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每個人一出生時都可以自稱是佛了,現在的邪魔外道就是這樣,都自稱是菩薩再來的,這些邪魔外道就是這樣。所以釋迦牟尼佛要成道,他就是示現給你看。你看,佛陀要成道,他照常要吃苦。他能當國王,但是他放棄,放棄他的愛妃、他的兒子羅睺羅,出門修行,決定去修行。去修行時吃了多少的苦,在菩提樹下獨自跟魔軍作戰,魔化作魔女要來引誘他,要讓他破戒,也引誘不了他。毒箭射來時自然落地,全部折斷。魔百般的一直要破壞他,他完全如如不動,做這般的示現,那麼往後的人要修行,他就不敢直接說:我就是佛。爲什麼?釋迦牟尼要成佛是吃盡苦頭的啊。知道嗎?釋迦牟尼佛是演一部戲給你看,他知道將來的人要拍電影啊,所以他先演一出戲給你看,我就是經過這些階段,體悟到生老病死,我一定要經過出家,我要經過種種的痛苦,讓你了解,而不是來到世間就直接講:我就是佛。哪像現在的人,妖言惑衆自稱爲佛,他有像釋迦牟尼佛這樣苦行,大徹大悟嗎?對不對?沒有啊。這樣就能夠分辨真僞了。因此佛陀實在很偉大。不盡有爲,不可以把這個事相的外表,示現成佛,這個不可以避免。如果沒有經過這樣子,臺灣就大亂了,只要說了大家就相信。釋迦牟尼佛說他是佛,那我也是佛,我慧律也是慧律佛,都一樣。你呢,你也是佛。人人都可以胡說八道了,對不對?因爲都不需要經過這些階段了,吃苦、生老病死、掙紮、成道、弘法全都省略了,所以佛很厲害,佛是最佳的演員,堪得奧斯卡金像獎。今天張曼玉得到最佳的女主角,張曼玉,不得了了,現在是紅透半邊天,不是葉子媚,張曼玉封後,今天才剛宣布。但是那也是無常法,沒有什麼用,請我去拍一部片子還差不多,我也不知道要演什麼角色,不曉得是要演配角或是主角。當主角嘛,身高又不夠,當配角的話,演起來又不像,演童星又太老了,沒有一個角色適合我。
【不住無爲者。雖修無念。不以無念爲證。】
意思就是說,雖然修無念,沒有說:我證到無念。連那個執也沒有。
【雖修空。不以空爲證。雖修菩提涅槃無相無作。】
雖修菩提就是覺悟,涅槃就是不生不滅,無相就是空,無作就是無求、無所求,雖然修覺性,不生不滅,無相、空性、無作,也就是一切法無所求,但是
【不以無相無作爲證。】
也沒有說:我自己證到了無相無作。他不執著這個東西。若是說:我無相了。那還是有一個無相,那還是執。
【即是不住無爲也。】
不住無爲也。這本《頓悟入道要門論》,能夠運用的話,那真正是快樂無量無邊。祖師大德講的話都是單刀直入。說真的,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世界上最大的享受就是聽經,你們有沒有發現到這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享受,不是吃火鍋哦,而是聽經聞法,于我心有戚戚焉,一直法喜,一直歡喜……原來人生就是這樣,原來宇宙就是這樣,原來這個世間就是這樣,我們爲什麼不能悟?爲什麼還不能悟呢?所以學道啊,學無老少,達者爲師,什麼人來學都不管,學無老少,不分年老或年輕,誰通達,誰就是師父,哪個人通達,哪個人先開悟,那個人就是法師。明天共修,你們要帶《印光大師精華錄》來。我們已經講了四十頁了,因爲我不喜歡拖泥帶水,所以今天講了十幾頁,十二頁。那麼下個禮拜天,我們再來繼續講《頓悟入道要門論》,我們這個《維摩诘經》、《圓覺經》,要參加印經典的人,希望你們能夠幫忙。再來就是那個《楞嚴經》,那個《楞嚴經》我們一部加上那個表解,一部收兩百元,我們把《楞嚴經》這個法一直宣揚出去,一直流通出去,佛教今日的興盛,實在是不可思議,盛唐時代也不過如此啊。所以我們今天很高興,生長在一個佛法大盛興盛的日子裏面,我們應該幫忙助印這個經典,一直擴散出去。我們可能還要花個百萬以上印經典,我們光是《楞嚴經》就印了五千部,表解五千部,《維摩诘經》五千部,《圓覺經》五千部,這都已經印好了,已經都送來了,《維摩诘經》已經印好准備流通了,這個《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可能是一個月,一個月以內一定講得完,八堂課嘛,八堂課一定講得完,八次,不是八堂課,八次課,八次一定講得完。所以印經典有無量無邊的功德,你們隨時都可以隨喜。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的尼佛14:00
第四十一頁,倒數第一行,前面算來第五個字。
【問:爲有地獄。爲無地獄?答:亦有亦無。問:雲何亦有亦無?答:爲隨心所造一切惡業。即有地獄。若心無染。自性空故。即無地獄。】
