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所以在时间、空间要自己拿捏得准,自己拿捏得准,没有那个因缘暂停,有那个因缘但是平常的观照还是要下一点功夫,所以说这个速疾见道,这是平常的因缘。不是一朝一夕的东西,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东西,像我要出家,我要出家内心就准备了六年,我就知道要出家了,大学二年级我就知道我要出家,但是我这个人会保守秘密,我碰到人都没有跟人家说我要出家,我怕会出不成,万一业障现前,被天上听到怎么办?所以说要出家,在大学里面有人交女朋友,交女朋友,那时侯我就想要出家,我要出家,我要出家内心里面想,但是我没有说出口,结果我们顺利的出家,所以我出家不是突然间想到精神不太正常,师父请你帮我剃度,不是这样子,我已经准备六年了,我才正式剃度,所以在剃度以前经教已经下了相当大的功夫才出家的,那有像现在要出家剃度有的很夸张,你不知道有一位女众很夸张,有一位外省的女众她只知道拜佛不懂得道理不晓得出家,她老了儿孙都大了,我老了、我老了,我常常叫她某某妈妈,这个不能讲,录音带被她听到会来凶我,现在没有关系,她还没有往生但是我要讲,某某妈妈你在家就好了,她说:不行,我要出家,我不出家不行,她是外省讲话,一定要出家,她脾气又很坏,以前常常打麻将,外省人脾气很坏,外省的,我要出家,后来,结果明天人家要受戒了,要三坛大戒准备受戒了,晚上没有人要跟她剃度,她自己剃度,自己剃度,剃得头都流血了,因为她不曾剃过光头,女众从来就没有剃过光头,很急她要现出家相,佛陀说出家功德很大,很大,我告诉她:不懂出家罪过也很重,没关系,没关系,没关系,我决心要出家,她就剃度了,剃了以后一直流血,血流了很多,要到戒场了自己也剃度了,到戒场没有师父随便找一个,麻烦你跟我签名,因为剃度一定要有师父签名,剃度,师父看她剃度流了不少血很感动,整个头都有血,很感动,剃刀剃得亮晶晶的象个冬瓜,看到她的头很像冬瓜亮晶晶的,流血,流血,随便一个比丘尼她说:她可怜她,好呀,你剃到流血很感动,我就帮你签名,她就说:慧律师父你看我出家了,你看我满我的愿了,我说:好戏在后头。结果她请她(师父)签名受戒以后随她师父回去了,随她师父回去,因为她凶儿女凶惯了,到了那里每天跟她师父吵架,她把师父当成她的儿女那样的对她凶,她师父说:你过来跟我讲话,她说:你怎么不过来。真糟糕,她师父叫她来前面跟她讲话,她说你怎么不站过来。她师父比她还年轻,过不了多久,我看还不到一个月,我学她,还俗了,一下就还俗了,就解决了,一下子就解决了,还俗。出家不是像我们所想的,一点道心都没有,随随便便剃个头,就表示你出家了,对不对?我如果到左营又不能对她讲什么,找她我就说,某某妈妈你现在还俗了。别说了,过去就不要说了,过去就不要说了,意思就是不要泻她的气。不要说,不要说了,我先生在旁边,她先生在旁边,我先生一直叫我不要出家,我就一直拼命的出家。被你猜中了,被我猜中了真糟糕,我学得很像你知道吗?那是很严重的,外省的,叫她不要出家她硬要把出家当成玩耍对不对?所以这个就不是这样子的,平常要有观照力,出家要有心理准备才可以。
再来,更非延缓,[以见道一十六心],这个在唯识学里面讲的,都讲过了,唯识学里面十六心就是见道,第一心到第十五心是见道,那么最后是修道,第十六心是修道,修道,我们分析的苦法智忍或者是苦法智,那么苦类智忍、苦类智。一个是欲界的苦谛,一个是上二界的苦谛等等,这个我们因为这里资料有,但是我们不谈,为什么不谈呢?如果每一个三藏法数统统要解说那不得了,不得了,我们说不完的,我们说不完的没有办法,每一个三藏法数统统拿出来读那就大费周章了,讲到明年也讲不完,以见道一十六心[不出一刹那故也,三所作已办者,指阿罗汉见思断尽,永超三界苦海],永远超过三界的苦海,[故无复情爱悲感],情爱悲感,不会再执著悲感交集,[但未知佛实不灭],因为我们有所知障,所以没有办法体会不生不灭的道理,在这个经典里面讲,这个要抄一下,这个要抄一下,经典里面有这样讲,未知佛实不灭,为什么呢?佛实不灭,诸佛不出世亦无有涅槃,诸佛不出世亦无有涅槃,则了不生不灭之旨者也,你如果能够知道诸佛根本没有出世,他出世是三十二相示现的而已,也无有涅槃,也没有所谓的涅槃,不生不灭的东西,也不会讲是一种涅槃的东西,他本来就是无相的东西,他是来启发我们的觉性,让我们修到绝对解脱无能所、六根清净的东西,他哪有什么来去之相,根本就没有来去之相,你能够了解诸佛没有出世亦无有涅槃,这样你就会了解不生不灭的宗旨,则了不生不灭之旨者,宗旨的意思,宗旨也,[故谓灭度何疾也],灭度何疾,灭度这么快。
