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P13

  ..續本文上一頁字不同,但是妙理皆同,但知一個舍,舍就是無起,舍就是無念,舍就是離相,舍就是無住,舍就是無戲論。你只要了解一個舍,即一切舍。

  【無起。即一切無起。迷途不契。】

  不契就是不相應,迷的人不相應。

  【悉謂有差。】

  他就會說六度有差別。迷的人他不相應,他就會說六度有差別。

  【愚者滯其法數之中。】

  愚癡的人,【滯】就是有礙,不通叫做滯。停頓在法數當中。法數就是數目當中,一、二、叁、四、五、六嘛。

  【即長輪生死。】

  其實論理是一而已,真理、妙理是一,若是事相安排,則有無量無邊。所以停頓在法數當中,你就是長輪生死。所以【告汝學人。】若是想學道的人,你只要修這個施舍的【舍】,就是檀,【但修檀之法】。你只要修這個舍,就是一切法不受,一切法不受,連舍的觀念都沒有。

  【即萬法周圓。】

  所以我才告訴諸位,學佛哪有什麼困難,說實在的,真的很簡單,說實在的,真的很簡單,你不要一直說很難:師父,修行很難。真奇怪,我一直告訴你很簡單,你偏偏一直要說很難,真奇怪,你爲什麼要跟我唱反調?要說:很簡單。就像日本人講的:非常謝謝,很簡單、很簡單。每天就反複的說:很簡單,放下。日本人是很有這種精神,就算老板、總經理打他幾個耳光,員工還是很有禮貌的說:感謝。一直感謝他的老板,無論被打了幾個耳光,還是很感謝老板,一定會跟你說:對不起。就是一直跟你道歉。現在我們就要把這種口號運用出來:學佛很簡單。諸佛菩薩所說的,就是一個【舍】字,舍得清清淨淨。怎麼會很困難呢?不然就老是生氣,一直氣憤。像今天這位菩薩,七十五歲的這位菩薩,馬上要趕回臺北去,他的兒子是個超博士,去釣魚的時候,被掀起的海浪沖到海裏,結果被淹死了。兒子五十幾歲,他七十五歲,兒子還是個超博士。所謂超博士,我們現在的學曆就是這樣,小學、國中、高中,大學叫做學士,再來就是碩士,再來就是博士,再來就是超博士,知道嗎?超博士就是博士以後再修叁年、二年,叫做超博士。結果受到狂風巨浪沖擊,當場死亡。他的大兒子在臺大,第二個兒子也在臺大,第叁個兒子在建國中學,生的兒子都這麼會讀書,嚇死人了。現在兒子死了,談起來就哭。剛才在流通處的時候,我一直安慰她,不過還是沒辦法。所以他七十幾歲了,他沒有學佛,承受不了,那種情執,這麼傑出的一個兒子,讀到超博士,可是五十幾歲就被水淹死了。他一想到就非常痛苦。要是我,我可能也會這樣,但是我今天學佛了,我就不會。要是我兒子被水淹死了,也只能說:不然能怎麼辦?我叫他不要去釣魚,他偏偏要去。結果被海龍王選去當女婿了。超博士,海龍王又是最喜歡的。不然能怎麼辦呢?所以我就告訴她,你無法挽回的事情,你只有承認,要直接接受它,不然你也無可奈何。你今天哭得傷心欲絕,你兒子也不能起死回生了。所以我告訴她:要趕緊寫下去超度,我們這裏有點燈消災,也有設這個靈堂拔度亡靈。她說:有,我有替他超度。這樣做就對了。我們這裏全年當中,消災、拔度全年都有。那麼消災拔度時要會念,法觀你要會念,要這樣念:願以此功德,消災參加點燈者,消災參加亡靈拔度者。就是本講堂所超度的,要這樣念,一念就全部包括在內。所以說設這個靈堂,也能夠利益無量無邊衆生。即萬法周圓,

  【況于五法。豈不具耶?】

  何況于五法,就是其他的五度,又怎麼會不具足呢?

  【問:叁學等用。何者是叁學?雲何是等用?答:叁學者。戒定慧是也。問:其義雲何是戒定慧?】

  答,你看禅宗所回答的,跟一般宗派答的就是不同,一般所答的持戒就是身不要殺生、偷盜、邪淫,口不要妄語、兩舌、绮語,意不要貪、嗔、癡,一般都是以這樣叫做持戒。你看禅宗祖師在解釋持戒,跟一般的說法完全不同,你注意看底下所寫的,什麼叫做持戒。

  【答:清淨無染是戒。】

  你看看,這實在是太好了。這本《頓悟入道要門論》看了實在非常清涼,清淨無染,這才是真正在持戒。下面

  【知心不動。】

  知道我們這個心如如不動,不生不滅。

  【對境寂然是定。】

  面對一切境界,他都一樣,完全清清淨淨。【寂然】就是不動,叫做寂然,很安靜的意思,不喧嘩,不會煩躁,很安祥。面對一切境界,還是那麼的安祥,這就是真正的定。

  【知心不動時。不生不動想。】

  你若是知道心不動,知道不動就好了,不要想:我的心不動。又起心動念,想控製我的心不動,多一個念頭,作不生不動想,不要産生不動的想法。

  【知心清淨時。不生清淨想。】

  就是說加一個清淨的執著,又變成不清淨,知見又立知嘛。所以知心清淨時,不能生清淨想,不行。

  【乃至善惡皆能分別。】

  善惡皆能分別。

  【于中無染。得自在者。是名爲慧也。】

  這個要劃起來。于當中無汙染,能夠得到自在,你就是有智慧。

  【若知戒定慧體。俱不可得時。即無分別。即同一體。】

  戒就是定,定就是慧,一體叁面。所以

  【是名叁學等用。】

  二十一頁倒數第二行下面倒數第五個字。

  【問:若心住淨時。不是著淨否?】

  意思就是說,我們的心若是執著在清淨時,這樣是不是執著清淨呢?

