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P21

  ..續本文上一頁戒。他講這一句話之後,全臺灣省的出家人都很反感,全部反感,真的,我沒有騙你,這句話我絕對沒有妄語,絕對沒有妄語,這是他講出來的話。他說:臺灣沒有真正的出家人。意思就是說,真正的出家人都在美國,而且只在他那一間道場。你想想看,哪有人這樣子的?清淨心即是戒,你有沒有持戒,從外表怎麼看得出來呢?你自稱你持戒,但是你臨命終不自在。禅宗的祖師一天吃五、六餐,外加吃點心,甚至一天供應七餐。你去打禅七時就是這樣,早上吃早餐,九點多吃點心,中午又吃午齋,四點時又吃點心,五點多時再吃一次,晚上又讓你吃一餐,你去打禅七就知道,一天吃六、七餐,包括你肚子餓時就供應茶點。那些禅師臨命終時,說來就來,說去就去。你講你持戒律,你臨命終那麼自在嗎?廣欽老和尚有在標榜他持戒律嗎?他要回去時,時間一到就往生了。持戒,什麼叫戒?所以我才說:不要常常說自己在持戒,不要常說我是持戒的人。笑死人了。你沒有完成清淨心以前,你整天講別人的過失,你想想看,哪裏有清淨心可言?很簡單,你罵人家破戒,你自己認爲清淨,那麼清淨、染汙,這也是二元對立,你也是落入二元對立的東西。自己清淨自己知道,但是不能攻擊別人,那就完成清淨的道路了,這才是真正了不起。你一直說別人惡,他是惡法,你是正法,你有看到人家講經說法是什麼情形?你有沒有了解人家是不是依法在說呢?反倒是我看到他做過的《六祖壇經》。我跟他見面時,我跟他說:老法師,你那個《六祖壇經》怎麼那麼多錯誤?我說:你這個騙初機的人還可以,要是稍微有一點佛學基礎的就知道:《六祖壇經》怎麼錯得這麼離譜啊?把那個朝代不同的人都搞在一起,差了兩叁百年啊。連曆史都沒有念過。還有《大乘起信論》的注解,我看了一看,很多都是錯誤啊。他說:那不是我做的,那是我徒弟寫的。你徒弟寫的,那爲什麼用你的名字?而他的徒弟對他是崇拜得不得了,根本就是錯誤百出,不對的地方太多了。很悲哀。所以我們人就是盲目。爲什麼我不用現代人的注解,用的都是大徹大悟之人所作的,但是這一本沒有注解,這一本,整部大藏經裏都沒有注解,這本就要靠自己悟了,你看我一個字都沒寫,這一本不用注解,注解就在腦海裏。所以說我們人,我們人是很盲目的。他一開始來時,臺灣很歡迎,到最後反感。我們出家人,包括在家,就是要這樣,什麼叫做真正持戒?口業清淨,清淨心。我們有沒有修行,我們自己知道就行了,不要攻擊別人。你想想看,傷害佛教的那一個法師,對我們佛教有什麼益處,對不對?是不是?就算我被打跨了,我真的沒有修行,被打跨了,消失于這個佛教,在佛教界消失,對佛教有什麼幫助呢?一點幫忙也沒有嘛。傷害慧律法師,跟傷害整個佛教是同樣的意思,沒有什麼益處,沒有什麼好處嘛。到處的標榜他是持戒律的,日中一食,又不倒單。真正修行人不是這樣子的,你去看看人家那個禅宗的祖師語錄,或是他們修禅宗的人,禅七開示,虛雲老和尚的法語,他絕對沒有說罵人或是呵叱,他頂多是呵叱你沒有修行,他絕對不做人身攻擊,絕對沒有這樣的,我們看過虛雲老和尚開示,來果禅師語錄,哪一個高僧大德,大徹大悟的聖者,會去看他人的過失?絕對沒有。他哪裏有對立性的東西?自稱爲是禅師,或是大修行人,他的心一定很清淨的,心很清淨就沒有對立,說別人惡,自己是好。所以星雲大師講了一句話,在談話的時候,提到某某人,大師就說:他啊,跟他意見不相同的就是魔。跟他看法不同的,他就把人家說對方是魔。而現在佛教都印他的書,印了他很多的書。其實裏面很多錯誤,沒有人知道,只有我們這種內行人知道。要是有一天他的徒弟說:不然你指出來。你叫他來,我馬上指給他看,錯誤百出,就是這樣子。不是深入大藏經的人,通達這個經典,是看不出來的,不曉得,一下子沒有辦法發現。竟然是他的徒弟作的,太不可思議了。佛戒者,清淨心即是。因此出家、在家,我們若是要完成佛道,第一個,不可攻擊別人。要整個佛教團結,對整個佛教護持,對所有法師都要護持,平等。若有人發心修行清淨行,得無所受心者,無所受,一切法不受。無所受就是一切法不執著,叫做無所受。無所受就是一切法不執著,才名爲真正的受佛的戒律。

  【過去諸佛皆修清淨無受行。】

  過去諸佛皆修清淨無受行,就是無所受。

  【得成佛道。今時有人發心。修無受清淨行者。即與佛功德等用。無有異也。】

  沒有什麼兩樣。

  【故雲:入諸佛位也。如是悟者。與佛悟同。故雲:位同大覺已。】

  這個位子就是跟諸佛一樣。

  【真是諸佛子。從清淨心生智。智清淨名爲諸佛子。亦名真佛子。】

  由清淨心才能産生智慧。所以清淨心就是畢竟空,因爲了解空性的東西,他就能縱橫無阻,那麼就能産生清淨心,那麼清淨心産生智慧心,智清淨名爲諸佛子,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問:只如佛這與法。爲是佛在先?爲是法在先?】

  到底是佛先或是法先呢?這句話從前有人問過。

  【若法在先。法是何佛所說?若佛在先。承何教而成道?答:佛亦在法先。亦在法後。問:因何佛法先後?】

  什麼情形是佛先法後?什麼情形是法先佛後呢?

