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佛法?▪P10

  ..續本文上一頁救,不分種族;是不分怨親、不分種族、不分教派,甚至于不分動物、植物,都是悲愛所庇,所保護的,就像陽光普照,所以叫做“平等大悲”。也只有佛有這樣子的能力,和這樣子的,這樣子的犧牲跟奉獻;衆生實在是沒有辦法的。

  第叁、什麼叫做大能?

  佛的“大能”,跟其他宗教中所宣傳的上帝的“萬能”,是有很大的不同。萬能就無所不能啰,換句話說,萬能的上帝,如果高興,他有能力把所有的人類,一並帶到天堂,去享天福;可是佛陀卻沒有這樣大的能耐。佛的能力,雖然是無限的,但是卻不是人類思想中的所謂萬能。佛的能力,只能做助緣,而不能做爲“親因緣”。什麼意思?修行還是要看自己,做不做,解不解脫,還是要看自己。簡單講,轉換自己心中的觀念,是最重要的親因緣,念佛不著魔,這還是助緣;念佛放光加持、上師加持,這還是一種助緣,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的心,每一個人內在的心,要懂得深入的觀照,四谛、十二因緣、六度,要懂得去觀照畢竟的正法,正知正見,來做爲我們的親因緣。今天如果你去殺人、放火,你去信基督教也許得救,爲什麼?信我得永生嘛!對不對?不必背負這個因果,這是基督教得看法,天主教得看法。佛法不行,你今天殺人、放火,你就是跑來跪到佛前,你的因果還是存在,這個一定要弄清楚,因爲那是親因緣,親因緣,如果我們今天忏悔,佛菩薩能夠幫助什麼?可以重報輕受,你本來殺人、放火,可是你現在求忏悔,對方感動了,也許本來要置你于死地,現在把你砍斷一條腿,你本來是死的果報,後來只砍斷一條腿,業力啊,有關系。譬如說,哎呀!,你前世啊殺死了五個人,殺死了五個人,那麼你啊,後來你拼命的忏悔啊,拜佛啊,求忏悔啊,你的下一輩子,這五個人會找你麻煩,把你打得怎麼樣子,半死,然後送到醫院啊,急救,後來還不錯,救起來了,因爲你有忏悔,因爲你有忏悔,重報會輕受,但是不可能不報,不可能不報;那你要是信基督教的,那就不必對因果負責了,基督教就是信我得永生,那沒有這個道理,沒有這個道理。信教能永生,那是壞人的包庇所呢,那我去殺人、放火,我再來求忏悔,對不對?佛菩薩不這樣講的,正法不這樣講的。其他宗教卻說:神不但能爲一切做助緣,也爲一切的“親因”。這是違背因果律的,違反理性的說法。

  剛才我說的佛的能力是無限的,但卻不是萬能的,這句話需要解釋一下,我們用一個比喻來說:太陽的熱能,是廣大無限的,太陽都一直照射,但是我們的吸收或利用多少太陽能,則要看我們自己的努力以及條件來決定。這比喻得非常好。用一個普通的放大鏡,可以吸收太陽熱能來燃燒一枝火柴;一點點啊,一枝火柴一點點啊,用一個較大較強的放大鏡,可以吸收太陽熱能來燃燒一根木頭;就更大一點了,因爲你放大鏡更大了,現在科學家、工程師可以用怎麼樣,吸收鏡,吸收太陽熱能來充作工廠的什麼,發電或者是熱水,我們養德禅寺就是吸收太陽能,轉換成的熱水,那麼這個作用就更大了。佛的能力與加持,這雖然是他力,但是應該用這個比喻去了解,在不壞緣起不壞因果的法則下,去了解佛的大能。所以師父還是告訴大家,你不能說加持沒有效,加持,像我們九月十八、十九、二十,那個灌頂,那是很大、很大的一個因緣,但是你願不願意來吸收,就看你個人,有的人嘛,立竿見影的感應,業力小;有的人一點感應都沒有,爲什麼?業力重嘛,業力重啊,煩惱重啊,是不是?所以說,灌頂它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加持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但最重要的,還是看你發什麼心,發什麼心,有人說:師父怎麼會這樣講?我告訴你,有一個人以前跟師父學了《安樂妙寶》,那我不曉得,一開始我不曉得,他到底是什麼道的,後來他學了《安樂妙寶》以後,學了《安樂妙寶》以後,去外面啊,替人收驚,據說有向人家拿紅包,他來向我學習,頂禮師父,對師父多恭敬,後來他也不走出家路線,喔!原來是來學一學加持,想得到一些感應,然後呢,就怎麼樣,得到一點這個紅包,或者是來這個圖利自己,這種心態是很嚴重的啊,後來據說再怎麼念,力量很小,沒有什麼感應;那種發心錯誤,發心錯誤。因此啊,我們的心啊,發的心要跟佛的心是一樣的,那麼我今天來爲大家加持、灌頂,我們不是問題你那一點,一點點紅包一百塊錢,笑死人了,對不對?到西藏去灌頂那怎麼是一百塊呢,那都是,那都是算幾萬的啰,在臺灣傳法印、灌頂,那都是六萬、十萬啊,吃一餐飯都要幾萬塊啦;我們這裏不是的,我發的心不是這樣子啊,因此最重要還是我們的思想,正知正見,要有一個健康的心,健康的正知正見才行。今天諸位來灌頂,認知這個佛法,那也是要發這種正知正見的心,無所貪著的心、了生死、發菩提心的心。

