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真实性的知见,才可以谈修大乘。为什么无常不是真实,不生不灭的清净真如才是真实呢?因为以人的智慧,所知道的一切,全是六根所观察得来的六尘境界,六根所知的六尘诸法当然是生灭无常。为何佛只说“诸行无常”,不说“诸法无常”?原来佛为迷惑者从有相的角度说无常的法相——诸行无常,而为觉悟者从无相的角度说清净真如的法性——诸法无我。因为众生迷惑、执著于所知的境界里,佛唯有向众生讲无常、苦等法相,众生才想要出离所迷惑的世间。菩萨就不迷惑、不执著在所知的境界里,知道一切法的本质是清净的,本来没有生灭可得。这是万法皆如此。依据大乘的教法,因为万法的本质是不变的清净真如,才有可能修行,才有可能觉悟。如果一切都是无常,众生想从无常中修行出离这世间,那是不可能的。
二、菩提涅槃——佛果:因为有清净的真如,所以才有佛果可成。所谓菩提,是觉悟;在佛法中,以菩提表示觉悟。涅槃是没有生灭,即是不生不灭。佛法教导众生修行朝向涅槃、解脱生死,但是涅槃并不是从生灭转入不生不灭,而是生灭本来是虚幻的,这生灭无常是六根所知的虚幻境界。因为生死轮回不是真实的,众生才有可能修行解脱,菩萨才能够证佛果,罗汉证得涅槃。小乘的教法说世间是真实的无常,修行人要远离真实无常、苦的世间;但是在大乘的清净教法中,佛不向菩萨讲世间的苦、无常,而是讲一切法本是真如清净不变,就是指真如法性无生灭相,故没有常与无常相。因为众生在真如法性中迷惑以为有生死,而菩萨不迷惑,知道在真如的法性中有种种幻化的因果现象,皆是真如心性的显现,也有可以幻化成就菩提涅槃的佛果现象。
三、波罗蜜:因为发心要成就菩提涅槃,所以菩萨修六度万行——佛道,圆满到彼岸的波罗蜜。一般上可分为六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大乘菩萨经三大阿增祗劫圆满修六波罗蜜才能成佛,然而本经是佛为最上乘的圆觉菩萨直说的圆觉法门,所以少说六度万行的波罗蜜法门。
“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一切如来发心修行的开始——因地,都是依本来清净的真如而觉悟,不是依出离生灭、无常而觉悟,因为他知道一切本来是清净的,一切都在觉中。大乘如来藏的教法特别强调“一切都在觉中”,即是说众生与佛都是在觉中,但是迷惑的众生认为不是!很多大乘经典,如《法华经》都说众生本来就是佛,但是众生只相信六根的境界,而不相信自己是佛。依一切如来本起因地来说,初发心菩萨必定知道苦与无常是六根境界的幻象,必定相信一切本来圆满清净,都在觉中,唯有此事是成佛的正因。他才会因此生起智慧来圆照,“圆照”就是依本来圆满的智慧来观照这个清净觉相而觉悟,然后才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依据大乘的说法,一切菩萨应从这个方向来修道,不应学小乘人从苦、无常、无我出离世间来修道。
本经主要是诠释如来藏的经典,凡是阐明如来藏的经典,都会特别强调:一切众生本来就具有如来藏。
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前面讲永断无明,现在就解释无明的意思。根据佛法说,人与畜生都是众生;还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比如鬼道众生、天道众生、修罗道众生和地狱道众生。植物及无机物虽然不是众生,但是有一些鬼神住在其中,佛教称它们为树神、山神等。此外,佛曾经说我们的身体是一个虫窝,这虫所指的就是一些很小的、在人体中活动的细菌,它们也是众生,但是人体上的细胞不是众生。众生与非众生的差别是:凡是众生都有迷惑与烦恼执著,其中最严重的执著是执著有我,然后执著我在相续地生死轮回,这就是众生。你身上的细胞、白血球、红血球都认同你本人,所以红血球、白血球都不是众生。但是被白血球吞食的病菌(细菌)认同它自己是一个我,因此细菌是众生。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佛法说,一切没有开始。这有几种说法:一、因缘法无始无终,一切都是因缘幻化,在因缘变化里没有开头,即是没有第一个因。二、生死轮回无始无终,众生分别身心与物质活动时,分别物质活动为生、住、异、灭,分别身心活动为生、老、病、死等时间的概念,而实在没有生灭或生死那回事。三、时间是虚幻的概念,时间的概念是依六根境界而有,离开六根境界就无时间的概念。四、把因缘生灭的相续次第说是时间,有人觉得就算他死了,时间还是继续存在的,他认为时间与观察者无关而是独立相续存在的一个法,其实时间只是观察者对因缘变化的周期概念。比如地球绕太阳一周、月亮绕地球一周、地球自转一周叫做年月日,其实并没有年月日等法;因缘变化有诸法各种因缘关系,其中并没有某个“因缘法”是时间,只是有生灭相续的周期。“无始”并不是指在久远的过去时没有起点,是时间本身不实在而无始。圆觉教法所指的无始,不是太久远而找不到开始的意思,也不是因缘法无始无终而说无始,是指幻化的时间本来不存在而说为无始。
