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存在「無自性」的真相實際。
如果不了解「緣起」的中道直觀方法,就無法體會到諸法性空的真相實際。所以,「緣起」道理,在理解諸法實相的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也是宗喀巴大師的善說正論,像雄獅怒吼一樣,無有匹敵的原因所在。掌握了宗喀巴大師的思想內核之後,我們還可以從「宗」與「因」,兩方面的分別理解中,破除「有無」兩種極端。
一般而言,人們雖然把由存在的「表象」,消除諸法實有的「常邊」;以及由存在的「空性」,消除諸法虛無頑空的「斷邊」,被看作是中觀應成派的一大特微。但是,我們一定要清楚,在宗喀巴大師的本意中,並沒有把以上的單純理由,看作中觀應成派之特征的意思。因爲,佛教內部四宗的每一個宗派,都認爲存在的「表象」,既可以消除諸法實有的「常邊」,也可以解除一切虛無的「斷邊」;而存在的「空性」,也具有同樣的功能。即:一方面,
能夠消除諸法實有的「常邊」,另一方面,也能夠消除諸法虛無的「斷邊。」
因爲,一切存在,都是在因緣的相互作用之下産生的。因此,唯有依靠「緣起」的觀察,才能消除「有無」(因爲緣起,了知一切法如幻而現,不是真實斷而斷有邊;如幻但有作用而斷無邊。)兩邊的執著。尤其是,那些正在致力于聞思中觀著作的人們,在心中,會産生一個消除「有無」兩邊的理論。
經由禅修,證悟「緣起」道理,消除「有無」兩邊執著的人,我們也可將其分爲「凡夫」與「聖人」兩個階段。在「聖人」的階段中,「聖人」之高層次的心識,更具有特殊的能力。比之其低層次的心識,高層次的心識,在消除「有無」兩邊方面,將會更加深刻。針對這種細微的區別,寂天論師也說:「瑜珈行者的心識,也會受到其高層心識的影響。」
因此,中觀應成派,關于「二谛」的所有原理,都是從「緣起」的理論中衍生出來的。所以,中觀應成派,在道的修持與最終果位的證悟階段,都有一個與其他宗派,截然不同的獨特之處。這種特征之與衆不同,恰恰說明了「緣起」道理的深刻性。只有那些通過存在的「表象」,能夠透悟到存在之「空性」;通過深觀到存在之「空性」,理解到存在「表象」之意義的人,方能真正了解到「緣起」的正理。然而,那些對「緣起」正見,一知半解的人,不可能通過粗略的認識,領會到「顯空」不二的諸法實相。只有從正面體悟到,輪回涅槃的一切原理,爲相互依存的假有之後。方能否定這種「假有現象」,爲純粹虛設的「概念」。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對「緣起」正理,會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嗚呼!宿世所積的福德,像東方聳立的高山,
宗大師甘露般的善言,恰似皓月升空,
清涼之光,照曬在荷花般的心田裏,
提升我喜樂的情懷。
無瑕的正理,像一支神筆,
勾畫出百部經典的奧義,宛若一個楚楚動人的少女,
她妩媚嬌豔的姿容,
時常出現于我明鏡般,光亮的心中,
溫和喜祥的感受,流暖我整個的身心。
深居于龍樹學說的天然林苑中,
以清淨的正理,專志于一境,絲紋不動的定力。
將會贏得絕代佳人——「緣起性空」的芳心,
如此公正持修的行者,才能稱得上得道仙人——中觀論師。
對中觀大意,一知半解的人,
活像一個步履踉跄的老糊塗,經常曲解「講辯」的內容。
雖然,「緣起」二字,總是挂在他們的嘴邊,
但,像圖中所繪的燈火一樣,
光明,從未曾照射到,他們黑暗不明的心田。
抱著一種盲目的成見,
隨意對經典,進行「優劣」的取舍。
辨別「了義」與「不了義」的智能,是如此地低下,
但,厚顔者們,卻用顛倒的思想,講說「是非」的道理。
啊!若能閉上他們叨叨不休的嘴巴,
這世界將會是多麼的甯靜,多麼的美好啊﹗﹗﹗
盡管,禅修中證悟的美味,
尚未能夠盡興地品嘗到,
但,宗大師浩蕩的恩典,
卻賜予我,如實講解「緣起」的信心,
如此精彩的殊榮,
定是我,勤學無垢正理的回報。
《此即文間停頓的詩文。》
那麼,其他的「正理」,又是如何結合「緣起」道理的呢?能夠證明「無我」的「統一不可得因」,也是從「緣起」的道理中,演化而來的。所有「正理」的最終目的,在于頓消「有無」兩邊的執著,令在心中生起勝義中觀的真谛。也就是說,離有離無的「中道直觀」,可由「緣起」的道理證實出來。因而,其他所有的「正理」,最終還是會與「緣起」的道理結合在一起的。
