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P29

  ..續本文上一頁度,只要你開車到那裏就看到了,近視眼兩千度,開車到那裏想找文殊講堂,你都不用怕找不到,你從外面看去,招牌從這一頭做到另一頭,你看有多大。佛教一定要興盛,一定要興盛。等我有一天百年之後,慧律法師要往生了,我也很安慰了,佛教蓬勃發展,我不虛此行,再見了,再見了。因爲那些神道教說我是菩薩再來的。神、神明起乩時說的。神起乩時說:慧律法師是西方菩薩再來的。不知道是隨口贊歎,還是起乩時亂講。真的啊。既然是菩薩再來的,就要作佛事,要認真去做,47:07是不是這樣啊?我覺得不會很困難,到今天才第二天,已經籌到四百萬了,four hundred萬dol lars,四百萬,很快啦,高雄人不會漏氣,萬一被臺北把功德搶走了就不好。昨天我打電話去臺北,給臺北的信徒,臺北的信徒說:師父,你來臺北啦,你來就有錢啦。我說:不要啦,不是這樣講,我跟高雄比較有緣啦,很抱歉啦。我只是打電話來臺北借錢,人沒有要上去啦。所以你們要感謝我,臺北的信徒一直叫我去,我也沒有去,我沒有去。我常常跟他們說,這只是講講笑話啦。我說:師父把幾億的財産,人家供養我的哦,要給我吃藥、打針、吃補品,要給我吃燕窩、人參的,幾億的財産我都拿出來了,至今大公無私,你只是拿十萬元借我也做不到,況且我還會還給你,你胸量這麼小嗎?你想想看師父的胸量,我拿出幾億的財産,全部沒有我個人的,你只是拿十萬元來借我也做不到,看來你們的度量比我狹小,比我狹小了些。今天就講到這裏,要借給我的人明天拿來,再見。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五十頁第一行,下面倒數第四個字。

  【問:二十五有名。雲何分別?】

  二十五有就是我們所講的叁界,也可以講是六道輪回,也可以講是叁千大千世界,也可以講是九有,也可以講七道輪回,七道輪回是出自《楞嚴經》,也可以講是二十五有,叁界二十五有。再講一遍,叁界就是六道輪回,六道輪回就是叁千大千世界,一尊佛所度化的淨土,所度化的範圍,也可以稱爲四生九有,四生,胎、濕、卵、化,九有,欲界一有,色界四有,無色界四有。也可以進是二十五有,也可以講是七道輪回,七道輪回出自《楞嚴經》,多一個仙道。所以二十五有名,雲何分別?

  【答:本體是一。】

  我們的本性是一。

  【爲隨用立名。顯二十五有。】

  我們的本性是清淨的,但是因爲我們迷惑,所以産生叁界。在這裏講到二十五有,他只是很簡單的解釋,實在來說,二十五有就是叁界,叁界不能離開十惡、十善、五陰51:37所以

  【二十五有。十惡、十善、五陰是。】

  十加十加五就是二十五。

  【問:雲何是十惡十善?答:十惡。殺、盜、淫、妄言、绮語、】

  殺、盜、淫,殺人放火、偷盜、邪淫、妄語,绮語有兩種解釋,講話講得很漂亮,但是又不著實際,很善于言談,講話用詞用得很美,但是他不著實際,绮語就是贊歎男女的淫欲,言談當中贊歎男女的欲,這個也叫做绮語,使衆生更加的束縛。

  【兩舌】

  兩舌就是要使人鬥爭。

  【惡口】

  就是罵人。

  【乃至貪、嗔】

  這是大家都了解的。

  【邪見。】

  邪見就是一切法最可怕的兩個字,邪見會導致斷我們的慧命,會使我們的家庭破裂,會使我們的行爲懈怠、懶惰。簡單來說,夫妻倆本來生活得很好,遇到邪見的人告訴她:你先生要是晚回家,你就跟他大吵大鬧。灌輸她這種邪見,反正不分青紅皂白的,你就是跟他大吵大鬧。她想一想:有道理。以後先生晚回家,她就跟他大吵大鬧。她本來沒有這種觀念,卻灌輸她這種邪見,認爲這樣就能抓住丈夫的心,所以這就是她不懂。與其讓先生怕你,爲什麼不讓先生來愛你呢?你應該要做得更好,做到讓人家很愛你。與其讓先生怕你,爲什麼不讓先生來愛你呢?爲什麼你要做到讓他怕你呢?怕你又代表什麼呢?這個邪見就是很可怕的東西,這是一個例子。兩個很好的朋友,剛才是說夫妻,兩個很好的朋友,本來是很要好的,別人卻灌輸他惡的觀念,邪見就是最可怕的惡念。告訴他:對待朋友要怎麼樣呢?這個社會都很現實,沒有一個是真正的朋友,能利用的時候就利用,沒有利用價值時就再見了。灌輸這種錯誤的思想,把儒家的中庸之道,寬恕、互相誠懇的對待,完全抛到九霄雲外,所灌輸的都是這種邪見的東西。再來,剛才是講世間人,參禅或是遇到邪見,完蛋了,死路一條,邪見,譬如說,本來你很認真的念佛,念佛念得很用功,已經念到相當有境界了,他突然跟你講一句:心平何勞持戒,無念就是精進。沒有錯,理論上是這樣講沒有錯,但是你做不到啊,于是就開始懶惰了,開始懈怠了,哎呀,師父講的:不精進就是精進。那個善知識講的:睡覺就是用功,用功就是該睡就睡。完蛋了,完蛋了,以凡濫聖、以凡濫聖,用凡夫的能力來解釋,其實在事相上,我們根本做不到,在本體來說,當然是這樣講沒有錯,但是事實上,你沒有那個能耐啊,以凡濫聖,你怎麼可以用凡夫的角度,來說能做到如聖人這般呢?一天到晚就是遇到邪知邪見的人,碰到邪知邪見就完蛋了,斷善根了。最可怕的東西就是邪見,簡單來說就是什麼呢?交到壞的朋友,跑到錯誤的道場,碰到惡的知識,這個統統叫做邪見,那就只有死路一條了,苦口婆心的勸導他,卻始終不能回頭,永遠無法入于正知正見,邪見,也就是遇到惡知識,貪嗔癡還能夠慢慢淨化,若是遇到邪見,一下子就墮十八層地獄了,錯誤。邪見就等于一個火箭要發射的時候,你那個電腦打出來,電腦資料錯誤叫做邪見,你知道嗎?你要射出去的時候,仰度多少、高度多少,要擺脫這個大氣層,要用多少力量,計算錯誤,電腦這個第一關就錯誤了,電腦錯誤,你就不可能達到你的目標。我們修行人,修行中全盤最重要的,就是正知正見,正知正見,正知正見,現在搞出一個邪見,那什麼都免談,那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

