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善惡業報經新講(3)▪P7

  ..續本文上一頁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增不滅,清淨圓滿,無障無礙。我們有罷有礙,是因爲心裏垢,被障礙住了,使心不明了,心裏所緣念的,觀想的盡是貪、瞋、癡、愛,有了這些,看問題總是不正確、有偏差,所以說有罷有礙。又真心本體無相而相,人雖見其相,不有而有,人難見其有,所以說它是微密難見。既然是微密難見,爲何說是真呢

  要知道,一切法能見者皆非真,因爲是因緣生法故,生滅變異,有範圍,有限製,不普遍,都不會常久,昕以說一切法皆非真實。而心內相則不然,一切法無增滅,無垢淨,不生滅,就是真如。一切法遍及一切處,一法一切法,這叫事事無礙,遍於有情叫性體,立一切法就名法性,這是名相的區別。一切法都是這樣的。真如相究竟是什麽樣呢

  就是生滅,就是現在,一切諸法一切相,他的本體是清淨圓滿,微密難見,常恒不堪,建立生長一切法故,一切法即真如法,法法皆真,人也真。隨拈一法即是真,沒有妄的,遍一切處,這一切物相在轉換時體不動的,以佛眼觀之即是真如,也就是常樂我淨四德。

  所言妄者·謂起念分別覺知緣慮憶想等事·雖複相續能生一切種種境界·而內虛僞無有真實·不可見故·

  妄即不覺,不覺什麽呢

  不覺一切法的真實相。那妄是徙何起的呢

  是從本覺而起。本覺有覺和不覺。因爲不覺,就背覺合塵,覺是最初開始的始覺。若達到最後成佛就叫究竟覺。信佛發心皈依叁寶叫始覺,然而始覺是從不覺來的,不覺從本覺來。覺知的覺就是不明不白,明白即覺,不明白即不覺。妄輿真就像一只手,手背爲妄,手心爲心,翻過來,即返妄歸真,從真起妄就是這個道理。

  能起念分別等妄心,雖然於念頭後生出—切現前境界,但它是依本覺而有,是虛僞的,沒有真實的自體,以不可見故,說名妄。

  所言心外相者·謂一切諸法種種境界等·隨有所念·境界現前·故知有內心及內心差別·如是當知內妄相者·爲因爲體·外妄相者爲果爲用·依如此等義是故我說·一切諸法悉名爲心·

  心外相是妄心緣念真心所起的一個相分。能見和所見的都是妄心所造的假相,一個是心內相,一個是心外相,皆虛妄的執著而有,心內相,心外相只是名詞而已,一個真一個妄,都在自己的心體上。由於心內相所想的一些差別,就叫心外相,心外相的一些差別就是心內相。但心是空的,見分所緣的外境,只是形成了一個見分和相分,所念的現前境界,就是內心的差別,而且越遠越粗,粗到讓業把你給系縛住了,就是業系苦,不得脫離,六道輪迥就是這樣來的。是因爲最初的一念無明起惑造業,即『一念不覺生叁系,境界爲緣長六處。』這都是內心的妄心而起的,離開心什麽也沒有。因此應該知道內妄相者,爲因爲體,外妄相者,爲果爲用。因果體用,惑業,淨業,染業,緣明,昏暗,一切合和起來,同是這一個心系的現相。地藏菩薩對堅淨信菩薩說,正因爲這樣,我才說一切諸法悉名爲心。地藏菩薩是你心所現的,萬法唯心,不止地藏菩薩,觀音菩薩、普腎、文殊、彌勒乃至十方一切諸佛都是你唯心所現的。對我們來說,很不容易理解,因爲我們業障太深了。但要知道,業障也是唯心所現的,心也本空唯心造。業障跟功德沒什麽差別,業障不執著,業障沒有,功德不執著,功德也不會給你做障礙。聖人跟凡夫也沒有什麽差別,都是同一體性的。大海中水可欽盡,風可系,卻不能說出來衆生的妄想心,我們每個人的心,差別非常之大,同一念問想的各不同,大家參去吧!

  又複當知心外相者·如蘿所見·種種境界唯心想作·無實外事·一切境界悉亦如是·以皆依無明識蘿所見·妄想作故·複次·應知內心念念不住故·所見所緣一切境界·亦隨心念念不住·所謂心生故往往法生·心滅故種種法滅·是生滅相,但有名字,實不可得,以心不往至於境界,境界亦不農至於心·如鏡中像·無來無去·是故一切法·求生滅定相,了不可得·所謂一切法畢竟無體·本來常空·實不生滅故·

  更應該知道心外的境相,就像你在蘿中所現的種種境相,是虛幻不實的。但我們在蘿中時,卻以爲是真實的,也生恐怖、煩悄、貪愛,其實蘿也是由你的心想生。一般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蘿。』但有時心裏從來沒想過的事,蘿中就蘿到了,是什麽原因呢

