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行有造作思慮之作用,識爲統一前四者之力用。左邊,是故不覺動心即第八識。不覺動心:把筆畫起來寫個:無明心動,因爲我們無明動到這個念頭,就産生了第八意識,無明的底下必須要寫四個字就是生相無明,生一切現象的無明,最微細的無明,是故不覺動心即第八識。唯了諸識性境爲一切善惡種子所依,一切善惡造作的種子全部落進去。所以你生生世世有結了一切的善緣也有結了一切惡緣,結了惡緣今生今世他就要報複你,結了善緣今生今世他就要支持你,我們人生生世世造作的,一生一世都可以顯現得出來,這個人有很多人支持,就有很多人會幫他,這個人有好多人尊重他,就有好多人抵抗他,爲什麼?因爲善惡的種子都有,包括釋迦牟尼佛離不開這個因果的事情,所以對于惡事我們要認命,對于善境我們要無所住,這樣擺平我們的善惡,非善非惡即是我們的本性,不思善不思惡當下清清淨淨。無所住生其心是我們的本性,了解我們的本性我們的八識田中全部化成無量的妙用,本來是無量的執著,這一念與本性相應,就化成無量的妙用。識蘊就是認識、了別,此心之動相即第七識(意根),第七意識的意根就是執第八識爲我念念不停。把筆拿起來,如同戴上墨鏡一片漆黑,意思就是第八意識被第七意識卡到,本來沒有我執、法執,被第七意識卡到了,就染有我、法二執,染汙的染。意根的旁邊寫個作爲第六意識的依靠名爲意根。再講一遍,第七意識就如同戴上墨鏡,因爲把第八意識清淨的心裏面整個染成這個是我,這個是我,我執跟法執第七意識。那麼意根就是第六意識的根本,執第八識爲我念念不停。行蘊就是意志、造作,動即取境即是第六識,分別五塵緣影之妄想,什麼叫做緣影呢?因爲這五塵本來就是虛妄的,那麼這五塵攀緣以後就落入這個影像了,然後這個影像裏面起這個妄想,這個當然就是緣影之妄想了,想蘊就是觀念、想像,有的人想像力很豐富,看到了白雪公主,就自己喜歡一個白馬王子,自己看到電視就假設我就是他他就是我,看到世界選美小姐的時候,她這個叁圍七十八、九十六、七十八,就想說這身材實在是太漂亮了,哪天我也去選,看到了亞蘭德鳥長得這麼英俊,亞蘭德鳥是我們同學叫的,不是我叫的,我說亞蘭德倫,他說不是他說亞蘭德鳥,這亞蘭德鳥長得不錯,就想說這帥哥,看到這影片007。所以說我們人很容易幻想,就是第六意識。那麼這個作家常常把瓊瑤的小說改編成電影,那麼在兩個鍾頭以內必須要把它演完,必須要有個結果,這年輕的男女一看完,他兩個鍾頭也有一個結果了,就是趕快去辦事情,去辦結婚。趕快去像電影一樣的追,愛情長跑,什麼什麼在兩個鍾頭演完了,在動亂的悲劇當中化成喜劇了到最後結婚了,念國中的小鬼他看到他不知道這一幕電影拍了一、兩年,他因爲這兩個鍾頭趕快跑去結婚了,想像力太豐富了,結果在沒有成熟之下就下陷了,結婚以後就生孩子了,孩子怎麼樣?小孩子生小孩子,一個十六一個十五,兩個就生小孩子,小孩子生小孩子。這下慘了,沒有經濟能力,思想不成熟,身心不成熟,後來他就說瓊瑤的小說不好玩,對不對他就是這樣子,所以說我們很容易受電影所迷惑,你像那個小孩子的時候,他看到這個ET,回來就扮演這個ET,看那個槍戰的回來就跟他爸爸、媽媽咻、咻。。。小鬼咻整天搞什麼東西?吵得他爸爸、媽媽不能睡覺,咻、咻就這樣,看了成龍以後他就蛇形刁手。人是一種模仿的動物,所以你們爸爸、媽媽要小心,不要做壞模樣給人家看,尤其結過婚的,晚上睡覺門要關好,小孩子看到不懂事對不對?小孩子很容易模仿,想像,連小孩子的第六意識都非常的強。能取見分即是前五識,五根中之五識領納五塵之現境,受蘊就是感情、領納,五根中的五識領納了五塵的現境就是受蘊,感情、領納,所以我們有識、行、想、受,這是時間,在時間的底下寫個心法,這個就是心法,所以時間是由心去幻化出來的,它本來是不存在的,所取相分即是五根(眼、耳、鼻、舌、身之五根),五塵(色、聲、香、味、觸之五塵),色蘊:生現、體像,就是現在所産生的這個影像,就是空間。五蘊表,色:即人身之四大,五根爲內色,世間五塵爲外色。受:五根之五識領納五塵之現境,即前五識。想:分別五塵緣影之妄想,即第六意識。行:第八意識見分爲我,見分就是精神,動一個念頭産生一個我執,所以精神作用,本來第八意識是物質跟精神一體的,動一個念頭他去執著,念念不息,即第七識意根。識:唯了諸識性境爲一切善惡種子所依,即第八識。
