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P14

  ..續本文上一頁時,我們就去廚房撿菜,多少幫忙做一些工作。不然也有一些清修的道場,我們就存一些錢給寺院的住持:我供養這二十萬,你給我一間房間住,讓我住到百年之後,也是可以啊。因爲你有正知正見,又能幫助寺務。但是你不要等到視力模糊了才想去,你要盡早,趁眼睛明亮,戴上眼鏡還看得清楚時,差不多五十五歲、六十歲的年紀,視力還不錯時,就趕緊去寺廟找一個安單的地方,你是在擔心什麼?怕沒有地方去。像我要出家的時候,我也沒在想:我將來要怎麼辦,我要怎麼辦?不必擔這個心,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未來的事情還未到來,何必杞人憂天擔心成這樣,你要是活到八十歲才往生,你在五十年前,就提早擔心以後的事,腦袋壞掉了?沒有人是這樣操心的啦,嚇死了,五十年以後的事情,五十年以前就挂在心頭開始操心,哪有人這樣子的,對不對?所以說,未來的事莫願莫求。

  【未來心自絕。】

  就沒有這種觀念。

  【即名無未來事。19:53現在事已現在。于一切事但知無著。】

  很重要,拜托你們劃起來。現在的事已經現在,于一切事,你只要無著,也就是你只要了解無著。

  【無著者。不起憎愛心。即是無著。現在心自絕。】

  這個現在心最重要,但知無著,你只要不執著一切事,那麼現在心自絕,

  【即名無現在事。叁世不攝。】

  過去、現在、未來都無。

  【亦名無叁世也。心若去時。即莫隨去。】

  就是說心若是起心動念時,你不要跟著它去,這個起心動念的去的念頭,起來的這個念頭,

  【去心自絕。】

  起心動念,心若起去時。你的心若是要行動,要起來了,起心動念時,你不要隨著它去。觀空,當下清淨心就現前。去心自絕,也沒有起心動念這種東西。

  【若住時亦莫隨住。】

  你若是住時,不要隨著住。不要說:我現在在住。又變成一種執著。21:18

  【住心自絕。】

  我安住的時候,無所著的時候,不要隨著住在那個地方。意思就是說,我若是安住的時候,也不要隨著安住,産生一念執著,這個安住的心自然就沒有了,執著的心自然就沒有了。

  【即無住心。即是住無住處也。】

  要劃起來,就是住無住處。修行就是這樣,就是說若是想修行,叁言兩語就解決了,你就是安住在無所執著的地方,令它暢通無阻,就像大便能暢通一樣。哲學家說:你要快樂,第一個,你大便要通。這句話很有道理哦,這句話很有道理。糞便若是不通,肚子就會脹起來,你若是想快樂,第一,大便要通,排泄要很通暢,體內就不會阻塞,或者有便秘,使力拉也拉不出來。

  【若了了自知。住在住時。】

  你若是了了,也就是清清楚楚。你清清楚楚自知,住在住的時候,安住于住的時候。

  【只物住。亦無住處。】

  就是說東西放在那裏,但是你的心不住,亦無住處,就是它沒有固定之處,所以他的心無所著,一切都是空性的東西,這不是真實的東西。只物住,只是這個東西安住在這裏,心無所住。東西放這裏就放這裏,你的心不要跟著執著,意思就是這樣。亦無住處。所以

  【亦無無住處也。】

  也不能說沒有一個住處,因爲在這裏,確實有一個安住的地方,你也不能說沒有,不可以否認說,它沒有一個安住的地方。意思就是說,安住于無住的地方,卻又不能否認它。也就是說,它安住在這個地方,但是你不要執著它有一個安住的地方,但是也不要否認它沒有一個安住的地方,就是一個無住。

