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你內心自心的佛,你長劫以來向外求佛,叫做長劫希求,你卻向外的一直求這個佛。你對面,【對面】就是指我們自己,當下這一念就是佛,迷自性佛,長劫以來一直求,求外在諸佛。
【全體法中。迷而外覓。】
迷了之後,一直向外覓佛。
【是以解道者。】
若是了解,解道就是悟道,解道,一切都悟,悟了一切都了解。
【行住坐臥。無非是道。悟法者。縱橫自在。無非是法。】
很棒!很棒!這句話把它劃下來。解道者,行住坐臥,無非是道,悟法者,縱橫自在,無非是法。
【大德又問:】
太虛,太虛就是虛空。
【太虛能生靈智否?真心緣于善惡否?】
我們的本性,是不是有緣于善跟惡呢?
【貪欲人是道否?】
貪欲心重的人,是不是有道呢?
【執是執非人。】
執是執非的人,執著于是,或執著于非,意思就是說,執著于是非心很重的人,執是執非表示是非心很重的人,是非心很重的人。
【向後心通否?】
向後心通否,【向後】就是說他能不能前後貫通他的思路呢?意思就是說,他是不是能夠得無礙的意思,往後看,他能不能通呢?是不是能夠貫通無礙呢?叫做:向後心通否。執現在的是,執現在的非,那麼他往後的心能通嗎?
【觸境生心人有定否?】
什麼叫觸境生心呢?很容易受幹擾的人。觸境就是遇到一點外境就承受不了,有的人是一直覺得很對不起人家,有的人是一直想置人于死,隨隨便便的很容易受人影響。觸境生心人,是不是有定呢?
【住于寂寞人有慧否?】
心中驕傲的人。
【懷高傲物。】
懷高:懷著一個高傲的心,瞧不起衆生。
【人有我否?】
是不是有人我相呢?
【執空執有人有智否?尋文取證人。苦行求佛人。離心求佛人。執心是佛人。】
這是不是能說有道,說是在修行呢?
【此皆稱道否?】
這個【稱】不是贊歎,這個【稱】就是合于。合于道嗎?這些人有道可說嗎?就是說按照文字,執著取證的人,或是修苦行求佛的人,或是離心求佛的人,執著心是佛的人,這種人是不是有合于道呢?有道可合嗎?
【請禅師一一開示。師曰:】
太虛,在虛空當中,是不可能産生我們本性的智慧。(【太虛不生靈智。】)這個靈智是指本性的智慧。太虛,虛空當中決定不能産生靈智。
【真心不緣善惡。】
我們的本性若是緣善惡,那麼就變成落入善,不然就是落入惡,變成二元對立的東西。
【嗜欲深者機淺。】
嗜欲就是欲望太重的人,欲望太重,什麼事情都想享受,睡也是睡得很舒適,吃也要吃得很豐盛,欲望是斬不斷,那就是嗜欲。嗜欲深者,包括男女啊,感情啊,衣啊,食啊,名啊,利啊,欲望太重的人,根器太差、太爛了,平淡的人才能修行。
【是非交爭者未通。】
一個人有沒有修行,你看他在擺平這個是非就曉得了。師父從前就告訴過你們,凡是一天大發牢騷的,凡是一天是是非非的,他的心一定不通,他根本沒有道可談,是非交爭,一天到晚講是講非,一天到晚論誰對誰錯,一天到晚從不顧自己的生死,你想想看,他的心會通嗎?所以是非交爭者未通,一定的道理。
【觸境生心者少定。】
碰到這個境界,生心,這是指分別、分別心。碰到了境界,一下就産生分別跟執著的心,當然他就沒有什麼定可言。
【寂寞忘機者慧沈。】
寂寞忘機者就是說,一個人在空空洞洞的一個人時,沒有人做伴的時候,忘機就是忘記了回光返照。這個【機】不是根器,這個【機】是指反應,觀照的意思。一個人在無伴的時候,他又忘了自己的觀照的能力,這個就沒有智慧。我們人往往受不了這個寂寞,世間人總會這樣,坐著時,他沒有觀照的能力,他就會想:我去隔壁下一盤棋吧。坐著時就想:我要去學插花。不然就想:我要去學燒菜。學烹饪。我們凡夫俗子,一定會藉著外面的外緣,或學習些什麼,不然精力太多,不曉得做什麼。老和尚就不是這樣子了,禅師就不是這樣子,禅師坐著,說亦定,不說亦定,他獨自一個人也不會感到寂寞,因爲他永與佛同在嘛,才不是像世間人,前一秒還在高唱:當我們同在一起,真快樂無比。下一秒鍾就吵架了。我們同在一起就真快樂無比,沒有這個道理。禅師坐著,他就是佛。禅師禅師,你難道都不會寂寞嗎?哎呀,有佛陪伴,怎麼會寂寞呢?他心中有佛啊,他已經大徹大悟,他怎麼會寂寞呢?他不會寂寞。所以往外求的人,還不夠資格閉關,一定要悟道的人,他才夠資格閉關。爲什麼?他心中有佛,心中有佛就不會感覺寂寞。不然那有人閉關時,在關房裏整天不曉得做什麼,要不然就養幾只狗,或是養幾只貓,養一些鴿子,老是逗鴿子玩,爲什麼?沒事做啊,消磨時間,閉關也不知道要做什麼事,只是把自己抓去關起來。其實關閉,注意,閉關是閉關自己的惡業,叫做閉關。如果是悟道者,他已經不造業了,你抓進去關跟不關統統一樣,他沒有惡業可造,閉什麼關?閉關是要認識我們的本性,閉掉永遠的惡業的關,把惡業全部關閉起來,叫做閉關,不是把人抓去關起來叫做閉關,對不對?