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西;一下子整個思想就是亂糟糟的,一堆糊塗帳。
五、人類的思想方式是虛弱性的。因爲煩惱強,力量就弱,如果我們智慧開采出來,大力用現前,煩惱就弱,煩惱弱,我們力用就強。
六、叁十五頁,人類的思想方式是執實性的。是一直拼命的執著。
這六種病態要是能夠除掉,翻過來,叁十七頁,把, 這六個毛病都能治好,本來具有的佛性就能自然顯露出來。這聽到佛法有多麼的福報,多麼的可貴。基于這個道理,佛法不教人在“所知的鏡”上努力,如科學家對于研究現象界的努力,我們把研究現象界的,這個研究的對外,研究現象界的努力,要像佛,要在“知”,能知的心努力,或者是佛學家對于考據經典的努力;卻教人在“能知的心”上下工夫,在能知的這一顆心上面下工夫。萬法不離心法,我們把“能知的心”擴大和發展到最高峰,大智、大悲和大能,它都會自然的顯現、顯露出來。這講到最後,就是什麼意思?就是這些科學家、哲學家統統方向錯誤,統統方向錯誤,這些科學家,太陽系研究完了,還有一個銀河系;銀河系研究完了,還有一個超群星系;超群星系研究完了,還有無盡的星系,你怎麼研究呢?研究不完。回光返照研究到佛理,萬法都是唯心所造,萬法都是業感緣起,就解決了,統統解決了,所有整個問題,人生的問題,全部在緣起性空裏面解決。什麼法可以離開緣起,什麼法可以離開性空;什麼法可以離開唯心所造,沒辦法離開這幾個範疇,那我們人生、宇宙的問題就全部解決了。吃得好、吃得不好,那是我們的福報因緣,無盡的宇宙、無盡的虛空就在我們這當下,這個智慧就可以解決了。
叁十九頁,怎樣消滅病態,既然明白了人類心識的六大特性,實在是障礙成佛的主要原因,而人如果想成佛,則非要根本消除這六種病態不可;剛剛已經念過了,但是這六種病態要怎麼樣才能夠消滅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講到佛法最重要的教導----有“定力”,禅定的功夫,“慧”就是智慧,或者是“止”,“止”就是停止妄想;“觀”就是透視的意思,觀照就是等于透視,千萬不要被假相黏住;“觀”就是指透視的意思。所以世間沒有什麼叫做快樂的。那一些開著轎車,那一些到百貨公司,那一些名牌,或者那一些大企業、大政治家,你以爲他快樂嗎?他的痛苦比你學佛的痛苦一百倍一千倍,他只是沒有發現他的痛苦,而不是沒有痛苦;而學佛的人也會有痛苦,但是他卻有一顆摩尼寶珠的智慧,隨時能夠調整自己。學佛就是擁有真正無上摩尼寶珠的智慧,不怕境界的變化。他就是全家死光光了,他家就是火災了,碰到了,他還是要接受,這個還是緣起啊,碰到了,他就要調整;他兒子突然死掉了,他也要調整,他就會觀照,有一天任何一個人都要死的;他父母死了,他也會觀照,全世界的父母親都要死的,不只是我的爸爸媽媽要死。任何事情,碰到了他一個學佛的人,薰習久了,他那一個內在的摩尼寶珠的智慧,就顯露無遺,佛性就顯現出來。他會把世間的這個無常了解這是常態,他會把世間的五欲六塵化作解脫,是重要,世間的人重視五欲六塵,一天到晚往外跑,往外追求;學佛的人,他往內追求,一念之間就可以得到幸福快樂,不需要擁有任何東西,他全身的東西全部舍光了,他也是最幸福的人,他不需要任何東西。就是古來高僧大德一張床、一個椅子、一本書、佛像,印光大師的房間就是這樣,要不然就是大藏經,其他什麼都沒有。那如果是一個不倒單的,更單調,我去看廣欽老和尚的房間,就是一個藤椅,沒床鋪,廣欽老和尚,那時侯在開示,房間我們就進去參觀一下,什麼都沒有,就是一個藤椅,一個藤椅而已,什麼都沒有,裏面空空洞洞的,什麼都沒有;就是一個藤椅,他坐著睡覺,誰比他更富有,誰比他擁有更多。他是一個大徹大悟、解脫的聖者,人家懂得放棄假相,人家放棄有限,就擁有無限;而我們不是。
所以啊,我們一定要觀,這些幾個功夫要拿出來用,“定”、“惠”實在是對治這六種根深蒂固的心識毛病的基本方法。禅定非佛法中所僅有,印度教以及中國的道教,對禅定也有極深刻的了解和精博的成就。在佛法中解說禅定和智慧的書籍,真是汗牛充棟,諸位要先看充棟,就是充滿整個棟梁,書籍充滿整個棟梁,要拿出來啊,都使這個牛汗顔,汗顔就是慚愧啊,牛毛是最多的,拿出來的書比牛毛更多,讓那只牛呀,都覺得很慚愧,叫做汗牛充棟;充棟就是書籍很多,比喻書籍很多;這個書籍多到比牛毛更多,這書籍要拿出來,牛都汗顔,,叫做汗牛充棟。
什麼是佛法4