“种种颠倒”,可从我们的身、心、世界三方面来看。我们觉得有自我的身、心与外在的世界,其实身、心、世界分开的感觉是六根引起的错乱,因为不同的众生有不同的六根,对同样的外境有不同的感觉,所以说是种种错乱,执取种种错乱为真实就是种种颠倒。一般上是以常、乐、我、净四种来解说颠倒,然而,上根的菩萨不会执取四颠倒,所以圆觉法门所说的颠倒是指迷惑于圆觉妙心,圆觉妙心本无生死、解脱,颠倒而执有生死、解脱。
“犹如迷人,四方易处”,犹如迷路的人,认错方向,以东为西,故说四方易处。
“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四大是地、水、火、风,就是物质四种状态,地大是固态,水大是液态,火大是热能或能量,风大是气态。我们的身体便是四大的聚合,妄认此身体为我及我的,于是执著不肯放舍,直到不能使用时才放弃,再找一个身体来世间生存,可见身体是世世更换,是暂时的。当心执著这个身体时,它就只能操纵此身;当心扩大到身体之外的四大时,它便能操纵其他物质乃至他身,这便是神通变化。有神通者还可变化一身,多身,乃至分身。另外,也有执取树木为身,乃至执取一块石头为身等等。
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我们所知的一切,其实是六根、六识、六尘的因缘,其中有能知的心与所知的境,心境互相依存,并非有离开境界而独立活动的识在能知。在分别境界时,是前五识在前五根了别外境(前五尘缘影)后,再进一步在内心生起第六识分别法尘里(第六尘缘影)的记忆,我们把知觉(了别)、思惟(分别)、记忆(法尘)的活动当成是能知的心。佛法说,能知的心是一刹那的六识,所知道所思惟的一切皆是概念,皆是被心所知的心中的影像——法尘。当你说 “我明天要去看戏”,这样的心念皆是过去法尘的影像重新组合成的句子而已。但是你说:“那是我的心。”为什么你把它当成心?原来你以为的“我知道某某人。”是心知,其实是你心中的法尘影像在编造故事,并不是能知心去知道某某人。比如我问:“你知道美国的总统是谁吗?”你回答说:“我知道他是谁。”这句话是你心中的影像的记忆说的,不是能知的心说的,心中的影像只不过是能知心所对的心境。是你心中的过去境界的记忆,被重新取出来用,你竟然说:“我的心知道。”佛法说,那不是能知心,是心中的回忆——法尘重新组合成思想词句。
这个迷惑有好多层次:一、境界的迷惑,就如六个瞎子摸象,有的摸到鼻子,有的摸到脚,有的摸到身体……每个人都摸到一部分,就说象是那个样子。我们依根、尘、识来认识所知的境界,以为世间就是如此,六根所知就好像六个瞎子所摸到象的各别部分那样。所以说我们所知的世间不真实,不完全就是如所知那样,这犹如冰山一角,你只看到一小部分,就认为是整座山了。别以为你见到我所见的,我也见到你所见的,就认为真的就是如此,其实你和我的影响是遍法界的,并不仅仅就如所见那样。根据佛法说,这是我们的迷惑,把象的尾巴,或其他部分,当做象的整体来看;二、六根的迷惑,因为众生的六根(器官)不一样,所看到的境界也不一样,好像天人、人、畜生、饿鬼等,把同样的东西看成不同的结果。根据佛经上说,饿鬼看河水是脓血,人看河水是水,龙看河水是可以居住的美丽宫殿。这是因为众生用不同的六根(眼根如一种仪器)来观察世间,比如我们用显微镜、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等不同仪器来看同一个东西,结果都不一样。不但如此,同样是人的六根,所看到的东西也有差别,比如红色,大家看到的都有深浅的差别。有如我们把底片(照片)拿去不同的公司冲洗,结果冲洗出来的颜色都不一样。眼睛看东西有如冲洗照片,大家看到的都不一样,即光线通过眼睛的神经系统转换,转换后存入我们的记忆。大家所看到的又不一样。三、见解的迷惑,以上的迷惑,再以不同方式的思想语言,去记忆理解和沟通,以及烦恼等造成思维上有偏见,就有种种见解,又更加不一样。根据佛法说,我们六根(感觉器官与分别心)所告诉我们的一切,都是不实在、不真实的,但是我们却认为是真实的,而且还以为大家所知是一样的呢!
譬彼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
好像眼睛有毛病的人,竟然看到空中有花;天空中唯有一个月亮,他却看到两个月亮。有如瞎子摸到象的尾巴,不但对于尾巴无知,更妄认它就是象;尾巴比喻虚空及月,妄认为的象比喻空中花及第二月。又如,眼睛只是看到房间里的光线,更认为光线里有广超法师。你的眼睛只能看到光线而不是看到东西本身,光线受六根转换的影响,在转换的过程中已经是空花般的不准确了,而且眼睛的能力有限,很多光线都看不…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师利菩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