誠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樣,本宗中觀應成派,以「四邊道理」與「七相道理」,兩種正理,確立了諸法之「兩種無我」。月稱菩薩在「入中論」中,也講到「人法」兩種無我的根本,與「緣起」正理的直接關系。月稱菩薩說「 一切事物,即不是從無因中産的,也不是由創世的自在天,創造出來的;即不是從自性中産生的,也不是從他性創造的。因此,萬物的存在,皆由因緣條件的相互觀待形成的」。此即「四邊道理」,結合「緣起」正理的情形。 那麼,「七相道理」是如何結合「緣起」正理的呢?月稱菩薩在「入中論」中繼續講到:「不論從真實自性,還是從世間判斷的七個方面來講,(車子)之存在是不成立的;但是,在沒有介入思維分析的情況之下,(車子)的總形,還是依靠其零件的組合,在概念上形成的。」
但是,在概念之下的假有,也是尋不可得的。就那「幼芽在生長」來說吧,經過分析推理之後,我們會肯定,幼芽並不是「自生」的,也不是「他生」的,更不會是「無因之生」。此時,我們便會強烈地認識到,所謂「幼芽之生長」,只是一個概念而已了。
一旦,認識到諸法的存在,只是一種概念上的假有之後,我們也會自然意識到,在概念假有之下,並不會有任何一個獨立實有之存在。這就是「四邊離戲」的道理,如何與「緣起」道理,能夠聯接起來的關鍵所在。
宗喀巴大師在「善說精要」中說:「因爲,幼芽等外部條件的事物;及其行等內部條件的事物,要依種子與無明等,諸多原因條件的相互作用之下産生的。因此,幼芽與行,並無一個能夠自性成立的實質。所以,月稱菩薩從
諸法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無因生等方面,破除諸法自生、他生、共生、無因生等論點。 從而將「四邊離戲」的道理,與能夠斷除一切邪說異論的正理之王——緣起的道理聯接起來了。」
以上的「正理」,主要是「由緣而生」的道理。但是,當仔細考慮其內涵時,我們也會發覺到,這種「正理」,與「觀待假設」的道理,也有一種關系的。「觀待假設」的道理,比之「由緣而生」的道理,要複雜、深刻的多了。 「七相道理」,是如何與「緣起」道理聯系起來的呢?其情形是這樣的,如果從七個方面,分析「人」與「我」的關系的話,我們會確定出「人」之「無我性」。由此,我們便會體認到,所謂的「人我」,僅僅是「五蘊」的聚合而已。同時,我們也會意識到,之所以「人我」,是一種純粹的「假有概念」。因而,我們也不可能從「七個方面」,找到一個獨立實有的「人我」。
宗喀巴大師在「善說精要」中說:「因爲,人我依賴于諸蘊的聚合。從人我諸蘊關系的七個方面,我們不會找到一個獨立的人我。此即人我無自性的真實意義。也是七相道理,爲何與緣起道理,能夠聯系起來的原因。」
因此,在「統一不可得」等,其他一些能夠證明「無我」的正理之中,也完全具備了「緣起」的這些特征。
這些正理,都是在尋找一個應予破除,或應被否認的「存在」。即,一個與「自性有」相關的外境對象。一旦在「存在」之上,沒有找到任何一個獨立的「自性」之後,就應該用否認存在的理由,從相反的方面,否認由此産生的「虛無」之永恒性,即常見;另外,當諸法具有「自性」之觀念,被「相互依存」之假有的理由破除之後,也應從其相反的方面,否認從破除諸法「自性」之後,可能産生虛無主義思想,即斷見。
所以,我們必須明白,破除或否認存在之「有」與「無」,所産生的功效,必須具備兩種性能。除此之外,我們還必須能夠分辨出,這些「正理」,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是如何從「統一不可得因」,變換爲「對立可得因」。
像「緣起」正理這樣,在直接破除「有無」兩邊戲論方面,具有如此之大的威力者,在其他任何一個以「空性」爲前提理由的正理中,是非常罕見的。另外,在「緣起」正理本身中,「相互依賴,觀待假設」的理由,最具威
力的了。
以清辨論師,寂命論師爲首的中觀自續派的大師們,以及他們的追隨者們,一致認爲,破除諸法「實有」的根本理由,應該與一個我們「所熟悉」的「實有」有關。他們說,這個「所熟悉」的「實有」,才是「緣起」正理的意義。雖然,中觀自續派,也把一切「正理」的根本,歸之于「緣起」正理。但是,我們應該明白,中觀自續派與中觀應成派,在把一切「正理」的根本,歸根于「緣起」正理方面,是有很大區別的。僅僅以「緣起」正理,破除「有無」…
《中觀正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