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P45

  ..續本文上一頁說:師父,再等幾天,我還有一個會沒標到。40:18沒關系,我可以等。我們法禅師借來一張票,到期日竟然是五月十五日,我說:到五月十五就餓死了。那已經來不及了,要是開五月十五的票,你幹脆等到期了再拿來借來,開五月十五的票,我要等那張票二、叁個月,現在才叁月初九而已呢,你開五月十五的票,能夠撐到那個時候嗎?命已經去掉一大半,只剩奄奄一息了,等到五月十五,裝助呼器也救不活了。要是那種遠期票的,現在就不用拿來,支票開二、叁個月以後的,現在不用拿來,等到期時,再拿來給我就行了。現金對我來說是比較適合啦。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我們看卷下的二十叁頁,第一行中間。

  【又問:】

  又這樣問。

  【儒道釋叁教。爲同爲異?】

  【儒】就是孔子所說的道理,【道】就是自然的道理,【釋】就是佛教智慧的道理。這叁教是同或是不同呢?

  【師曰:】

  大珠和尚說。

  【大量者用之即同。】

  大量的人,就是表示大徹大悟的人,開發出我們的本性,不管怎麼運用都相同,因爲他已經悟道了,悟道以後,儒家的思想也能夠運用,道家的思想也能夠運用,佛家的思想也能夠運用,所以叁教就相同。

  【小機者執之即異。】

  小機就是說根機差的人,硬是要把儒道釋分開來,因爲他不悟本性嘛,沒有悟到本性,這個跟一貫道所講的是大不相同。一貫道講的是五教合一,他們那種合是很勉強的,他們那種合是以他們的意思,自己說是同樣的合。以一個道,無形的道,認爲是一樣的,但是在這裏說:大量者用之即同,這是指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高僧大德、諸佛菩薩,才夠資格說這個同。所以說小機者,就是不悟道的衆生凡夫,因爲執,他就認爲不同。簡單來說。

  【總從一性上起用。】

  怎麼講?【總】就是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都是從本性上在起作用而已,總從,統統是,都是從本性起作用,而我們衆生不是從本性起作用,衆生是從我執、法執、無明起作用,所以我們所運用出來的東西,所産生出來的東西,總是鬥爭、是非,因爲我們沒有本性的功夫。祖師大德已經大徹大悟,他雖分別,不作一切分別想,雖運用一切智慧,不産生一切的執著,因爲都是從本性起作用。

  所以【機見差別成叁。】

  根機不同的人,就變成叁種。

  所以【迷悟由人。不在教之異同。】

  也不在教本身的不同。意思就是說,若是迷,諸法就千差萬別,若是悟,那麼法法皆同。

  下面說【講唯識道光座主。】

  道光老和尚,這個【座主】就是升座說法的主人,所以叫做【座主】。【座主】簡單講就是主導,這個法會是誰來負責任的。就是說有一位講唯識學的人,叫做道光和尚。

  【問曰:禅師用何心修道?師曰:老僧無心可用。】

  這句【老僧無心可用】,就是因爲他是大徹大悟的人,所用的都是清淨的本性,清淨的本性是無形相的東西,無一切妄念,所以老僧無心可用就是說,老僧沒有凡夫這一些心在運用,都是用本性清淨心,本性的清淨心又無法形容,智慧心即是,所以對凡夫來說,老僧無心可用。假使這個老和尚,這個禅師反過來說:老僧有心可用。也對。因爲大徹大悟的人,不管說有心、無心都對,老僧有心可用,有什麼心?有清淨心可用,無量的妙有可用。所以他若是說:老僧無心可用,是沒有凡夫、二乘人,我法二執的心可以用,這些心統統是不清淨的。簡單來說,老僧沒有無明心可用,也就是所用的都是智慧之心。所以不管他說無心或是有心,都是看你如何運用。老僧無心可用,無什麼心呢?無凡夫心可用,凡夫用的都是貪嗔癡,這些他都沒有。

  【無道可修。】

  因爲本性是本自具足的東西,若說可修,變成外道,心外求法,即心即佛,當然我們就無道可修,本來就是佛,更要修什麼呢?

  【曰:既無心可用。無道可修。雲何每日聚衆勸人學禅修道?】

  這個講唯識學的人就有懷疑了,你既然說無心可用,無道可修,那麼爲什麼每一天都集合大衆說:你們要學禅,要修道啊?

  【師曰:老僧尚無卓錐之地。什麼處聚衆來?】

  老僧尚無卓錐,這個【卓】站立叫做卓,直立叫做卓。錐呢?它本來的意思是尖銳的鑽孔的器具,也就是物的末端最尖銳的地方,那個叫做錐。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卓】就是站立,【錐】就是一點點,簡單來說,老僧尚沒有站立一點點,沒有站到一點點的地,哪裏有地方有聚衆說法,勸人修道呢?再講一遍,老僧尚無卓錐之地,【卓】就是直立,【錐】就是一點點,老僧連站到一點土地都沒有,你爲何說我有聚衆說法呢?意思就是說,他已經通達我相空了。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我們人若是了解自己的心,大地的寸土,全部粉碎成當體即空的東西,粉碎成當體就是空的東西。他連站一點點土地都沒有,你怎麼說他聚衆來學道呢?簡單來說,就是空到連他的我相、身心、天地萬物,全部無挂礙了。他雖然在運用說法,但是一切都是虛妄,刹那間變化的東西,他連站的地方都沒有。意思就是說,他根本就沒有這種相,連這個站的地、時間、空間的相都沒有,連我相都沒有,連衆生來聽經聞法的相統統沒有,也就是無相。下面,道光就問:那你爲什麼聚衆來啊?答:老僧哪裏有聚衆來啊?二十四頁。

