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專佛學十四講表▪P27

  ..續本文上一頁業?一個師父大慈大悲地這麼爲衆生不惜一切。後來想一想,唉呀,他們真是菩薩,原來是來成就我的道業的。廣華法師說大船如果要靠岸,海水會倒溢,就是一個人即將大徹悟的時候,會有震動一下,然後當下就頓悟無生的法門。所以我這只大船將要靠岸了,你知道嗎?那麼大的毀謗,如果我這次不倒,我看這以後不會倒了。所以在座諸位,你們要對叁寶要有信心,什麼你都不要聽就對了,那就是你的福報,如果你今天叁言兩語就被人家洗腦,那就是業障深重。你聽過一個高僧大德講過一句話吧,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沒聽過是非。這一句話很有道理的。我福報夠從來沒聽到什麼,沒有啊。福報不夠的人我覺得,有一個人是非都到他那個地方去,還寫一封信來罵我,吳居士你曉得我在講哪一個,那個人就福報很不夠,那個人就很糟糕,什麼是非都到那個地方去,他本來很有信心的,後來沒有信心。我問你,你對師父沒有信心你得到什麼?我現在問你,你得到什麼?你講,沒有什麼嗎?對不對?那你相信我,聽我的法,有得到利益,你得到什麼?得到正法,得到解脫嗎,是不是?所以外面的這個叫做毛道衆生,毛道衆生就是風如果吹這邊就往這邊,風吹那邊就往那邊。我希望諸位不是毛道衆生,我看諸位已經是很有定力,那麼唯識學,你們如果每天來上課的話,好不好,我們再繼續錄取,我將來再好一點,我要開個研究所,文殊講堂研究所,那進來都是楞嚴經整部都是默寫的,教到哪裏默寫到哪裏,那個真的,楞嚴經六萬多字,你要是聽師父的話,這樣默寫出來,那真是,不得了。不過考研究所的沒有幾個,很難很難的,沒有幾個可以錄取的。我告訴你,真的。我看到目前一個都不夠資格。到目前看,一個都不夠資格。我們先來辦一個文殊講堂的佛學研究所,而且那個程度是很高的,讀高中專科都不准,都不可以。讀大學的。不過專科學校的話,程度夠的可以考慮考慮。高中那就免談,高中沒有辦法。所以說,我告訴諸位,今天要做到大悲實在不是容易的,把筆拿起來,十方諸佛以大悲爲上首,記住這一句話。十方的諸佛以大悲心爲最重要的,就是不能退失菩提心,所以我又看到華嚴經,又不敢退失菩提心,還是度,還是度吧。所以, 你們還是有點兒福報了,是吧?還沒退,趁現在還沒退。斷所知障。所知障你們知道了,好,看第七頁,因果位,這個不好懂。因果位跟四種涅槃的關系,因爲凡夫本來具足了性淨涅槃,把筆拿起來,性淨涅槃就是本性自性清淨的意思,性淨就是本性自有清淨心,聖二乘聲聞、緣覺、菩薩、聖人,所謂二乘有學、無學,菩薩漸悟、頓悟,所謂有學呢?就是還有需要學習的,叫做有學。還有需要學習的,無學呢?就是聲聞跟緣覺,都已經究竟到不必學了,底下一個不定性無學,決定性無學,所謂不定性無學,就是還會退的,他已經到了無學了,可是還是不定。而決定性無學,就是已經決定,那麼不定性的無學,它會回小向大,那麼決定性的無學,那麼落入這個無學位裏面,所以不定性的無常它會繼續進修,回小向大,菩薩有漸悟有頓悟,無學回心者,就是不定性無學,就是他無學沒有錯,無學就是在叁界內的統統學完,回心,就是回小向大。回這個小乘趨向這個大乘。就是無學回者。漸悟,漸悟,是吧,漸悟,這是漸悟菩薩。頓悟的話,這頓悟,這頓悟菩薩根機就比較利,好,諸位看,性淨涅槃,凡夫也有性淨涅槃,有學的二乘也有性淨涅槃,不定性的無學也有性淨涅槃,決定性的無學二乘也有性淨涅槃,頓悟的菩薩也有性淨涅槃,果位也有性淨涅槃,換句話說,性淨涅槃就包括了所有的這些菩薩、有學、二乘、菩薩,再來有余涅槃,不定性無學,當然二乘人有學的話是沒有有余涅槃,還沒有到功夫嗎,是吧?所以不定性無學二乘人他是有余,就是還有這個色身,決定性無學二乘人還有這個色身,有余就是還有這個色身,再來,果位,有證到果位的話,這個人比如說佛,這個身體,果位上來講,有有余涅槃。再來無余涅槃,除了決定性的無學進入無余涅槃,還有一個是果位的無余涅槃,沒有任何依靠,就進入絕對的涅槃境界。無住所涅槃,頓悟的菩薩,無住處涅槃,果位也有無住處涅槃,換句話說,果位有性淨、有余、無余、無住處,什麼叫做無住呢?就是無住涅槃,就是剛剛我們談到的,無住處就是大智故不住生死,大悲故不住涅槃。斷所知障,叁覺,叁覺覺自、覺他、覺行圓滿,覺了自性本空,毫無煩惱生死。覺他,覺了他性本空,自他聖凡平等,覺滿,自他惑盡生死亦盡,覺非有無寂照雙融,凡夫著有,心逐境生常迷不覺。二乘滯空但能自覺。菩薩自他俱覺唯佛叁覺圓滿。覺自就是覺了自性本空毫無煩惱生死,它的文字很簡單,覺了這個緣起性空,自性本來就是空,沒有一點生死的煩惱,沒有一點生死的這個煩惱,覺他的話呢?覺了他性本空,自他聖凡平等,自己跟他當體就是空,覺滿呢?