  這是你過去生的事,是法塵憶念留下的影子,八識中的那個影相現在顯露出來了。例如,從來沒到過的地方,你蘿到了,以後到了,想起以前曾經作過這個蘿,這是自己心裏所作的,並不是外頭有這個境界相,實實在在的,不是外頭的事,非真實的。又如蘿遊,本來是做蘿,但他把事情作了,這是心內境界跟心外境結合起來了,這種蘿叫無明蘿。因無明識,這個識又去做蘿,這個蘿就是法塵,是虛妄不實的,不實就有生滅。知心外相是生滅法,念念不住,刹那不停,所以要注意你的念頭。只要我們的念頭,念念在善念,隨順法性,自然會得到善果,千萬莫生惡念,前念起無明,後念生慚愧,因爲你所見所緣的,一切境界相都是隨著你心轉的,由心念念不住故,則外邊所緣起的一切境界相,此起彼伏,相續不斷,故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一切都是空的,都是假名安立。例如我們拜忏,『一切恭敬,一心敬禮常住叁寶。』常住叁寶暨你心外相、內心的見分,緣你內心的相分,這些外相都有名字,是假名安立,不可得的,虛幻不實。心不住於境界,境界亦不住於心。如鏡中像、蘿中月、水中花,是無來無去的。是故一切法,在生滅中想找一個定相,了不可得。緣起性空的緣故,都無實體,一切本來是空的。就拿時間來說,年、月、時分,是沒有實體的。佛經上都說:『一時佛在某處。』『一時』是沒有具體的時間,指因緣契合的時候,是緣起的,心生則法生,法是隨心立,所以說一切法的生滅只是假名,沒有一定真實的相。想找真實相,了不可得,由此可以悟出一切法由緣而起,性體本空的道理。能常作如是觀,即達一實境界,心境一如,不生不滅。

  如是一切法實不生滅者·則無一切境界差別之相·寂靜一味·名爲真如第一義谛·自性清淨心·彼自信清淨心·湛然圓滿·以無分別相故·無分別相者·於一切處無所不在,無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

  一切法的體來是沒有的,不生不滅的,沒有生滅,自然就沒有了。境界差別相無來去相即寂靜,無差別相即一味,寂靜就是空義,一味就是真如實相,即我們自性清淨的妙明真心。在凡不滅、在聖不增,不生不滅、不垢不淨,自性永遠清淨,這個清淨心是湛然圓滿的,無分別的,於一切處無所不在,所以依這個清淨心,能建立起一切善法。

  複次·彼心名如來藏·所謂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漏清淨功德之業·

  自性清淨就叫如來藏。如來藏性,普遍一切法界。藏者是含藏義,具足了無量無邊不可思義的無漏清淨功德之業。佛造的是度衆生之業。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六波羅蜜等,都是佛所做的利生事業,成就無漏清淨功德。無漏是性空究竟義,緣起是如來所有的一切不可思議的功德,如果沒有空義這些功德建立不起來,依真空才能建立妙有,真空就是妙有。《華嚴經》講:依性空而建立妙有,即真空妙有。諸佛的妙用、功德是從空中而生有的,諸佛大菩薩神通作業就是妙有的作業。神者,指我們每個人自然的心;通者,慧,性體智慧是無障無礙,自然的心所産生的不可思議的慧,合起來就是諸佛修道所成就的法身。

  以諸佛法身·從無始本際來無障無礙自在不滅·一切現化種種功案·恒常熾然。未曾休息·所謂遍一切世界皆示作業種種化益故·以一佛身即是一切諸佛身·一切諸佛身即是一佛身·所有作業亦皆共一·所謂無分別相·不念彼此·平等無二·以依一法性而有作業·同自然化·體無別異故·

  這是講佛的種種功德作業及功德的利益,也包括我們,我們都是未來的諸佛,相信自己是毗盧遮那,是阿彌陀佛,這就是未來諸佛。未來還有未來,過去還有過去,這是不可思議的。諸佛的法身是種種無盡的,這就是《華嚴經》裏說的,『在』一塵中轉大*輪,—佛即—切佛,—切佛即—佛,同—法身故。』觀衆生與佛體是一個,無彼此分別,無對待,平等無二,這是依法性講。性空是就諸佛的法身說的,妙用是就諸佛的報身、化身說的。我們所見到的釋迦牟尼是千百億化身之中的一尊,能回歸到他人的法身,毗盧遮那。『毗盧遮那』,即光明遍照。一切諸佛無障無礙,法身不可思議。衆生的現前一念心,同樣可以叫如來藏心。因衆生心含藏有如來種子,一切衆生都能成佛,從佛的法身所生起來的相和用。我們現在還沒有佛的體相用,簡單的說,還沒開光,還沒裝藏。法身空性,但這個法身永遠不同斷,永遠如是,從來也沒停止過,遍滿一切處。所差的就是一個迷,一個悟。法身就是證得法身,迷了法身就是失掉法身。

  有一位道友跟我說:『要念文殊心咒『嗡阿拉巴雜那地』,念一億聲,計算一下,一天念一萬五千,還得念二十年。』我說:『你能不能把這個數字變一下

  』他說:『怎麽變呢

  』我說:『念一聲『嗡阿拉巴雜那地』,把他觀想成遍滿整個娑婆世界,其它的世界你沒看到的無論石頭、大海,乃至一粒微塵都是『嗡阿拉巴雜那地』,這個數字就多了,以心力的關系。』

  時間並沒有過去、未來、現在、無始終,什麽時候開始的,你找不到。所以佛經講,就講無始,因此才能夠一毫端現實王刹。一個毫毛的尖,就能見叁千大幹世界的佛國土,這個道理得具足信心,好好參。我們不能達到這種目的,沒有這種種通,沒有這種妙有,完全是心裏有妄、有染汙,不真實,被這些障礙障住了。本來我們的本證跟佛一樣二無別,同在一個法性之內,衆生也是佛,同時佛也是跟衆生共具一法身。《普賢行願品》第九大願,『隨順衆生』。如果沒有衆生,又哪有諸佛,所以說我們要報佛恩。我向一個道友說過:…

《善惡業報經新講(3)》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