  【答:若據寂滅法。是法先佛後。】

  爲什麼呢?因爲寂滅法就是一切法,本來就是不生不滅的東西,是佛去發現的,就像是晚上大家都在睡覺,佛則是較早清醒的人,晚上大家都躺下來睡覺,明天就一定有第一個起床的人。意思就是說,長年累月的無明的衆生,一定有人先覺悟。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若是晚上大家都躺下來睡覺,明天一定有人比較早起床。那麼這就是說,無量無邊的衆生在無明當中,一定有人比較早覺悟。所以若根據寂滅法,是法先佛後。

  【若據文字法。】

  文字就是有這個音聲、言說、記載,那麼

  【是佛先法後。】

  爲什麼呢?(【何以故?】)

  【一切諸佛。皆因寂滅法而得成佛。】

  所以以法爲師嘛,用這個法來當作我們自己成就修行的依歸,所以依法不依人嘛,寂滅法就是不生不滅的意思,就是用這個涅槃不生不滅法,依這個法去修行而成佛道,

  【即是法先佛後。經雲:諸佛所師。所謂法也。】

  諸佛所師就是所依靠的,諸佛所師,所效法、依靠的是什麼?就是法,法就是寂滅法。

  【得成道已。然始廣說十二部經。引化衆生。衆生承佛法教修行得成佛。】

  承蒙佛的法教化,修行得成佛道。

  【即是佛先法後也。問:雲何是說通宗不通?】

  【說】就是弘法,就是說通,能弘法,宗就是悟、開悟。什麼情形叫做【說】也就是弘法,佛法用說的嘛,【宗】就是心地法門,說通,說是說得通,但是心地法門不通。

  【答:言行相違。即是說通宗不通。】

  言行相違就是說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互相違背,這就叫做說通宗不通。

  【問:雲何是宗通說亦通?答:言行無差。】

  說得到、做得到,

  【即是說通宗亦通。】

  譬如會教人家:你要寬恕別人。不過自己碰到事情時,你一直不能原諒別人,你嘴上會說,但是做不到。

  【問:經雲:到不到。不到到之法。雲何?答:說到行不到。名爲到不到。行到說不到。名爲不到到。行說俱到。名爲到到。】

  看不懂。問:經典說:到不到,不到之法雲何?意思就是說,什麼叫做到不到,不到到之法?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經典在說:到達于不究竟的不到的地方,這什麼意思?那麼不到,卻說到的地方,一樣不到,同樣是不到之法,是什麼意思呢?答:說到者,而行不到,名爲到不到。說到行不到,就是說得到,但是做不到,名就是到達于不到的地方,只停頓在一個不到的地方。就譬如說你現在要到臺北,從高雄要到臺北,只到達于不到的地方,到達于不到,就是只到臺中,停頓在臺中,還沒有到臺北。行到說不到,你會做,做得很好,但是你沒有辦法把它表達出來,雖然不錯,但是不能圓滿,所以名爲不到之到,不到之到就是說,【不到到】如果中間把它加一個字,不到【之】到,不到到,中間把它加一個【之】的話,就很容易了解,名叫做不到的東西,因爲你行得到沒有錯啊,你修行很好,但是你沒有辦法把它表達,說,沒有辦法弘法。有的人內才很好,不過他無法講經、不能弘法,4;23所以行到,他做得到,不過無法圓融,沒有辦法弘法利生,表達他內心的境界,行到說不到,名叫做不到之到,是沒有到的那種到,還不是真正到的意思,不到之到就是還不是真正到。譬如說你本來想到臺北,現在只到桃園,你已經【到】桃園,也是一個【到】沒有錯,但是你到于不到,所以說:不到之到,還沒有真正到達,行說俱到,名真正的到,到到,就是沒有所謂的到了,就是真正到了,真正到達了。

  【問:佛法不盡有爲。不住有爲。】

  有爲就是有身口意的造作,不住無爲,也不執著這個空性的無爲。

  【何者是不盡有爲?何者是不住無爲?答:不盡有爲者。】

  不盡有爲,就是不可以否認這個有爲法,叫做不盡有爲。這句話直接了當,就是不可以否認這個有爲法,雖然你悟到圓融的空性畢竟空,但是不可以壞這個事相,有爲就是事相。不盡有爲,就是不可以破除、否認這個事相上的外在。

  【從初發心。至菩提樹下成等正覺。】

  到最後雙林,這是佛入涅槃的地方。

  【後至雙林入般涅槃。】

  般涅槃,般涅槃就是大,大涅槃。

  【于中一切法。悉皆不舍。】

  不能免,悉皆不舍,不可以、不可以避免。降生、投胎,住胎、降生,出家、成道、轉*輪,最後入涅槃,八相成道都不可以避免,悉皆不舍,不可以免,不可以沒有。

  【即是不盡有爲也。】

  不可以否認這個有爲的重要。爲什麼呢?要是釋迦牟尼佛一出生時就說:我是佛、我是佛。這樣就大亂了,天下就大亂了,這樣…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說四十二章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