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P31

  ..續本文上一頁啊,沒有錯啊,對不對?不然你想想看,一個男子漢大丈夫,像女孩子一樣扭扭捏捏,我看了也不習慣。所以就是要決定,那麼你就與佛平等,跟佛一樣,不受影響,照常這樣做。

  【等無有異。故雲:即凡即聖也。】

  發你的菩提心,凡夫當下就是聖人。

  【修頓悟者。不離此身。】

  修這個頓悟法門,不離此身。

  【即超叁界。經雲:不壞世間。而超世間。不舍煩惱。而入涅槃。】所以【不修頓悟者。猶如野幹。】

  這個野幹很像狐狸,又不是狐狸,那麼【隨逐師子。】跟在獅子後面。

  【經百千劫。終不得成師子。】

  意思就是說,這個野幹是一種像狐狸的動物,他跟在獅子後面一直跑,經過百千劫,也不能成爲獅子,因爲他本來就不是獅子啊。意思就是說,你若是用錯了心,用妄想心修行,縱然經過長劫的勤苦修行,都無法成佛作祖。要是獅子生下幼獅時,他一出生就是獅兒,他將來一定會做獅子,做獅王,爲什麼呢?他就是獅子啊。如同以本性爲修行的因地心,一定能修到成佛作祖,所以這個用:猶如野幹。野幹就表示說,不是真正的修行的因。

  【又問:真如之性。爲實空。爲實不空?】

  真如本性實在是空,或實在不空呢?

  【若言不空。即是有相。若言空者。即是斷滅。一切衆生。當依何修。而得解脫?答:真如之性。亦空亦不空。】

  真如本性,亦空亦不空。爲什麼呢?(【何以故?】)

  我們的【真如妙體。無形無相。不可得也。】

  智慧心就是。我們的妙體無形無相,不可得。

  【是名亦名。然于空無相體中。具足恒沙之用。即無事不應。】

  無事不應就是可以妙用現前,無一事相不能運用。

  【是名亦不空。】

  所以大徹大悟的人,15:23跟我們一般衆生的生活完全一樣,妙有現前。

  【經雲:解一即千從。迷一即萬惑。】

  解一,【一】就是指本性。如果你了解本性這個東西,那麼一切都跟著來。即千從就是說,你若是了解本性,那麼一切事相就完全圓融。我們想要求別人無是非,非常困難。但是我們要求自己沒有是非,這就很簡單,你們說是不是?要是我們自己沒有是非,完成了本性的功夫,那麼衆生有是有非,就跟我們無關。所以解一即千從,你若是悟到本性,一切千從,一切的事相,都跟著圓融。迷一即萬惑,你若是迷了本性。【一】就是本性。即萬惑,那麼你什麼都不行。你用意識心嘛,千千萬萬的事情都迷惑,你都會迷惑。

  【若人守一。萬事畢。】

  我們人若是守一。這個【守一】就是悟到這個本性。用這個【守】字,是不太恰當的名詞,他以爲這個本性還有一個守字,其實這個【守一】是說,如果一個人悟到了絕對的本體,萬事畢,就是什麼都解決了,叁藏十二部經典就等于看完了,萬事畢。

  【是悟道之妙也。】

  守一,用平等心,畢竟空、無所住。

  【經雲:森羅及萬像。一法之所印。】

  一法就是實相。

  【雲何一法中。而生種種見?如此功業。由行爲本。若不降心。】

  這個不能念:降(ㄐ一ㄤˋ),這個念:降(ㄒ一ㄤˊ)。若不降伏他的心,

  【依文取證。無有是處。】

  就是說我們要隨文入觀,不能執著在文字相之下。雲何一法中,而産生種種的見,如此功業,都是由行爲本。若不降伏我們的心,而依文取證,無有是處。所以我們不可以依照文字去執著,我們應當依照文字裏面的道理,依道理隨文入觀,去取證。無有是處,若是沒有按照這樣,你就無法證悟,若是不降伏其心,則難成就。所以這一段,就是非常詳細的告訴我們,修行要記得,要修心,才叫做修行,修心才是真正在修行,不是只在事相當中打轉。修心,什麼叫做修心?內心自在解脫,才是真正有德行的人,光是看外表很精進,這不一定會准。所以說,若不降伏其心,依文取證,你無有是處。你若是沒有降伏你的心,只是一直看經典,一直看經典,依照經典做文字解,執著文字,沒有這種事情,你不可能成就,還是要降伏其心。意思就是說,修心,不能在文字上打轉。

  【自诳诳他。】

  自己欺騙自己,又欺騙了別人。

  【彼此俱墜。】

  彼此全部墮落。

  【努力努力。細細審之。只是事來不受。一切處無心。得如是者。即入涅槃。】

  你們知道我敲叁下是什麼意思嗎?贊贊贊!這實在是太好了,細細審之,只是事來不受,凡是在你四周圍發生的事情,都不是真實的。【不受】要注意聽哦,不受不是不接受哦,是說保持如如不動,空一切法,無所著、無所住,這叫做不受,不是說人家送禮物來,我把它退回去,師父講的:一切禮物不受。哪裏是這樣子的,又誤會我的意思了。一切法不受,不是外表上的功夫,是我們內心的功夫,一切法不受,就是放下愛、恨,放下貪、嗔、癡,對一切法,都以歡喜心接受,簡單來說就是這樣。不論遇到天大地大的事情,都是這樣,一切處無心,就是無凡夫之心。你若是能得如是者,即入涅槃。贊贊贊!就是這幾個字。

