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鼻舌身。此五識共成成所作智。】
我們一般是說,眼、耳、鼻、舌、身都是意識的分別,五識之【識】就是說有一種分別、一種執著,我法二執正因爲有識。識,這個識會使我們迷惑。沈迷于某一種東西叫做識。譬如說:這很有趣、很有趣(心識臺語諧音),覺得有趣(臺語)就是心識的作用,心意識上的執著叫做心識。眼、耳、鼻、舌、身,此五識共成成所作智。成所作簡單來說,就是一切所作皆成。今天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所造作的都是分別,所造作的都是痛苦,所造作的都是分別、執著、惡業。那麼佛轉這五識變成什麼?成所作智,成所作智就是一切所作皆成,眼耳鼻舌身,專門用來度衆生,專門利益衆生。第六是意識,一般是稱爲分別心,我們第六意識是分別心。
【第六是意識獨成妙觀察智。】
若是變成佛的智慧透露出來,叫做妙觀察。而我們現在不善于觀察。我們的第六意識,都能分別、扭曲、醜化,落入一種主觀意識狀態,對錯也搞不清楚狀況,道聽途說。我們沒有妙觀察。妙觀察就是透過本性,它用不可思議的智慧來分別世間。簡單來說,妙觀察就是雖分別不作分別想,名叫做妙觀察,大用現前,名叫做妙觀察。我們人的第六意識,完全是分別心。現在佛不是,佛叫做大用現前,他雖分別,但是透過本性的分別,所以就變成妙觀察。什麼叫做妙觀察呢?就是任何一件事情,他透過不可思議的智慧,妙就是不可思議的智慧,觀察呢?透過不可思議的智慧,透視一切法。可是我們沒辦法,我們透不過去,我們穿不透煩惱,我們別說是觀察了,就是連平常的了解,都沒有那個能力,對一件事情稍微透視都沒有辦法,卡死在這個不妙的地方。
【第七意獨成平等性智。】
第七意識叫做我法二執意識,我執、法執都是因爲第七意識,第七意識就是永遠執著第八意識,帶個有色眼鏡,看這個人生跟宇宙。第七意識獨成平等性智。因爲我們人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都是從何而來的呢?就是從第七意識而來,從第七意識而來。因爲有第七意識,所以有我相就不平等,我們人若是有我相就不平等,既然要平等,就要無我相,所以第七意識就是我執、法執的根本。我執就是將自己當作世間最厲害的人,把自己擡得很高,當然很自然的就形成不平等。譬如我們今天,我們國家爭自由、爭平等,沒有所謂的自由,沒有所謂的平等。在這個世間也是一樣,國與國之爭,社會與社會之爭,家庭與家庭之爭,個人與個人之爭,就是因爲有我相,就是因爲他不能完成這個平等性智。所以我們說:我們要爭自由、爭平等,但是沒有所謂的平等,哪有什麼平等?世間有哪一種是平等的東西?中國人去到日本,不一定平等啊。講真的啊,你去到日本,日本人不一定瞧得起你臺灣人,我們臺灣人去到非洲,我們臺灣人也會瞧不起非洲人,都一樣。有錢人怎麼可能瞧得起窮人呢?不可能,我們怎麼會有平等呢?二十四小時,時時都不平等。宗教也不平等,不是只有佛教,佛教爲什麼不平等?人爲的因素不平等,不是真理不平等,佛教也有不平等,是因爲人爲因素,因爲我們的我執、法執尚未破除,所以這些出家人,或是這些在家人,還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這不是佛的問題,不是佛講的真理有問題,若說高僧大德完成了平等,那麼就是不平等。所以其他的宗教就更不用談,上帝愛世人,就是不會愛佛教徒,上帝愛世人,神愛世人,他就不會愛佛教徒,因爲你不信他啊,不信他不能得永生啊,不能平等。信阿拉得永生,你不信回教,那也不平等。釋迦牟尼佛他就平等,他講的法都是平等,信佛叫做有緣,沒有信佛,那叫做沒有緣份,沒有所謂的利害關系。你有信佛教,這叫做有緣,你不信佛教,這叫做無緣,有緣無緣,這沒有利害關系、沒有仇視,所以佛所講的道理,是世界上最平等的東西,那麼要成平等性智,沒有達到八地菩薩以上就無法證得,八地菩薩以上轉相分,九地菩薩轉見分,十地菩薩轉自證分。再講一遍,八地菩薩轉相分,九地菩薩轉見分,十地菩薩轉自證分,等覺轉最後的根本無明,44:40所以要轉成平等性智,這沒有那麼簡單。所以我們平時若是能做到,不會奉承有錢人,不會瞧不起窮人,不會羨慕大成就的人,不會輕視沒有成就,最沒有用的人,你能做到最基本上的這個,已經不得了了。要是我,不是完成了平等性智,因爲我是窮人家出身的,我是不夠資格瞧不起別人,所以我一定要平等。我過去很窮,是窮到人見人怕的,以前是非常可憐的。從前讀大學時,一天只能花二十元,早餐吃一粒饅頭,喝一杯豆漿兩元,吃一粒饅頭兩元。我還記得,午餐只能吃七元,一元白飯、兩元花生、兩元空心菜、一塊豆腐兩元,叁種菜各兩元,加一碗飯,而且只能吃半碗飯,還不敢吃一碗,加起來七元。晚餐距離隔天的時間較長,要用掉九元。