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宾航空公司一架飞机上面坐两百七十几个,坐到一半在半空中爆炸,飞机上面的氧气面罩,本机设有最完善的设备,当空气失压的时候,氧气面罩自动落到你的面前,你只要把它拿起来就可以呼吸,若不能呼吸的话也可以充气,在半空中爆炸,地面上有日本人坐着也被炸死,旁边十二个人都受了重伤,坐飞机半空中爆炸死了,坐飞机照理应当很舒适很安全,一下子爆炸死了。我告诉诸位,出国不一定比不出国快活,不要幻想得好快乐,你不要说快乐地出国,快快乐乐地出国,平平安安地回来,那可不一定。那一种状况要发生什么事情,你都不知道的,统统地不知道。你不要幻想出国有多好多好,我每一次出国一上飞机就“南无观世音菩萨”很大声。平常我不曾念[观世音菩萨],坐飞机的人大家都会有一个观念,一往下看就会想说万一的话,家里的小孩要怎么办,第一个观念就是这样子。印度的火车误点是十分、二十分,印度的火车误点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那是很正常的。所以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很痛苦,为什么?既没有神通也不会飞,就得靠交通工具,随时又会出状况,一点快乐都没有。
常乐我净,再来就是净,法身的第四个德叫做净德。如来法身离垢无染,湛然清净,所以叫做四德。
[破于八倒。]八倒这个也要讲,八倒前面四倒对凡夫讲的,后面四个倒是对二乘人讲的。什么叫做八倒呢?八种颠倒,指凡夫、二乘人所迷执之八种颠倒,略称八倒。譬如说凡夫执这个娑婆世界有为生灭法,我们这个世界认为常,你告诉他佛法,生命无常,人命在呼吸间,他说你脑袋坏了。像我来出家的时候,年轻人不趁早享受一下,这样就要剃度出家,我觉得你很奇怪消极、迷信,他认为世间死不会轮到他,他认为世间很快乐,世间人认为世间很快乐。世间人认为有一个我,他将这个四大的五蕴皆空的东西当做是我,世间认为清净没有什么污染。二乘人对无为法也是迷、颠倒,他把佛陀的无为的涅槃法认为涅槃非常,不是永恒的,涅槃也非乐、涅槃也非我,涅槃也非净,(第二段录像完)
注意:什么叫做八道——凡夫执有为的生灭法为常、乐、我、净,为是四种颠倒。
二乘人执著无为的涅槃法为非常、非乐、非我、非净。这是八种颠倒。
所以又称为凡小八倒,凡夫跟小乘的八种颠倒。
八者:
第一、常颠倒。我们世间人在世间无常之法,他不会观无常而起常见。来,吃素修行!哎呀,世间那么享受,何必修行?那么痛苦,对不对?年轻人怎么去修行?如果我老了再来念佛。
后来没有几岁就往生了。
第二、乐颠倒。凡夫的乐颠倒:世间五欲六尘之乐,譬如说男女的感情、饮食、跳舞、喝酒,或者是到外面呼朋引伴,他认为这样很快乐,但是他不知道这种快乐的后面——这是苦因。他不能釜底抽薪地快乐,他不能将这个苦的因拿掉,就不可能离开苦的果报,所以,凡夫没有了解这一种道理,他一边快乐一边在造恶。一边快乐一边在造苦因,妄计为乐。以前有一个人中了状元,全村的人都知道,现在他的儿子考上了台湾大学的医学系!不得了了!这个也不是永恒的快乐。世间最快乐的就是孝子贤孙、出人头地,我们家有一个人做五院的院长,我们家有一个人当总统,世间人认为这样很快乐,最有面子,出来的时候很风光。但这不是永久的快乐。这一种的叱咤风云、不可一世,但是不能长久。凡夫就是这样,认为名声很快乐。
第三、叫我颠倒。我们这个身体是四大假的,本来就无我。本来就无我,但是他把它当成有我。凡夫不了解把这个身体强生主宰,认为我是永远的,我最大。所以讲起话来就:我怎么样、我怎么样,妄计为我,虚妄的计度为我,这很糟糕!所以种种的是非、看法不同,就起攻击、伤害。一切的影像、一切的痛苦,都建立在有我的观念里面,这样衍生出来世间层出不穷的问题。在座诸位你看看一切的计较从何而来?妄计为我!一切的纷争从何而来,妄计为我!一切的享受从何而来?妄计为我!一切的造业从何而来?妄计一个我!迷惑颠倒怎么来?妄计一个我!不是忘记,妄:虚妄,计是计算机的计。所以,你要快乐很简单——无我!无我就快乐。
第四、叫做净颠倒。认为自己的身体、别人的身体,其实都是五种不净,凡夫不了解这个身体是不清净的东西,妄生贪著,执以为净。执这个身体是清净。
第五、叫做无常。这是二乘人所执倒的。二乘人对如来的常住法身,他认为那还是生灭变易的。没有断法执。
第六、无乐的颠倒。认为这个涅槃清净的法身没有什么快乐,什么都没有。我现在断烦恼离三界,我现在最快乐。一进入如来的境界什么都没有,我不要。这是二乘人的无乐颠倒。
第七、无我的颠倒。佛性可以真正地主宰一切,世尊佛性可以真正的我,可以主宰一切,但是他认为这是无我。二乘人认为那无我不能主宰什么。不佛陀是真正地运用我们的觉性,可以主导一切: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可以神通自在。二乘人认为那不可能。
