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理,淨者是理,名者是事相。所以淨者就是我們的本體,清淨就是我們的本體,名就是迹用。
【從本體起迹用。】
從我們的本體起妙用。
【從迹用歸本體。】所以【體用不二。】
如水與波。
所以【本迹非殊。】
【本】就是本體,【迹】就是妙有。雖現妙有,當下就是本體,雖有本體,不離妙用,所以本迹不殊,並沒有什麼差別。【非殊】就是平等,理事圓融。
【所以古人道:本迹雖殊。】但是【不思議一也。】
不思議的境界是一樣。
【一亦非一。若識淨名兩字假號。】
這個注意,這個【識】不是了解,這個識,是如果你悟到【淨名】這兩個字是假的名號。
【更說什麼究竟與不究竟?無前無後。】
就不會說什麼究竟或不究竟了,他也無前也無後。
【非本非末。非淨非名。只示衆生本性不思議解脫。若不見性人。終身不見理。】
所以我才告訴諸位,你若是沒有明心見性,你終其一生都無法了解這個道理。所以我們現在聽經,有些人是來聽結緣的,有些人是想求解脫的,有些人是聽一聽心情比較爽快,若是想要大徹大悟,我看是很困難。有些人是來聽個結緣的,有些人是聽了知道很好:師父講得是很好啦。可是要運用時,奇怪,就是運用不出來,還是一樣愚癡,還是滯礙不通,沒辦法。所以人家說:患有氣喘的人,偶爾也會咳嗽幾聲,你的煩惱若是仍然存在,偶爾還是會浮現的,帶有壞習慣的人,偶爾還是會再犯的。譬如愛賭博的人,好賭成性的他說:你要是肯嫁給我,我以後一定戒賭。不可能。患有氣喘病的人,你跟他說:以後不要再咳嗽了。他也不可能。所以我們若是帶有壞習慣,那很難很難改變。我們若是無明、無智慧,常常有束縛,除非親近善知識,常常聽經聞法,我們才能解開結縛。今天有一個人來問師父,新加坡來的,今天新加坡來了兩輛遊覽車,有人就問師父:請問師父,無明重要如何修行?我說:很簡單,無明重,一定要具足叁個條件,你才能夠破除。第一、一定要親近善知識;第二、一定要有同參道友的道場勉勵你;第叁、要有自覺的功夫,自己觀照的功夫。若是做不到這樣,不論你如何的斬斷無明,你都沒辦法,尤其是第叁個,要有自覺的功夫,佛法就是自己覺悟啊,老是祈求佛菩薩來幫忙你,那怎麼行?所以今天我對新加坡的信徒開示時這樣說:我們一天到晚都在念: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有些人念的曲調很好聽,從前人家在念消災延壽藥師佛:消災延……曲調很好聽,結果還是不能消災,法器也打得很好聽:延壽藥師佛……那些比丘尼念得很好聽,念完一下來就起爭執了,兩人就開始大呼小叫了。我有一次去天母那邊,那些比丘尼有多厲害呢?在打那些法器真是厲害,一手敲一種法器,實在是厲害,一只手夾著敲打,當……那種功夫真是不得了,也是念消災延壽藥師佛,一結束後,又鬧得不愉快了,所以我才告訴諸位,我們衆生根本就不了解經典的意思,經典是佛講的,我們今天誦經、持咒,我們今天誦經,是要開發我們的本性,所有的經典,都是要開發你本性的覺悟,你懂嗎?不是叫你在那邊鹦鹉學講話,你懂嗎?所以我跟新加坡的信徒講得很清楚,你今天一直的念: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可是你不開發你本性的東西,你一天到晚,一開口就要傷害別人,39:56一開口就要諷刺別人,要挖苦別人,總是傷害別人的自尊心,而且每次總是我慢,講兩叁句話就跟人家打起來了。我說:這樣你想消什麼災呢?所以我才告訴諸位,你爲什麼不求自己,只會一直求佛陀替你消災?今天我們若是學著有修養,別人講什麼都聽而不聞,不要紛爭,盡量處處寬恕別人,度量放得很大很大,你想想看,你不用念藥師佛就能消災了。有人說:既然是這個意思,師父,照你這樣講,念《藥師經》不就沒有效了?不是這個意思,還是有效啊,只是說不如你自己覺悟的功夫。今天我自己要如何才能消災呢?第一、我要學習有修養,我不能樹立敵人。我如何才能消災?我若是沒有煩惱,就是大消災。你藉著外在的力量要消災,這種力量不夠啊。就像燈泡,光線從外面一直照它,可是裏面的鎢絲斷了,燈泡本身不會發光,你從外面照十年、二十年,這個燈泡也沒有作用,對不對?因爲它本身不會發光,自己沒有能力啊,藉著外面的光就是這樣。我們今天在拜佛、念佛就是這樣,只希望佛陀保佑我們,41:25佛陀你要解救我,千萬不能把我忘了。我們只求外在的佛來救我們,但是我們不點亮內在的智慧,就像燈泡的鎢絲斷了。鎢絲斷了就表示我們的心沒有智慧觀照自己。我們現在不須要,我們不須要藉著別人的手電筒來照明我們,不必,我們把自己的鎢絲接好,也就是通這個智慧,光明一刹那間馬上現前,你自己有智慧最重要。我們自己有智慧,我們內心充滿了智慧,就如同一盞燈光,我們自己的這盞燈光就能照天照地,那才是了不起的人。