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P44

  ..續本文上一頁

  【無相即是實相法身。性相體空。即是虛空無邊身。】

  我們一切相、一切性,體當下就是空,即是虛空無邊身。

  【萬行莊嚴。即是功德法身。此法身者。乃是萬化之本。】

  我們的法身,是一切萬化之本。萬化之本就是千變萬化的根本,因爲法身是空一切法。

  【隨處立名。】

  去到何處就安排什麼名字,到什麼地方就安排什麼名。

  【智用無盡。名無盡藏。能生萬法。名本法藏。具一切智。名智慧藏。萬法歸如。名如來藏。】

  智用無量,我們的智慧若是無量無邊,稱爲無盡藏。能生萬法,稱爲本法藏。具一切智慧,名智慧藏。若是萬法歸如,名如來藏。若是衆生煩惱,名爲團團轉。團團轉,我們現在就是在團團轉、團團轉,轉了老半天,還是轉不出什麼消息來。

  【經雲: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什麼叫做如來呢?一切法就是不動,當體就是無生,【如】就是不動,就是無生。

  【又雲:世間一切生滅法。無有一義不歸如也。】

  爲什麼?當下就是空性的東西,當然就是如,世間的一切生生滅滅,沒有一種道理不是歸無生,沒有一樣不歸無生法。【如】就是無生的意思。

  【有客問雲:】

  有客人,有一個人這樣說,這樣問。

  【弟子未知律師法師禅師。何者最勝?】

  哪一種人才是最殊勝呢?

  【願和尚慈悲指示。師曰:夫律師者。】

  這很不簡單。

  【啓毗尼之法藏。】

  毗尼就是戒律,引導衆生,【啓】就是開,開這個戒律的法藏,佛法藏。

  【傳壽命之遺風。】

  壽命就是我們說:毗尼若住世,佛法永不滅。毗尼壽者,是佛法壽也。就是說毗尼,衆生若是持戒律,佛法就不滅。所以啓毗尼之法藏,傳壽命之遺風。壽命就是說持戒律,這個世間若是有持戒律的叁寶,那麼佛法就不滅。

  【洞持犯而達開遮。】

  【洞】就是明瞭,就像挖一個洞,使這個光透過來,所以【洞】就是看得很清楚,【持】就是持戒,【犯】就是犯戒。什麼是持戒?那一種是犯戒?而達到,【開】就是開緣,【遮】就是停止,哪一種情形可以開緣?哪一種情形應該停止?而且【秉威儀而行軌範。】【禀】就是按照,【禀】就是說依照佛陀的教化,有這個威儀,而行這個軌範,很有威儀。

  【牒叁番羯磨。】

  牒就是一,一次再一次,一次再一次的,叁番羯磨就是叁次的決定。開會當中問:有沒有意見啊?有沒有意見啊?有沒有意見?這個叫做叁番羯磨。

  【作四果初因。】

  四果就是阿羅漢。

  【若非宿德白眉。】

  【宿德】就是很大德,很有威德。出家很久的叫做宿德。白眉就是年紀大了,所以我也要來黏上幾根,黏幾根白眉。

  【焉敢造次?】

  怎麼敢造次?造次就是說,超越他呢?怎麼敢隨隨便便的講呢?怎麼敢說跳越他呢?不敢這樣講。意思就是說,律師是不容易的。

  【夫法師者。】

  什麼叫做法師呢?

  【踞師子之座。】

  獅子座就是說法的地方,叫做獅子座。從前的人在講經說法時,一定在座椅的兩邊手把上雕刻一個獅子相,在手把的地方,做一個獅子座,獅子相,所以升座說法的時候,就是獅子座,這是出自《維摩诘經》。獅子座,說法者所坐的地方,叫做獅子座。可是我們現在沒有這樣了,現在已經沒有了,也沒有什麼獅子座了,獅子雕刻不成,反成貓,雕刻起來變成貓。獅子座現在沒有了,都是隨便拿張藤椅來坐而已。

  【瀉懸河之辯。】

  【瀉】就是一落千丈,【懸河】就是高挂在虛空當中的河。一下子落下來,就是形容不可遏止的辯才,瀉懸河之辯,就是指法師。

  【對稠人廣衆。】

  【稠】就是衆多,密密麻麻叫做稠,人太多的地方。30:00對大衆、廣衆。

  【啓鑿玄關。】

  啓鑿,【鑿】就是開。玄關,就是不可思議的法門,開啓這個玄關。

  【開般若妙門。等叁輪空施。】

  沒有我人,以及所施的物,或者所施的法沒有中間。

  【若非龍象蹴蹋。】

  蹴ㄘㄨˋ這個是ㄘ的音,不是兩撇一豎的彳,是這個ㄘ。蹴蹋,【蹴】就是走得很快叫做蹴,【蹋】就是我們腳踏車的【踏】,這個【蹋】跟那個腳踏車的【踏】是一樣,蹋就是我們所講的是,就是龍象走過的地方。要成爲法師,沒有那麼簡單,佛門的龍象,那當然就是只有法師了。

  【安敢當斯?】

  這沒有那麼簡單,律師不簡單,法師也不容易的羅。

  【夫禅師者。】

  什麼叫做禅師呢?

