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那一架飛機的幾十萬件零件,在因緣果裏面是什麼?我們借著這幾十萬個零件的緣,組合成飛機,可是就每一個零件一支螺絲來講,那個張力、拉力的,每一支螺絲是不是從工廠製造完成送進來的?所以說,就上螺絲的本身來講是果,它已經完成了一支螺絲來。就飛機的角度來講是什麼?是緣。果本身當下是緣。所以說在俱舍論、唯識學裏面講並沒有一定的因緣果的東西。所以這個叫做叁位一體的東西,因緣果。所以說我們畫一個網狀的,是讓諸位了解。好了,我們現在用叁度空間來解釋因緣果報的東西。如果你找平面擴張成一個空間加上Z軸,X軸、Y軸、Z軸,我們可以用叁度空間畫出X、Y、Z它的動點,無論是在哪個方位裏面,都可以定爲因緣果的點。就零點來講,如果它是因,對不對?X軸、Y軸那就是緣跟果。可是如果X軸是因,那麼Y、Z就是果,就Y軸、Z軸來講都是這個道理。所以說就我們心靈的存在而講,我們借著了六根、六塵、六識。所以說我們說緣起底下叁個字就是無自性。因爲它因緣合和的,任何一個座標的定位都是人爲的,所以說時間也是假的,空間也是假的。在中觀裏面講,因物而有時,無物何有時?因爲有了物質的現象,所以而有時間的觀念。因爲有物質的現象,所以有抽象的時間觀念。如果這個地球上沒有人了,誰也劃分不出這個時間是什麼東西出來。誰來給他承認這個時間的存在性呢?所以這個時間還是借著我們的心去創造的,借著物質的對立的存在去創造出時間出來。所以講到最後還是我們的心。包括我們這個心都離不開這個緣,包括我們的心都離不開六根、六塵、六識所造作出來的。所以在中觀裏面講就是緣起無自性。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爲假名,亦名中道義。因緣所生法,因緣所生的這個法,我說即是空,釋迦牟尼佛說它是空性的。亦名爲假名,這是假的名字。亦名中道義,如果你悟道的話,當下就是中道,就是實相的道理。所以中觀《十二門論》裏面講非因、非緣、非果,講因緣果是因爲意識上有所造作,如果進入絕對的狀態,那就非因、非緣、非果。但是不是不因、不緣、不果,那是否認掉的,不因,不緣、不果就是不能講沒有因,也不可以講因,所以說這就可以討論的佛性上的常跟無常了。我現在問諸位佛性是常還是無常?有的人一定會記著我們學佛就是追求永恒的生命,如果說佛性是常那你現在不必修行了,你現在就是佛了,永遠就是佛,我們顯示不出這個永恒出來。所以我們現在學佛的人都把這個佛性的觀念當作是一種永恒的生命,卻忘記了妙用。所以你講常就不對,佛性不是常。是不是?佛性如果是常的話,你修什麼行呢?對不對?你就不必轉識成智了。我們能不能講佛性是無常?不能講佛性是無常。佛性是無常的話,那你永遠是生滅法,永遠是凡夫。但是你也不能講佛性不是無常。如果佛性是常,永遠不能成佛。如果佛性是無常,那麼永遠是衆生。可是我們卻不能講說佛性不是無常。佛性還是無常。因爲佛性是無常,我們可以轉煩惱爲菩提。但是但轉其相,不轉其性,本性是不轉的。但轉其假名,不轉其本體。所以我們講佛性是常不對,佛性是無常也不對,佛性是非無常,不對,佛性是非常,也不對。那到底是什麼東西呢?所以離四句絕百非,就是佛性也不能講常而無常,任何一個世間都可以指陳,那你爲什麼講這個佛性是常也是非常呢?那不就是外道的兩段論法嗎?那就變成外道的思想也常也無常。還有一種說法說本性是非常非無常,那也是外道的思想。有人問,師父到底是什麼東西?講了老半天,不知搞什麼東西?都搞不清楚。簡單講就是說佛性它是一種不思議的清淨心。要拿,拿不出來。要用,境界一切都存在。如果你要看,看不到,要聽,聽不到。但是在見曰性,就見性,在聞,叫做聞性。我們衆生叫做在眼,曰眼識,注意聽這個地方啊。在耳,叫做耳識,眼識跟耳識有分別。在聖人來講叫做見性聞性,不一樣。同樣是作用,是分別、執著。可是在聖者來講眼見是見性,見性就有分別,而分別就是見性。具有這種本性的能力,它是永遠如此卻有無量的妙用。無量的妙用,卻不起任何的分別。那你如何說本性是什麼?那只能講不可思、不可議,清淨心、無量的慈悲心。無量的般若智慧,無量的禅定,無量的戒行,無量的施舍。不不然,本性你永遠沒有辦法形容。本性只有在作用上才能顯示本性的東西出來,要不然本性你沒有辦法講它是什麼?它非長、非短,非青黃赤白黑,所以本性又名實相,又名如如,又名金剛不壞。又名般若,又名大般涅槃。又名一真法界,又名如來藏,又名空不空如來藏,都是嗎。所以說我們學佛要圓融,要廣博地去悟道。好了,生起叁由的最底下,有因同果異,有果同因異。什麼是因同果異呢?就是因是相同,可是果報卻不相同。是不是?譬如說同樣是澆水,同樣的肥料,是不是?有的水果就長得比較好看,有的水果就長得很爛。同樣大家都在學佛,一問之下每一個都在精進學佛,可是果不一樣。因到果不一樣,是受緣的影響。