  【老僧無舌。何曾勸人來?】

  老僧連舌都沒有。無舌,我根本不曾勸人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一切法都是畢竟空,哪有什麼舌勸人呢?說法者無法可說,聽法者無法可求,本自如如,不用求解,當下放下,就是本來面目,所以說:老僧無舌,根本就不曾勸導人。這位教唯識的道光老和尚說。

  【曰:禅師對面妄語。】

  你打妄語。意思就是說,你每天都勸人參禅修道,你現在卻說沒有。

  【師曰:老僧尚無舌勸人。焉解妄語?】

  我已經跟你講過了,我連舌頭勸人都沒有。【焉】就是怎麼,【解】這個不是說所謂的了解,這個解,焉解妄語,這個【解】不是當作了解的意思,這個【解】要當作有所謂,【焉】就是怎麼,怎麼有所謂的妄語這個名詞跑出來呢?這個古時候的古文,如果你按照文字上來解釋,這是很嚴重的錯誤。焉解妄語,你不能解釋成:怎麼了解這個妄語,這樣解釋就錯了。老僧尚無舌勸人,我連舌頭勸人都沒有,焉解妄語,怎麼有所謂的妄語這個名詞呢?他連舌頭都沒有,哪裏有所謂的妄語這個名詞出來。

  【曰:某甲卻不會禅師語論也。】

  這個講唯識學的人說,【卻不會】就是無法了解,我實在是無法了解,禅師你到底是什麼意思,這明明是有的東西,爲何你說沒有呢?其實大徹大悟的人就是這樣,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的東西,當然沒有那麼簡單,因爲非一般衆生所能了解。

  【師曰:】

  大珠和尚就這樣說。

  【老僧自亦不會。】

  我也是不會。會的話就變成分別意識心了,講不會就是本性透出光明,老僧自亦不會,我也不須要強加分別講會,本自如如,無會跟不會的問題。下面,有講《華嚴經》的人,這人叫做志和尚,志座主,志和尚,簡單,從前稱呼師父,都是一個字而已,志座主。

  【講華嚴志座主問:】

  何故,爲什麼?

  【何故不許青青翠竹盡是法身。】

  鬱鬱指茂盛,茂盛的黃花。

  【鬱鬱黃華。】

  就是指茂盛,這個黃花開得很茂盛。

  【無非般若。】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大珠和尚曰。

  【師曰:法身無象。】

  法身是無相的東西。

  【應翠竹以成形。】

  翠竹是法界裏面的一個形狀。

  【般若無知。】

  但是無所不知。

  【對黃華而顯相。】

  就是說法身也好,般若也好,都是無相的,所以法身因爲無相,那麼應這個翠竹,以因緣果報所産生的業力,翠竹就顯現。般若是無知,對黃花來說,它現這個相出來。

  【非彼黃華翠竹。而有般若法身也。故經雲:佛真法身。猶若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

  【水中月】就是指不實在的。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就是這樣,我們衆生今天在做什麼工作?叫做水中撈月。我們坐在河邊,或是在潭旁邊,看到潭的中間有一個月亮很漂亮,其實那是影射下來的,從天上影射下來的相,你在水中怎麼撈都撈不到月。我們今天就是這樣,在這個虛妄的世間祈求快樂,祈求人家安慰我,祈求人家支持我,祈求人家來照顧我,祈求有快樂可說,有欲望可以追求,我們今天跟水中撈月沒有什麼兩樣。緣起法、諸法,當體就是空性的東西,就算你達成希望,你總有一天要死亡。我們今天所做的工作,都是水中撈月,一直追求欲望,追求到最後,全是空的東西。我們今天一直想要將河中的月亮撈上來,是永遠撈不到。意思就是說,你冀望在這個娑婆世界,無常不實在的世間,你想要得到真正的快樂,是永遠不可能。所以我上次跟諸位講過,有個四十幾歲的人,因爲先生外面有外遇而自殺,我說:不值得同情。就是這個道理。我問人家:她學佛一年而已嗎?他們說:不止,學佛很多年了。學佛多年的人,會因爲感情的事自殺?這個就是水中撈月的東西。這根本就是當體即空的東西,這不可能得到什麼叫做快樂的東西。你爲何因爲婚姻有些變化,就去自殺呢?本來你今生可以好好修行,來成佛作祖,至少你可以求生極樂世界嘛,你不能大徹大悟,至少你修淨土法門,深信切願念佛,你可以求生極樂世界嘛,你雲何爲了一點感情的挫折而自殺呢?所以我並不同情這個人。人家說:師父你慈悲,幫她超度一下。我說:她都不度她自己,我哪裏有辦法?她強迫她自己去自殺,爲什麼師父要救她呢?師父,你也知道人都會業障現前。我說:學佛的人業障現前,是應該忍耐,不是用自殺來解決的,對不對?人都有業障,你要忍耐,要歡喜心接受業障,而且事情也是可以處理的。你活在這個世間,你還有可能…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說四十二章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