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上繩子也沒有用。沒有訓練過的馬,你要騎上它不容易,被它會亂撞一下子就會摔死。
[不以辔製,]辔,讀音同佩,指控製馬的缰繩。我們控製這匹馬沒有把繩子拉穩,
[將當牽人墜于坑陷。]陷不念xie,同坎,指地面低陷處。這是第二段。第叁段,
[如被劫賊,]碰到小偷。
[苦止一世;]只痛苦一輩子。我們錢被小偷偷走,只會痛苦一輩子而已。
[五根賊禍,]那不得了了。
[殃及累世。]殘害我們生生世世,殃不能當作災禍的意思,而是殘害的意思。我們五根的賊的禍患,不只是這樣而已。它殘害了我們生生世世的功德,殘害了生生世世的幸福。爲什麼?你要受果報呀。譬如說我們毀謗聖人,信口開河、信口雌黃,我們如果毀謗聖人,《因果經》裏面說,六萬世沒有舌頭,生出來的動物沒有舌頭。沒有舌頭的動物很多,如蚯蚓,田螺,螞蟻,……再來耽著音樂,聽到音樂翩翩起舞,證阿羅漢果的摩诃迦葉還有習氣,可見我們若沒有控製一下,我們的五根會殘害我們生生世世的功德法財,
[爲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製而不隨,]有智慧的人,稍微控製一下,不要隨著五根放任它、順從它,順從五根的習氣亂來。
[持之如賊,]持就是抓住、縛住,把它捆綁起來,就像把賊抓起來讓他不能害我們,不能偷拿我們的東西。我們如果製止五根,不要讓它亂闖,它就不會害我們的法身慧命。
[不令縱逸;]縱逸就是放蕩恣肆。世間人拚死拚活就是爲了要拼一口飯吃,爲了要享受,認爲愈多的東西愈享受,跟我們學佛的人剛好相反。學佛的人對外愈少就愈享受,內心愈知足就愈享受。假使我們把它放縱出去,
[假令縱之,皆亦不久見其磨滅。)就算你貪著這個享受,總歸磨滅。即五根絕對不可以放縱,一放縱就完了,就算放縱讓你去享受,那麼很快就會消失磨滅。有什麼快樂呢?“何足樂乎”?這樣意思更清楚。假令縱之,皆亦不久見其磨滅,何足樂乎?就算你放縱五根讓它去享受,過不了久它也是會消失的,有什麼快樂呢?何足樂乎?沒有什麼快樂的!(36:14)
(已能住戒”,指前根本、方便二種言之。以下正明護根法要,凡有叁喻:初,“當製五根”下,是牧牛喻。先法,後喻。五根,謂眼耳鼻舌身。五欲,謂色聲香味觸。牛,喻五根;牧人,喻比丘;執杖,喻戒念;苗稼,喻諸善功德,即定慧等法也。次,“若縱五根”下,是惡馬喻。亦先法,後喻。惡馬,亦喻五根;辔製,亦喻戒念;坑陷,喻叁惡道。蓋縱五根,不惟妨善,又必墜惡,故雲:“非唯五欲,將無涯畔”也。叁,“如被劫賊”下,是劫賊喻。先喻,後法。“殃及累世”,其禍甚于劫賊,倘非製而不隨,豈得名爲智者?又假令縱之,不久磨滅。如刀刃上蜜,不足一餐,小兒舐之,徒遭割舌之患耳!)
