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P32

  ..續本文上一頁大德,都不能如願,不是這樣。你想想看,我們男衆業障有多重,我們沒有福報剃女衆。所以這個無诤,是我感觸很大很大的,爲什麼我在這兩個字上面一直發揮呢?因爲我的感觸太大了,我的感觸實在是太大了。在我的看法,這根本沒什麼事,爲什麼也能鬧成這樣?我們這一家人,我排行第四,前面叁個男孩子都成家了,只有我這個老四沒有結婚。在我的看法來說,有時候根本是沒有事的,可是還是有許多爭執,你想要冷靜的過一天輕松的日子,或是說很平靜的家庭生活,這樣也沒辦法,一點小事情被他一鬧,就變成很大的事情,變成天大地大的事情,無論如何說服、如何勸告,如何的安慰他,總是要經過很大的掙紮、哭泣、沖突,不然就是一邊打雷,一邊在下雨,打雷的意思,就是男人開始大吼大叫,那一邊下雨的意思,就是女人開始哭鬧了。男人這邊若是大吼大叫,女人那邊就開始哭鬧,那實在是很難處理,又讓你吼不得,不吼她,她又無知,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處在長期爭吵的狀況之下。我說夫妻之間像這樣,結婚也沒什麼意思了,要是一間道場像這樣,還能奢望好好修行嗎?因此我們這個講堂,我一直告訴諸位:誰是誰非,交給因果。我很不喜歡看到彼此鬥爭,勾心鬥角,這樣幹脆不要修行了。你有親眼看到嗎?你怎麼知道誰對誰錯?你有親眼看到嗎?你有親自去了解嗎?況且親眼看到也不一定會准,親眼看到的,不一定會准,何況是道聽途說呢?只用自己的臆測,你就用你自己的感性,去判斷一件事情的對跟錯,你又不是包公,這樣是很不公平的,這樣大家都馬上被判死刑。我們做事要深入其境去調查。這就是無诤,無诤就是這樣。我在處理比丘當中的鬥爭,我不會偏袒哪一位法師,我都會先跟他們講清楚:在這裏不論學曆高低,來,你對他有什麼不滿,說出來,而你有什麼理由,你也可以解釋,你可以解釋,他有沒有冤枉你,無诤嘛。大家都心服口服,到最後師父裁決:這樣是你不對,爲什麼說你不對?你一個人被十個人怨歎,那就是你有問題。不可能說做人做到讓十幾個人都對你反感,那就太不可思議了。對不對?無诤。在團體當中,要做到令人心服口服,審判的這個人也要公平,因此我也不希望我們這些女衆,在我這個講堂搞這個是非,拜托。我們這個法師到目前爲止,沒有,是一個堪稱可以自己稱贊的僧團,很值得稱贊的僧團。

  【亦名一行叁昧。】

  亦名一行叁昧,什麼叫一行叁昧?永遠如此。一行就是行、住、坐、臥全部無诤。爲什麼呢?(【何以故?】)

  【畢竟清淨。】

  畢竟清淨嘛。

  【無我人故。】

  無我相、無人相。

  【不起愛憎。是二性空。是無所見。即是真如無得之辯。】

  這就是真如無得之辯,就是認識它啊。

  【此論不傳無信。】

  這種無上的禅,即心即佛,不傳給那些對叁寶沒有信心的人,爲什麼呢?他會誹謗啊。

  【唯傳同見同行。】

  只有傳給見解相同的人,同樣想修行的人。

  【當觀前人有誠信心。堪任不退者。】

  要觀察,觀察前人,就是說准備要修行的人,來我們面前求法的人,叫做前人。這可不是一貫道所說的前人哦,一貫道常用【前人】這個名詞。也不要寫錯了,寫成下賤的賤了,我們賤人這樣說。當觀前人有誠信心。35:02前人就是前面所談的,准備要修行的人。他很有誠心,很有信心。堪任不退者,堪任這個不退轉。

