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遺教經講記▪P17

  ..續本文上一頁,所以在時間、空間要自己拿捏得准,自己拿捏得准,沒有那個因緣暫停,有那個因緣但是平常的觀照還是要下一點功夫,所以說這個速疾見道,這是平常的因緣。不是一朝一夕的東西,這不是一朝一夕的東西,像我要出家,我要出家內心就准備了六年,我就知道要出家了,大學二年級我就知道我要出家,但是我這個人會保守秘密,我碰到人都沒有跟人家說我要出家,我怕會出不成,萬一業障現前,被天上聽到怎麼辦?所以說要出家,在大學裏面有人交女朋友,交女朋友,那時侯我就想要出家,我要出家,我要出家內心裏面想,但是我沒有說出口,結果我們順利的出家,所以我出家不是突然間想到精神不太正常,師父請你幫我剃度,不是這樣子,我已經准備六年了,我才正式剃度,所以在剃度以前經教已經下了相當大的功夫才出家的,那有像現在要出家剃度有的很誇張,你不知道有一位女衆很誇張,有一位外省的女衆她只知道拜佛不懂得道理不曉得出家,她老了兒孫都大了,我老了、我老了,我常常叫她某某媽媽,這個不能講,錄音帶被她聽到會來凶我,現在沒有關系,她還沒有往生但是我要講,某某媽媽你在家就好了,她說:不行,我要出家,我不出家不行,她是外省講話,一定要出家,她脾氣又很壞,以前常常打麻將,外省人脾氣很壞,外省的,我要出家,後來,結果明天人家要受戒了,要叁壇大戒准備受戒了,晚上沒有人要跟她剃度,她自己剃度,自己剃度,剃得頭都流血了,因爲她不曾剃過光頭,女衆從來就沒有剃過光頭,很急她要現出家相,佛陀說出家功德很大,很大,我告訴她:不懂出家罪過也很重,沒關系,沒關系,沒關系,我決心要出家,她就剃度了,剃了以後一直流血,血流了很多,要到戒場了自己也剃度了,到戒場沒有師父隨便找一個,麻煩你跟我簽名,因爲剃度一定要有師父簽名,剃度,師父看她剃度流了不少血很感動,整個頭都有血,很感動,剃刀剃得亮晶晶的象個冬瓜,看到她的頭很像冬瓜亮晶晶的,流血,流血,隨便一個比丘尼她說:她可憐她,好呀,你剃到流血很感動,我就幫你簽名,她就說:慧律師父你看我出家了,你看我滿我的願了,我說:好戲在後頭。結果她請她(師父)簽名受戒以後隨她師父回去了,隨她師父回去,因爲她凶兒女凶慣了,到了那裏每天跟她師父吵架,她把師父當成她的兒女那樣的對她凶,她師父說:你過來跟我講話,她說:你怎麼不過來。真糟糕,她師父叫她來前面跟她講話,她說你怎麼不站過來。她師父比她還年輕,過不了多久,我看還不到一個月,我學她,還俗了,一下就還俗了,就解決了,一下子就解決了,還俗。出家不是像我們所想的,一點道心都沒有,隨隨便便剃個頭,就表示你出家了,對不對?我如果到左營又不能對她講什麼,找她我就說,某某媽媽你現在還俗了。別說了,過去就不要說了,過去就不要說了,意思就是不要瀉她的氣。不要說,不要說了,我先生在旁邊,她先生在旁邊,我先生一直叫我不要出家,我就一直拼命的出家。被你猜中了,被我猜中了真糟糕,我學得很像你知道嗎?那是很嚴重的,外省的,叫她不要出家她硬要把出家當成玩耍對不對?所以這個就不是這樣子的,平常要有觀照力,出家要有心理准備才可以。

  再來,更非延緩,[以見道一十六心],這個在唯識學裏面講的,都講過了,唯識學裏面十六心就是見道,第一心到第十五心是見道,那麼最後是修道,第十六心是修道,修道,我們分析的苦法智忍或者是苦法智,那麼苦類智忍、苦類智。一個是欲界的苦谛,一個是上二界的苦谛等等,這個我們因爲這裏資料有,但是我們不談,爲什麼不談呢?如果每一個叁藏法數統統要解說那不得了,不得了,我們說不完的,我們說不完的沒有辦法,每一個叁藏法數統統拿出來讀那就大費周章了,講到明年也講不完,以見道一十六心[不出一刹那故也,叁所作已辦者,指阿羅漢見思斷盡,永超叁界苦海],永遠超過叁界的苦海,[故無複情愛悲感],情愛悲感,不會再執著悲感交集,[但未知佛實不滅],因爲我們有所知障,所以沒有辦法體會不生不滅的道理,在這個經典裏面講,這個要抄一下,這個要抄一下,經典裏面有這樣講,未知佛實不滅,爲什麼呢?佛實不滅,諸佛不出世亦無有涅槃,諸佛不出世亦無有涅槃,則了不生不滅之旨者也,你如果能夠知道諸佛根本沒有出世,他出世是叁十二相示現的而已,也無有涅槃,也沒有所謂的涅槃,不生不滅的東西,也不會講是一種涅槃的東西,他本來就是無相的東西,他是來啓發我們的覺性,讓我們修到絕對解脫無能所、六根清淨的東西,他哪有什麼來去之相,根本就沒有來去之相,你能夠了解諸佛沒有出世亦無有涅槃,這樣你就會了解不生不滅的宗旨,則了不生不滅之旨者,宗旨的意思,宗旨也,[故謂滅度何疾也],滅度何疾,滅度這麼快。

