象、行为,是观照名色法,一直这样观照,往前推,推到他还是幼年的时候,还是婴儿的时候,还必须要一直往前推,推到刚结生的那一刻,叫做kalala,北传古代翻译成羯罗蓝或者羯逻罗。就是那一刻,他将会辨识到那个时候他的色法只有三十种色法。一个人刚结生的时候,色法只有三十种色法,分别是:身十法聚、心所依处十法聚、性根十法聚。

  然后名法呢?那个时候,他还没有能力辨识名法,这个时候,他尝试要把自己的观智在很强的禅那之光的支助之下往前再观照。有的禅修者一座就可以观照,但是有的禅修者就不能。这个是因人而异,因一个人的观智的锐利程度有关,也因一个人的定力有关。

  我在帕奥禅林就见过有一位缅甸的长老,他修完了名业处跟色业处,但是在缘起这个阶段,他一直没有办法突破,乃至到我离开帕奥禅林之前不久,他还没有过关,他已经修了一年多了,他就是没有办法破过前生。到了今生为止,他就没办法破过前生。我经常问他:「为什么?」他说:「定力不够,定力不够。」很辛苦。但是也有一位禅修者修了大概是七、八个月,最后给他穿过去了,就是他可以见到自己的前生了。

  当他从今生破到前生的时候,一般上来说,很多禅修者会成功,但是也有一些不成功的例子,但是如果一个人他的定力很强的话,他是可以见到自己过去世的。但是,见到过去世的时候,开始可能会有很多种影像出现,有的可能会见到一个老人或者一具尸体,或者有的就见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当他的心透过了过去世,见到了那些影像之后,他必须要仔细地分辨,因为很多影像有可能是假象,也很有可能是一个人在他临终之前,他的业在争着在那里呈现,所以就会呈现出很多种不同的景象。

  所以,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可能他见到的景象是很复杂的,同样地,如果是在观照到过去世的时候,如果他看到的是前生的心所取的所缘的话,他可能会见到很复杂的景象。根据上座部佛教,一个人在临终之前,他会经验过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都是即将成熟而使他下一生投生到哪里的业的呈现。

  它们分别是:kamma(业)、kammanimitta(业相)、gatinimitta(趣相)。

  什么是业呢?如果一个人还健康的时候,在他生命期间,他造了一些业。当这种业比如说杀业,假如他是一位军人,他可能经常拿枪去杀敌人,当他在临终的时候,他很可能会看到他重新拿枪去杀人,这种景象犹如当时他刚刚发生的那样,这种称为业。如果一个经常禅修的人,在他临终的时候很可能感觉他正在禅修,他的心很平静。如果一个经常喜爱布施的人,他在临终的时候,他会很清楚地感觉到他布施那一幕就好像刚刚发生一样,这称为业。

  业相是什么呢?业相就是当他在造业时候的一个片段或者工具。比如说一个屠夫在临终的时候很可能看到屠刀,或者看到被他杀死的猪,或者看到他用来绑牛的绳子;而一位佛教徒、一位佛弟子很可能看到的是他供养的佛像、礼拜的佛塔或者他供养的鲜花、他供养僧团的食物,这个称为业相,是他造作这种业的工具或者一个片段、一个局部。

  而趣相呢?这里的趣就是即将投生的,这里的相也是nimitta,nimitta是标记、标志的意思。他将要投生的标记。如果一个作恶的人,当他的不善业要成熟的时候,他可能会看到有地狱那种非常凄凉的吼叫,他可以听到,或者看到地狱的火已经燃烧上来了,或者看到地狱的狗跑出来要咬他,或者看到狱卒要去抓他,或者说他看到了野外、看到沼泽,这些是恶鬼的趣相。如果看到了牛、马、鸡、狗,这个是畜生的趣相。如果是看到了红红的,这个是他即将投生到母胎的胎相,子宫相。如果听到了天乐,看到了天人、看到了天上的宫殿、看到了天上撒下来的花,种种非常微妙的音乐,这是天的趣相。

  因此,在一个有情临终之前,这三种的其中一种肯定会呈现,呈现于他的意门或者呈现于他的五门,为什么呢?因为他的业即将成熟的缘故。假如一位禅修者有能力辨识到过去生,那么,当他看到了过去生的时候,他必须要先辨识有分,然后再看有分所取的所缘。

  有的禅修者可以看到,有一个人在供佛、在礼佛,那么,他再辨识当时供佛那个人的有分心跟今生的有分心是不是有连接、有联系。如果你把你的心投向到那个地方,如果他确实是你的过去生的话,那么你很容易找到那种连接。就好像现在你回想起你还小的时候,你会发现到你还小的时候和你现在是相续的,虽然过去的已经灭去了,但是他们有一种相续的关系。

