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空的哲學思想▪P4

  ..續本文上一頁跟臺北的觀念。一直就開到臺北了。所以諸位慢慢、慢慢地去體會,去體會。

  我們講色即是空,色法是生滅法,生生滅滅,滅滅生生,事實上生滅就是不生不滅。那是因爲我們沒有辦法切割每一個動點,到最極點的刹那之間。因爲我們在某一個短暫的時間看它的變化,所以我們會說他有生滅。我舉個例子來講,譬如說這花,花 零點零零一公分 一直開, 零點零零一公分 一直開。在我們的肉眼看了花開,但是你把時間挪到最少最少的,一秒的千分之,刹那之間,你不可能會看出花在變化。你如果用萬分之一的速度來攝影,你看不出它的變化。所以它的變化是什麼東西呢?佛經裏面講,唯識學講它的變化是因爲我們的第八意識微細的活動。注意聽!第八意識微細的動,我們沒有發覺。所以他會一直成長、一直成長、一直成長,所以說萬法唯心造。因爲我們沒有辦法萬分之一秒來觀察這個世間天地萬物,所以他覺得會動。在座諸位,你看我雙手。我如果每一分鍾移動萬分之一公分。你看得出我的手在動嗎?沒有。但是事實上手就是在動。所以生滅法當中,就是不生不滅法。不生不滅法當中就是生滅法。開悟的人就是不生不滅,凡夫就是生滅。現在我這雙手從這裏移動到這裏,你如果用攝影把它錄起來,用高速度來放影,這雙手都沒有動。我們手有在動,是因爲我們的意識有增長,有在虛空産生對立性的觀念,從這裏移動到這裏。至于心呢?沒有移動。我今天坐車從高雄到臺北,心也是這樣子。從臺北坐到美國,我的心也是這樣子。所以對事相來講它有遠近,對我們的本性來講它沒有遠近。因爲都離不開我們的本性。這麼比喻,沒有講過物理學的人比較困難。老菩薩們如果聽不懂沒有關系,坐在這裏就會消業障。至少不會去看電視,下次 七月初叁 、初四、初五我再講故事給你們聽,下一次講淺一點,講淺一點。這一次因爲是講空的思想,本來要在中山堂講,是因爲輪到這裏,我們桃園剛好福報到了。我看大家兩眼無神,如果簽賭就是四十四,死翹翹,兩眼無神就是死,四十四。不要去簽,回去不要簽。聽佛法比看海鷗飛處彩雲飛還好。聽這個能開悟,看那個不能開悟,會痛苦。

  「色即是空」,色法就是汙泥,空就是蓮花。現在用比喻的來描述,我們衆生都是在色法裏面打轉過日子。換句話說,我們今天如果要修行,要在汙泥裏面修行功夫才夠,這才是真正的菩薩。以前有一個比丘在山上住茅棚,躲在山上修行的時候,他修到自己覺得境界夠了,要來度衆生了。因爲沒有下山沒有考驗過,在山上他覺得已經很行了。他就到山下度衆生,跟衆生在一起以後,他發現他那麼慈悲要來講經給人家聽,人家卻不要聽。還毀謗他說,「你講那個什麼經」。他自己很喪志:我發了一個大心來到這裏,衆生卻這樣子對我。自己覺得很委屈,他沒有勇氣再精進。所以在山上修行,他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境界有多高,自己不知道。一個人的修行深、淺要從哪一個角度看。你要跟一切衆生在接觸,你才會發現是不是有功夫。你會不會因爲別人的無知,造成我們的煩惱。你是不是一直想要改變你的先生而每天跟他吵架;沒有辦法教育孩子每天生氣。所以這樣磨練就知道有沒有功夫了。如果自己一個人躲在山上,你不知道修得好還是壞,不知道。剛出家的人要住叢林,要很多人的大道場,爲什麼?因爲這樣才有辦法磨練。你如果剛出家,就自己一個人閉關修行——我看現在的修行人很糟糕,祖師大德講不開悟不住山,不見性不閉關,不開悟自己躲在房間裏面修行馬上就著魔了。出來以後馬上就說他看到佛陀了,他看見什麼光,聽到什麼聲音,這樣會死得比較快。因爲沒有師父在指導,他認爲剛剃度出家,我什麼師父都不要跟,跑到山上躲起來修行,他就以爲自己很不得了。完了,完了。你以爲人家設個師父幹什麼,爲什麼要跟著師父?不然你就自己修就好了,我們爲什麼要跟佛修?!

  汙泥當中有蓮花,意思是說要在種種的境界中磨練我們這些習氣。所以我們要怎麼樣在色法裏面達到空性呢?用感恩心,用感謝心。我們用這個念頭,我們才不會痛苦。今天他給我們逆境,我們感謝他給我們磨練的機會。他侮辱你,打你、罵你,是幫你消災。現在消災很貴,一支牌位要五百,他罵我們我們應當高興才對。記得,罵人傷不了別人,我們還有自己承擔一些的業——惡口——所以罵人實在是很傻的事情。他的業障本來很重,被你罵得清清淨淨了,你就像在幫他洗除業障一樣,愈罵人家的業障就愈輕,你的業就愈重,他的業就變成你在承擔。所以說,學聰明一點,不要罵人。

  我們如果要修行,就要從觀照下手。佛經裏面講,若不觀心,法無來處。我們如果沒有觀照我們的心,我們要了解佛法無有是處,絕對沒有。一切佛法不離方寸,一切佛法就是從心下手,才有辦法修行。自古以來所有開悟的祖師大德,都叫你要關照我們自己的心。要常常看自己的過錯,不要常常看別人的過錯。這樣才不會痛苦才不會煩惱。我們要改變自己,不要勉強自己要改變別人。學佛,釋迦牟尼佛最了不起,佛他就是先改變自己。再講一遍,不要一直想要改變別人,要改變自己這是學佛的根本。改變自己才不會痛苦,改變別人會有很大的痛苦。所以我們如果在汙泥當中,要修成蓮花一定要觀照。

