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差,我們以前讀大叁的時候,那個高中的同學打電話說要參加舞會,我這個人從來不會跳舞的,我也去,也去哦,結果男的少,女的多,我去時做什麼,帶念珠去,真的帶念珠去哦,一樣念佛,沒有影響啦。有緣無緣大家來跳舞,認真念佛沒有影響啦,都沒有影響。在戲院念佛那不算什麼,我們去跳舞,我們都是帶念珠去的。那是政大的同學,因爲大家好同學嘛,那個時候女孩子少,男孩子多,結果一去看,每一個女孩子都比我高,每一個女孩子都比我高,而我才一點點,人家要叫我們跳舞,站起來,就剛好到人家胸部,就好象是媽媽帶兒子一樣,唉!沒辦法啦,不爭氣啦,身材就是不爭氣,到後來還是念佛。我說你們去跳,沒什麼意思,屁股扭來扭去的,到最後你還是一樣嘛,跳來跳去的,還是有一天會跳到死啊,我們早就覺悟了。[總之,機會很多,全看我們自己是不是能夠利用。]因爲是不二法門嘛,看你的心怎麼作用嘛。所以今天是八八節,對不對?昨天八月八號,爸爸節,大家都去外面訂餐館啦,買什麼威而鋼,供養他爸爸呀,還有買什麼蛋糕,裏面還有放威而鋼啊,還煮什麼補品,補腎啦,希望他幸福快樂,就這樣子。就沒有人說:我要送爸爸錄音帶,佛經的錄音帶聽一聽,讓他早日覺悟,沒有。每年的爸爸節,我當爸爸當了十幾年了,還沒有收到什麼禮物。說:師父你也當爸爸呀?當然,我一日爲師終生爲父,我不是他爸爸,那是什麼,對不對?昨天八八節,我收到什麼?沒有啊,什麼都沒有啊。師媽生日的時候,我要包一萬塊給她,師媽的生日我包一萬塊給她,真的啊!所以這個昨天啊,明年要想辦法把你們所有的錢全部交出來,明年。慘了、慘了!開玩笑的!八八節。更進一步言:你如果能夠細心的體味一下,你在一天之內,說多少不必說的話,做多少不必做的事,這些時間,是否可以利用呢?我們浪費時間浪費太長了,兩個女人一講起話來,講叁個鍾頭,電話一講起來,講一個鍾頭,你試試看,衡量看看,有幾句有營養的,沒有,都是重複,女人是重複的動物,因爲她會重複的一直講,一直重複的講;較不明理的男人也是一樣,重複。One more time Repeat,都是一樣的。
[二、遇事,碰到事情試作進一步觀。
“進一步觀”也就是透過一層想一想。拿那位怕坐汽車、神經緊張的女太太來做例子。我們很容易推想,她之所以坐汽車時神經緊張,握著拳頭、凸著目,眼睛一直快凸出來,是因爲她害怕撞車,傷害她自身或者是同車她所心愛的人,但她如果能夠作進一步想:這種神經緊張以及握拳張眼,握著拳、張著眼,張開那麼大的眼睛,究竟對行車的安全有什麼幫忙呢?]這輛車會因爲她的神經緊張而更安全嗎?沒有。要開車子安全,我還是建議你,買進口車,這是我給你最好的建議,我坐車開了二十幾年我還是認爲啊,開的車,還是要開那個好的車啊,安全性比較夠,這是我給你的建議啦,給你的建議,不要人家大卡車一走過去的時候,我們這輛車子,嗡嗡……人家都走過去了,我們還在嗡嗡……還在震動、還在發抖,風一掃過的時候,太小了車子;要不然就要保持一個距離。所以後來我發現,嗯!還是要開那個好的車比較好,生命比較有保障啊。底下,[透過眼前的一層,進一步想一想,就可能啞然失笑,] 啞然失笑就黯然失笑,[知道這種神經緊張原來是毫無用處的!這一類是庸人自擾,以幻想爲真實,弄得坐立不安,睡眠不穩的例子,真是舉不勝舉。對這一類的事情,如果能夠透過表面作進一步的觀察,則自會煙消雲散。神經緊張,疑神疑鬼,屬于情感;進一步觀,透過一層去想,是理智的作用。隨時隨地能夠作進一步觀,就是訓練理智與情感並起。這種修法,可以減少許多的無謂煩惱,使生活愉快輕松而有趣味。] 所以哲學家講過一句話,你一定要好好的背住,享受你的生命,永遠不要跟衆生比較。再講一遍,享受你的生命,享受你現在所擁有的,永遠不要跟任何人比較。你要常常覺得比別人更幸福、更知足;修行人要有這種觀念,我比別人更富有,我比別人更知足,快樂就來到你家的後花園等著你。
[叁、將你自己比作佛。]
推上去,往上推,我就是佛,佛就是我,就這樣子。[上面我們講過,佛是大智大