這就清楚了。所以善于控製這個緣,就是大智慧的人。你們這個好呀,人家北部就抗議,說是講堂建在高雄,師父是一個禮拜講叁天,共修,念佛,你看,不會珍惜很悲哀。真是菜根,不會控製這個緣,把師父抓得緊緊的,永遠不放他,永遠這樣走,師父這樣走。有果同因異,有果報相同,這因卻不同,在座諸位,我們都是人,我們大家都是人,大家都是一家人,我們這個人來自于何方,這就不知道了。我們這個根器不一樣,像師父一定來自于佛道的。我從大學一年級接觸到佛法,到大二就決定要出家。結婚這一條路線沒有什麼好走的,那都是騙人的。而從我出家到今天十年,我從來沒有後悔過一天我出家。我都一直很慶幸我是一個出家的修行者。雖然我沒有什麼修行,但是我敢肯定生命這一條路線是絕對對的。那爲什麼會有這樣一種意念呢?雖然我是個人,但是我前世的根器就是修行人,我前世的根器絕對不會像你們這樣子,說剃度又不敢,男的講了老半天,沒有一個來剃的,是吧?我們說要修行就是要修行,沒有說跟你拖拖拉拉那有這樣子的。生死重要嗎,對不對?有一個乩童,他很好奇,這個是人家來告訴我的,但是這不是講神通,諸位,這個不是誇張自己,這個乩童他來親近師父,可是他又很懷疑,因爲他不了解我嗎。他說他在佛前發願,他說他一進入佛門,就要找一位善知識,我一生一世就不要改變,是不是?永遠聽他的法,晚上就抽幾個法師這樣子,擲杯筊這樣子,抽簽起來,叁天都抽到慧律法師,很不可思議。叁天中頭獎。這個人來告訴我。要不然我不相信。後來因爲這個人以前有一點神的根器,偷跑去問南海觀世音跟他講:慧律法師你去親近他,西文的菩薩再來的。是他講的,不是我講的。好了,我就告訴他,我說你這個只能關起門來講,這個人你要對外面說,人家會毀謗說你這個人大妄語,我說我告訴他,我說我們關起門來講,你爲了親近慧律法師,他爲了要親近慧律法師,還擲杯筊,還去問神,只差一點沒抽簽。簽上也沒有寫慧律法師。所以說論修行,我慧律沒有修行,但是,論知見,我不會給你們走錯路。這個知見不會給你們帶錯。不會給你帶到地獄去,一定會帶到西方去的。論修行我很慚愧的。那麼這個神贊歎我們,我們不要放在心裏,常常想我是大菩薩再來,這樣我不用再修行了,馬上就下地獄。那是他在講,我才不信他那一套,講你講你的,對不對?聽,我聽我的。我自己覺得我還是個凡夫,薄地的凡夫,十足的凡夫,我是認爲人家神是爲了給衆生有一個信心,所以隨便贊歎一下,你不要把它放在心裏,你們出去也不要亂講,大菩薩再來。我才不信這一套,那是你在講的,我沒有這樣講。我是一個凡夫,還是要吃飯,還是要睡覺一樣的。
再來,丁,法有兩端,我們說生起叁由,那個果同因異,所以說在座諸位,你們從哪一道來的,我不知道,不過我看你們的臉,我看幾個是從佛道來的,你不曉得你們在考試我都在偷看你們,我都瞄一下,真的。這裏面有幾個真的確實是從佛道來的,真的有幾個是從畜生道來的,一看臉也看得出來,要不要講講哪幾個?一聽到畜生道來的,回去哭了好幾天,一聽到佛道來的,好在,好在。。。這個看的我最清楚了。我每一個人我都瞄。。。那也有從天界來的衆生,所以不管你從哪一道來的,大家聚精會神地在這裏好好地研究,我們一定要成就道業,不管哪一道來的,大家就平等學佛。丁,法有兩端。不,這裏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大家一定要把筆拿好,這個因緣果我現在有比喻的來給大家解釋清楚,這一定要講,差一點忘記了。把筆拿起來,因底下寫兩個字:種子,因的下面畫一條線,寫種子。緣的底下寫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增上緣,這個要抄在那個廣闊的地方。抄在筆記簿裏面,緣底下分四個緣,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增上緣。親因緣的底下寫幾個字:比喻種子本身的生機。你先寫起來,等一下我給你解釋。種子本身的生機。所緣緣,這粒種子的希望。無間緣使種子的生機不斷。增上緣,風、日、水、雨、果,寫兩個字結果,然後用一個箭號,在上面寫A+緣=果,然後這個公式就出來了。親因緣說種子本身的生機,說這一粒種子它的希望有多大,諸位同學,我先問你一個問題。有種子,這一粒種子我們姑且不討論這個緣,這一粒種子,有種子是不是一定有希望成長?爲什麼不一定?種子壞掉。如果我把種子放到大鍋裏面炒一炒,再去種,有沒有用?炒死了沒有用,這個種子沒有用了。沒有用了,所以就是這樣是吧?所以有因,就是這個因一定要有作用的因,親因緣就是種子本身一定要有生機,一定要有生機,沒有生機所有的緣都沒有用。簡單講就是你們有很多人贊歎師父,有很多人這樣贊歎師父。我說這不是我,如果你們不來念的話,我有用嗎…
《大專佛學十四講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