[已能住戒”,指前根本、方便二種言之。]從根本跟方便兩種角度,
[以下正明護根法要,凡有叁喻:初,“當製五根”下,是牧牛喻。]牛你沒有看管好就像五根。
[先法,後喻。]
(36:35)
牧人就像比丘拿著杖趕牛,不然牛會亂闖。會去踐踏別人的秧苗,所以牧牛的比喻就是[先法,後喻]先說法再譬喻,
[五根,謂眼耳鼻舌身。五欲,謂色聲香味觸。 牛,喻五根;牧人,喻比丘;]比丘隨時要控製五根,要持戒、要有正念,所以說
[執杖,喻戒念;]這個其實是從兩個角度談。戒就是持戒,念就是正念。要持戒同時要有正念。
[苗稼,喻諸善功德,]我們現在就是種田的人,修行的人就是在種田,種什麼田?種法身慧命這塊田。你如果放縱五根亂闖法身慧命所種的功德法財,都踐踏光光,就沒有收成。
[即定慧等法也。]我們如果能夠持戒有定、有智慧,那麼我們慈善功德就産生,
[次,“若縱五根”下,是惡馬喻。亦先法,後喻。惡馬,亦喻五根;辔製,亦喻戒念;坑陷,喻叁惡道。蓋縱五根,不惟妨善,又必墜惡,故雲:“非唯五欲,將無涯畔”也。]就是沒有邊際。
[叁,“如被劫賊”下,是劫賊喻。先喻,後法。]被劫賊所偷只是這輩子比較痛苦,因爲不有財産,但是五根執于五欲,
[“殃及累世”,]這個災禍、殘害就到生生世世。八識田中所種的因你就要去收,要去收那個果,
[其禍甚于劫賊,]劫賊偷拿外財,我們的五根、五欲,劫我們的功德法財,
[倘非製而不隨,]假使說沒有控製、隨它亂闖,
[豈得名爲智者?]怎麼可以說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又假令縱之,不久磨滅。]沒有多久也是消失。
[如刀刃上蜜,]如拿一支鋒利的刀子,上面沾一點甜,小孩子爲了要嘗那一點甜,舐一下割到了舌頭,
[不足一餐,小兒舐之,徒遭割舌之患耳!]舐念shi,第4聲。這個舐就是用舌頭卷起食物,或者是舔物。有的人吃素食吃完以後,連盤子也要吃幹淨,有的說法師教他們盤子要舔,舔到盤子幹淨。諸位千萬不要這麼學,惜福不是這個樣子。有人這樣教也來請教我的看法,我告訴他,如果自己一個人在家裏吃這樣子比較沒有關系,如果到外面素食館吃,一個比丘盤子拿起來舔,這樣事情就嚴重了,這個比丘不知道餓了多久,而且佛祖的戒律也是這樣子,不得舌舐食。確實有人這樣子問我,我覺得出家衆惜福要看情形,你如果爲了惜福,要把盤子吃幹淨,我們就用開水來沖,然後用水和一和喝下去,這樣就比用嘴舔更幹淨了。如果在大衆面前這樣舔,以前臺灣人就會罵說餓鬼出籠 。如果我們在法會,譬如說我們文殊講堂法會,在外面坐一整排,大家都拿起盤子來(做出舔的樣子),雖然盤子再洗一洗,我們也會想說,這盤子不知道是誰舔過,不知道有沒有精神病患者舔過,我們吃一吃也跟著發神經,我們如果要吃,看這盤子也吃不下。菜是吃得下,盤子吃不下,會擔心,那個盤子不知道被誰舔過?萬一被得肺痨的舔過?所以說這個很不適合 ,這是題外話。講到這個有人來請教我,我告訴他這個也不合戒法,也不合威儀。我們惜福是應該的,可是我們可以改變方式。
刀子上面抹一點點甜,吃不夠一餐的飽,小孩子舐舐看,爲了貪甜就舔了一下,結果割到了舌頭。徒是只有的意思。
(二欲放逸苦對治
此五根者,心爲其主,是故汝等當好製心。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執蜜器,動轉輕躁,但觀于蜜,不見深坑。譬如狂象無鈎,猿猴得樹,騰躍踔踯,難可禁製。當急挫之,無令放逸。縱此心者,喪人善事;製之一處,無事不辦。是故比丘,當勤精 進,折伏汝心。)