  【答:得住淨時。不作住淨想。是不著淨。問:心住空時。不是著空否?答:若作空想。】

  若是作空的想法,說:我在修空、空觀。

  【即名著空。】

  這就是執著空。所以修空的人與空相應,他沒有空的思想,不會多一個念頭:我現在在修空。這樣又變不空了。

  【問:若心得住無住處時。不是著無所處否?答:但作空想。即無有著處。】

  你若是作空的想法,你就無有著處。

  【汝若欲了了識無所住心時。】

  你若是要了了識無所住心時。

  【正坐之時。】

  正于端坐的時候。

  【但知心莫思量一切物。】

  你只要不想一切物。

  【一切善惡都莫思量。過去事已過去而莫思量。過去心自絕。】

  過去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記憶,記憶力。過去不論是愉快、不愉快的事,過去都已經過去了,討論那個已經沒有用了。過去心不可得的意思就是說,過去的事,你現在再怎麼想它,再怎麼回憶,都無法挽回了。可是我們人都是這樣,感情太過豐富了。要是翻開相片,看到過去的情景,眼淚就不停的流,坐在那裏,想著他過去是受了多少的委屈,都是這樣。所以對于過去的事,若是有大智慧的人,當下這一念,他就能解脫。過去有一個寡婦,這個寡婦對先生的感情還是很重,學佛已經好幾年了,還是放不開,她經常會唱首歌。那一次我去她家,她不曉得我已經到了,她在二樓,我剛好到了樓下。我就聽到她在樓唱:我君離開數千裏……也不知道是怎麼唱的,老是在唱這首歌,意思就是很難過。我上樓時就說:怎麼不念佛,變成在唱這首歌了,13:43真糟糕。沒辦法,雖然也已經在這佛了。所以我常常說,學佛的人是千百種,你是學解脫,或是學執著的東西。丈夫死了就死了嘛。沒辦法,因爲兩人的感情太好了。還有些人喜歡唱【舊情綿綿】,總是放不下。所以過去心不可得。我們人若是了解這種東西,一切恩怨、愛恨,當下都是無的東西,莫讓傷心的事再湧這個心頭,因爲那都是不可得的東西。

  【即名無過去事。未來事未至。莫願莫求。】

  未來的事尚未到來,你也不必求、不必去想。像我們本來請了一個小姐要來上班,可是她又跑來告訴師父:師父,這裏又沒有剃度女衆,我要是來這裏上班,老了以後怎麼辦?她現在就開始在擔心以後的事了,現在還這麼年輕,現在才二十幾歲而已,就杞人憂天的想到年老以後的事,你能不能活到叁、五年後,還是個未知數,她現在就開始在想:老了之後怎麼辦?一下子就開始操心老了以後的事,卻不能好好把握現在的時間修行,都是這樣。也沒有出家,也沒有出嫁,她就開始在想了:不知道要怎麼過日子。沒有人可以安慰她。所以這些女衆真是很難搞定,又怕出家、又怕在家,又怕獨自一個人,沒有伴,沒有人能安慰她。你嫁人,是他來安慰你,或是你安慰他,這還是個未知數。我舉一個例子給你們聽,我那時候去教專科學校,有一個學生,她就是有這種觀念。我那時候還未出家,她都稱我林老師。她說:老師老師,我要是沒有出家,也沒有嫁人,以後怎麼辦呢?我說:將來的事情你也不知道,不可知啊。她就真的決定結婚了,後來她就不出家了,那時我已經堅持要出家了,我大學二年級,我就知道我一定會走出家這條路,因爲我會害怕結婚,我要是看到女衆這麼可愛,我會怕,太可愛了,老是鬧個不停,一點小事就可以鬧上老半天,你也拿她沒辦法,無理取鬧,就是鬧得你沒完沒了。然後她就結婚了。她結婚兩年六個月,剛好滿兩年半,她先生出車禍,受到嚴重撞擊,到現在還昏迷不醒。真的,有人可以照顧了,到現在還在照顧他,還在照顧啊,take care of,take care of就是照顧,take care叫做珍重的意思,到底是You take care of him,還是He take care of you,can not decide,還不曉得,不能做決定,到底是你照顧他,還是他照顧你,這還不知道,知不知道(廣東話)?廣東話都這麼說:知不知道?老是想嫁人,希望有個人安慰你,我都不需要,我自我安慰我自己,有空我就自己摸摸胸脯,安慰我自己,誰能夠安慰你?有誰能夠了解我,我還年輕,只有佛陀了解我的心。不需要操這個心啦,杞人憂天的一直在想將來該怎麼辦。我告訴你,很簡單,將來佛教一直發展,我們若是真正在佛教裏修一、二十年,我們已經有正知正見,等我們老了以後,像在妙蓮法師那裏,舉辦大法會時人很多,我們就去幫忙撿菜啊,老菩薩就可以去幫忙撿菜,寺院辦法會…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說四十二章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