第八、叫做无净颠倒。如来常住的法身不是杂食身,他跟我们吃东西是不一样,如来的身体是清净的法身,非烦恼身,非血肉身,非筋骨缠绕之身。二乘人不了解这个清净的法身,认为那也是不净。所以,这个叫做破于八倒。
再来
[或惟见一双,即表破于断常。]
断常就是断见,要加两个字,断见、常见。断见认为人死了什么都没有,否认了一切,等于顽空一样的道理。断就是否认主义。常呢?常就是:人死后永远都是人;狗死后永远是狗。永远这么样子没有改变。
[繇大小机异,]繇就是自由的由。由于大乘的根器跟小乘的根器有差别。
[故异见耳。]所以看到的不同。有的人看到一双,有的人看到四双等等。
[“中夜”,即表中道。大乘以非荣非枯为中道,小乘以离断离常为中道也。]小乘以离断见跟离常见为中道,如果说断见,那就没有因果了。因果就断灭了。如果是常见就不能成佛,为什么?永远在因果里面打转。永远在因果里面打转,不能超载因果了。所以说小乘以这个为中道。
[“寂然”者,心行处灭。]心行处灭就是不能以心思加以计度。心行就是心思的作用,就是心里思惟的一种作用、变化或者是状态。心行处灭,简单讲你内心里面一切的思惟,都没有办法达到,所以要放下叫心行处灭,所有的思惟方式统统不允许。
[“无声”者,言语道断。]就是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即真理深奥不可说。大部分这个心行处灭、言语道断都是用来表示中道第一义谛实相离言绝思,无声就是离言、寂然就是绝思。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其实就是不可思议,不可用心去思、不可用言去议,不可思议。
[论名此四句,为因果自相成就毕竟功德。谓“双树”间,]这有四种相,下面会讲到。在《佛遗教经论》讲这四句,前面说的这四句叫做因果自相成就毕竟功德。那么这因果自相有四种相,叫做双树间。娑罗双树间这个有几点的含意。双树间,
[是因自相;]为什么讲是因自相呢?因为佛陀来到娑罗双树间,然后要示现涅槃。就是说藉着娑罗双树的因,在这里示现涅槃,所以叫做因自相。来到娑罗双树间,然后示现灭。所以叫做因自相。即就是因为双树,而有这个处所佛陀示现涅槃。
[“将入涅槃”,]即准备要涅槃,但是还没有入涅槃。那么当然就是因。因就是准备要入涅槃,果就是入涅槃。但是还没有。
所以,[是因共果自相;]将入这是因。把笔拿起来,将入的旁边写个因,涅槃的旁边写个果,这样你就知道因共果自相。将入就是因,涅槃就是果。所以一个是因一个是果,所以叫做因共果自相。
[“是时中夜”,是总自相;]中夜就是中道的意思。成就两种的中道,第一叫做正觉的中道,第二就是离正觉的中道。如果藉着言语来讲,它叫做正觉中道。但是如果以究竟义来讲,连那个正觉的中道都不能执着。要离正觉中道,这样两种的中道。所以,是总自相。
那么第四个[“寂然无声”,]既然离正觉中道,所以叫做
[是果自相也。]寂然无声就是果自相。我们如果进入果位,我们内心里面也是没有起伏,没有对立,没有能所就寂然无声。所以,我们修行就是无事,也就是没有事。什么事情都是没有事情,那就是真正修行的人。一些小事就大惊小怪,那就不是真正修行的人。那个离修行已经太远了。无为法就是无事。佛陀就是什么事情都没有事情。要不然提婆达多害他,他怎么会受得了对不对?
[“诸弟子”者,]什么叫做弟子呢?学居师后,叫做弟。解从师生,这个了解从师所产生叫做子,学居师后、解从师生,一个是学、一个是解,学是在师父的后面这个叫做弟,解是从师父而生这个叫做子,所以称为弟子、弟子,所以在师父的面前,不能自称为我怎么样,我觉得怎么样,不应当这样称,应当称弟子如何如何,弟子认为怎么样,弟子的看法是什么,要这样子才叫做懂得礼貌的人。不可以在师父的面前说我怎么样,我认为怎么样。在长辈的面前不能讲我的,要恭恭敬敬的讲弟子。诸弟子者,[上首眷属]就是[人位差别。]我们已经讲过,昨天讲过分别总相成就毕竟功德,分别人法有两位的差别法。第一,人位差别。
[“法要”者,世出世间法位差别。] 一个是人的差别,一个是法的差别。
[论名此句为分别总相成就毕竟功德也。]分别总相有两个:人位差别、法位的差别。
[夫垂入涅槃,则无复再会;]入涅槃就没有了。
[已在中夜,则为时不多,故取要略说,以作最后警策。真不啻]啻的读音同翅。不啻的意思是何止。真是何止一字一血呀!世尊最后警告、交代我们叫你要珍惜人生,把握时间、生命。人命在呼吸间,诸行无常。早日做好了生死的资粮,不要到死才后悔,真不啻[一字一血矣!读者可弗思乎引?!]读者在读你一定要思惟。
[二正宗分为二:初明共世间法要,二明不共…
《佛遗教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