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一句話,所以我們不平等,也是我們自己造的,因爲我們的分別心去造分別業,所以感得了分別。不過大家還好,不管學曆怎麼樣,美醜怎麼樣,大家都還可以聽到佛法,這是平等了。怎麼修就要看各人怎麼用功。這是應覺一,應該覺悟。當前所造,苦因,你造什麼苦因呢?你有什麼苦呢?你造的苦很簡單,什麼是痛苦的因呢?情字,感情這個字是最痛苦的。什麼是最痛苦的呢?貪心、瞠恨心、愚癡心,其中以愚癡心最難斷,愚癡就是沒有智慧、無明,我們無明,所以我們會貪著這個世間,貪求別人的財物,而貪得無厭。我們享受了一切欲望,而且欲望造成了身敗名裂,搞得痛苦、束縛,苦因,什麼是苦因?貪、瞠、癡,什麼是苦因?情感的束縛。透得出此關,是清淨阿羅漢。透得出此關,就是感情的生死大關,那就是出塵的羅漢。苦因!苦因造了就會變成衆苦。二、縛具,把筆拿起來,縛有四縛跟八纏,四縛,第一先寫下來,貪欲,貪欲會束縛我們,四種縛,二、瞠恚,叁、我見,四、戒取見,四種最大的束縛,會讓我們不自由。第一、當我們貪欲,貪財、貪名、貪色,貪一切的東西,我們馬上就會被束縛。雖然你們聽了師父這樣講,不過你們貪心、欲還是存在的,戒律學有一句話:欲令智昏,欲望現前我們所有的智慧都顯現不出來,什麼壞事都幹盡了,只要有錢可以去賣淫,什麼事他都做,叫你脫你脫,叫你站起來你站起來,叫你怎麼樣就怎麼樣,貪欲、愛錢,金錢現前什麼壞事都敢做。誘拐人家的夫妻丈夫也做,只要有錢,這個不好。男孩子有錢去做十大槍擊要犯,爲了什麼? 爲了錢,貪欲。瞋,就是恨, 恨也是貪欲,想要什麼?想要恨他。黑社會的紅星、黑星手槍、烏茲沖鋒槍,爲了什麼?黑道的報複,爲了什麼?仇,這就是欲,我想要讓你死,欲置你于死地。再來,世間男女的淫、欲,欲令智昏,智慧顯現不出來,沒有觀照的功夫,結過婚的人就曉得了,不必問我了,就清清楚楚了。說你有多大的能耐呀,那是騙人的。結婚了,你說你有多大的能耐,我要克製,我要用定力、禅功,那都免談了。除非你到六十歲以後,六十歲還算很晚了,有善根的,五十歲就很好修行了。所以結過婚,有過家庭的,沒有辦法修行的,太難了!欲,貪欲,是絕大、太大的束縛了。第二,就是瞋恚,憤怒的意思,憤怒就是一發起脾氣來,什麼都不管了,本來老婆對他很好了,一生起脾氣來,就打得半死。所以,你聽過哲學家一句話嗎?還沒有結婚以前,他有好多壞習慣,結婚以後,他一定要全部改掉。哲學家講只有千分之一,一千個人裏面只有一個人會改,平常脾氣很壞的人,一結婚後,你奢望他的脾氣改掉,好難好難!在座諸位,脾氣好改,我見的恨不好改,是什麼意思呢?譬如說,這個人很尊重師長,可是碰到利害沖突的時候,他不會誹謗師長,他絕對不敢,他也講因果,他講得很好聽,可是內心裏面就不平衡了。碰到因緣他也會講:我覺得師父怎樣。。。你認爲他可能斷掉是非嗎?不可能!內心裏面記住!不平則鳴。中國的儒學是很厲害的。儒家。內心裏面不平衡,他就會抱怨,雖然他也講空,也講智慧,所以說人的瞋恚,是孕育在微細、深入的心態裏面。