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遗教经讲记▪P16

  ..续本文上一页三门摄义],三十页,[示现决定无疑:从初至“不求决也”,是第一方便显发门,以此四谛乃修行者常所观察及依之起行故。从“尔时世尊”至“众无疑故”是第二满足成就门],第一是方便显发,再来就是满足成就,大家都没有问题,众无疑故,大家都没有问题,[于中,“如是三唱”句],如来大慈大悲怜悯众生所以他没有私心,所以再三的问有没有问题,[示现*轮满足成就,“人无问者”句示现证法满足成就,“众无疑故”句示现断功德满足成就也],断就是断烦恼,断烦恼,心中的疑惑都断尽了功德圆满,[从“阿免楼驼”至“决定无疑”是第三分别说门],第三分别说门,[阿免楼驼,亦云阿那律]也翻译成阿那律,[亦云阿泥楼豆,亦云阿难律陀,皆梵音楚夏耳],那么这梵音就是印度,楚夏就是中国,就是印度音跟中国音不同如此而已,[此翻无贫,亦翻无灭,亦翻如意,昔于饥世,施辟支佛一食],一食就是稀饭,稀饭,[或九十一劫中往来人天常受福乐,至今不灭,所求如意,故得此名,天眼第一,故能观察众心,决定分别说也],决定分别说也,再来[月是太阴精],是纯,这个精就是纯,太阴精指月亮,月亮是晚上出来[故冷],[日是太阳精],纯粹是热的[故热],[然此依报器世间法皆是吾人唯识所现],唯识所现我们如果有学过唯识学的人,所以我说一切佛法要以唯识为基础,我们说空、真如实相这是站在体性来讲,所以一切弘法利生皆必须藉著名相来解释,所以做法师唯识学一定要研究,因为你要弘法利生,你要说法度众生,要透过语言名相的东西,在家众要涉猎听经闻法比较方便,听经闻法比较方便,唯识所现[即是识之相分],相分就是所缘我们所攀缘的,有相状的客观对象的,[本无实法],为什么本无实法?找无实体可得,杯子无杯子相、木材无木材相,墙壁没有墙壁的相,人没有真实相,都是变化的东西而已,刹那间变化的本无实体可得,我们X光一照下去只剩几根骨头而已,只剩几根骨头而已,今天我们的眼睛如果像X光,没有人会贪爱这个世间,一个美女照下去剩下骨头,像那天我才去照X光,一个高大的俊男照下去剩下一把骨头,如果我们人的眼睛是X光,一照下去对这个世间都不会有一点贪恋,大家都只剩下一把骨头而已,有什么好执著的,就是因为我们没有透视的能力,被这一层表面的相挡住了,挡住了,我们只能看到这一层皮而已,没有透视的能力所以挡住了,挡住了,还有无始劫以来的习气放在后面,不但无始劫的习气放在后面,我们也知道因缘生因缘灭,我们也知道四大皆空,五蕴无我统统都很清楚,但是问题是烦恼心太重了,无量劫以来的业识太强,所以这个没有对治没有办法,一开始要稍微对治一下,我们如果有X光就像佛的眼睛,天眼,佛还不止天眼,佛还是法眼还是慧眼还是佛眼,你看有哪一种女色可以迷惑佛陀,天眼看下去就剩一把骨头,更何况说有佛眼,佛眼一看就清清楚楚了,确实无一法可得的东西,由X光照射下去我们剩下骨头,由佛眼照射下去你剩下什么?没有,什么都没有,对不对?那种东西怎么可能迷得了佛陀,根本就不可能,我们就是没有透视的能力,就被外相所阻隔对不对?所以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就是这个样子,本无实法可得,[故有得神通者]有得到神通的[便可令月热日冷],有这种能力,[至于佛所说之四谛乃是众生心性法尔道理,理无变异],理无变异,简单讲这一段的意思也就是说日、月这是幻化之法所以可以转移,佛所说四谛乃是真理,这怎么能够改变呢?所以我们可以反阴为阳,世间也许有这种能力,也许有那么大的神通力,但是如果我们逆理乱真,终无是处,逆理乱真就是我们违背了真理而乱了空性的真谛,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佛所说的四谛是永恒的真理,[如苦谛者,三界,二十五有下自阿鼻地狱,上至非非想天,虽升沉迥亦],迥亦就是迥然有别,完全不同,[然无不为四相所迁],注意!四相:生、住、异、灭,这个不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是,然无不为四相所迁,这个假的刹那生灭,所以可以是讲生、住、异、灭四相,这是《大乘起信论》讲的生相、住相、异相、灭相,刹那、刹那时间变化,那个小姐很漂亮,马上就听说她结婚二十年了,再过两、三年看到整个头发变白了,像今天逢甲大学来参访,来参访,大家都结婚了很有成就小孩也都抱来,小孩也都抱来,大家都很有成就,你看大学毕业的时候,大家都很年轻,结果现在遇到,他们看到我都吓一跳,吓一跳、吓一跳,清心、清心,年轻、年轻,孩子都抱来,孩子都抱来师公加持一下,师公加持一下,我到楼下来的时候,他们都舍不得让师父去洗澡,搞到六点才去洗澡,来的时候都围过来,围过来,真好、真好,为什么呢?他们都认为出家很快活,结婚之后试试看大家都摇头,不快活大家都摇头,慧律师父你走这一条路是对的,是对的,我说:你也可以来,你要不要收?我说:你八十岁才来,为四相所迁,只有几年不见,毕业没见而已,有的老得真的很严重,所以世间人来讲,小姐在逢甲大学的时候脸很好看,结果今天来看到,我不敢讲,我不敢讲,那个脸都有斑点一大片,不只右边一片左边也一片,一点一点好象被火烧到,又好象烧不干净以前很漂亮年纪大了没有办法,没有办法,生、老、病、死,生、住、异、灭所迁,[八苦所逼,安可令乐?如集谛者,见思二惑,善恶不动三有漏业],三有就是六道轮回,欲有、色有、无色有,善恶不动三有漏业,善跟恶那么就是欲界里面来论断的,不动业这是色界以上心有定叫做不动,不动顾名思义就是定,简单讲修禅定的没有慧,这是指外道或者是佛道,单单有定没有慧, 就是禅定的界禅界天,不动业,所以说善业、恶业、不动业,三有漏业,这三种有漏业就是三界的业,三界的业,[的的是牵生三界之因],的的就是明明白白的很显著的样子,的的确确这就是牵引我们去投胎的三界之因,那有什么其他的原因[岂有异因,如灭谛者,因灭则苦果随灭,岂非寂静无为安乐?如道谛者],道谛、道谛,[戒定慧三,能断苦因苦果至无苦处],所以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学佛,要记住,学佛可以让我们大大的快乐,大大的快乐,不要说到死就说,现在的观念正确就不得了了,单单知足二字就不得了了,单单了解诸行无常一切法无我就不得了了,你就是办不到也会很快活,办不到也会很快活,真的,碰到事情今天痛苦,明天、后天三、两天也就忘记了,和以前不一样,以前凡夫的时候一件事情就日夜挂怀甚至一个月、两年,恨到那个样子,有的兄弟姐妹两句话,一年后还在恨、三年后还在恨,父子意见不合,父不认子、子不认父,痛苦一见面就冲突,意见不合痛苦,痛苦,很痛苦,学佛的人不一样,所以可以断苦因苦果到无苦处,[安有余道?]哪有其他的道?[此四皆审实不虚],审实不虚,[故名为谛。佛如实说,比丘亦如实解,所以决定无疑也],决定无疑。[三断疑流通又三],在这个断疑的流通分成三段,[初显示余疑,二为断彼彼疑,三重说有为无常相劝修,今初,于此众中,所作未办者,见佛灭度,当有悲感],初果、二果、三果这就是所作未办,所作已办就是证阿罗汉果,所作未办,初果、二果、三果他就是还没有断尽见思惑,他还没有办好,见佛灭度,当有悲感,看到佛将灭度有感慨,[若有初入法者,闻佛所说,即皆得度],若有刚入佛门的,听到佛说法即皆得度,得度,转凡入圣,[譬如夜见电光,即得见道,若所作已办,已度苦海者但作是念:世尊灭度,一何疾哉!]这个一就是一种语气之词,用于加强语气,这个一、何疾哉,为什么这么快?这个一字我们说是为什么?何就是为什么,一何疾哉!为什么如此的快呢?就是我们今天的话,为什么这么快呢?这样佛陀就要入涅槃了,真的,真快一刹那,[此乃阿免楼驼分别语也,于中有三种分别:一所作未办者],功夫还不够的,[指初果二果三果以思惑未尽断故当有悲感,如阿难愁忧等是也;二初入法者指内外凡],内凡位跟外凡位是不是?那么内外凡位我们在天台教观网宗也都有讲过了,什么四念处、五停心观等等,外凡,暖顶忍世第一慢慢、慢慢就进入内凡位。

