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賓航空公司一架飛機上面坐兩百七十幾個,坐到一半在半空中爆炸,飛機上面的氧氣面罩,本機設有最完善的設備,當空氣失壓的時候,氧氣面罩自動落到你的面前,你只要把它拿起來就可以呼吸,若不能呼吸的話也可以充氣,在半空中爆炸,地面上有日本人坐著也被炸死,旁邊十二個人都受了重傷,坐飛機半空中爆炸死了,坐飛機照理應當很舒適很安全,一下子爆炸死了。我告訴諸位,出國不一定比不出國快活,不要幻想得好快樂,你不要說快樂地出國,快快樂樂地出國,平平安安地回來,那可不一定。那一種狀況要發生什麼事情,你都不知道的,統統地不知道。你不要幻想出國有多好多好,我每一次出國一上飛機就“南無觀世音菩薩”很大聲。平常我不曾念[觀世音菩薩],坐飛機的人大家都會有一個觀念,一往下看就會想說萬一的話,家裏的小孩要怎麼辦,第一個觀念就是這樣子。印度的火車誤點是十分、二十分,印度的火車誤點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那是很正常的。所以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很痛苦,爲什麼?既沒有神通也不會飛,就得靠交通工具,隨時又會出狀況,一點快樂都沒有。
常樂我淨,再來就是淨,法身的第四個德叫做淨德。如來法身離垢無染,湛然清淨,所以叫做四德。
[破于八倒。]八倒這個也要講,八倒前面四倒對凡夫講的,後面四個倒是對二乘人講的。什麼叫做八倒呢?八種顛倒,指凡夫、二乘人所迷執之八種顛倒,略稱八倒。譬如說凡夫執這個娑婆世界有爲生滅法,我們這個世界認爲常,你告訴他佛法,生命無常,人命在呼吸間,他說你腦袋壞了。像我來出家的時候,年輕人不趁早享受一下,這樣就要剃度出家,我覺得你很奇怪消極、迷信,他認爲世間死不會輪到他,他認爲世間很快樂,世間人認爲世間很快樂。世間人認爲有一個我,他將這個四大的五蘊皆空的東西當做是我,世間認爲清淨沒有什麼汙染。二乘人對無爲法也是迷、顛倒,他把佛陀的無爲的涅槃法認爲涅槃非常,不是永恒的,涅槃也非樂、涅槃也非我,涅槃也非淨,(第二段錄像完)
注意:什麼叫做八道——凡夫執有爲的生滅法爲常、樂、我、淨,爲是四種顛倒。
二乘人執著無爲的涅槃法爲非常、非樂、非我、非淨。這是八種顛倒。
所以又稱爲凡小八倒,凡夫跟小乘的八種顛倒。
八者:
第一、常顛倒。我們世間人在世間無常之法,他不會觀無常而起常見。來,吃素修行!哎呀,世間那麼享受,何必修行?那麼痛苦,對不對?年輕人怎麼去修行?如果我老了再來念佛。
後來沒有幾歲就往生了。
第二、樂顛倒。凡夫的樂顛倒:世間五欲六塵之樂,譬如說男女的感情、飲食、跳舞、喝酒,或者是到外面呼朋引伴,他認爲這樣很快樂,但是他不知道這種快樂的後面——這是苦因。他不能釜底抽薪地快樂,他不能將這個苦的因拿掉,就不可能離開苦的果報,所以,凡夫沒有了解這一種道理,他一邊快樂一邊在造惡。一邊快樂一邊在造苦因,妄計爲樂。以前有一個人中了狀元,全村的人都知道,現在他的兒子考上了臺灣大學的醫學系!不得了了!這個也不是永恒的快樂。世間最快樂的就是孝子賢孫、出人頭地,我們家有一個人做五院的院長,我們家有一個人當總統,世間人認爲這樣很快樂,最有面子,出來的時候很風光。但這不是永久的快樂。這一種的叱咤風雲、不可一世,但是不能長久。凡夫就是這樣,認爲名聲很快樂。
第叁、叫我顛倒。我們這個身體是四大假的,本來就無我。本來就無我,但是他把它當成有我。凡夫不了解把這個身體強生主宰,認爲我是永遠的,我最大。所以講起話來就:我怎麼樣、我怎麼樣,妄計爲我,虛妄的計度爲我,這很糟糕!所以種種的是非、看法不同,就起攻擊、傷害。一切的影像、一切的痛苦,都建立在有我的觀念裏面,這樣衍生出來世間層出不窮的問題。在座諸位你看看一切的計較從何而來?妄計爲我!一切的紛爭從何而來,妄計爲我!一切的享受從何而來?妄計爲我!一切的造業從何而來?妄計一個我!迷惑顛倒怎麼來?妄計一個我!不是忘記,妄:虛妄,計是計算機的計。所以,你要快樂很簡單——無我!無我就快樂。
第四、叫做淨顛倒。認爲自己的身體、別人的身體,其實都是五種不淨,凡夫不了解這個身體是不清淨的東西,妄生貪著,執以爲淨。執這個身體是清淨。
第五、叫做無常。這是二乘人所執倒的。二乘人對如來的常住法身,他認爲那還是生滅變易的。沒有斷法執。
第六、無樂的顛倒。認爲這個涅槃清淨的法身沒有什麼快樂,什麼都沒有。我現在斷煩惱離叁界,我現在最快樂。一進入如來的境界什麼都沒有,我不要。這是二乘人的無樂顛倒。
第七、無我的顛倒。佛性可以真正地主宰一切,世尊佛性可以真正的我,可以主宰一切,但是他認爲這是無我。二乘人認爲那無我不能主宰什麼。不佛陀是真正地運用我們的覺性,可以主導一切: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可以神通自在。二乘人認爲那不可能。