  【若是了了知心不住一切處。】

  就像水溝暢通了。我們若是了了,清清楚楚,不住一切處。

  【即名了了見本心也。】

  這一句太棒了。你若是清清楚楚,了解心不執著一切處,即名了了見本心。你想想看,一個人若是到這種程度,你看他會有哪件事不快樂。回到家裏,看到自己的哥哥混黑道,我們一直勸告他,自己心裏會很難過,世間人都會覺得很痛心。勸告哥哥,哥哥也不肯聽,師父講的:心不住一切處。我已經盡心了,我做妹妹的人已經盡心了。或是自己的侄子很不中用,勸導他也不聽,我做姑姑的人,我也已經盡力了。或是自己的父親,或是自己的女兒,我叫你不要跟那些流氓在一起,她卻硬是要去,那也沒辦法了。所以說,盡人力以後,一切不執著。我已經盡力了,一切不執著。我做師父的人也是這樣,我已經盡我的力量,叫你們要親近善知識,叫你們不要離開講堂,叫你們要共集一處,要好好修行。但是這不是師父的問題,受了兩叁句是非一挑撥就離開了,人家來說:師父,他已經離開了。我已經盡力了,我已經盡心盡力講經給你們聽了,我也是叫你要不離善知識,不離道場,我也是都講得很清楚了:不傳是非。好好的對叁寶有信心,好好的念佛,25:30你要受人影響,我有什麼辦法。你要回去,我也不可能把你拖回來,因爲我已經盡力了。爲什麼?不住一切處嘛,對不對?這是世間正常的道理,一切法無常,該來就來,該去就去,其實本來就是無來也無去的東西。即名了了見本心,這就是本來面目。所以你若是用本性修行,你看有多輕松,回到家裏,你不可能與父母親不合,夫妻不可能不合,因爲了了見本心啊。見本心就譬如先生若是不學佛,我無所著,不然能怎麼辦?我已經盡力了。妻子若是不學佛,不聽做先生的勸告,不然能怎麼辦?可是我們人就是不懂,不懂本性的東西,我就是硬要叫他來學佛,可是他不肯啊,硬碰硬之下就起沖突了,就開始家庭革命,鬧得雞飛狗跳了。我就不會這樣,我很自在,我自出家以後,我就了解,我不會一直說:爸爸,你怎麼不來學佛?你是當師爺的人呢。我不會這樣。我也不會叫師媽來學佛。人家說:你不是要度她嗎?沒有,我隨緣。說真的,直到我出家七、八年之後,我家人當中還沒有幾個在學佛,我家人學佛,差不多是這叁、四年當中,才開始學佛,因爲我這個人的心很自在,我顧我的生死,我不是自私,因爲緣尚未成熟啊。到現在人家在花蓮一直贊歎,師爺在花蓮,現在大家開始曉得了:他就是慧律法師的父親。已經開始曉得了。他一開始持大悲咒,他幾十年來的皮膚病,師父的父親,幾十年來的皮膚病總是醫不好,看過多少醫生,就是治不好,結果自己念大悲咒,念到都痊愈了。現在不必我勸他了,自己念大悲咒得到感應,皮膚病都痊愈了。現在早晚都持往生咒,就是要拼往生。師爺的根機比師媽更利,因爲他受過教育,他一下子就有辦法。對不對?是不是這樣?所以說一刹那之間,學佛就是一刹那之間而已。現在是非常精進,但是因爲他很少在聽經聞法,28:05但是還是有在聽錄音帶,他的習氣較重。煙也戒了、賭也戒了、色也戒了,所有壞習慣都改掉了,我按月寄錢給他,兩萬兩萬寄給他,寄這兩萬去,是要給他很大的鼓勵,意思就是叫他要念佛。他常常說:唉呀,我也沒盡到什麼責任,我要是死了以後,叫政府簡單的用具棺材裝進去火化就好了,我就留個幾萬元處理後事。我說:笑死人了,一個法師的父親,後事辦得這麼草率,怎麼可能這樣做呢?是他自己有自卑感,世間再不孝的人,也不會做這種事情。所以他念佛已經念到自己有感應了,這不用我再說了。所以說:了了見本心,所以用本性修行,碰到任何一件事,就算天大地大的事,也沒有什麼事,隨緣,你要學佛就來學嘛,你不學佛也只能隨緣,不然能怎麼辦?不然我要按怎呢(臺語諧音)?你說啊,你不學佛我能怎麼辦?把你打死嗎?所以那就很輕松了。但是我們要有機會給他,要給他機會,要買錄音帶給他聽,我有機會給你,其余的就要看你自己了。就像一只牛不肯吃草,你硬是壓住他的頭,要壓著他喝水,根本不可能的事。要是我,我常常說我很自在,你要不要學佛,不是我的問題,是我自己生死的問題,你要自己負責。

  【亦名了了見性也。只(上竹下固)不住一切處心者。】

  就是只是這個不住一切處這個心。不住就是不執著,于一切處不執著,【即是佛心】。這句話你要好好的聽,也就是同于: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不住一切處心,即是佛心。佛就是就算一切天大地大的事發生,不論丈夫、妻子、子孫、一切財物完全無所著,那麼你看佛的心有多快樂。你由這句話,你就能體會。一個人到了連生命都可以犧牲、奉獻,完全無所著,你想想看,他把生命都交出來了,那麼這個人的快樂是不可言喻的,因爲他不怕死啊。世間最快樂的人,就是他不怕死,因爲他對死亡已經清楚了。這就是佛的心,佛的心就是無所著的心,

  【亦名解脫心。亦名菩提心。亦名無生心。亦名色性空。】

  色就是一切內外,煩惱、外境,色性空就是表示一切法皆是空性,一切法。這個色性空不只是說外境,凡是一切由色法衍生出來的色、受、想、行、識,統統都是空性,都是空性。

  【經雲:證無生法忍是也。】

  經典說:證得無生法忍時,你若是尚未得到這種心,也就是解脫心、菩提心、無生心、色性空,這就是無生法忍。

  【汝若未得如是之時。努力努力。勤加用功。功成自會。】

  你的功力若是到這種程度,你自然就能夠了解。

  【所言會者。一切處無心即是會。】

  你要怎樣才能體會呢?一切處無心,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是體會,這就是能夠契合。

  【言無心者。無假不真也。】

  什麼叫做無心呢?無假不真,所有假相當下就是真的。意思就是說,你對一切事相完全放得下,不與人鬥爭、不與人計較,對一切是非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無假不真,所有虛妄的東西,外相虛妄的東西,當下就是我們的清淨心,就是變成真的,這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何謂假呢?

  【假者愛憎心是也。真者無愛憎心是也。】

  所以說,你若是一切都放得下,無心,愛恨都放得下,一切都變成本性的東西,無愛憎心,就是本來的面目。

  【但無愛憎心。】

  你只要沒有恨心,以及占有的執著心。

  【即是二性空。二性空者。自然…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說四十二章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