  同样的,你有能力辨识到你小的时候,你就有能力辨识到你的过去生。如果辨识的是错的话,那么就好像你现在把你的追忆、把你的回忆回到很多年前,你的一个朋友那里,然后你再把你朋友当时的有分心和你的有分心怎么连都连不上,但是把你小的时候的有分心跟你现在的有分心一连接,很快你就感觉到相应。

  在这里就讲一个实际的例子。有一个禅修者,当他辨识到过去世的时候,当他冲破了过去世,他见到的是一个猎人,一个人牵着一条狗,那么他很自然就把他的有分心就投到那个人上。投到那个人上,然后追,追,追,不知怎么回事,老是接不起来,这样一直在那里辨识大概花了一个多星期。后来,禅修导师说:「你尝试把你的心放在那条狗上。」因为当时他确实不敢承认、也不肯接受他过去生是狗,但是他听了禅修导师的指示之后,他就把他的心放到那条狗上。

  结果当他把他的有分心一放在那条狗上,一幕就产生了:原来当时它是他主人养的一条狗,后来它的主人死了之后,它就变成一只流浪狗。当时它很喜欢他的主人,它的主人死了后,它他就去刨他的坟墓。后来因为没有人收养它,它的后半生非常苦。

  刚开始他辨识到过去世的时候,他只是知道他的心很苦,但是没有任何的影像,后来出现了影像之后,他就把他的有分投到那个人上。结果就是一直这样追,追不下去、连接不下去,如果他放对了地方,放对了对象,那么很容易就接续下去,如果他能够这样辨识的话,那么很可能他见到的是当时的业相或者说是业之一。如果说见到的是业或者业相的话,那么他见到的只是所缘,他还必须要回来查他的有分心,看他的有分心那个时候,他的名法是多少,然后再往前追,追他当时真正造业的时候是怎么样。

  这种关系我们就举个例子:现在这个比如说是甲先生,这个是乙先生。生命流是这么样流的,名色相续流是这样流的,按时间来说,这个是过去生,这个是今生。当一位禅修者比如说乙先生,他已经有了禅那了,他已经准备修缘摄受智了,他就把他的观智往前推。当他见到了今生的结生那一刹那的名色法之后,他还必须要尝试跨过这一条生死的界限,能够跨过的话,他很可能见到的是临终的速行,临终的速行有五个速行心。

  如果是意门心路过程的话,它是一个意门转向心再加上五个临死速行。在生命期间速行一般是七个,然而,临终的速行因为力弱的缘故,所以只有五个速行。比如这些是有分,速行是心,它必须要有所缘,它的所缘就是刚才我们说到的三种的其中一种,分别是业、业相、趣相这三种之一。假如他的速行心缘起的是业的话,这种业就是令他投生的善或者不善的业,然而我们可以肯定我们人是由善业投生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他的临终速行所取的业都是善相。而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够投生为人,是因为我们过去生曾经造的某一种善业,导致我们投生为善趣。

  它的速行假如是业的话,那么这种速行它能够感知到这种业好像是刚刚在造的一样。然而,这种业很可能并不是在临终的时候造的,可能是在他生命期间,乃至到在他更前的过去生造的,乃至到在他很久很久的过去生中造的。然而,因为在临死的时候,这种业是非常清晰地呈现于意门的,就犹如当时他正在造作这种业一样,因此,我们能够见到了业或者业相之后,我们再辨识这里的速行,它的名法到底是多少?它的名法是三十四还是三十三呢?

  如果是悦俱智相应的是三十四,如果是舍俱智相应的是三十三,如果是悦俱智不相应的也是三十三。它的名法就是一个心再加上三十三个心所,或者一个心再加上三十二个心所。那当他知道当时的名法之后,他就很容易再追查他在造这种业的时候那样的情景,所以他再往前推,推到他当时正在造这种业。

  比如说现在乙先生是一个人,是一位比库,那么他过去生可能是因为曾经供养僧团,供养僧团这种业成熟使他投生为比库。那在他临终的时候,因为这种业成熟,所以他在临终的时候,他感觉他真的还是在做供养僧团一样。那当他找到了在这个时候的名法和色法之后,他再往前追,在他那一生当中,他正在供养那个时候的心路过程。

  比如说是供僧,我们发现到它是三十四个名法,也就是属于悦俱智相应的善心。然而,为什么他供僧能够导致他投生为人呢?然后再往前追,很可能当时他只是一个居士,他非常羡慕出家人的生活,他喜欢成为一位比库,因此,在他供僧之前,我们很可能查到他羡慕比库的生活,他想成为一位比库。

  因为他执着于有比库的生命,他认为有比库,因此这个是无明、这个是爱、这个是取,伴随着贪的心路过程生起了。因为有了对于未来生命的执着,他才会去造供僧的业或者称为…

《《清净道论》-十六观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