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真實性的知見,才可以談修大乘。爲什麼無常不是真實,不生不滅的清淨真如才是真實呢?因爲以人的智慧,所知道的一切,全是六根所觀察得來的六塵境界,六根所知的六塵諸法當然是生滅無常。爲何佛只說“諸行無常”,不說“諸法無常”?原來佛爲迷惑者從有相的角度說無常的法相——諸行無常,而爲覺悟者從無相的角度說清淨真如的法性——諸法無我。因爲衆生迷惑、執著于所知的境界裏,佛唯有向衆生講無常、苦等法相,衆生才想要出離所迷惑的世間。菩薩就不迷惑、不執著在所知的境界裏,知道一切法的本質是清淨的,本來沒有生滅可得。這是萬法皆如此。依據大乘的教法,因爲萬法的本質是不變的清淨真如,才有可能修行,才有可能覺悟。如果一切都是無常,衆生想從無常中修行出離這世間,那是不可能的。
二、菩提涅槃——佛果:因爲有清淨的真如,所以才有佛果可成。所謂菩提,是覺悟;在佛法中,以菩提表示覺悟。涅槃是沒有生滅,即是不生不滅。佛法教導衆生修行朝向涅槃、解脫生死,但是涅槃並不是從生滅轉入不生不滅,而是生滅本來是虛幻的,這生滅無常是六根所知的虛幻境界。因爲生死輪回不是真實的,衆生才有可能修行解脫,菩薩才能夠證佛果,羅漢證得涅槃。小乘的教法說世間是真實的無常,修行人要遠離真實無常、苦的世間;但是在大乘的清淨教法中,佛不向菩薩講世間的苦、無常,而是講一切法本是真如清淨不變,就是指真如法性無生滅相,故沒有常與無常相。因爲衆生在真如法性中迷惑以爲有生死,而菩薩不迷惑,知道在真如的法性中有種種幻化的因果現象,皆是真如心性的顯現,也有可以幻化成就菩提涅槃的佛果現象。
叁、波羅蜜:因爲發心要成就菩提涅槃,所以菩薩修六度萬行——佛道,圓滿到彼岸的波羅蜜。一般上可分爲六波羅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大乘菩薩經叁大阿增祗劫圓滿修六波羅蜜才能成佛,然而本經是佛爲最上乘的圓覺菩薩直說的圓覺法門,所以少說六度萬行的波羅蜜法門。
“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一切如來發心修行的開始——因地,都是依本來清淨的真如而覺悟,不是依出離生滅、無常而覺悟,因爲他知道一切本來是清淨的,一切都在覺中。大乘如來藏的教法特別強調“一切都在覺中”,即是說衆生與佛都是在覺中,但是迷惑的衆生認爲不是!很多大乘經典,如《法華經》都說衆生本來就是佛,但是衆生只相信六根的境界,而不相信自己是佛。依一切如來本起因地來說,初發心菩薩必定知道苦與無常是六根境界的幻象,必定相信一切本來圓滿清淨,都在覺中,唯有此事是成佛的正因。他才會因此生起智慧來圓照,“圓照”就是依本來圓滿的智慧來觀照這個清淨覺相而覺悟,然後才永斷無明,方成佛道。依據大乘的說法,一切菩薩應從這個方向來修道,不應學小乘人從苦、無常、無我出離世間來修道。
本經主要是诠釋如來藏的經典,凡是闡明如來藏的經典,都會特別強調:一切衆生本來就具有如來藏。
雲何無明?善男子,一切衆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爲自身相,六塵緣影爲自心相。
前面講永斷無明,現在就解釋無明的意思。根據佛法說,人與畜生都是衆生;還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比如鬼道衆生、天道衆生、修羅道衆生和地獄道衆生。植物及無機物雖然不是衆生,但是有一些鬼神住在其中,佛教稱它們爲樹神、山神等。此外,佛曾經說我們的身體是一個蟲窩,這蟲所指的就是一些很小的、在人體中活動的細菌,它們也是衆生,但是人體上的細胞不是衆生。衆生與非衆生的差別是:凡是衆生都有迷惑與煩惱執著,其中最嚴重的執著是執著有我,然後執著我在相續地生死輪回,這就是衆生。你身上的細胞、白血球、紅血球都認同你本人,所以紅血球、白血球都不是衆生。但是被白血球吞食的病菌(細菌)認同它自己是一個我,因此細菌是衆生。
“一切衆生從無始來”,佛法說,一切沒有開始。這有幾種說法:一、因緣法無始無終,一切都是因緣幻化,在因緣變化裏沒有開頭,即是沒有第一個因。二、生死輪回無始無終,衆生分別身心與物質活動時,分別物質活動爲生、住、異、滅,分別身心活動爲生、老、病、死等時間的概念,而實在沒有生滅或生死那回事。叁、時間是虛幻的概念,時間的概念是依六根境界而有,離開六根境界就無時間的概念。四、把因緣生滅的相續次第說是時間,有人覺得就算他死了,時間還是繼續存在的,他認爲時間與觀察者無關而是獨立相續存在的一個法,其實時間只是觀察者對因緣變化的周期概念。比如地球繞太陽一周、月亮繞地球一周、地球自轉一周叫做年月日,其實並沒有年月日等法;因緣變化有諸法各種因緣關系,其中並沒有某個“因緣法”是時間,只是有生滅相續的周期。“無始”並不是指在久遠的過去時沒有起點,是時間本身不實在而無始。圓覺教法所指的無始,不是太久遠而找不到開始的意思,也不是因緣法無始無終而說無始,是指幻化的時間本來不存在而說爲無始。