雖然他不會像衆生辱罵師長、攻擊師長、誹謗師長,他是不會這樣做,可是憤恨的這個心,他內在裏面蘊藏的種子,碰到因緣,他馬上會造口業,但是不會像衆生造的一樣,而瞋恚還是沒有斷除。所以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在我的心中,看出去一切都是聖者,聖人的心目中看出去一切都是聖人,他已經斷除了我法二執,他已經斷除了一切執著,他把一切衆生當作是聖人。第叁、我見,啥是我見呢?我見就是執著自己的見解一定對,從我過去生活到現在,我就認爲這樣是對,外道就是這樣,自尊強烈的人就是這樣子,脾氣壞死了的人就是這樣。所以我說,每一個男孩子看起來英俊潇灑,每一個女孩子看過來溫柔、端莊美麗,可是一碰到沖突起來的時候,我見就特別強,男的不讓女的,女的不讓男的,二個人就幹起來了。所以我見一切的沖突就是二個字。那我今天的就不會這樣子,你看法跟我不同,我就包容你,要記住,包容異已的存在,才能顯示自己的偉大,一定要記住這句話!包容異已,異已就是跟我們看法、見地不同的,我們包容他,才能顯示自己的偉大。你不能包容跟自己意見不一樣的,二個人不要起爭執,你拜你的,我拜我的,根本不要辯論,不要吵。所以有的人,有一次有衆生來:師父,人家講你怎樣怎樣。。。。。。我說:你認爲怎樣就怎樣,不必來跟我講,你認爲怎樣我就怎樣,你有權利這樣認爲,我是告訴你,最好求證一下,不要使自己的見地、智慧,被蒙蔽了,這樣不好。所以我也不會跟他辯論,你認爲我怎樣就是怎樣,你認爲我有修就有修,你認爲我沒有修就沒有修,你有權利這樣,不過我必須告訴你,我有修沒有修跟你的生死扯不上關系,我做我負因果,你做你負因果,你應該關心你的生死,怎麼關心我的生死呢?是師父沒有問題,還是你沒有問題?是師父有問題,還是你有問題?你弄對還是錯?你現在煩煩惱惱的,整天都替我煩惱,那你臨命終替誰煩惱,我問你?他說:對呀,你要替你自己煩惱,你怎麼替我煩惱呢?傻瓜!你怎麼擔心師父怎樣,你怎麼不擔心你生死怎樣呢?頓悟,馬上開悟。要關心你自己,你們的生死有問題。第四、戒取見,戒取見是專對外道講的,戒取見就是執著不必要的細節,今天是十叁號不可以出去了,不可以講死,不可以講人家怎樣,房間不能有四樓,醫院不可以有四樓,你去醫院看看,一、二、叁、五。買到房子四十四號,沒有人要編四十四號。電話號碼四四四,馬上去換電話號碼,車牌號碼四四四,真倒楣,拿到這號牌。戒取見就是衆生執著不必要的戒律,困擾了自己。認爲持這個戒是有效的,可以解脫的,其實這是無意義的,外道持雞戒、牛戒,看到雞在吃肮髒的東西,他以爲吃這個東西會升天呀,他不知道雞的業報已經盡了,死了以後到天上去了,人家是業報盡了,他看不清楚,他不了解因果,他看到雞在吃這東西,死了後升天。看到一只牛在只糞便,它也是。看到狗在吃大便,吃完了以後死了,這個外道有點神通,看到它的靈魂上升到天界,就想:我也來吃大便。他看到人倒吊起來,他認爲人爲業障很重,業障不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外道也是講業,外道講的業是不究竟的。他看到這個人今生今世業障深重,他自己受苦,把這個人泡在水中,浸在水池裏面,整天都不起來。