九加七加四元,等于二十元,一天只吃二十元,所以這個身體是因爲挨餓,餓成這麼矮小的,有可能就是經濟狀況差造成的,說真的啊,不然我的手也算很長,我的腳掌也很大,腿骨也很粗,照理說我應該很高大才對,可是以前常挨餓、吃不飽,長期挨餓造成的。我是因爲很窮,窮得不敢瞧不起別人,所以我要是看到誰輕視別人,我就很生氣,包括清道夫,包括倒馊水的人,包括清掃廁所的水肥公司的人來,我都是對他們很恭敬,那些清理糞便的人來,我就是想:這個世間若是沒有這些清理糞便的人,衆生只會排泄,不想清理,幸好有這些願意打掃廁所的人,不然面對這麼臭的排泄物,誰願意做這些工作呢?所以我對他們是非常恭敬,非常恭敬、非常恭敬。我不是說如菩薩完成平等,因爲我憑什麼看不起人家?我經常這樣想:我憑什麼瞧不起別人?你慧律法師算老幾嘛,對不對?哪有什麼成就不成就,沒有這樣想法,能爲衆生做什麼,這是衆生給我這個因緣,這個福報啊,這是我應該感謝衆生。你們能來聽師父講經,我也很感謝你們,因爲有你們來聽經,我講經才不會無聊,你們要是都不來,我只有講給桌子聽,那就很可憐了,抓幾只玩具鴨子擺在桌上,對牛彈琴的說:考試考試考試,結果變成【考鴨】,所以說平等,我們稍微動一個念頭,我們冷靜,我們不是聖人,我們不夠資格瞧不起人家,要記得師父這句話,雖然我們尚未完成佛道,但是已經接近了、接近了。
【第八含藏識獨成大圓鏡智。】
含藏識的意思就是說含有一切種子,獨成大圓鏡智。這是一種比喻,意思就是說,我們若是轉第八意識,轉第八意識所含藏的一切分別心、執著心,把它轉變爲菩提心,那麼就像一面圓鏡,大又圓。就像鏡子一樣,可以照射一切,稱爲大圓鏡智,大圓鏡智是一種比喻。
【問:此四智爲別爲同?答:體同名別。】48:36
體是相同,體就是我們的本性是完全相同,名則有不同。有一個所謂的高僧大德,寫了一本書,我看了也覺得很好笑,也就是那個美國老大所寫的。他是寫些什麼呢?他寫我們人死了以後,這個身體會變成一萬只蚊子,他舉了一個例子,他說:我們人死了以後,這個肉體會變成一萬只蚊子。他說出這個理論,寫在一本書上,我看了覺得很好笑,爲什麼一個八十幾歲,所謂的高僧大德,會寫出這種理論,這也很不可思議,還注解過《華嚴經》,注解過《楞嚴經》,竟然寫出這種理論。研究過中觀的人,大家都知道這個理論是錯誤的。換我問你:我們人死了以後,一個人死了以後,這個身體死了以後,就算真的變成一萬只蚊子,要是這一萬只蚊子死了五千只,那麼靈魂不就只剩一半了?那麼我問你;我們人死後,變成一萬只蚊子。換我問你:每一只蚊子有沒有佛性?如果說每一只蚊子有佛性,那麼一個人只有一個佛性,死後變成一萬只蚊子,那麼變成一萬個佛性,變成增加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個。如果說,一個人死了以後,變成一萬只蚊子,現在問你:這一萬蚊子有沒有佛性。若是說:有。變成萬分之一,假使說變成萬分之一的佛性,要是變成萬分之一的佛性,就永遠不能成佛,因爲佛性是一啊。他的觀念就是這樣。人死了以後,變成一萬只蚊子。他的意思就是說,經過閻羅王判決後投胎,就變成很多衆生。這就是沒有學過中觀,學過中觀的人就不會這樣,我們的本性是一,非一非異的東西,真正要論我們這個身體有多少衆生,說無量無邊也對,爲什麼呢?譬如說男孩子身上的精蟲,因爲你沒有個別的個體嘛,無量的衆生都集中在這個地方,光是我們人,以男性的精蟲來說,他每天製造的精蟲就有好幾億,你說精蟲有沒有佛性?有沒有生命?沒有生命,它怎麼生殖呢?傻瓜,它一定要有生命啊,每一個細胞有沒有生命啊?這個細胞沒有生命,它怎麼能夠新陳代謝呢?每一個細胞都有靈性。所以若是真要算起來,也不只一萬只蚊子的生命,真要算起來是無量無邊,那個細菌、那個細胞,你只要有活動,有新陳代謝,它都有靈性啊,對不對?沒有靈性,它怎麼能夠動呢?所以說我們人死後,變成一萬只蚊子是不對的,講一也不對,講一萬也不對,因爲體同名別,體是相同的,名是不一樣,名字是不同。我們也是一樣,無論是骨頭裏面的細胞,它也會變化,我們骨頭裏面的細胞,若是不會變化的話,那麼我們的骨頭如何愈長愈大呢?對不對?骨骼會慢慢變化,我們的細胞一直在變化啊,所以我跟他說:要是人死後變成一萬只蚊子,死了五千只,那麼靈魂不就只剩半條?那要怎麼結合起來,怎麼結合呢?是不是先把一萬只蚊子全部打死,然後再結合起來,才變成一條靈魂。所以一個高僧大德寫出那個理論,讓人看了就很難過,爲什麼會寫出這樣子的書,還大量的流通,知見完全錯誤。你有修行沒有修行,這不管你,我不管你,但是你講的法,違背了中觀的思想,違背了佛所說的道理,就不行,知見錯誤。你說我們一個人的靈魂,到底是一或是多?討論這個都是多余的,你要說一,也行,…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