[二欲放逸苦對治]
[此五根者,心爲其主,]佛法就是講心法。
[是故汝等當好製心。]要好好地控製這一顆心。
[心之可畏,甚于毒蛇、]那倒是真的。皇帝如果在憤怒,一萬個、一百萬個都殺光。女衆憤怒潑硫酸。今天報紙刊登的有一個女衆,知道他先生有外遇,就拿了一把刀,兩個人一開始討論,後來爭吵,氣起來拿起刀子刺下去馬上死。就是那一念轉不過來,刺下去馬上死,死掉了,被抓了。所以說,我們人的心是很可怕的東西,生死在一念之間,幸福跟災難也是在一念之間而已。譬如說先生有外遇,我們覺得他不能依靠,你把他刺死,就被關進監獄了。你本可以好好地跟他談,你不喜歡我沒有關系,你可以再娶,我再改嫁,兩個人說清楚對不對?只要我們有條件,我們不怕沒有人要。你不用刺死他,刺死他要被關對不對?他死了,你這輩子要在監獄裏面度過。沒有判死刑已經算好了,我看會判死刑的,殺人者死,兩者都死。所以說心之可畏,甚于毒蛇。
[惡獸、怨賊、大火越逸,]越逸就是飛楊擴散。火勢凶猛而波及遙遠。
[未足喻也。]講到這個再講一個人。
今天警察捉到一個讀高中的學生,才十幾歲的高中生,他強暴了女衆叁十幾次。他都說是政府派來的調查員,有很多問題要調查民意,他就騙女衆把門打開,進去以後刀子就拿出來把她押著,他就先問她是要順從他還是要死,你如果順從我就放你一條生路,如果不順從就讓你死,我一定要讓你死,就這樣子刀子亮給她看,看你是要選活路順從我還是要死。女衆一聽到這樣子都順從他,只要不殺死她就可以,一碰到這種事情大多會這樣做,對不對?不增也不減,不要說也沒有人會知道。有一次押一個女衆之後,他說我老大本來叫我要讓你死,六、七個都叫我要讓你死,我想讓你死這樣子不好,你順從我讓我得到你,違背了我老大沒有關系,不然我老大派我來就是要讓你死的,這樣子恐嚇她。你是要死還是要順從我,就這樣子。每一個都會選活,誰願意選死對不對?碰到了就順從他。
後來在馬路上碰到他,發現他在這一區進出,才會同警察把他捉起來,這樣子才捉到。叁十幾次,他都找晚上下班單獨一個人的,要不然就是國中、高中的,那時候要反抗來不及了。所以,大火越逸,未足喻也,沒有辦法比喻人心的可怕。
[譬如有人,手執蜜器,]手裏拿著一個盛密的器具,
[動轉輕躁,]比喻我們的諸根(五根)的意識裏面動得很厲害,速度很厲害,我們的意識攀緣得非常厲害。手拿著一個盛密的器具,很高興可是躁動不定。
[但觀于蜜,不見深坑。]只看到這個密甜甜的,結果沒有看到前面的深坑。即只觀眼前的 一點甜頭,不見後來的惡果。譬喻我們衆生但觀于眼前五欲六塵的滿足,不見後來惡業的因果。不怕沒有見到後來的因果。
[譬如狂象無鈎,]就像一只發狂的象無鈎一樣的,
[猿猴得樹,騰躍踔踯,]踔就是跳躍。踯就是徘徊不進。好像一只潑猴得到一棵樹,很高興在樹上跳來跳去,但是沒有前進,原地的徘徊跳來跳去。就是原地踏步轉,原地跳來跳去的。踔踯就是沒有前進的跳步。再怎麼跳還是在這棵樹上。
[難可禁製。]這只猴子在樹上,只顧高興了,跳來跳去不能停止。
[當急挫之,無令放逸。]挫之就是摧折、折服的意思。 匆匆忙…
《佛遺教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