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專佛學十四講表▪P70

  ..續本文上一頁的中間寫個成就,成就的分別事識,意思就是說無明最外面畫一個弧度所起愛見薰習,再來分別事識薰習這一條弧度,中間寫兩個成就。所起愛見薰習成就分別事識。所以有個前六識。那麼我們剛剛妄心畫出來的一個意薰習,就是右上角,諸菩薩發心勇猛速趣涅槃,叫做意薰習。這個考試叫你們畫,你們畫得出來嗎?不會,不會還是要考。這樣有沒有問題聽得懂嗎?聽不懂,老夫子再解釋一下,你要注意聽。你一定要注意聽。真如就是清淨的法,起一個念頭就變成無明,無明就是一切染法的根本,所以叫做染因。無明再産生就是妄想,妄想就是我們所講的業識。這個業識再來就會幻化出種種的境界出來,境界就是六塵。那麼真如有種種的薰習,所謂薰習就是真如的力量而産生一分功力大家就想修行,所以想修行的也許由真如産生,也許由妄心産生。如果由真如産生的就是自體薰習就是本有的能力,它會令衆生厭生死苦,還有用薰習就是我們的真如有一種力量作用,它會清淨我們的叁業,作爲控製衆生外在的緣,衆生外緣的力量。再來,妄心畫到上面有一個意薰習,就是意識的薰習,意識的薰習就是諸菩薩他發心勇猛速趣涅槃,就是意識雖然是妄心但是這也是了不起,妄心再畫一行出去就是分別事識薰習,那個是凡夫、二乘人,所以說意薰習是菩薩,分別事識薰習是凡夫、二乘人。所以願生死隨業力所能隨力量所能以漸趣向無上道。意思就是說意薰習是菩薩發自于妄心速趣涅槃,那麼分別事識薰習是二乘人依妄心發這個願生死苦,隨力所能趣向無上道,所以分別事識薰習、用薰習共同就是修行,那畫一杠下來就是通達佛性,就成佛道。佛性兩種力量可以明心見性成佛,哪兩種力量?本性住種就是本來先天性我們就有這種覺悟的能力,然後再加上後天的習所成種,後天性的修行也會産生佛性的力量明心見性。

  再來,無明,無明的底下有個根本薰習、所起愛見薰習。根本薰習就是很微細只能菩薩才能覺悟。所起愛見薰習是凡夫。所以根本薰習就是因爲無明太微細了,這些菩薩微細的法執還沒有斷。所起愛見薰習就是我執沒有斷,所以所起愛見薰習就會繞到分別意識,根本薰習主繞到來就是相續識,相續就是連續的執著,智識就是連續的分別,現識就是影現一些境界的産生,轉識就是一切的精神微細的作用,轉識跟現識的中間還有一個末那識,就是轉識跟現識都是第七意識的作用。業識就是我們所講的最微細、最微細的、最微細的。所以說由妄心畫出來有一個業識根本薰習,業識就是微細的惑,然後束縛著菩薩跟羅漢,菩薩跟羅漢束縛著,那麼增長分別事識薰習必須由妄心畫一條線,連接到增長分別事識就是凡夫的系縛。凡夫就是分別,凡夫的是,妄心是這樣子。

  再來境界就是六塵,境界有兩種力量,一種是增長念薰習,一個是增長取薰習。增長念薰習就是業識、轉識、現識、智識、相續識,這個境界支持著增長取薰習,增加這個執著的薰習就會歸來,就是前六識(分別事識),前六識就是我們所講的分別事識,分別事識一杠畫上去,就是統統包括在內,業識、轉識、現識、智識、相續識再畫一杠,所以中間有一個阿賴耶識,就是包括一切真如、無明、妄心、境界統統在一起。聽不懂明年當掉再來。聽不懂我也沒有辦法了,沒有一個法師這樣慈悲已經講得快爛掉了,嘴巴快爛掉了,你還聽不懂沒有辦法。這麼簡單的聽不懂,你們報A班的都是很有程度的對不對?程度都比師父高,怎麼會聽不懂呢?

  再來,輪回心,慈再詳細要解,所謂心動念變境。1、不覺心動,名爲無明業相(動心)。我們一個人不覺悟心動,不覺悟這個心在動那就是無明的業相,覺則不動,動則有苦,果不離因。你覺悟的話它就不動,不會隨著轉動清淨自居。動則有苦,我們所有的苦都是什麼?都是動念來的。你不動念你怎麼會恨人家呢?你不動念你怎麼會貪呢?你不動念你怎麼會嗔呢?你不動念你怎麼會不滿呢?所以這一句話就是至理名言,動則有苦記住。只要你有起心動念,你就會有苦逃不掉的。果不離因,就是這個果報不離我們這個因。2、依心動,故生能見相。依我們的跳動這微細的動,這不是心髒不要弄錯,你不要依心髒在動,那是微細的執著的意思,叫做依心動。所以故生能見相,就産生精神作用。變念,若不動,則不起能見,對嘛!你不妄想你不動的話,你就不會起念。3、依能見,故現境界相(化境)。若離見者,則無境界。如果你離開這些起心動念的見,那境界一切對你都沒有作用了。一個人心如如不動,什麼境界也沒有用是不是?4、依境界,故能生智相(生意)。依于境界,心起分別愛不愛,就是依照境界所以生這個智相,就是分別。5、依智相,故生相續相(顯思),依智故生其苦樂,覺心起念,相應不斷。覺悟心在起念,就相應不斷。你就發現這個念頭統統沒有辦法。所以覺心起念的意思就是變成無明,我們本來覺悟的心起種種的念,覺心起念不是覺悟心 起這個念你要弄清楚,所謂覺心起念就是變成無明的意思。依智就是依分別所以生這個苦樂,覺悟的心起這個動念就被它蓋住了,蓋住了就相續不斷,所以叫做相續相。6、依相續相,故起執取相(現想),依于相續,緣念境界,住持苦樂,心起著故。7、依執取,故計名字相(成計)。依照執著所以計這個名字,計什麼?依于妄執,分別假名字相,名字都是假的,所以妄想執著。8、依計名字,故起業相(作業)。依計名字,取著不休,造種業故。依照這個名字取著不休,所以諸位同學我們要放下這些假相,這些不實在的虛妄的執著,不實在的東西,依計名字,取著不休,造種業故。9、依起業,故業系苦相(受感)。你造業你當然就是要受苦了。依業受果,不自在故皆依不覺本來一心,性淨明體,惡業無盡。故惑、業、苦叁道,無始無終流轉生死無盡。當知無明能生一切染法,一切染法,皆不覺相。無明不覺生叁細(八識-動心、變念、化境)。