  【撮其樞要。】

  【撮】就是什麼?取,取他的最重要的。

  【直了心源。】

  直接說本性的東西。

  【出沒卷舒。】

  出沒就是說,出沒卷,【卷】就是收回來,【舒】就是放,出沒卷舒就是說,他的應對千變萬化,出沒不定的意思。直了心源,出沒卷舒,無論他能出,也能夠沒,也可以開,也可以收回來,就是禅師他爲了要讓你開悟。

  【縱橫應物。】

  縱橫就是千變萬化,應一切衆生。

  【鹹均事理。】

  都合,【均】就是合,都很合這個事相跟理體。

  能使你【頓見如來。拔生死深根。獲現前叁昧。若不安禅靜慮。到這裏總須茫然。】

  因爲你沒有本性的功夫,你一定會煩惱,你不知所向,你不知道如何用功,雖然念佛也念得很痛苦,念佛也念得很煩惱。頓悟這一門,一般淨土宗的道場,都是一直講淨土宗經論而已,講講講,那些老菩薩聽法師開示說要念佛,他就一直念阿彌陀佛……可是煩惱不斷啊,爲什麼?他不了解禅啊,不懂啊,禅這種東西又聽不懂,他只懂一門睡禅,聽不到幾句話就睡著了。所以一般淨土宗的道場,都沒有在講本性的東西。我從叁十叁歲的時候,對本性上稍微有所了解、有所悟,我發現,修行若是沒有用本性修行,你根本就不能修行,你光是煩惱就煩死了,你光是煩惱、氣憤就夠你受的了,一般的衆生在修行,都是用意識形態,意識形態就是累積的一種經驗,累積的經驗反射出來的,就是一個我相,那麼任何事情都夾雜一個我,就是不見性,我們現在用無我,馬上就入道,用無我才是真正的法,無我就是實相,用清淨心、用菩提心、用無所住的心,用這種心去念佛,如日當空,萬裏無雲萬裏天,如太陽當空,統統無遮無障,爲什麼?沒有煩惱啊,沒有煩惱,這一句佛號一提起來,就是本來的面目,就是實相念佛,哪一個不往生極樂世界呢?所以你若是沒有安禅靜慮,到這裏總須茫然,你就一頭霧水,你根本不曉得怎麼修行。

  【隨機授法叁學雖殊。】

  隨機授法,叁學就是戒、定、慧,雖然不一樣。

  【得意忘言。】

  得到佛的宗旨,就可以把它放下這個不必要的語言上的執著。得意,【意】就是佛的心,你得到佛的清淨心的這個宗旨,即心即佛,你就可以把它忘掉這個文字上的執著,得到佛的心,我們就可以放下,這個【忘】就是放下語言的執著。

  【一乘何異?】

  當下就是一乘實相。

  【故經雲: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叁。除佛方便說。】

  十方世界都是只有一乘,就是講無生、實相、中道、第一義谛,統統叫做一乘。無二亦無叁,除佛方便說,除了佛方便所說。

  【但以假名字。引導諸衆生。】

  只是假借著,但以假名字,只是假借著這個假的名相,來引導諸衆生。

  【客曰:和尚深達佛旨。得無礙辯。】

  到此時就很贊歎了。35:58好,今天到此爲止,下星期《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總共到五十八頁而已,我們總共還剩下叁十二頁,下星期就可以講完了,一天講十六面,像我們今天從第七頁開始,二十二減七就是十六頁,下個禮拜,星期天、星期一,就可以將《頓悟入道要門論》講完,如果沒講完,最遲再多講一天,再來就要講《維摩诘經》了,因爲我不喜歡拖時間,買錄音帶的人會很痛苦,錄了一大堆,聽了會很痛苦,好像永遠講不完,一卷也是要六十元的。有一個人去跟廣化法師抱怨,抱怨說慧律法師賣的錄音帶比較貴,說外面一卷賣四十,我們這裏賣八十。我說:怎麼可能會這樣?我開店也不過是現在的事,最近才開始而已,是他們不要做了,師父才把它承接起來,講這種話真是很沒有良心,去跟老法師造謠,我們一卷錄音帶是賣六十,孫居士都用很好的母帶,孫居士告訴我,把我們的錄音帶拆開,用力扯也扯不斷,聽幾百遍也不會損壞,關鍵在于帶子的品質,帶子的品質有差別啦,而且我們也只賣六十元,哪有賣到八十元?所以我說人很奇怪,吃飽沒事不曉得去跟老法師講這個做什麼?老法師昨晚十點打電話給我,他說:我是怕這個壞人害你啊,現在已經有人這樣表示意見了,就表示人家又在用盡心機要誹謗你了,你自己要注意。我說:事實也不是這樣啊,我們一卷錄音帶也不是賣八十元,賣六十元而已啊,我們那個品質是真的很好啊,不能這樣造謠,這樣很沒有良心。(有首歌是這樣唱的:)啊……沒良心的人。這樣不好,真的不好,對不對?你有什麼事情可以表白,而且講的也跟事實不符,怎麼可以造謠呢?沒辦法,總而言之,因爲我出名啦,你們若是不會受人影響,我是沒關系,反正我也是將死的人了,我也無所謂,你們要是了解師父講的法是正知正見,你們就不要受別人影響,知道嗎?永遠是連聽都不須要聽,法才能入你的心,法才能入,那麼你就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今天還有什麼事要做嗎?沒有了。昨天很感謝諸位大慈大悲幫忙裝信封,聽說昨天裝了六七千封,非常感謝,在此還要感謝諸位,雖然說師父的錢還湊不夠,還差好幾千萬,但是還是非常非常感謝諸位菩薩,大家已經盡心盡力在標會了,已經盡力借錢給師父了,師父也是非常感謝你們,不管錢能不能湊足,總而言之,我還是非常感謝這些信徒的熱誠,大家已經盡力了,我就沒有什麼話講了,不夠的地方,師父會想辦法,沒有關系,能夠的話,當然就減輕我們的利息,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我們佛教徒確實是很合群,尤其我們高雄的這個衆生,大家都很盡心的要幫師父。有人…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說四十二章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