  [二爲斷彼彼疑],叁十二頁,[阿xxxxx雖說此語,衆中皆悉了達四聖谛義,世尊欲令此諸大衆皆得堅固,以大悲心,複爲衆說,汝等比丘,勿懷悲惱,若我住世一劫,會亦當滅],世尊住世一劫,因緣和合的東西他也是要滅掉,[會而不離,終不可得],會而不離,終不可得,當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也知道天下無不散的宴席,世間無不散的宴席,大家都知道,有一天我們要各走各的,會而不離,終不可得,[自利利他],自利就能夠修因得果,利他呢?就能夠說法利生,所以你所有下的功夫只要你如理修如法修,決定功不唐捐,決定功不唐捐,我今天聞、思、修每天聽經聞法,總有一天你一定會開悟,總有一天你生死一定會自在,乃至說今生沒有辦法來世,不然你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所以說決定功不唐捐,但是要如理如法的修,[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無所益,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緣自今以後,我諸弟子展轉行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四聖谛者,證此四谛得成聖果,故名聖谛,又理雖固然,唯聖谛了],意思是說雖然這個真理它固然就是本自存在,又理雖固然,固然就是本然,本來就是這樣子的,又這個道理雖然本來就是這樣子,但是只有聖人能夠觀察,谛了就是決定徹底的覺悟,谛了,[故名聖谛也],聖人所觀照、察覺的真理叫做聖谛,[時衆雖悉了達而如來悲心淳至],淳就是淳厚樸實,至就是最、達到極點,淳至,如來悲心可以說是非常淳厚的達到了極點,[普爲未來永斷余疑,所以複爲衆說,是中,文亦分叁,初從“勿懷悲惱”至“更無所益”,即斷所作未辦見滅悲感之疑],看到佛陀入涅槃感慨很大悲傷,斷所作未辦,所作未辦功夫還不夠,[即“自利利他,法皆具足”便可依之修道,至于會必有離,自是世法應爾],應該是這樣子,[且我久住,于汝無益],無益有兩個角度,諸佛住世只爲說法利生,法既足已故久住無益,諸佛住世最重要的就是要說法利生,法已經講完了就已經夠了,可以讓你成佛的路線,法都講完了,佛住世沒有什麼作用。第二佛如果久住衆生不會産生難遭遇之想,所以久住無益,違反了無常法久住無益,有的衆生必須佛入涅槃他才會拼命趕快修行,他才會感到世間無常,連佛陀都入涅槃了,連佛陀都不能讓我們依靠,要靠誰?靠自己,他就會拼命觀照拼命修行,爲什麼呢?所以世尊久住世間他就不會難遭想,所以于汝無益,[何用悲感爲哉?]

  [二從“應可度者”至“得度因緣”,即斷電光見道之疑],前面有講的見到電光就見道,這些衆生這些有一點功夫的人的懷疑,[謂有疑曰:“佛住世時,聞說即皆得度,佛滅度後,見道無由!”],不會這樣子的,不會這樣子,[故今釋曰:所應度者,我已度訖],對不對?你不要認爲佛滅度以後就不能得道了,[縱未度者]我也[皆已作得度因緣]給你了,這兩句話是我出家非常感動的兩句話,所應度者我已經度了,尚未得度我已經作得度的因緣,這兩句話讓我非常感動的,佛陀真偉大,他不會忘記他的責任跟義務是什麼?這兩句話很讓人家感動的,表示他一點都沒有偷懶,他該做的,他認真做的,他該度的都度盡了,沒有半個了還沒有度的,他已經留因緣給他們了,意思就是說[因緣若到,勿愁不見道也],不愁見道,以前有一位比丘很會睡,很會睡,住持就請教我:法師、法師,有一位比丘很會睡,我說:沒有關系,這個孩子有善根,沒有關系,不知道是病苦還是情緒的變化,還是以前就是這樣子,沒有關系,讓他睡,睡久了他就不會睡,後來他睡、睡、睡…睡到後來不知道哪一點讓他感動了,變得比別人更爲精進,說過他的人每一個都默默的不敢再說了。所以有時候我們如果看徒弟還是看衆生,他過度時期的情緒變化,或者是他最近不用功,這並不代表他一輩子不用功,不可能,所以你們回去盡管睡沒有關系,好好睡怎麼睡都沒有關系,但是比丘最好不要這樣子,如果比丘每天都睡得很晚,本師父會親自拿引磬去邀請,起來做早課,所以說因緣具足的時候大家都能夠精進。

  [叁“自今以後”至“而不滅也”,即斷滅度何疾之疑,既弟子展轉行之,則因分住持不壞,既法身常在不滅,則果分住持不壞],所以說因住持不壞,果也是住持不壞,這個展轉行之,展轉行之弘法利生才是最根本的,不然你要怎麼辦?所以我們應該負擔弘法利生的責任,弘法利生的責任。我們比丘就是要這樣子,責任在我們身上義不容辭,萬夫莫擋,一人當關、萬夫莫敵,我們要有這種勇敢的心,做法師的人要准備犧牲與佛教共生存,不怕犧牲的,就像龍樹菩薩講的,在《十地經論》裏面講的,那看得很感動,龍樹菩薩寫的那個《十地經論》,那實在是太偉大了,太偉大了,他說弘法的人把生死置之度外,在講經說法一定要把生死置之度外,不怕外道、不怕惡勢力,不怕反對的人,你就一定要堅持到底護法,所以說我們常住不壞的佛性處處可以顯…

《佛遺教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