  【證無生法忍。亦名不二法門。】

  這樣你就能證得無生法忍,這叫做不二法門。

  【亦名無诤。】

  什麼叫做不二呢?當下就是,叫做不二,理就是事,事就是理,不二法門。一切善惡,自性本空,當下就是本性,雖求菩提,無菩提可求,這就是本性,就是不二法門,煩惱即是菩提,就是不二法門,亦名無诤。這是我在學佛當中,這兩個字讓我得到最大的受益,叫做【無诤】,沒有是非、鬥爭之心,這兩個字:無诤,是讓我學佛很得力的原因,所以我很討厭若是有徒弟,出家的徒弟,或是在家的徒弟,在我這裏搞是非動亂,我非常的討厭這種人。我們來講堂是要了生死的,不是要造惡業的。所以無诤是我們學佛的首要,我們常說:忍辱,忍辱是第一道,不過若是能做到無诤,忍辱的功夫便于工作漸漸加深。無诤就是說,什麼事都沒有關系啦,很好講話啦,很放得下啦,不置人于死地啦,什麼事情也不解釋啦,什麼事情委屈,也沒有關系啦,他也不會去傷害別人,別人傷害他,他也不要緊。無诤就是說他不辯論,他不辯解,他就是默默的做他的事情,歡喜,歡喜,無诤,這個無诤太重要了。佛門無诤,叢林無诤就是福,古代的祖師大德就講過這句話:叢林無诤就是福。換成現代的話,簡而言之,團體無诤就是道。這個團體若是無诤,你才有道可修,這個團體若是整天勾心鬥角,角隔(臺語諧音)勾心鬥角,那麼你在這個團體當中怎麼修行呢?你還想有什麼成就呢?你光是煩就煩死了。對不對?講堂男衆叁十幾個,我們沒有什麼诤,到今天我常常問法性師:我們僧團有什麼事情沒有?報告師父,沒有。沒有,每一次問他,我就是聽到:沒有。還有沒有要還俗的嗎?沒有。有沒有誰鬥爭啊?沒有。有沒有什麼事?沒有。真是看活(臺語諧音)很輕松。要是像這種師父,實在是很好當,沒什麼好操心的。我問這些女衆:這些法師曾經常常下樓來買東西嗎?有啊,買些泡面就上樓了。這樣就沒關系,因爲師父也有在吃泡面,這就沒關系。你想想看,這個無诤有多重要。講到無诤,一個團體能夠無诤,你看做一個師父的人,他有多安慰,他有多大的歡喜。換個角度來說,我今天要換成是剃度叁十幾個女衆的話哦,依你們看,能夠這麼平安度日嗎?到最後做師父的人,就是被氣到沒法子了:夠了吧,我去死給你們看好不好?我敢相信,我一定會講這句話。叫別人去買個東西,也沒什麼特別的意思,這樣就沒完沒了了,她就不爽快了。你每天吩咐這個女衆,習慣派她去做事,有一天你不派遣她去,明天她就以爲你在生氣,她就不爽了。她很不爽,輪到她去廚房煮飯時,就會聽到一陣陣聲響,一個鍋子被炒到快斷成兩半了。你看我們法覺師在廚房工作,我們也不曾聽他發出什麼響聲,我看法覺師都是安安靜靜的,她也不會弄得像交響樂一樣,不曾聽他發出聲響,我們從來沒聽過。我並不是瞧不起女衆,事實上你看看,今天你要是剃度四十個女衆,你試試看,真的會讓你徹夜難眠,因爲太可愛了,讓我念念不忘。有一位法師,年輕的法師,我叫他不要剃度女衆,他還是剃度女衆了,剃度了幾個呢?才叁至四個而已。上回來見我時,臉都綠了,我問他:你是怎麼了?哦,我被那些徒弟氣得……簡直拿她們沒辦法,奇怪,怎麼會這樣?他說:奇怪,女衆怎麼會這樣?我早就跟你講過了,你偏偏不聽我的話。他問我:慧律法師,你這裏的男衆情形如何?哎呀,我這些男衆,我每天都贊歎他們:一級棒(日文)。爲什麼?同樣男衆師父剃度男衆,這是理所當然的,沒有什麼好爭寵的,而女衆就是會爭寵,希望得到師父的信任,希望得到師父的疼愛,你要是特別疼某個人,那你就沒好日子過了。這並不是每一個女衆都有這種情形,但是我所看到的這個道場,或是在家居士的團體,都無法避免,那根本沒辦法。所以人家說,女衆的業障比較重,不是沒有原因的。我告訴你,【無诤】兩個字,她就做不到。有一次,我去一間寺院講經,兩個字的,不能講出名字。那個住持說:慧律法師,你要不要開示一下?28:17我說:好啊。我就講點開示。我實在是不曉得她們裏面的狀況,我就講些開示,因爲講座結束,我就對寺廟裏的比丘尼開示。我跟她們說:我們女衆氣度不要那麼狹小……坐在前面的那個當家師馬上翻臉,擺著一張臭臉,反正就是很不爽的樣子,我實在是不曉得她在想什麼,我不知道她們裏面有什麼紛爭,我一直跟她們說:我們修行,第一就是無诤。我們女衆的度量要放大一點。講到好笑的時候,因爲我又很喜歡說笑,講到好笑的地方,大家都在笑,她卻都不笑,我一直看她:奇怪,這個人怎麼這樣子?你想想看,我第一次去比丘尼的道場開示,只是講這樣子而已,她們裏面就有意見了,她就笑不出來了。你想想看,到底是發生什麼事情,我也不知道。直冒冷汗。所以說,我們女衆不要常常怨歎:我們要親近高僧…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說四十二章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