就是自他惑盡,生死亦盡,自己的惑盡了,度化衆生的他惑也盡了,所謂他惑,不是別人的惑,就是度化衆生的惑,叫做他惑,沒有能力度化衆生當然就是有惑了,所以自他惑盡,生死也盡了,生死也盡了,覺非有無,覺悟了破除有跟無的觀念,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就是定,照就是慧,寂照就是定慧雙融,定慧雙融。凡夫著有,心逐境生,常迷不覺。凡夫執著有,而心呢?跟這個境界就迷了,所以在座諸位,一切高僧大德,就這樣勸你,以前有一個在家居士,他這個淫心很重,淫念很重,他一直沒有辦法修行。他去問這個開悟的禅師,他說,請問高僧他說我這個淫心很重,沒有辦法修行你看我有沒有開悟的機會?這個高僧就講,但論見性不見性,不論淫不淫。就是如果你悟到這個本性的話,那個五緼的色、受、想行、識,因爲這個淫的念頭,只是一個感受而已,如果你有悟到這個受感受的這個樂,也是當體即空的話,在六祖慧能大師裏面淫性本是淨性因,對不對?淫的念頭當下你回光返照你悟道,這個就是佛法。煩惱裏面就是我們的菩提,但是因爲這種東西有無量無邊的衆生都一直沒有辦法,而不能自撥,不能自撥,所以一個觀照能力很強的人,他並不覺得煩惱處在哪裏,因爲自性本空,但是因爲凡夫他有沖動性,凡夫有沖動性,所以我希望諸位常親近善知識,常常替衆生服務,那麼把你的身心,當你貢獻了自己,當你忘了自己,這個就會慢慢、慢慢地除掉這種沖動性的力量,貢獻自己,反正我盡心盡力的,是不是?所以講堂有什麼事情,禮拜天明天早上不沒有人要來,好,發個心來,廁所全部洗,洗完就很累,是吧?多多的把你的心力生命一直貢獻出來,尤其年輕人,那會比較少去想那種事情,這事情從我教二十幾所大學裏面每一次都會問到這種問題,我告訴諸位,祖師大德告訴我們,能一念回光返照,自性清淨心馬上就顯現出來,而如果沒有辦法,就慢慢地遠離,慢慢地遠離。這是惟一的辦法。所以我告訴諸位,不要結婚就是這樣子,這個就是大根本。你一結婚,你有老公或是老婆,你修吧,你來修、修、修,又一個禮拜再重來,但是開悟他不一樣,大徹大悟的人,像維摩诘居士他有老婆,他還生孩子,他還做生意,還跑到酒家去度衆生,龐居士生了一個女兒,生了一個男孩子,佛在世的在家居士都有人證叁果羅漢,照樣結婚,照樣生兒育女,你看,對不對?所以這個是念頭的問題,是我們內在念頭的問題。功夫拿起來,昨天還是前天,美國寫了一封信給我,打開來就是說,請問師父怎麼斷這個情?你說,如果你接到這個,接到這封信你怎麼回答?怎麼斷情?我問你,我跟他回答不知道你滿意不滿意?我跟他寫了幾個字,功夫不夠,先修遠離行,功夫夠,當下觀緣起性空。自性本來清淨,何來的情?要不然你怎麼回答呢?所以說環境很重要,環境是雕塑一個人格的地方,因此,古德講:蛇雖彎曲,入管自直,蛇是彎彎曲曲的,可是你把它拿一個小的管子把它塞進去,這個蛇它要彎它都彎不了,就是有這個好的環境,好的師父在教導,一放進去自然就直了,知道嗎?久而久之他就會入道了。考這個默寫就是心髒病快起來,那成什麼高僧大德呢?有的人講吃救心,可憐。這樣一個禮拜七天,考一兩百個字都叫苦連天,說這個要給人家修行,真的笑死人了。會不會丟臉,你丟死人了。你出去你不要講你的師父是慧律,真的。你不要講我是你師父的名字,我的徒弟沒有這麼差的,我的徒弟都是要一聞千悟的,是吧?二乘滯空,但能自覺,二乘,就是聲聞跟緣覺,停滯在這個空,但能自覺。是吧?二乘滯空就是聲聞跟緣覺,停頓在這個空裏面,只能自覺,菩薩自他俱覺,唯佛叁覺,覺自、覺他、覺滿。就是叁覺圓滿。叁覺呢?釋義一、衆生長劫夢,佛斷無明,如從夢覺,自覺。看第二,覺知自心,本不生滅。你覺悟到本來這個心當下就是緣起性空,令心無所著,如果你什麼東西都不要想,都不去想它,你以爲這樣叫做覺悟,那就錯了,那就是死人。你坐在那個地方,什麼東西都不想,錯了,你什麼東西都不想,那個不想也是想。不想的東西就是一種無明,真正覺悟的人,每一念都是想,但是雖分別不做分別想,他用清淨心,像鏡子一樣,鏡子照天、照地、照一切的影子,卻不黏任何的東西,對不對?這個鏡子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但是用鏡子來比喻是不對的,因爲鏡子有體,有一個色的東西,有一個質礙的東西,鏡子是拿這樣子,而照射某一種東西,對不對?照射而拿某一種東西出來,可是心是無形的東西,它具有大智慧,你要拿,拿不出來。你說它沒有,它是清清楚楚的存在,這是本性的作用,本性在作用。那麼如果說用鏡子來比喻佛性的話,差強人意,勉強可以,勉強,很勉強。但實在來講,是不可以這樣子的。因爲鏡子是有一個東西在照,可是佛性呢?佛性沒有東西,佛性法身是沒有任何相的,具…

《大專佛學十四講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什麼是佛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