叫做汗牛充棟。這裏只能極概括的向各位介紹,作一個開端,人類心識的六大病態,雖然它的表相跟功用,皆互不相同,可是他們卻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這六大病態,都是“顫動性的”,Vibrating,顫動性的,就是抖動的;“動作性的”Acting,和“進行性的”,and Progressing,Progressing,所以我想用英文來幫助說明一下,因爲這個是在美國研究的,那是Vibrating,Vibrating就是抖動的,Acting,如果是Action的話是行爲,如果Acting的話就是進行式,是動作的意思,行、住、坐、臥,and Progressing,就是進行的,這Progressing一般式用于電腦的,用在電腦的;電腦的程序就是這樣Progressing,那就是進行性的;電腦的程序,它就是這樣講的,Computer Progressing,就是進行性的,那因爲他談到英文,我們簡單的解釋一下。“思想”在英文中有很多的不同,譬如說:Thought,Thought就是過去的記憶,簡單講,存在過去的記憶,叫做Thought,這是過去式;想的過去式,Thought,底下,叫Reflection,Reflection叫做對現實生活的反應;Reflection就是對現實思想的一個反應,現實境界的一個反應,它也是思想的一種。前面Thought接近memory,Reflection接近叫做reaction,就是一種反應;Reflection就是一種反應,就是我們對現實的一種反應思想;Consideration它是一種集中,就是讓精神集中的意思;Consideration它是讓思想集中,專一的意思;Thinking就是加ing,就是正在進行,我正在想某一種事情,我正在進行思維某一種事情,所以這個思想是用最後一個比較接近。Thought,Reflection,Consideration,Thinking那麼以Thinking,這些字裏,我認爲Thinking這個動名詞,頗能夠描寫人類思想的動作性和進行式,因爲在這個動詞Think後面加這個ing,翻過來,四十頁,加ing 使人直接的感覺到思想的流動性,那麼這個波動性,思想的流動性。這個波動性的思想流續性、流續相,我們的心啊,這個印象一直連續著,這是心識病態的一個基本相狀。
只有用禅定的方法,去平息這個波動的心流,注意!禅定要先有透視的功夫,了解如夢幻泡影,記住哦,任何一種禅定的方法,如果不關一切法,如夢幻泡影,叫做外道;外道是強把它壓住,使它不起現行;而佛教是透視它,斷掉煩惱的禅定,這個是佛道跟外道的分水嶺,簡單講,佛道的禅定加上透視的智慧,而外道是強迫把它壓下來,壓下來,哦!我現在心識進行分別,我把它壓下來;不要去看它,不要去講它;使它不要有傷通,問題還沒有解決。佛教,問題不是這樣,佛教不怕談論,它有充滿著透視的智慧,你談論,它也透視;放著沈默寡言,它也透視;它的禅定是充滿智慧的。這是很重要的。Very Important,非常、非常重要的,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佛教的禅定功夫,跟一般的世間的禅定功夫是不一樣的。所以真正的佛教的禅定就是什麼,徹底的放下,它可以在動態裏面放下,靜態裏面放下;而外道,他一定要坐著,想盡辦法把它降伏,可是我們坐著想盡辦法降伏,那叫方便,佛教唯一最了不起的就是智慧,就是智慧。底下說,唯有用禅定的方法,去平息這個波動的心流,才能開始談到轉“識”成“智”。轉分別成大智慧,轉意識心成大智慧。人類的流動心識,經過一番平靜的鍛煉以後,就會發生許多質和相的變化。因爲我們的心是一團糟啊,從來沒有把它轉換過來,變成智慧的心啊,我們的質跟我們這個執著的相整個占據了,煩惱啊、著相、執著、顛倒占據了所有,我們現在要開始調整了,調整了。所以什麼叫做修行?注意!修正觀念,使它趨入正知正見叫做修行,再講一遍,修正觀念,修正錯誤的觀念,使它趨向正知正見的觀念叫做修行,這個是很重要的。如果不先修持,修正這個觀念,我們觀念錯誤,你再怎麼用功都是錯的。所以,當我們在修正當中,它會起沖突、矛盾、痛苦,這是難免的;經過了創傷、痛苦的洗禮,我們的心,開大智慧是值得的。所以修行人的痛苦是值得的。以禅定的力量作基礎,再加上抉擇的智慧,就能漸次伏滅心識的六大病態。普通人的心識是波動的,但入禅定的時候的心識是平靜的。用圖線來說明,就像下圖:通常的心識相(見書P40),就是這個,起起伏伏的。禅定的心識相(見書P40)就像,如果你去看那個電影就知道,那個死人的心髒最後的跳動,你看過死人的心髒跳動,嘟嘟……嘟嘟……電影就是這樣演的,這樣嘟嘟……電腦劃一線就是死掉了;那就是那種禅定的功夫,劃一個水平,禅定的心識相是沒有任何起伏的,它就是跟你講話,它也沒有起伏;它吃再好的東西,它也不會起伏;它擁有過多少的東西,它也不會起伏;它失去多少的東西,也不會起伏。何以故?它後面、背後充滿著智…
《什麼是佛法
》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