  佛遗教经8

  [由观行力深故今一闻佛法,速疾见道,如夜见电光更非延缓],很快就见道一点都不慢,当然平常他观照的力量够,因缘啪、就悟到了,以前有一位叫做什么?有一位在家居士去佛学院找我,我问他:你的意思是怎么样?他说:我再多几年老一点再来出家,他说:师父,我回去以后要观什么?要怎么修行?我说:你观无常,你很快就会再来找我,他说:那有那么奇怪,真的吗?我已经答应我妈妈了,我是独子,我慢一点再来,他真的每天观无常、观无常,有一天他在喝茶、喝茶,杯子掉了下来锵…他就想到我的话了,我们那个出家师父讲的这无常,出家不能等,我有一天如果像杯子这样碎掉往生了这样不能等了,我不能等到年纪老了因缘来不行,我告诉他:你要自己创造因缘,你不能等待因缘,你不能等,过没多久真的来说要出家了,所以这个观行的力量常常观照的力量如果到了,因缘来就一下子就悟到了,当然我举这个出家的经验的过程,也告诉我们平常下的功夫,你不会白白的浪费,只要你有正见的观照,如果没有这种能力的人,不要时机未到就一心一意想要出家,想要出家,想要出家你的家庭要照顾,你还未出家以前要照顾你的家庭,你不能说我想要出家,但是我家庭又不照顾那糟糕了,也不能出家也不能做一个圆满的在家,整天就跟丈夫吵架,不然就跟太太吵架,男众整天就想要出家修行,要出家修行,太太如果靠近想要撒个娇,老公,不清净,他太太还没有学佛,老公,不清净,要出家的是你,你太太没有学佛,你这样会不出事?马上就出事我不骗你…

《佛遗教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