  【此名十惡。十善者。但不行十惡即是也。】

  這叫做十惡。邪見就叫做癡的意思。因爲愚癡,愚癡沒有智慧,你就會産生邪見,那麼這就叫做十惡。那麼什麼叫做十善呢?你若是不行十惡,當然就是十善。

  【問:上說無念。尚未盡決。】58:000

  還不能了解。

  【答:無念者。一切處無心是。無一切境界。無余思求是。對諸境色。永無起動。是即無念。】

  師父再跟你們解釋一下,再加幾個字之後,你就更加清楚了。無念者就是一切處無凡夫執著之念,但是有聖人清淨之心,一切處無心,無凡夫分別、執著之心,這樣解釋就很清楚了,不是無聖人清淨之心哦。無一切境界,什麼叫做無一切境界呢?表示說在任何緣生緣滅所産生的境界中,一切完全無所著,才叫做無一切境界,因爲一切境界是本自虛妄的東西,叫做無一切境界。無一切境界不是否認,而是說我們了解它是緣生緣滅,無實體的東西,無一切境界,無余思求,什麼叫做無余思求呢?就是說你當下這一念,你就完全的進入知足,接受,你接受一切的順境,接受一切的逆境,你完全沒有非份之想。簡單來說,就是像佛陀一樣的知足,擁有內心裏面無所求,無余思求,就是人到無求品自高,無所求,無所求就進入空性的狀態。對諸境色,這個【色】也是形容境界,因爲種種的境界叫做色嘛,所以對諸境色,這個【色】也是形容這個境,永無起心動念。因爲起心動念就是不實在的東西,所以我們用本性,不起心動念,即是無念。

  【無念者。是名真念也。若以念爲念者。既是邪念。】

  什麼叫做以念爲念呢?你若是拿我們無明所産生的我執、法執,主觀的意識,透過分別心、執著心的這種念頭,來當作是我們的念頭,這就是邪念,愈想就愈偏離。

  【非爲正念。非以故?經雲:若教人大念。名爲非念。】

  我們人若是教人大念。大大的念就是說:你心裏要記住什麼。特別的執著某一種東西,叫做大念。就是說:你要專注什麼,那還不是本性,名爲非念。注意,他這裏所講的非念,就是不與本性相應的念頭,統統叫做非念。禅宗的所有言說,句句都是明心見性的話,所以不與本性互相相應的東西,統統叫做非念。本性就是平等心、慈悲心、寬恕心、忍辱心,一切無所著的心,畢竟空的心、念頭,所以教人大念,名爲非念。

  【有六念名爲邪念。】

  我們上次說到,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意思就是說,連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含有執著心的東西,都叫做邪念,凡是與本性相應的,都叫做邪念。

  【無六念者。即真念。】

  就是說你雖然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連這種念頭都沒有,念而無念,這叫做真念。

  【經雲:善男子!我等住于無念法中。得如是金色叁十二相。放大光明。照無余世界。不可思議功德。佛說之猶不盡。何況余乘能知也。】

  所以說:善男子!我等住于無念法中。今天佛爲什麼能得到清淨的色身呢?就是因爲他無念,如同虛空這般無念,即大放光明。你說虛空,虛空就是一塵不染。所以我在這個地方這個距離,看過去那邊能夠清清楚楚,正因爲虛空都沒有阻礙。我們人內心裏面若是澄清,澄清這個清淨的念頭,我們的念頭完全平等,無所分別,無所執著,那麼他的本性不受影響,他的無明即斷,無明斷,本性就現前,本性現前,他的法身、報身、應身就同時具足,所以他顯現出來的,稱爲金色叁十二相,所以要修無念法門。因此我們在修行當中,要多在空觀裏面下手,而且不只是空觀,要修畢竟空,畢竟空就是一塵不染,一切法不受,不能只修無念而已,要修到一塵不染,連動到一個念頭都不行,放大光明,照無余世界。爲什麼能照無余呢?他沒有隔閡嘛。一個人不起心、不動念,湛然空寂,恢複本來的本性,當然他就有無量的智慧與…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說四十二章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