這是個很簡單的問題,用譬喻來解釋就很簡單,舉一個例子來說,我們今天有沒有人間呢?說到地獄,因爲大家沒有見到,是曾經去過,但是現在沒有看見,大家都曾經去過,現在不用地獄來比喻,以現在的陽間來比喻,我們這個人生,你看是有或無呢?在凡夫俗子來說,這事實上就是有的東西,清清楚楚啊,爲何說我們這個陽間是無呢?事實上就是有啊。這就是因爲我們的業、我們的意識,産生一種強烈的執著,執著之後,本來是虛妄的東西,就變成真的了,變成真實的了。但是若是一個開悟的聖者,你就拿他沒辦法,他來去自如,你完全拿他沒辦法。過去有一位高僧大德,他修行修到大徹大悟,已經大徹大悟了,有一次皇帝要禮請他,因爲皇帝對他很欣賞,但是這個皇帝的德行並不是很好,他的德行非常差,因爲他的德行很差,大家都遠離他,每個人都對他沒有好感,對他有一種很惡劣的印象,加上他又魚肉人民,抽這個重稅,所以聖賢之士都遠離這個皇帝。皇上爲了挽回他的名譽,便想拜訪一些高僧大德,然後他就去請教人家,哪個出家人的德行最好,准備請他到皇宮內來應供。到處打聽之下,打聽到這位大徹大悟的高僧,于是頒布诏書,帶著皇帝的命令去迎請了,看到皇帝的命令來到時,要是世間人就不得了了,一定是很高興,可是這位高僧大德看過之後便放在一旁,他說:我身體虛弱,不便進宮。第一封诏書。第二封诏書來時又拒絕了,第叁封诏書來時,他照常不去。皇帝就很憤怒了,決定派一個大將前往,我今天要去請這位高僧,你領土我的旨去請他,我賜給你尚方寶劍,你去請他,要是請不來,當場就斬首,一定要這個高僧死,他若是不來就馬上處斬,也不必帶他回來見皇帝了。大臣便急忙上路,快馬加鞭的拿著诏令趕去了。去到高僧那裏時,他的徒弟說:哦,你來了。他說:你怎麼知道我要來?我師父說的,說你們今天會到。你師父在哪裏?我師父已經走了。去哪裏了?已經解脫了。到了禅堂一看,這位高僧端坐著不動,已經坐化了。對他莫可奈何,就是拿他沒有辦法,他已經修到你用任何手段都拿他沒辦法了,坐化了。徒弟說:我師父已經交代好了,你一進門,他就坐化了。這個大臣不相信,于是帶他到禅堂看個究竟,果真面貌如生,坐化了。這個世間,你說真的就是真的,說它是假的就是假的。凡夫看這個世間,樣樣都是真的,因爲掙脫不了,對什麼事就是拼命的執著。這不是在這裏講講道理,就有辦法解決的,我們人的症結,心靈的症結,不是說我今天告訴你很多道理,你就打得開,這沒有那麼簡單,我們人的嫉妒、貪婪、嗔恨心、惡業,惡業充斥,成習慣性了,被惡習成性占據了,所以想解脫,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所以這就變成真實的世間,像是真有人在贊歎我,像是真的有人在誹謗我,像是有可惡的人,像是有好人,像是有官府,有這個社會,有這個家庭,有夫妻,樣樣都像是真實的,但是事實上,過去心從過去到今天,你留下什麼,未來,未來還沒有到,你今天,刹那之間不住,這個世間有哪一樣是真實的呢?所以我們若是問:有沒有地獄?用人間來比喻就很清楚了。你說到底有沒有人間呢?凡夫說有啊,聖人呢?對聖人來說,有無都無所謂,有是假的,沒有也是假的,都無所謂,看你從哪個角度說都沒關系,所以你說有沒有地獄?有啊。先不說有沒有地獄,光是說心情打不開,自己氣得捶胸頓足,你就等于在地獄裏了,那就是牢獄了。我們人都認爲說,監獄裏的犯人才是失去自由,他犯法了,監獄裏的犯人才算失去自由,若是那些閉關的高僧大德又怎麼說呢?每位高僧大德都曾經閉過關,像我過去在雷音寺的時候,長達一年半,差不多十八個月都沒有外出,禁足,半閉關的性質,禁足,自己貼一張單子:慧律法師從民國幾年幾月幾日起禁足。【禁足】兩個字還寫得特別大,釋廣化,不能出去,就在那裏面,十八個月都沒有外出。有啦,人不舒服時去看個病。那麼高僧大德在閉關時,他的日子要怎麼過呢?地獄的意思不是這麼狹義,我們大家都是犯人,每一個人都是犯人,爲什麼說是犯人呢?被煩惱所束縛,全世界沒有一個自由的人,沒有一個真正自在的人,每一個人都有惡業,每一個人的煩惱都很重,所以我們都關在煩惱裏面,我們都關在煩惱的牢獄裏面。在座諸位,我們大家現在都在坐牢。知道嗎?我們現在都在坐牢。感情看不開,我很愛他,他卻不愛我,被關在情裏面;我很愛錢,被關在錢的監獄裏面,被關在錢的監獄裏面;我愛名,整天追求名,關在名的牢獄裏面。都是這樣。娶到賢妻,比什麼事都高興,整天就是守著他的妻子,關在他妻子的範圍裏面,妻子設一個監獄讓他坐牢。哪個人不是在坐牢?人人都在坐牢,哪個人不是這樣?女人愛漂亮,希望容貌漂亮,就被關在容貌的牢獄裏面。對不對?我們人看這個世間,樣樣都像是有,其實都是唯心所造。因此大家都關在牢獄裏,不是墮入地獄才會受苦,我們現在就正在受苦。下面,爲隨心所造一切惡業,即有地獄。你的心若是造惡,地獄就現前,也就是你的煩惱若是不斷,我們的煩惱若是不斷,一直造作十惡業,地獄就現前了。若心無染,自性空故,即無地獄,我們的心若是沒有汙染。自性本來就是空,當下就沒有地獄。這句…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