第十九頁,五陰-總-身、心,把筆拿起來,根本似,就像根本地獄一樣的,根本地獄一樣的最痛苦的地方,身跟心的煩惱,分-色、受、想、行、識,分開來就是五蘊,遊增似,就是遊增地獄,就是在根本地獄的旁邊。六塵、六根、六識,就像孤獨地獄,把它分開來講它有個別的作用,也是很苦。孤獨似,孤獨就是像山林、水邊、古廟,好像是這些人的眼睛看不到,但是在那個地方是很痛苦的地方,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爲什麼講塵呢?分染汙我們的清淨心,就像灰塵一樣,所以這個色聲香味觸法就像灰塵會染汙我們,六根呢?爲什麼講根呢?會增長我們的生死,眼耳鼻舌身意是造業的地方所以叫六根。爲什麼講根呢?是使我們的生死繼續成長叫做六根。六識就是分別的地方,看聽嗅嘗受念,這個就是六識,合起來十八界。十八界就是包括天地萬物、宇宙,産生萬有定理:一心真如法界一相,真如法界一相有理性、事相,理性就是我們所講的時間,事相就是我們所講的空間,種子-動心、變念、化境,所謂的八識。唯了諸識性境爲一切善惡種子所依,唯了諸識就是了,唯了諸識總共有八識,了解前面的七識就是唯了諸識。性境就是真實之境,爲一切善惡種子所依,認識了別。種子加原因,第八意識有無量的善惡種子,有實實在在的境界,性境就是我們所講的器界,性境真實之境它認識又了別,七識就是我們所講的原因,原因是生意,本來是無所著的,本來這個種子是放在那個地方的,而你無緣無故你去動一個念頭,生意就(顯思)思想就産生了,就産生主觀跟客觀,我執跟法執,染汙跟清淨,男女、天地、黑白,這些對立的意識形態,這些意識狀態就會去造業了,執第八識爲我念念不停,就是意志造作。所謂的行,認識了別是識,意志造作是行,諸緣-現想,現在去動一個念頭去想想看。成計:就變成內心的一種計度、依據,成計就變成內心的一種依據,計劃要做什麼做什麼,作業,就開始産生種種的業了。六識:分別五塵緣影之妄想,虛妄不實的,境界本來就是不實的,接觸也是不實的,想像也是不實的,繼續去造作就是這個,虛妄的世間裏面去造作,當然就是更痛苦了。觀念想像,結果-受感-五識-五根中之五識領納五塵之現境,眼耳鼻舌身領納色聲香味觸感情領納,感受所來的,就是唯八識所變之色,八識所變的色法我剛剛不是講過說根身、器界、種子,第八意識有八種最大重要的就是根身,第八意識因爲我們造業造業在微細的造業裏面有這個動能存在,我們到今天能量消失了,變成怎麼樣,我們這個色身來受苦。第八意識會變出我們的根身,因爲我們有種子造業,業力的存在,力就産生了一種能量消失了,就變成一種色法就存在。就像這個水,水氣凝結了就變成水就讓你喝,有種種的作用又可以結冰,我們一個人造業第八意識就像放著一股無限的能量,這個能量受苦了就慢慢地變化,變化成一個有質礙的色身出來叫做根身,再來就變現出器界,就是我們所講的依報,那麼這個依報就是我們身體也是,依報也是,統統是色法。所以唯八識所變之色,那麼第八意識還有一個種子,種子就是孕育在八識裏面的強有力的能量energy,五根人身、眼耳鼻舌身,五塵世界,色聲香味觸。五根的人身是眼、耳、鼻、舌、身,五塵的世界是色、聲、香、味、觸,生物形體、太虛萬物-色,所以時間是理性的,空間是事相的,時間跟空間就構成一個宇宙。
再來五蘊本空,它這裏講五蘊的空怎麼空法呢?見不仗根,色蘊空。就是當你看東西的時候,你不用眼根看,就是你的眼根當中你要透露出一種不執著的本性,由不執著取代那些分別執著的東西就是見不仗根,見不仗根仗什麼?仗性,色蘊空當下觀空,色蘊本來就空,對境無心,受蘊空,對這境界不起心不動念,所有感受都是空,知而無知,知道跟不知道一樣,清清楚楚,但是不執著。想蘊空,心心無染,行蘊空,每一個念頭都不去染著它,不去執著它,真心常住,識蘊空。所以心心無染,行蘊空,真心常住,識蘊空。了即五蘊當體即是真如(佛),五蘊本來就是佛。一、轉色蘊成法身德,佛身無邊。相好萬德莊嚴,悉由轉色蘊而成的。二、轉受蘊成解脫德,謂佛有無量廣大,自在法樂悉由轉受蘊而成的。叁、轉想蘊成解脫德,謂佛有無礙智辯,說法自在悉由轉想蘊而成的。所以一個大智慧大聰明的人,他的妄想就少。有大辯才的人爲什麼?他了解說法自在,因爲他不打妄想,妄想是計度世間,說法要通達出世法。四、轉行蘊成解脫德,謂佛神通變現,以清淨法攝化衆生令得自在悉由轉行蘊而成的。五、轉識蘊成般若德,謂佛之叁智圓具,對于一切諸法,無不通達自在,都由轉識蘊而成的,這就是轉五蘊成叁德的道理,屬大乘菩薩所證的境界,故雲轉五蘊成叁德爲之行深般若波羅密。淨土叁樂:無苦苦—有樂中樂,無愛欲染,爲享清淨無累之樂。無壞苦—不變壞樂,清虛之身,蓮花托質無礙之樂。太好了,極樂世界,我今生今世出家,這樣子發大心來普度衆生,最終的目的所有的功德,都是要往生極樂世界,我不會再來我也不想再來,我像阿彌陀佛的能力,我就會再來,我們不敢惹娑婆世界的衆生,沒有的事情說是真的,真的我感觸很多,真的這娑婆世界釋迦牟…
《大專佛學十四講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