悲的人格,是理智和情感同時達到最圓滿境界的人格,是至善、至美、至真的人格。同時提到,人人原本具有和佛一樣的本性,只是受了分別思惟和幻覺的影響,] 分別思惟是站在千差萬別的相裏面執著,叫做分別思想,分別思惟。柱子不是桌子,桌子不是花,它是站在千差萬別的相,叫做分別思想,思惟。幻覺的影響,幻覺是說不管有沒有境界,我始終在推論、始終在幻想,我下一個步驟要做什麼,假藉著緣起的假想來存在生命的一種依靠,離開了這些假相的觀察,變成沒有任何東西。他不懂得這些只是工具,只是符號而已,把這些緣起的幻化的觀念,化作實有,又把這些實有拿在腦筋裏面繼續去推敲,叫做幻覺的影響,[以致埋沒了本性。這第叁個修法是常常提醒自己,應該向“開顯本具佛性”,] 那一定要聽祖宗,《達摩血脈論》《傳心法要》《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六祖壇經》我主張諸位好好的再看。[ “開顯本具佛性”的方向去努力。例如,在要發怒的時候,應該立提正念:“這樣是不是順乎佛性之道呢?”“如果佛陀處于這種狀況,他會不會像我一樣的發怒呢?” ] 哎呀!跟佛一比較我們就覺得很慚愧了,[我們雖然不能跟佛一樣,但是我們既以“依次佛陀的言行,以開顯本具的佛性”爲我們的人生觀,] 意思就是拿佛陀來做我們的標准啦,[則我們的一切努力,也應該照這方面去發展,對比當前之境,就不致于像平常人的容易放肆發怒。如果我們能夠常將“仿效佛陀”四個字記在心裏,一切言行,自然會與本性相應,與佛法相應了。習慣了這一點,更進一步,就要放棄比較和仿效,要將自己直接想作佛。“我是佛,我遇到這種境況,將如何處置?”佛說人人本具有佛性,你把自己想作佛,並沒有過份。] 這不是驕傲,切切不要自己畏懼,不敢自己比作佛,放棄一個極好的修行方法。] 隨時想到你就是佛。
[四、時時要想到因果。]
時時要想到因果。這因果就是戒律的總綱領,叫做因果。爲什麼要設定五戒?不離
因果。爲什麼要設定比丘戒?不離因果。爲什麼要設定沙彌尼戒、沙彌戒?因爲因果。
爲什麼要設定比丘尼戒,叁百四十八條戒?因爲一定要對因果負責。好,佛陀建立戒律
的根本精神是什麼?就是因果。所以因果就是戒的根本。時時要想到因果。[相信因果,是佛法中一個很基本的理論。人在沒有成佛之前,是沒有辦法跳出因果圈子的。有這樣的因,就一定會産生這樣的果,絲毫不能勉強。有的人做了壞事,硬說不相信因果,這種人只是自己欺騙自己,其實他心裏毫無把握,只是口硬心裏慌,一旦惡果成熟了,也沒有人能夠替他代受啊!爲什麼許多人都不相信有因果呢?因爲人類的知識只能及于今生此世;我們所能了解的就是今生此世,過去世是怎樣?沒看到。未來世又怎樣?也沒看到。這都是我們知識領域以外的事,都看不到。]
[可是根據佛法來說,今世的因並不一定在今世成熟,這要看這種因的性質以及輕重而言,] 你種的因很重,譬如說,你殺人放火,就像那個軍人,最近抓去槍斃的那個軍人,人家一個景美女中的少女來查資料,他就把人家強暴,抓去強暴,又把人家殺死,那一定是槍斃的,十五天馬上判死刑,馬上槍斃。在她出殡的前一天就槍斃了。他死了以後,他的這個器官全部捐贈出來,受惠了六個人,有的肝髒、有的腎髒、有的心髒,統統有,受惠了六個人,捐出來,軍事審判法,一審定案,一審定案,一下子就判死刑。所以軍人強暴,唯一死刑,唯一死刑。底下說,[那麼可是根據佛法來講,今世的因,並不一定在今世成熟,這要看這種因的性質以及輕重而定;] 要看這種因的性質,還有因的輕重,[有的因可能要來世或幾世之後,方可成熟。今世的果,更不一定是因爲今生所種的因,也可能是前世或幾多世前所種的因。強烈的因是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如即在今世)的結果,但這只是指非常強的大善事或大惡業而言,才能夠在今生今世見到現在的果。] 那這個臺灣實在很多,搶劫的有多少,殺人的有多少,抓到都是槍斃的。你看那個陳進興到現在還在關,法官問他:你到底強暴幾個人。他說:大概叁十幾個吧。大概叁十幾個哦。連他自己也記不清楚他到底強暴幾個人,陳進興。有的人講:陳進興壞蛋壞到家,爲什麼沒有被槍斃呢?因爲他犯的案太多,一直在調查,調查不完;槍支怎麼來源的,案沒有調查清楚以前不能槍斃的,不能槍斃的,那他一定槍斃的嘛,遲早要死的,對不對?所以今生今世陳進興就是給我們很大的例子啊。高天民,林春生,對不對?這個都是強大的惡業,馬上就現前。
好,我們再來講,舉李炳南老居士這個例子,李炳南老居士這個例子,大學教授度人無數,每一年都辦大專佛學講座,男的女的都收,男的女的都收,他的課程就是安排得很滿,二十一天一直培育大專生、社會青年;結果很多大專生受他影響,發心出家、發心修行,李炳南老居士影響整個佛教太大了,忏公也是。結果李炳南老居士臨命終的時候,時間還沒有到自己知道,自己弄清楚,而且把西藏喇嘛的那個往生被,就是我們現在在流通的往生被,一件叁千塊的,我們現在有兩種,大陸過來的西藏的那個往生被,我們有一個是比較便宜的,一千塊的;那麼有的是叁千塊的,都很莊嚴。下個月十八、十九、二十,你就可以買來加持了,加持以後可以挂在你家的牆壁,框起來做鎮家之寶。在李炳南老居士臨命終的時候,死得就非常自在,他臨命終的時候就告訴他的學生:…
《什麼是佛法
》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