否則整天只會念經,對任何事情還是一樣操心、煩惱,叫他放下,他偏偏不肯,老是這樣氣,那怎麼有辦法呢?對不對?所以有一位老菩薩來,也不算老啦,才四十幾歲哪算老?他說:師父,我好煩惱、好痛苦,我現在很痛苦,你可不可以幫我解決,救救我。42:28我說:把煩惱拿來,我幫你擺平,趕快拿出來。他說:我就是找不原因,不知道該怎麼辦?他的無明就是一直生起來。我告訴他:煩惱又不像瘤,要是煩惱像瘤,我就把你的腦袋剖開,把那顆瘤割掉,然後恭喜你:菩薩,你沒有煩惱了。你要是長瘤,還有個形相可以幫你割掉,可是你起煩惱,我要割哪裏呢?我問你啊。解鈴還得系鈴人啊,你冷靜啊,你冷靜啊,所有的經典都是教你自己覺悟,自己保護自己啊,要記得佛法究竟之處,當下你就是佛,世間放得下,他就是聖人,放不下,你就是凡夫,就是兩個角度而已啊。整天只想搞是非、搞動亂,你到幾時才能了生死?要了到幾時,你的生死才能了?不可能的事。所以啊,所以更說什麼究竟不究竟,無前無後,非本非末,非淨非名,所以只示衆生的本性不思議解脫,若不見性人,終身不見理,終其一生都不能見到道理。所以你若是了悟【淨名】兩個字,什麼事都解決了。
【僧問:萬法盡空。識性亦爾。】
識性也是這樣子羅?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問:萬法一切皆空,那麼我們的識性,是不是也是這樣,一切皆空呢?
【譬如水泡。散更無再合。身死更不再生。即是空無。何處更有識性?】
這就是提出疑問,用這個問,用這個譬喻來問禅師。
【師曰:泡因水有。】
泡散,你不能說沒有水(【泡散可即無水。】),還是有水啊。我們的身體,是因爲本性迷了,變成意識(【身因性起。】)。
【身死豈言性滅?】
身死,你不能說本性無。
【曰:既言有性將出來看。】
也就是拿出來看看,既然說你有本性,你拿出來看看。
【師曰:汝信有明朝否?】
你相信有明天嗎?
【曰:信。師:曰:】
大珠和尚說。
【找將明朝來看。曰:明朝實是有。如今不可得。】
現在拿不出來啊。
【師曰:明朝不可得。不是無明朝。汝自不見性。不可是無性。今見著衣(口+契)飯。行住坐臥。對面不識。】
【對面】這個不是說站在前面,是當下你不了解它,【對面】應該講,你這一念你根本不悟道,不是說你站在它的前面。對面不識就是說,就在你這一念頭,就在你正前方,那是指念頭,不是指面。就在你正前方,你當下這一念,你不悟。
【可謂愚迷。汝欲見明朝。與今日不異。】
跟今天沒有不同,完全跟今天一樣。
【將性滅性。萬劫終不見。】
將這個性來滅這個性,萬年、千百萬劫你也不能見性。
【亦如有人不見日。不是無日。】
譬如說一個盲人,眼睛看不見的人,他會說:沒有太陽。不能這樣講。所以我們有本性,不是無性。
【講青龍疏座主問:】
《青龍疏》是一本注解,講這本注解的人問。
【經雲: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禅師如何體會?】
什麼叫做無法可說,是名說法呢?禅師,請你爲我開示,要如何體會呢?
【師曰:爲般若體畢竟清淨。無有一物可得。是名無法。】
我們的般若本性是清淨自在,無一物,智慧心就是,我們的智慧心就是,智慧是無形相的東西,充滿了虛空,遍法界,是名無法可說。
【即于般若空寂體中。具河沙之用。即無事不知。是名說法。】
所以我們在行住坐臥中,就像現在,什麼是佛?現在說法的就是。什麼是佛?現在聽經聞法的諸位就是,你們悟了嗎?
【故雲:無法可說。是名說法。講華嚴座主問:】
講《華嚴經》的人這樣問。
【禅師信無情是佛否?師曰:不信。若無情是佛者。活人應不如死人。】
爲什麼呢?死人就變成佛了。
【死驢死狗亦應勝于活人。】
因爲無情就是佛嘛,但卻是活人才能作佛,死人是無法作佛的。
【經雲佛身者即法身也。從戒定慧生。從叁明六通生。從一切善法生。若說無情是佛者。大德如今便死。應作佛去。】
太厲害了,講不贏他,你現在馬上去死好了,你就可以作佛了。大德如今便死。意思就是,你說無情就是佛嘛。
【有法師問:持般若經。最多功德。師還信否?師曰:不信。】
跟我講的一樣,我剛才告訴諸位,誦經不是誦給佛陀聽的,是誦給你們自己聽的,你們懂不懂啊?我們人有沒有心地功夫,修行就會有差別,你誦經,譬如說你誦《地藏經》、《金剛經》,你只是藉著外在,那麼你的力量就不夠,若是要修行的人,你要從內心觀照,放下,那麼貌相、外表的灑脫自在就一直顯現出來,透出智慧的光明。上次有一個人起乩,起乩跳動起來,說是她的冤親債主,他是自殺的,現在附著在她身上,是跟成龍拍過電影的女主角,起乩要說話,她說她跟成龍拍過電影,來找師父時,整個人很呆滯、恍恍惚惚的,恍惚的說她被惡鬼附身,這個人就…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