  叁十一頁,人類思想的病態。

  以上我把佛的大智、大悲以及大能,大略地解釋了一下,同時也提到人類的心識形態以及思維方法,實在是障礙成佛地的主要因素。那麼,究竟人類的心識形態以及思維方法有什麼缺點或什麼特性呢?障礙人類原具有的佛性呢?人類的思想大致講來,有六種特性:

  

  

  一、人類的思想方式,是累積性的。

  

  這話怎麼講呢?累積性的就是從外在學起,外在學起,我們在兒童時代啊,父母教我們認字,認識一個字,一個一個的字,譬如說:一、二、叁、四,長大了一點,進小學,先生教我們一句句的句子,進中學,先生,先生就是老師啦,老師教我們讀文章,進了大學,我們研究論文。再拿數學來做例子,我們先學加減乘除,再學代數幾何,像function(函數)X,X2+2x2+X,都是這種幾何代數;或者叁角,等邊叁角形啊,或者是圓圈啊,圓周率啦,那麼叁角微積分,Sin、Cos,tan、tan-1,cot、cot-1,那麼這個都是叁角微積分,Sin、Cos的,那麼讀過大學的人都知道,那我們學習的方法是漸進的,是一點點累積起來的;也就是所謂的累積性的,就是吸收外面的知識,或者從書本,或者是從人類所創造出來的這些書本,公程式、方程式,一直記憶、一直記憶……用這種累積的方式,是否能得到“盡所有智”呢?這當然不可能,當然是不可能啦,因爲這不是因爲知識太多了,我們不能完全知道,而是因爲我們求知的方法不對,什麼求知的方法不對,在座的諸位,你們一定不會了解這一句話,我來說明,譬如說,這是兩朵花,我們說一加一等于二,這是世間的觀念,現在來講人類的思想方式是累積性,是嚴重錯誤的,是非常嚴重錯誤的,對這朵花,一加一等于兩朵花,對不對?這世間,從小就是這樣子,一加一等于二,但是佛法不是這樣,這個一是假設的,我們先不要講一加一,先從一來分析,這個一是什麼東西?這個是化學元素,這個就是一嘛,裏面有多少的植物細胞,細胞壁、細胞核,植物的細胞,裏面只是水分,碳氫化合物,對不對?裏面只是元素的構成,這朵花只是緣起的幻相,並不是一,具有多少千億的細胞,怎麼講一呢,可是它的形狀,集整合一個體就是一,所以佛法告訴我們,這個叫做累積性的,累積性的就是,我們從來沒有去透視這個一的觀念,最基本上一的觀念,所以我們一直用一、二、叁、四、五、六、七、八、九、十的觀念建立起來,現在我們回光返照這個一,不可得,不可得,如果說一也不對,因爲有幾百萬億的細胞,植物的細胞,一是錯誤的。好,那麼這樣子的話,我們“盡所有智”就跑出來了,所以人類的就是從小到大,我們所有的老師,沒有告訴我這樣的學問,從小到大就是這樣子,一加一等于二;我從小到大也有一種觀念,如果說一加一,後來有一次,我在小學的時候,這個一加一,那我如果把這個撕掉的話,怎麼算是一呢?這一加一它應該等于叁啊,所以一加一等于二,那老師看到我,我就寫個不等于二,那老師就走過來,啪!從小我就會思維這種問題,爲什麼一加一一定要等于二?爲什麼?可是那時侯沒有佛法,那時侯沒有聽過佛法,對不對?這若按照道理,老師是應該給我打才對啊,我應該打老師才對啊,可是老師打我;從小到大就是這樣子,一直在思維,對這些問題,存在性的問題,人類因爲不能透視這種觀念,所以一、二、叁、四、五、六、七、八、九、十,就這樣建立觀念了;這裏有幾朵花,這裏有幾朵花,對不對?這個把它曬幹以後,把它用一個果汁機一打,統統爛掉了,然後再把它透過顯微鏡看,這個是幾朵花啊?沒有了,站在空性的角度一點都沒有,就站在相的角度也不是一喔,這顆粒微塵一點點,那一朵花有多少的植物的細胞啊,這樣知道了嗎?所以我們的求學方式是錯誤的,“盡所有智”。

  底下說,當然這是不可能的,這並不是因爲知識太多了,我們不能完全知道,而是因爲我們求知的方法不對;師父已經分析給你聽了,我們的求知的方式根本就不對,從小,老師就是這樣錯誤的教導我們,只是用執著教育教導我們,從來沒有經過透視跟分析,沒有,那我們講對了還被打。試問,請問用累積性的方式,怎麼能夠達到盡頭呢?你想想看!用金字塔,這樣一直堆積、一直堆積,怎麼能夠堆到像虛空呢,只要用有相的執著方式,記住,用金字塔的方式教育,從以前累積、打基礎,一直教育一直教育……一直累積,累積到最後最高點,得到博士、超博士,你說他懂得什麼?他一個超博士的來,有一個臺大的超博士來,那就問他,你今天在這裏吃飯嗎?他說:好啊。說:你會不會煮素食。不會。連煮素食都不會啊,他怎麼叫做超博士,對不對?這麼簡單的素食煮法都不會,怎麼講超博士呢;超博士就專門于某一科,叫做超博士,要不然我生病,你給我打打針,博士來沒有用的,沒有用的,我這個人的觀念,是最不喜歡講那個什麼學曆、學位、超博士的,這對我們來講,是一…

《什麼是佛法

  》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遺教經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