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观正理▪P9

  ..续本文上一页存在「无自性」的真相实际。

   如果不了解「缘起」的中道直观方法,就无法体会到诸法性空的真相实际。所以,「缘起」道理,在理解诸法实相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宗喀巴大师的善说正论,像雄狮怒吼一样,无有匹敌的原因所在。掌握了宗喀巴大师的思想内核之后,我们还可以从「宗」与「因」,两方面的分别理解中,破除「有无」两种极端。

   一般而言,人们虽然把由存在的「表象」,消除诸法实有的「常边」;以及由存在的「空性」,消除诸法虚无顽空的「断边」,被看作是中观应成派的一大特微。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在宗喀巴大师的本意中,并没有把以上的单纯理由,看作中观应成派之特征的意思。因为,佛教内部四宗的每一个宗派,都认为存在的「表象」,既可以消除诸法实有的「常边」,也可以解除一切虚无的「断边」;而存在的「空性」,也具有同样的功能。即:一方面,

  能够消除诸法实有的「常边」,另一方面,也能够消除诸法虚无的「断边。」

   因为,一切存在,都是在因缘的相互作用之下产生的。因此,唯有依靠「缘起」的观察,才能消除「有无」(因为缘起,了知一切法如幻而现,不是真实断而断有边;如幻但有作用而断无边。)两边的执着。尤其是,那些正在致力于闻思中观著作的人们,在心中,会产生一个消除「有无」两边的理论。

   经由禅修,证悟「缘起」道理,消除「有无」两边执着的人,我们也可将其分为「凡夫」与「圣人」两个阶段。在「圣人」的阶段中,「圣人」之高层次的心识,更具有特殊的能力。比之其低层次的心识,高层次的心识,在消除「有无」两边方面,将会更加深刻。针对这种细微的区别,寂天论师也说:「瑜珈行者的心识,也会受到其高层心识的影响。」

  因此,中观应成派,关于「二谛」的所有原理,都是从「缘起」的理论中衍生出来的。所以,中观应成派,在道的修持与最终果位的证悟阶段,都有一个与其他宗派,截然不同的独特之处。这种特征之与众不同,恰恰说明了「缘起」道理的深刻性。只有那些通过存在的「表象」,能够透悟到存在之「空性」;通过深观到存在之「空性」,理解到存在「表象」之意义的人,方能真正了解到「缘起」的正理。然而,那些对「缘起」正见,一知半解的人,不可能通过粗略的认识,领会到「显空」不二的诸法实相。只有从正面体悟到,轮回涅槃的一切原理,为相互依存的假有之后。方能否定这种「假有现象」,为纯粹虚设的「概念」。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缘起」正理,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呜呼!宿世所积的福德,像东方耸立的高山,

   宗大师甘露般的善言,恰似皓月升空,

   清凉之光,照晒在荷花般的心田里,

   提升我喜乐的情怀。

  

   无瑕的正理,像一支神笔,

   勾画出百部经典的奥义,宛若一个楚楚动人的少女,

   她妩媚娇艳的姿容,

   时常出现于我明镜般,光亮的心中,

  温和喜祥的感受,流暖我整个的身心。

  

   深居于龙树学说的天然林苑中,

   以清净的正理,专志于一境,丝纹不动的定力。

   将会赢得绝代佳人——「缘起性空」的芳心,

   如此公正持修的行者,才能称得上得道仙人——中观论师。

  

   对中观大意,一知半解的人,

   活像一个步履踉跄的老糊涂,经常曲解「讲辩」的内容。

   虽然,「缘起」二字,总是挂在他们的嘴边,

   但,像图中所绘的灯火一样,

   光明,从未曾照射到,他们黑暗不明的心田。

  

   抱着一种盲目的成见,

   随意对经典,进行「优劣」的取舍。

   辨别「了义」与「不了义」的智能,是如此地低下,

   但,厚颜者们,却用颠倒的思想,讲说「是非」的道理。

   啊!若能闭上他们叨叨不休的嘴巴,

   这世界将会是多么的宁静,多么的美好啊﹗﹗﹗

  

   尽管,禅修中证悟的美味,

   尚未能够尽兴地品尝到,

   但,宗大师浩荡的恩典,

   却赐予我,如实讲解「缘起」的信心,

   如此精彩的殊荣,

   定是我,勤学无垢正理的回报。

  《此即文间停顿的诗文。》

  

   那么,其他的「正理」,又是如何结合「缘起」道理的呢?能够证明「无我」的「统一不可得因」,也是从「缘起」的道理中,演化而来的。所有「正理」的最终目的,在于顿消「有无」两边的执着,令在心中生起胜义中观的真谛。也就是说,离有离无的「中道直观」,可由「缘起」的道理证实出来。因而,其他所有的「正理」,最终还是会与「缘起」的道理结合在一起的。