然後把這個人倒吊在樹上,把整個頭發吊起來,現在懲罰自己、受苦自己,他認爲這個是苦行;他認爲這個可以消除業障,錯了,戒取見,拿錯誤的戒律來修行,以爲是得道的根本,叫做戒取見。什麼是真正的苦行。記住師父一句話:平等心是苦行,無分別心是苦行,這是真正要下功夫修的,如果單單身體受苦,而心裏不能忍受,那不是苦行。所以說,戒取見就是不必要的戒律,不是成道的因,而他卻誤認爲是成道的根本,這是錯誤的。這是四縛。底下八纏,八纏,我看下個星期講好了,使之束縛,八纏。我先講,你們先寫下來,男的明明糾纏女的,他就會說這個女的糾纏他;女的糾纏男的,她就會說男的糾纏她。纏就是纏來纏去的,誰纏誰不知道?第一、無慚,第二、無愧,翻譯成中文稱爲不知羞恥,不知羞恥的人就是一種纏。再來悭,第四、嫉,第五、悔,第六、眠,第七、掉舉,第八、昏沈,無慚、無愧、悭、嫉、悔、眠、掉舉、昏沈,這是八纏,有八個纏,讓我們沒辦法修行,不好修行。第一講表的乙,二障略舉,就是煩惱障跟所知障,人生觀本身煩惱,當前所受是果,當前所造是因,因爲造了苦因,所以得到了衆苦,因爲造了縛具所以得到不自由的果報,那麼我們上個禮拜講四縛、八纏,縛具就是一種捆綁,使我們的身心很痛苦,也很疲乏,很煩惱地在過日子。四縛,是貪欲會束縛我們,瞋恚會束縛我們,我見會束縛我們,戒取見會束縛我們。八纏呢,雖然沒有四縛那麼強烈,可是有這八種事情,我們要修行也是很困難,第一、無慚,慚是愧對于自己,無愧,是愧對于別人,慚就是對自己很寬恕,他不知恥,做錯了嚴重的事情老是原諒自己,而對于別人呢?是置人于死地。無愧呢?就是愧對于別人卻不認錯,老是辯論自己沒有做錯事情。無慚就是本身沒有知恥的心來檢討自己,無愧呢?就是沒有啊,常常把過失都推給別人,我們常常講愧對衆生,可是他是無愧,內心裏面沒有這種慚愧的觀念,所以,華嚴經裏面講,無慚無愧,菩提遠矣。就是無慚無愧的人,離開這個菩提很遠很遠的人。所以華嚴經講,有慚有愧,即是菩提。他有知恥心,有慚愧心的人,做錯了一點小事情,我們違背因果,不可這樣做。他有慚愧心,他這個道力就會慢慢地增強,而一個人沒有慚愧心的人,他本身不會回光返照,他已經愧對別人,很嚴重地對不起別人,他也說:我沒有對不起別人,我覺得我這樣做已經很有良心了。是吧!所以無慚無愧那沒有辦法修行。悭呢?這個悭就是不願意把自己的財産布施,貪是想得到別人的東西,悭是自己的東西不想布施。這個不一樣的。嫉,就是嫉妒的嫉,所謂嫉就是不耐他榮,光榮的榮。耐不住別人成就的意思。這個嫉字在修行上是很大的障礙,尤其是男女衆的這個嫉妒心,如果我們可以放下的話,那這個好修行。尤其女衆這個就特別多。我們教過了十幾年,我們很清楚的,很清楚的。這個嫉妒心是先天性帶來的,好難好難去給他破除。看到別人有所不屑一顧,他沒什麼了不起的。所以,我們有嫉妒心要放下,再來,悔,悔就是一種自責,把自己責備得很嚴重,唉喲!我做錯事情了!他因爲責備自己而變成自己悶悶不樂,古怪的個性,人家贊歎他,他也說你不要挖苦我。變成他不能接受人家的贊歎跟鼓勵。人家的贊歎跟鼓勵增加他心裏的壓力,他很…
《大專佛學十四講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