“種種顛倒”,可從我們的身、心、世界叁方面來看。我們覺得有自我的身、心與外在的世界,其實身、心、世界分開的感覺是六根引起的錯亂,因爲不同的衆生有不同的六根,對同樣的外境有不同的感覺,所以說是種種錯亂,執取種種錯亂爲真實就是種種顛倒。一般上是以常、樂、我、淨四種來解說顛倒,然而,上根的菩薩不會執取四顛倒,所以圓覺法門所說的顛倒是指迷惑于圓覺妙心,圓覺妙心本無生死、解脫,顛倒而執有生死、解脫。
“猶如迷人,四方易處”,猶如迷路的人,認錯方向,以東爲西,故說四方易處。
“妄認四大爲自身相”,四大是地、水、火、風,就是物質四種狀態,地大是固態,水大是液態,火大是熱能或能量,風大是氣態。我們的身體便是四大的聚合,妄認此身體爲我及我的,于是執著不肯放舍,直到不能使用時才放棄,再找一個身體來世間生存,可見身體是世世更換,是暫時的。當心執著這個身體時,它就只能操縱此身;當心擴大到身體之外的四大時,它便能操縱其他物質乃至他身,這便是神通變化。有神通者還可變化一身,多身,乃至分身。另外,也有執取樹木爲身,乃至執取一塊石頭爲身等等。
妄認“六塵緣影爲自心相”,我們所知的一切,其實是六根、六識、六塵的因緣,其中有能知的心與所知的境,心境互相依存,並非有離開境界而獨立活動的識在能知。在分別境界時,是前五識在前五根了別外境(前五塵緣影)後,再進一步在內心生起第六識分別法塵裏(第六塵緣影)的記憶,我們把知覺(了別)、思惟(分別)、記憶(法塵)的活動當成是能知的心。佛法說,能知的心是一刹那的六識,所知道所思惟的一切皆是概念,皆是被心所知的心中的影像——法塵。當你說 “我明天要去看戲”,這樣的心念皆是過去法塵的影像重新組合成的句子而已。但是你說:“那是我的心。”爲什麼你把它當成心?原來你以爲的“我知道某某人。”是心知,其實是你心中的法塵影像在編造故事,並不是能知心去知道某某人。比如我問:“你知道美國的總統是誰嗎?”你回答說:“我知道他是誰。”這句話是你心中的影像的記憶說的,不是能知的心說的,心中的影像只不過是能知心所對的心境。是你心中的過去境界的記憶,被重新取出來用,你竟然說:“我的心知道。”佛法說,那不是能知心,是心中的回憶——法塵重新組合成思想詞句。
這個迷惑有好多層次:一、境界的迷惑,就如六個瞎子摸象,有的摸到鼻子,有的摸到腳,有的摸到身體……每個人都摸到一部分,就說象是那個樣子。我們依根、塵、識來認識所知的境界,以爲世間就是如此,六根所知就好像六個瞎子所摸到象的各別部分那樣。所以說我們所知的世間不真實,不完全就是如所知那樣,這猶如冰山一角,你只看到一小部分,就認爲是整座山了。別以爲你見到我所見的,我也見到你所見的,就認爲真的就是如此,其實你和我的影響是遍法界的,並不僅僅就如所見那樣。根據佛法說,這是我們的迷惑,把象的尾巴,或其他部分,當做象的整體來看;二、六根的迷惑,因爲衆生的六根(器官)不一樣,所看到的境界也不一樣,好像天人、人、畜生、餓鬼等,把同樣的東西看成不同的結果。根據佛經上說,餓鬼看河水是膿血,人看河水是水,龍看河水是可以居住的美麗宮殿。這是因爲衆生用不同的六根(眼根如一種儀器)來觀察世間,比如我們用顯微鏡、望遠鏡、射電望遠鏡等不同儀器來看同一個東西,結果都不一樣。不但如此,同樣是人的六根,所看到的東西也有差別,比如紅色,大家看到的都有深淺的差別。有如我們把底片(照片)拿去不同的公司沖洗,結果沖洗出來的顔色都不一樣。眼睛看東西有如沖洗照片,大家看到的都不一樣,即光線通過眼睛的神經系統轉換,轉換後存入我們的記憶。大家所看到的又不一樣。叁、見解的迷惑,以上的迷惑,再以不同方式的思想語言,去記憶理解和溝通,以及煩惱等造成思維上有偏見,就有種種見解,又更加不一樣。根據佛法說,我們六根(感覺器官與分別心)所告訴我們的一切,都是不實在、不真實的,但是我們卻認爲是真實的,而且還以爲大家所知是一樣的呢!
譬彼病目,見空中花及第二月。
好像眼睛有毛病的人,竟然看到空中有花;天空中唯有一個月亮,他卻看到兩個月亮。有如瞎子摸到象的尾巴,不但對于尾巴無知,更妄認它就是象;尾巴比喻虛空及月,妄認爲的象比喻空中花及第二月。又如,眼睛只是看到房間裏的光線,更認爲光線裏有廣超法師。你的眼睛只能看到光線而不是看到東西本身,光線受六根轉換的影響,在轉換的過程中已經是空花般的不准確了,而且眼睛的能力有限,很多光線都看不…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師利菩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