   诚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本宗中观应成派,以「四边道理」与「七相道理」,两种正理,确立了诸法之「两种无我」。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也讲到「人法」两种无我的根本,与「缘起」正理的直接关系。月称菩萨说「 一切事物,即不是从无因中产的,也不是由创世的自在天,创造出来的;即不是从自性中产生的,也不是从他性创造的。因此,万物的存在,皆由因缘条件的相互观待形成的」。此即「四边道理」,结合「缘起」正理的情形。 那么,「七相道理」是如何结合「缘起」正理的呢?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继续讲到:「不论从真实自性,还是从世间判断的七个方面来讲,(车子)之存在是不成立的;但是,在没有介入思维分析的情况之下,(车子)的总形,还是依靠其零件的组合,在概念上形成的。」

   但是,在概念之下的假有,也是寻不可得的。就那「幼芽在生长」来说吧,经过分析推理之后,我们会肯定,幼芽并不是「自生」的,也不是「他生」的,更不会是「无因之生」。此时,我们便会强烈地认识到,所谓「幼芽之生长」,只是一个概念而已了。

   一旦,认识到诸法的存在,只是一种概念上的假有之后,我们也会自然意识到,在概念假有之下,并不会有任何一个独立实有之存在。这就是「四边离戏」的道理,如何与「缘起」道理,能够联接起来的关键所在。

   宗喀巴大师在「善说精要」中说:「因为,幼芽等外部条件的事物;及其行等内部条件的事物,要依种子与无明等,诸多原因条件的相互作用之下产生的。因此,幼芽与行,并无一个能够自性成立的实质。所以,月称菩萨从

  诸法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等方面,破除诸法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等论点。 从而将「四边离戏」的道理,与能够断除一切邪说异论的正理之王——缘起的道理联接起来了。」

   以上的「正理」,主要是「由缘而生」的道理。但是,当仔细考虑其内涵时,我们也会发觉到,这种「正理」,与「观待假设」的道理,也有一种关系的。「观待假设」的道理,比之「由缘而生」的道理,要复杂、深刻的多了。 「七相道理」,是如何与「缘起」道理联系起来的呢?其情形是这样的,如果从七个方面,分析「人」与「我」的关系的话,我们会确定出「人」之「无我性」。由此,我们便会体认到,所谓的「人我」,仅仅是「五蕴」的聚合而已。同时,我们也会意识到,之所以「人我」,是一种纯粹的「假有概念」。因而,我们也不可能从「七个方面」,找到一个独立实有的「人我」。

   宗喀巴大师在「善说精要」中说:「因为,人我依赖于诸蕴的聚合。从人我诸蕴关系的七个方面,我们不会找到一个独立的人我。此即人我无自性的真实意义。也是七相道理,为何与缘起道理,能够联系起来的原因。」

   因此,在「统一不可得」等,其他一些能够证明「无我」的正理之中,也完全具备了「缘起」的这些特征。

   这些正理,都是在寻找一个应予破除,或应被否认的「存在」。即,一个与「自性有」相关的外境对象。一旦在「存在」之上,没有找到任何一个独立的「自性」之后,就应该用否认存在的理由,从相反的方面,否认由此产生的「虚无」之永恒性,即常见;另外,当诸法具有「自性」之观念,被「相互依存」之假有的理由破除之后,也应从其相反的方面,否认从破除诸法「自性」之后,可能产生虚无主义思想,即断见。

  所以,我们必须明白,破除或否认存在之「有」与「无」,所产生的功效,必须具备两种性能。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能够分辨出,这些「正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是如何从「统一不可得因」,变换为「对立可得因」。

   像「缘起」正理这样,在直接破除「有无」两边戏论方面,具有如此之大的威力者,在其他任何一个以「空性」为前提理由的正理中,是非常罕见的。另外,在「缘起」正理本身中,「相互依赖,观待假设」的理由,最具威

  力的了。

   以清辨论师,寂命论师为首的中观自续派的大师们,以及他们的追随者们,一致认为,破除诸法「实有」的根本理由,应该与一个我们「所熟悉」的「实有」有关。他们说,这个「所熟悉」的「实有」,才是「缘起」正理的意义。虽然,中观自续派,也把一切「正理」的根本,归之于「缘起」正理。但是,我们应该明白,中观自续派与中观应成派,在把一切「正理」的根本,归根于「缘起」正理方面,是有很大区别的。仅仅以「缘起」正理,破除「有无」…

《中观正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