  有些在家居士結婚以後來跟師父講:「不瞞師父說我覺得修行很困難。」

  我說:「怎講?」。

  他說:「我覺得男女的淫欲很難斷,很痛苦。」

  以前有人問一位禅師:「請問禅師我的淫心這麼重,我有辦法修行嗎?我有辦法往生極樂世界嗎?」

  禅師跟她講:「但論見性不見性,不論淫欲不淫欲。」

  明心見性的人,淫跟不淫都是一樣。佛經裏面記載維摩诘居士娶妻生子,照樣開悟照樣度衆生,一樣的。只要我們有見性,證悟到不生不滅,所有一切身口意的造作,當下就是解脫。你如果沒有辦法開悟,就用這重辦法,這麼觀想:淫是束縛法,是痛苦的東西。今天最令你痛苦的就是那種東西。你可以從這種東西的經驗,産生遠離、排斥,因爲你的心沒有辦法證悟。這樣汙泥裏面也可以長出蓮花。因爲淫是不清淨的,但是不清淨當中,你可以發現很多道理。自己去參悟,世間就是這樣子,沒有什麼好執著的,世間人認爲最快樂的不過是如此。慢慢、慢慢、你的心態就會向佛,你就不會注重這種東西,慢慢地減少,慢慢地減少,次數慢慢地減少,慢慢減少這個束縛力就沒有了。

  所以講實在話淫也是可以開悟,但不是菩薩就沒有辦法。《維摩诘經》裏面講一句話,淫、怒、恚無非就是戒、定、慧。意思是說無量無邊的煩惱當下就是解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煩惱即是菩提」。色,色法就是煩惱法,空就是菩提,菩提就是覺醒、悟性、覺悟。煩惱就是色法,因爲六根、六塵、六識,所産生的東西會讓我們煩惱。比如婆媳之間,只要相互看到就氣得發抖,就很痛苦;朋友之間仇視也是如此,看到他就産生嗔恨心。這個就是因爲沒有改變自己。

  我們講「仁者無敵」。「仁者無敵?是什麼意思?一般人對它的解釋錯誤。一般人解釋爲:我對人家好我就沒有敵人。你認爲這樣就是對嗎?你對人家好,人家就一定會對你好嗎?不見得。你對人家好,人家就會對你好,不可能。你對人家好人家照樣要你死。在名利沖突之下照樣壓死你。「仁者無敵」的真正意思是:我如果慈悲對待一切衆生的時候,我的內心已經改變自己,我的內在沒有敵人,已經擺平我自己了,這樣我心中看哪一個人都不會恨他,也就沒有敵人了。「仁者無敵」是自己已經沒有敵人了,不是別人不跟你敵對。意思是說,慈悲心就會降伏一切的恩怨,當下就沒有敵人,是自己不跟自己痛苦了。當你對得起別人的時候,你不要管別人對你這麼樣,這個就是解脫。你如果能夠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別人講什麼話這個不重要。所以說我們如果要修行,煩惱不是不好,煩惱有時候會讓我們覺悟。教育分直接教育跟間接教育。我如果遇到年輕人頭一句話,一定會問他:「你結婚沒有。」他如果說:「結婚了。」我就說:「嗯,業障現前。」如果還沒有結婚。我就會說:「喔,幸好。」結婚了叁年就知道。哪會真的他很愛你,是你長得漂亮,他才愛你。如果有一天,你在加護病房流口水,大小便在床上,看他還愛不愛你,不會了。拍手最大聲的就是感觸最大的,于我心有戚戚焉,感觸很大。

  我們人有一種直接的教育。師父跟你講出家比較好,利根上智的人知道,但是我告訴你,出家要親近善知識,出家沒有親近善知識就完蛋了。爲什麼?師父如果邪知邪見,徒弟就是邪知邪見,一定的道理。

  有一種叫做間接的教育。我今天一直勸告你,結婚痛苦,不輕松。然後他說:「你出家當然講出家的話。」那就讓他娶太太,娶太太以後,他太太來整他來忤逆他不沖泡牛奶不換尿布,一天到晚吵嚷他不得安甯,讓他開始覺得這個世間很痛苦。有一天他就會跑到師父面前說:「師父,結婚確實痛苦。」那個時候他就漸漸要開悟了。如果跟他說結婚痛苦他不相信。「結婚怎麼會痛苦,我太太很漂亮怎麼會痛苦。」他不會覺得這會痛苦。像我在讀大學的時候,我就知道結婚痛苦。不是沒有女朋友,很多,真的,看我這麼矮也是很行的,真的。所以說煩惱當中,並不是說不能修行,煩惱當中也是能修行,但是我們的心,有沒有覺悟。色即是空,色法是煩惱,煩惱即是菩提。我們一念之間轉一下,就開悟了。所以說不要想改變別人,一定要先改變自己。碰到煩惱的事情,就想:時間總會過去的。遇到什麼事情就要忍耐一下,最後的一秒還要忍耐,痛苦就會過去。

  我讀大學的時候,同學都很喜歡禮拜天,到禮拜五就在翻日曆了,總是在期待禮拜天。我就告訴他,我說如果死了每天都是禮拜天了。他就是沒有思想,沒有透視的貫徹的思想,…

《空的哲學思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斷除四煩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