[二为断彼彼疑],三十二页,[阿xxxxx虽说此语,众中皆悉了达四圣谛义,世尊欲令此诸大众皆得坚固,以大悲心,复为众说,汝等比丘,勿怀悲恼,若我住世一劫,会亦当灭],世尊住世一劫,因缘和合的东西他也是要灭掉,[会而不离,终不可得],会而不离,终不可得,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也知道天下无不散的宴席,世间无不散的宴席,大家都知道,有一天我们要各走各的,会而不离,终不可得,[自利利他],自利就能够修因得果,利他呢?就能够说法利生,所以你所有下的功夫只要你如理修如法修,决定功不唐捐,决定功不唐捐,我今天闻、思、修每天听经闻法,总有一天你一定会开悟,总有一天你生死一定会自在,乃至说今生没有办法来世,不然你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说决定功不唐捐,但是要如理如法的修,[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无所益,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自今以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四圣谛者,证此四谛得成圣果,故名圣谛,又理虽固然,唯圣谛了],意思是说虽然这个真理它固然就是本自存在,又理虽固然,固然就是本然,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又这个道理虽然本来就是这样子,但是只有圣人能够观察,谛了就是决定彻底的觉悟,谛了,[故名圣谛也],圣人所观照、察觉的真理叫做圣谛,[时众虽悉了达而如来悲心淳至],淳就是淳厚朴实,至就是最、达到极点,淳至,如来悲心可以说是非常淳厚的达到了极点,[普为未来永断余疑,所以复为众说,是中,文亦分三,初从“勿怀悲恼”至“更无所益”,即断所作未办见灭悲感之疑],看到佛陀入涅槃感慨很大悲伤,断所作未办,所作未办功夫还不够,[即“自利利他,法皆具足”便可依之修道,至于会必有离,自是世法应尔],应该是这样子,[且我久住,于汝无益],无益有两个角度,诸佛住世只为说法利生,法既足已故久住无益,诸佛住世最重要的就是要说法利生,法已经讲完了就已经够了,可以让你成佛的路线,法都讲完了,佛住世没有什么作用。第二佛如果久住众生不会产生难遭遇之想,所以久住无益,违反了无常法久住无益,有的众生必须佛入涅槃他才会拼命赶快修行,他才会感到世间无常,连佛陀都入涅槃了,连佛陀都不能让我们依靠,要靠谁?靠自己,他就会拼命观照拼命修行,为什么呢?所以世尊久住世间他就不会难遭想,所以于汝无益,[何用悲感为哉?]
[二从“应可度者”至“得度因缘”,即断电光见道之疑],前面有讲的见到电光就见道,这些众生这些有一点功夫的人的怀疑,[谓有疑曰:“佛住世时,闻说即皆得度,佛灭度后,见道无由!”],不会这样子的,不会这样子,[故今释曰:所应度者,我已度讫],对不对?你不要认为佛灭度以后就不能得道了,[纵未度者]我也[皆已作得度因缘]给你了,这两句话是我出家非常感动的两句话,所应度者我已经度了,尚未得度我已经作得度的因缘,这两句话让我非常感动的,佛陀真伟大,他不会忘记他的责任跟义务是什么?这两句话很让人家感动的,表示他一点都没有偷懒,他该做的,他认真做的,他该度的都度尽了,没有半个了还没有度的,他已经留因缘给他们了,意思就是说[因缘若到,勿愁不见道也],不愁见道,以前有一位比丘很会睡,很会睡,住持就请教我:法师、法师,有一位比丘很会睡,我说:没有关系,这个孩子有善根,没有关系,不知道是病苦还是情绪的变化,还是以前就是这样子,没有关系,让他睡,睡久了他就不会睡,后来他睡、睡、睡…睡到后来不知道哪一点让他感动了,变得比别人更为精进,说过他的人每一个都默默的不敢再说了。所以有时候我们如果看徒弟还是看众生,他过度时期的情绪变化,或者是他最近不用功,这并不代表他一辈子不用功,不可能,所以你们回去尽管睡没有关系,好好睡怎么睡都没有关系,但是比丘最好不要这样子,如果比丘每天都睡得很晚,本师父会亲自拿引磬去邀请,起来做早课,所以说因缘具足的时候大家都能够精进。
[三“自今以后”至“而不灭也”,即断灭度何疾之疑,既弟子展转行之,则因分住持不坏,既法身常在不灭,则果分住持不坏],所以说因住持不坏,果也是住持不坏,这个展转行之,展转行之弘法利生才是最根本的,不然你要怎么办?所以我们应该负担弘法利生的责任,弘法利生的责任。我们比丘就是要这样子,责任在我们身上义不容辞,万夫莫挡,一人当关、万夫莫敌,我们要有这种勇敢的心,做法师的人要准备牺牲与佛教共生存,不怕牺牲的,就像龙树菩萨讲的,在《十地经论》里面讲的,那看得很感动,龙树菩萨写的那个《十地经论》,那实在是太伟大了,太伟大了,他说弘法的人把生死置之度外,在讲经说法一定要把生死置之度外,不怕外道、不怕恶势力,不怕反对的人,你就一定要坚持到底护法,所以说我们常住不坏的佛性处处可以显…
《佛遗教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