  【如是之人。乃可爲說。】

  這種人才能爲他說法。

  【示之令悟。】

  開示令他覺悟。

  【吾作此論。爲有緣人。非求名利。只如諸佛所說。千經萬論。只爲衆生迷故。心行不同。】

  心修行的觀感不同。

  【隨邪應說。即有差別。如論究竟解脫理者。只是事來不受。一切處無心。永寂如空。畢竟清淨。自然解脫。】

  這個要全部劃起來。千經萬論,只爲衆生迷惑,才需要千經萬論,心行不同,因爲衆生心千差萬別。隨邪應說,隨著邪見,所以諸佛菩薩要這樣說,隨著衆生的邪見,爲了改變他,所以他應當把他改變,那麼這個說就有差別。如果是論究竟解脫的道理,這幾個字非常重要:只是事來不受。事來不受,凡是天底下所發生的事,你都當作沒有事。師父以前有講過:未曾發生過任何事情,當作不曾發生什麼事情,那麼恨、愛完全沒有作用,只是事來不受,一切時間、空間所發生的事情,全部沒有事。一切處無心,凡是一切時空,時間、空間,全部沒有事。永寂如空,畢竟清淨,畢竟清淨,自然解脫。我們的事情、工作愈多,我們就想:師父慈悲、師父慈悲,給我這個機會。我們要常常這樣想:我就是因爲有能力,我才要做這許多工作。所以我們壓力愈大,我們愈要用歡喜心去接受,就是這樣。逆境愈多、誹謗愈多,我們愈要堅持自己的信心,才不會退轉。我們應該感恩,感謝那些誹謗的人,感謝給我們逆境的人,感謝給我們痛苦的人,沒有這些人,我們便不能成就。就像冬天下雪時,櫻花綻放得很漂亮,梅花也是經過寒冷的冬天,愈開愈漂亮。我們人也同樣如此。我有一次去阿裏山,阿裏山的風景真的是漂亮,阿裏山上非常寒冷。那時候去嘉義演講,演講完之後,我跟他們說:我沒去過阿裏山,我們去阿裏山走一圈。所以我去過阿裏山,去看神木,幾千年的神木。去阿裏山時,看見開滿一整片的sukura櫻花,非常漂亮的櫻花,跟日本的風景一樣,阿裏山的景色實在是漂亮,在我所走過的觀光區裏面,就是阿裏山最漂亮,沒有一個地方比得上。譬如說像是墾丁,看了就讓人很感冒,墾丁有什麼好看的呢?樹木種得參差不齊,也沒有好好整理,廁所是臭氣沖天的,還要收費,39:02要是政府聽到,實在應該趕緊去清理了。然後還有什麼觀光區呢,陽明山,陽明山哪有什麼漂亮的,我看也是普普通通的,人工開采,那種景色不漂亮。像阿裏山那種古木參天,樹木高聳挺拔,進入山林裏的時候,有一點霧氣,再炎熱的天氣,山上也不會覺得很熱。那種風景實在很漂亮。還有阿裏山的女孩,個個都很漂亮,臉頰紅通通的,像蘋果臉一樣,她們處在冰天雪地,溫度很低的氣候中,那些女孩非常漂亮,就像蘋果臉,因爲寒冷,皮膚都變得白裏透紅了,那是很漂亮,很漂亮。我那次去也很吃力,因爲我喜歡吃筍子,阿裏山有出産筍子,我就買了兩叁瓶筍子回來,還買了鹹菜等等,回來之後一吃,腰酸背痛了兩叁年,酸痛起來真是讓人受不了。去阿裏山走了一整天,這樣走上一圈,實在是非常非常漂亮,沒有話講,有夠漂亮,在全臺灣省的景觀當中,我看差不多屬阿裏山最漂亮,你說南橫公路、縱貫公路,或是雪山,臺北的觀音山、關渡,各個風景區我都去看過,沒有,就是阿裏山最漂亮,還去看觀日樓,sun shine,太陽升起來,可是那天去沒看到,整片都是雲,沒看到日出,整座樓只有我們幾個人在看,也沒看到日出。我們有學佛的人,就是邊走邊念佛……走完一圈准備回程。這是世間人說有那種好壞的差別,要是我們學佛的人,完全平等,畢竟清淨,自然解脫,衆生要藉著環境,我們學佛的人不必。

  【汝莫求虛名。】

  諸位,你認爲這一句很容易嗎?我告訴你,很困難。哪個人不愛面子?虛名就是說,他可以把他的自尊降到最低點。貪求名的人,他的自尊心一定很強。要是貪求虛名的人,他經不起別人批評,所以我們人能夠堪受一年兩年的辛苦工作,但是對于這個名,絕對看不開,你在我這裏,盡力的幫忙師父,叁年五年你做得到,但是有一天,師父要試試你的道業,把你叫來罵上一頓,你就會受不了,受不了,幾句話你就受不了了。他的身體可以忍耐叁年的勞苦,發心來廚房工作,來幫忙摺單子,有一天我看他根機快成熟了,叫來考驗一下:你這樣做不對哦。幾句話而已,等到明天:怎麼沒看到某某人啊?umbrella,雨傘叫umbrella我不來了(英文諧音)。可見我們人,你說他不要名嗎?他要面子啊,名就是face,要面子啊。所以我們人或許能對錢看得開,或是體力,貢獻體力給佛教,這都看得開,你叫他做什麼,這都看得開,唯獨獨名看不開。名就是榮譽心看不開,名。你要看破這個女色還容易哦,還很容易哦,貪名的人,他會掩飾自己的缺點,你指正他,他不有一大堆理由。在座諸位女衆,你們被罵時,難道都不曾做過解釋嗎?總是有一大堆理由:那都是因爲怎麼樣啦……沒有辦法。所以有的人說:哎呀,汝莫求虛名,師父,這太簡單了,我又不競選立法委員,我又不競選國大代表,你錯了。最難斷的就是這個名,也就是面子,自尊、自尊心,最難!

  【口說真如。心似猿猴。】

  道理大家都會講,但是心像猿猴。

  【即言行相違。】

  說的跟做的,互相有差別。

  【名爲自诳。】

  就是自己欺騙自己。

  【當墮惡道。莫求一世虛名快樂。不覺長劫受殃。努力努力。】

  不要只求一世的虛名快樂,而沒有感覺長劫受殃,努力努力。有一次,一個大徹大悟的師父,他的徒弟都成熟了,他認爲考試的時間到了,這個師父就出一個題目要他們演講,要徒弟們講講看,譬如出【即心即佛】爲題,徒弟們就依次的講,從第一個講到最後一個。其中有一個徒弟,算是比較魯鈍的人,比較魯鈍,也就是比較不善于表達,但是他確實是真正在修行。他上臺也沒說什麼,因爲也不善于表達。之後這個高僧大德就做出評論,他說:你們所有的演講當中,就是最後一個,也就是最笨的那個人,在臨命終時用得著。所有上臺的徒弟都很會講,有的人很善于言詞,有的人比較遜色,但是最後一個,那個人比較魯鈍。師父說:那個人雖然笨拙,不過臨命終時用得出來。這句話很厲害哦。這個人雖然笨拙,不過他的功夫,在臨命終時能用得出來。那麼簡單來說,在臨命終時,功夫能用得出來,這才是真功夫啊。我們在平時,功夫用得出來,這不算厲害。我們在平時,講得天…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說四十二章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