第八、叫做無淨顛倒。如來常住的法身不是雜食身,他跟我們吃東西是不一樣,如來的身體是清淨的法身,非煩惱身,非血肉身,非筋骨纏繞之身。二乘人不了解這個清淨的法身,認爲那也是不淨。所以,這個叫做破于八倒。
再來
[或惟見一雙,即表破于斷常。]
斷常就是斷見,要加兩個字,斷見、常見。斷見認爲人死了什麼都沒有,否認了一切,等于頑空一樣的道理。斷就是否認主義。常呢?常就是:人死後永遠都是人;狗死後永遠是狗。永遠這麼樣子沒有改變。
[繇大小機異,]繇就是自由的由。由于大乘的根器跟小乘的根器有差別。
[故異見耳。]所以看到的不同。有的人看到一雙,有的人看到四雙等等。
[“中夜”,即表中道。大乘以非榮非枯爲中道,小乘以離斷離常爲中道也。]小乘以離斷見跟離常見爲中道,如果說斷見,那就沒有因果了。因果就斷滅了。如果是常見就不能成佛,爲什麼?永遠在因果裏面打轉。永遠在因果裏面打轉,不能超載因果了。所以說小乘以這個爲中道。
[“寂然”者,心行處滅。]心行處滅就是不能以心思加以計度。心行就是心思的作用,就是心裏思惟的一種作用、變化或者是狀態。心行處滅,簡單講你內心裏面一切的思惟,都沒有辦法達到,所以要放下叫心行處滅,所有的思惟方式統統不允許。
[“無聲”者,言語道斷。]就是說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即真理深奧不可說。大部分這個心行處滅、言語道斷都是用來表示中道第一義谛實相離言絕思,無聲就是離言、寂然就是絕思。心行處滅、言語道斷,其實就是不可思議,不可用心去思、不可用言去議,不可思議。
[論名此四句,爲因果自相成就畢竟功德。謂“雙樹”間,]這有四種相,下面會講到。在《佛遺教經論》講這四句,前面說的這四句叫做因果自相成就畢竟功德。那麼這因果自相有四種相,叫做雙樹間。娑羅雙樹間這個有幾點的含意。雙樹間,
[是因自相;]爲什麼講是因自相呢?因爲佛陀來到娑羅雙樹間,然後要示現涅槃。就是說藉著娑羅雙樹的因,在這裏示現涅槃,所以叫做因自相。來到娑羅雙樹間,然後示現滅。所以叫做因自相。即就是因爲雙樹,而有這個處所佛陀示現涅槃。
[“將入涅槃”,]即准備要涅槃,但是還沒有入涅槃。那麼當然就是因。因就是准備要入涅槃,果就是入涅槃。但是還沒有。
所以,[是因共果自相;]將入這是因。把筆拿起來,將入的旁邊寫個因,涅槃的旁邊寫個果,這樣你就知道因共果自相。將入就是因,涅槃就是果。所以一個是因一個是果,所以叫做因共果自相。
[“是時中夜”,是總自相;]中夜就是中道的意思。成就兩種的中道,第一叫做正覺的中道,第二就是離正覺的中道。如果藉著言語來講,它叫做正覺中道。但是如果以究竟義來講,連那個正覺的中道都不能執著。要離正覺中道,這樣兩種的中道。所以,是總自相。
那麼第四個[“寂然無聲”,]既然離正覺中道,所以叫做
[是果自相也。]寂然無聲就是果自相。我們如果進入果位,我們內心裏面也是沒有起伏,沒有對立,沒有能所就寂然無聲。所以,我們修行就是無事,也就是沒有事。什麼事情都是沒有事情,那就是真正修行的人。一些小事就大驚小怪,那就不是真正修行的人。那個離修行已經太遠了。無爲法就是無事。佛陀就是什麼事情都沒有事情。要不然提婆達多害他,他怎麼會受得了對不對?
[“諸弟子”者,]什麼叫做弟子呢?學居師後,叫做弟。解從師生,這個了解從師所産生叫做子,學居師後、解從師生,一個是學、一個是解,學是在師父的後面這個叫做弟,解是從師父而生這個叫做子,所以稱爲弟子、弟子,所以在師父的面前,不能自稱爲我怎麼樣,我覺得怎麼樣,不應當這樣稱,應當稱弟子如何如何,弟子認爲怎麼樣,弟子的看法是什麼,要這樣子才叫做懂得禮貌的人。不可以在師父的面前說我怎麼樣,我認爲怎麼樣。在長輩的面前不能講我的,要恭恭敬敬的講弟子。諸弟子者,[上首眷屬]就是[人位差別。]我們已經講過,昨天講過分別總相成就畢竟功德,分別人法有兩位的差別法。第一,人位差別。
[“法要”者,世出世間法位差別。] 一個是人的差別,一個是法的差別。
[論名此句爲分別總相成就畢竟功德也。]分別總相有兩個:人位差別、法位的差別。
[夫垂入涅槃,則無複再會;]入涅槃就沒有了。
[已在中夜,則爲時不多,故取要略說,以作最後警策。真不啻]啻的讀音同翅。不啻的意思是何止。真是何止一字一血呀!世尊最後警告、交代我們叫你要珍惜人生,把握時間、生命。人命在呼吸間,諸行無常。早日做好了生死的資糧,不要到死才後悔,真不啻[一字一血矣!讀者可弗思乎引?!]讀者在讀你一定要思惟。
[二正宗分爲二:初明共世間法要,二明不共…
《佛遺教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