  二十四頁、十二因緣法義表解。一、無明,什麼是無明呢?無明就是不知,不知就是不知內外,內知內不淨嗎。外呢?就天災人禍。不知內外是痛苦的,煩惱無量、災難無量。一下山崩、一下子龍卷風、飓風。你看那個美國南部的什麼州,一下子龍卷風來,那個幾百棟的房子一下子就沒有了,還死了好幾個。整個那個汽車龍卷風起來汽車整個就翻了,速度太快了高達二百多公裏,二百多公裏的龍卷風,不得了。不知內外,不知業報,是不是?現在已經受苦了,他還不知道。不知因果,不知善惡,不知罪福,不知染淨。什麼是染呢?六道輪回是染。什麼是淨呢?十方的淨土是清淨的。不知叁世果報,不知六道輪回。不知叁界火宅,痛苦不堪。不知佛法僧,連聽都沒聽過什麼叫僧?佛、法、僧叁寶。也不知苦樂,不知緣生緣滅。一切愚昧,不自覺。沒有聽到佛法的都是這樣子。你知道什麼叫人生,什麼叫宇宙,什麼苦樂,他根本不知道。一天到晚就是想找這個快樂。癡暗無知,長夜大冥。長夜大冥就是無始劫以來統統就是無明。煩惱衆生,是名無明。簡單講無明就是沒有智慧,沒有智慧,他什麼都不知道。聽到人家修行他毀謗、毀謗。看到人家賢能毀謗,看到有成就毀謗,有錢毀謗,不滿政府毀謗,世界上只有一種人不毀謗的,就是聖人。聖人不會毀謗人家。凡是惡業的衆生不毀謗好像不能顯示自己的存在。人家有名也毀謗,人家有利也毀謗,人家有成就也毀謗,統統是在造業。無明緣行。二、行-叁行,行的旁邊寫造作的意思,就是造業的意思。意行-從內心趣于外境謂之心行。意就是我們的意志,我們的意念,口行,就是罵人、惡口,無中生有的妄語、毀謗,這個口業是所有業裏面最重、最重的就是口業。口業,所有的業裏面口業是最重的,挑撥離間,所以殺人不見血就是口業,爲什麼叫殺人不見血呢?在你這邊講兩叁句壞話,人家沒有這麼壞,在他那邊又講兩叁句壞話,兩個人就厮殺了。你在旁邊講的。你怎麼講他?後來查出來,我沒講,你誤會我的意思了。然後又翻口供了。去死好了,這種人真的。講話又不老實,這種人比比皆是、比比皆是。身行就是殺、盜、淫。殺人、放火、偷盜、邪淫,這個就是身行。那麼身口意加起來就是十惡業。從有爲法因緣集起爲外行,行乃造作的意思。叁、識-八識,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依眼根而起了別色塵者,眼根對色法起分別叫做眼識。您們把筆拿起來,眼識這個識,耳識的識,鼻識的識,這個識寫兩個字就是分別,然後在底下依眼根,根在旁邊寫四個字就增長生死名爲根。增加我們的生老病死。再底下塵,染汙清淨的內心名爲塵。所以根、塵、識有不同的意思,識就是了別、分別的意思,根就是增長生死,我們這個生死就是靠著這個眼根、耳根、舌根、身根、意根去造業。色塵能染汙我們的清淨內在名爲塵,這個是塵。耳識,依耳根而起了別聲塵者。鼻識,以鼻根而起了別氣塵者,舌識,依舌根而起了別味塵者,身塵,依身根而起了別觸塵者,意識,依意根而起了別法塵者。法塵就是落謝的影子,色塵所落謝下來在第六意識的影子名爲法塵。就是半分色法,半分心法。第七末那識,依第八識之見分,爲所緣而起思量,爲我法二執之根本。意思就是第八意識本來不分別的,它只起種種的根身器界種子,可是第七意識強加分別。簡單講第七意識就是戴一付太陽眼鏡,把一切的我跟法,清淨的我,清淨的宇宙全部抹黑掉,通過第七意識的東西,沒有一樣好東西,就是執著。簡單講就是一種我執。所以說《金剛經》裏面講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果你看到種種的相,而悟到那個非相就是空性,那你就見到實相。因爲沒有一樣是實體的東西,沒有是實在的。換句話說,所有的主觀意識就是什麼?就是第七意識。所有的對立來自于什麼?來自于第七意識。所有的痛苦、煩惱來自什麼?第六意識的分…

《大專佛學十四講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什麼是佛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