把人抓去關起來,那你的脾氣還是壞死了,貪嗔癡不斷,那關在裏面跟關在外面有什麼不一樣?只是裏面比較小,外面空間比較大,那你的心還是被關起來啊,這樣聽懂了嗎?(第十一集)關在外面的人笑:法師你被關起來了。他在關房裏面也笑你:你也一樣,只是被關在較大的範圍中。都一樣,你也是被關在地球裏啊,誰笑誰還不知道,聽懂了嗎?被抓去關在關房裏,那只是範圍比較小,關房裏的人也是笑你:你也是被關起來。關在哪裏呢?你被關在臺灣,被關在美國,不論關在哪裏,也離不開地球,你也是被關起來,還不是一樣。或許會說:空間較大不是比較自由嗎?不是這樣的,心若是解脫,處處都自由,你住在地球打轉,而我遍遊虛空,不一樣啊。開悟的人就是不一樣,縱橫自在,處處都解脫,他才不會局限于: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他根本是哪裏都是他的家,怎麼會局限于: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整個虛空都是他的家,盡虛空遍法界,都是他本來的本性,無處不是他本來的面目。若是有人問:你家在哪裏?你就回答:哪裏不是我的家?就是這樣。開悟真是好,很好,日子很好過,不會有障礙。
【傲物高心者我壯。】
這個【壯】不是指那個健壯,這個【壯】的意思是固執的意思,堅固的我相叫做我壯,傲物就是看不起別人,驕傲、狂妄,講話都是傲視淩人。一個驕傲心很重的人,我見很重,【我壯】就是說,堅固自己的看法。
【執空執有者皆愚。】
執著有、執著空的人,都是愚癡。
【尋文取證者益滯。】
這個【益】是更,更增加,【滯】就是停頓、不通,意思就是著文字相的人,那就不通,益滯,【益】就是更加。所以我的名字叫做林益謙,姓林的更加的謙虛,或者是有謙虛就有益處啊,我的名字就是這樣子,知道嗎?
【苦行求佛者俱迷。】
苦行,日中一食啦,或者是說把自己閉關啦,或是不穿鞋子啦、苦啦,或者是使這個肉體吃任何的苦,沒有用啊,爲什麼沒有用?心中沒有佛啊,苦行求佛者俱迷,還是迷惑顛倒。
【離心求佛者外道。】
離心求佛者是外道,所以我們把這個佛像拿來前面拜,其實你不曉得你就是佛,佛拜佛。
【執心是佛者爲魔。】
執著一個:心就是佛的話,爲魔。3:17意思就是說,真正的佛,是連這個心都不能執的,沒有可執的東西,執著你的心就是佛的話,那也是魔,因爲心是無執的東西。
【大德曰:若如是應畢竟無所有。】
照你這麼說,應該畢竟無所有羅。大珠和尚說。
【師曰:畢竟是大德。不是畢竟無所有。】
這句話看不懂,不曉得在講什麼,法師看得懂的舉手,不用問這些在家人,在家人一定看不懂,什麼叫做畢竟是大德,不是畢竟無所有?知道意思嗎?把筆拿起來,我如果添加兩句你就知道。師曰,畢竟上面寫兩個字,【若悟】畢竟空者,就是我們所說的大德,而不是畢竟無所有,這個【不是】上面還加一個:而。再講一遍,若悟到畢竟空,才是真正的大德,4:32則是所謂的大德,而不是畢竟無所有。
【大德踴躍禮謝而去。】
就是差那兩句話而已,就看不懂了,差幾個字就看不懂了。所以不是自己看才比較節省時間,聽懂了嗎?是來聽課才比較節省時間。
【師上堂曰:】
大珠和尚上堂這樣說。
【諸人幸自好個無事人。】
諸人幸自好個無事人,就是說我們最好是做一個無事之人,我們人假使【苦死造作。】苦死造作就是硬要造這個生死業,叫做苦死造作。禅師一再勸導我們,要放下,要自在,要縱橫自得。諸人幸自好個無事人,【諸人】就是大衆,【幸自】就是最好能夠做一個沒有事的人,所以說沒有事不要找事做,有事不要怕難做,就是這個道理。無事不要找事做,沒有煩惱,你不要一直找自己的煩惱,你不要找煩惱。諸人幸自好個無事人,大衆,我希望你們是一個無事之人,你們不要苦死造作,硬是要造業,那個是【要擔枷落獄作麼?】就是爲什麼又要這樣子啊?擔枷,【枷】就是鎖的意思,又要加上一個枷鎖。落,就是掉到地獄去做什麼呢?爲什麼你們要苦造生死業呢?這個【苦】就是拼命,苦死造作呢?拼命造這個生死業呢?而且造這個生死業之後,又擔枷,還要加上鎖,又要掉到地獄,這樣做什麼呢?【作麼?就是做什麼呢?何必要這樣子呢?
【每日至夜奔波。】
每日至夜奔波,我們是不是這樣呢?修行人一天到晚都說:我在參學學道,參禅學道。那麼世俗人忙于什麼呢?至夜奔波,每天都在奔波,爲了什麼呢?賺錢養活妻兒啊,不然就是爲了叁餐,到了晚上就是妄想一大堆,白天已經很忙碌了,晚上又妄想一大堆。這也是什麼?奔波啊。道我,【道】就是說,
【道我參禅學道。解會佛法。】
整天都…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